APP下载

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研究

2024-02-18陆红飞刘梅田崇峰刘松孙健仲瑶梅佳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农业

陆红飞 刘梅 田崇峰 刘松 孙健 仲瑶 梅佳琪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社会服务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向社会展示和输出技术、人才的最重要渠道。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存在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完善、内部社会服务平台不规范、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在广泛总结国内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研究了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农业类高职院校教育事业革新发展作出贡献。

[关    键   词]  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141-04

高职院校作为实施高职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1]。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院校既要培育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又要提高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被看作是高职院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这也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建设内容[2]。雖然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但由于实践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所处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整体服务水平和实施路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一直在演变[5],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战略地位尤为凸显,农业类高校必须调整社会服务的机制,创新服务形式,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6]。本文主要研究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助力新时代农业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教育事业革新发展中,各地高校社会服务的概念分为两种:从广义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组织,能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从狭义角度来看,高校能将教学资源高效快速地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从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要通过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定向培养、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指学校在掌握自身教学条件后,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咨询、扶贫开发等实践活动。

二、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现状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提道: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从实践教育发展角度来看,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服务机制不完善,存在较多漏洞

特别是在农业高职院校中,机制漏洞直接限制了社会功能的展现效果,比如说财政拨款支持力度不强,无法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等[7]。在社会服务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涉农院校都是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并没有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经济实际情况。

(二)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烈

部分涉农高职院校对当地三农发展贡献度不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未能调查了解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主动调整专业建设方向融入当地农业经济建设,盲目调整院校内部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导致最终培育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符。

(三)社会服务的资源紧缺

高校内部储存的社会服务资源不充足,例如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优质的社会服务载体、社会服务经验、接地气的培训课程资源等,必然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革新步伐,导致很多物质条件得不到及时更新,农业经济建设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

三、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分析

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一)全民教育,培养爱农、助农、敬农人才

教育作为高职教育革新探索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培育具有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优秀人才。高职教育一般都与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践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因此要承担着与企业社区合作培养人才、解决问题、研发技术等重要使命。如在草莓成熟管理的关键时期,某职业学院助农服务团师生前往草莓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助农春耕,‘益’心为农”实践活动,将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搬入了田间地头,提高学生对农业的热情。

(二)三农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解决三农发展中的难题

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单位组织,可以利用对外活动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专业技术等渗透到现实社会中,主要用来研究区域问题、咨询专业服务、校外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培训等工作,能尽快满足现代社会建设革新的发展要求。校地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最具研究成果的内容之一。

(三)全员参与,产教融合,走产学研发展之路

从本质上来讲,全员参与是指一种协作行为过程,所有参与主体等同于伙伴关系,整个过程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等特征[4]。因为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对区域农业经济建设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各地区都非常重视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发展,为当地农业经济建设革新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方案。农业类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趋势,配备先进的技术装备,既满足在校学生的理论实践需求,又具备了持续优化企业员工的继续学习条件,这些都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础。

(四)产学研合作,联合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核心问题是要形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类型特色,关键问题是要打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学校特色[5]。在产学研合作中,科研院所可以提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通过对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探索出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技术解决方案。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广泛的渠道和资源,可以更好地将新技术引入农田,并将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农业类职业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等成立了江苏省草莓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联盟,共同研究草莓新优品种,推广草莓優质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这是深耕“农林”特色的典范。

四、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

(一)做好社会服务职能定位管理

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输送人才实现社会服务职能。农业类高职院校在考虑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发展方向和培育各类人才要求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现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1)为农业企业革新发展提供实用性高、专业性强的技术服务。(2)积极参与农业产品的生产研发活动。(3)研究农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项目,注重结合实践案例验证分析。(4)综合评估农业领域的经营活动成果和绩效考核结果。(5)利用市场调查的方式了解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和农村经济发展前景。(6)要为农业领域的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例如,某学院草莓科技创新团队紧紧围绕莓农发展需求,把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广到莓农的田间地头,以“莓”为媒,助力农户“莓”不胜收,实实在在提高农户收入。

(二)提高经济社会服务的创新意识

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大量优秀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让教师和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接触应用专业知识,了解目前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所需的技术理论和操作难题,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将学校科研项目转化成实践生产力,最终形成产教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优秀工作人员参与校内教学改革、实践训练、教学演讲等,将他们掌握的丰富实践经验传授给教师和学生,让师生在真实有效的课堂中产生强烈的学习体验感,同时还能帮助院校管理层制定完善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最终全面提高院校师生的经济社会服务创新意识。此外,高职院校还面向市场发展需求和经济建设目标,完善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的要求和管理制度,这样有助于他们在掌握农业领域最新的技术需求和生产流程等问题后,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取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想象空间,提高社会服务的综合水平[8]。

(三)提升经济社会服务的综合水平

涉农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快速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帮助地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据更高眼界和更宽视野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农业类高职院校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物联网、大数据、云架构、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设计操作型专业课程,在数字农业发展浪潮中,相关的操作型人才要求数量会持续上升。(2)要基于新兴行业需求设计相关专业,比如农业中介组织的经纪人、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组织机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等。(3)要基于新生业态需求设置应用型专业,比如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4)要基于多个岗位技能管理设置复合型专业课程,其主要用来培养可以胜任多种岗位的优秀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面对不断调整的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岗位人才具备多项技能和扎实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大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要求[9]。

(四)强化社会服务的统筹规划能力

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将社会服务能力看作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逐渐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内部工作人员和专业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放在与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并通过整合分析探讨各学科专业建设方案,使农业类高职院校内部形成重视社会服务的学习氛围,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农业类高职院校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具体情况,统筹制定新时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规划方案,确定人才培养、专业转型、技能提升、终身学习等方面的任务目标,以此为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奠定基础保障。如某学院开展“校村‘牵手’”活动,助推开新局,实现科研与农业生产相统一,既解决菜农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优化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向社会传授知识是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形式[10],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11]。因此,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服务时,要努力创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注重解决教育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尽快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增加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大众之间的交流合作力度,通过深度合作和交流探讨吸引更多优秀师资力量,积极引进高技能、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最终形成高层次技能人才团队。鼓励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和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职能,还可以为当地农业科技产品研究提供有效依据[1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授带领青年教师骨干参与现代农业的建设。

(六)创建经济社会服务的有效平台

创建平台作为保障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的根本条件,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改革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努力创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服务平台,为院校教师和专业学生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渠道,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各大高校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基地[13],要将实训基地打造成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同时,要充分展现由高职院校主导建立的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集团等在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注重为院校教师和专业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此为今后教育改革提供有效依据。另外,根据自身的教育管理优势构建科研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技术研发和实践思考,以此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七)创建经济社会服务的管理机制

在创建经济社会服务的管理机制时,要重点思考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应用范围、实施方法、主要形式、工作目标等。首先,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根据教育特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技术设备等,全面提升各项资源的应用效率。为了保障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有序落实,得到内部人员的广泛重视,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建立社会服务管理部门,制定与实践发展相符的优惠政策。其次,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提出长效机制,注重展现专业教师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14],使其能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真正了解农业领域企业发展状况和技术产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为了让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为在服务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使更多教师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提高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综合水平[15]。

(八)创建经济社会服务的优质品牌

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教育目标、资源优势等,寻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渗透区域,注重在社会服务品牌建设中体现自身的独特优势,以此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服务品牌。一方面,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巩固目前已经形成的社会服务优势,以培训服务为例,农业类高职院校在经过长期积累后形成的专业优势和整合能力,可以创建具有个性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培训菜单,方便农业领域人才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以此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整合资源创建全新品牌。以技术服务为例,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整合专业师资力量和专业技术优势,与所在地区的优质企业构建合作探究关系,不仅要参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和经济优势,还要展现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用心打造“亚夫科技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指导、成果推广等社会服务,打造了“一棵小草富农民、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的“三张名片”。

五、结束语

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地“三农”发展的目标和根本要求,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和师资团队建设,明确自身在社会服务中的基本定位,持续拓展现有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在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时,重点关注如何将创新成果落地,提高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在技术推广时,要根据农业生产需求探索推出系列化、程序化、模块化的培训课程,结合信息技术,创新培训形式,走“虚实结合”培训之路。从实践发展角度來看,农业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和实施途径是一项长期且比较复杂的任务,因此,相关院校要在进一步明确社会服务职能,细化社会服务细则,基于以往社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累积经验,提出科学完善的创新管理架构,确保实践工作内容和应用形式方法等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杨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09(8):3-4.

[2]陶玉贵,许斗.“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23):103-105.

[3]王为民.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位及途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5,35(5):21-23.

[4]王广海.科技服务云浮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 16(3):79-83.

[5]梁祖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与中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62-66.

[6]奴呼沙热.基于乡村振兴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52):52-53.

[7]赵章彬,王力红.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77-83.

[8]柴方艳,薛永三.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团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2,36(4):83-88.

[9]苏士利,林德明,洪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农林牧渔大类的内涵研究:基于农业产业转型视角[J].江苏高职教育,2022,22(3):72-76.

[10]谭欣宜.浅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与实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582.

[11]段冰滢,陈炼.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探析: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33):5-8.

[12]姜爽.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1):1-4.

[13]赵华军,唐湘桃.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26-227.

[14]蓝祖庆,吉家文,沈伟琴.“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64-65.

[15]阳巧梅,谭冠雄.涉农高职院校助力基层农技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8):94-95.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