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路径探索研究

2024-02-18周展刘万太崔添添周炼王芳桂斌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教工程师校企

周展 刘万太 崔添添 周炼 王芳 桂斌斌

[摘           要]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先分析了产教融合及现场工程师的概念,之后分析了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成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期望通过对产教协同模式的突破和育人有效路径的探索提高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101-04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指导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与产业密切结合,实现深度融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近年来,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针对现场工程师培养,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提出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计划到2025年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并要求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与项目实施。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现场工程师的高质量培养提供了指导,标志着现场工程师培养步入新时代。职业院校和企業应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概念分析

(一)现场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是一种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他们工作在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具备科学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工作现场的技术问题。现场工程师从场域视角出发,能够胜任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解决生产现场中关键要素关系问题。他们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具备应变能力,能够灵活解决生产现场问题。

(二)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以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为基础,通过统筹校企供需对接和资源匹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重塑人才培养体系、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将工作场域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转化为教育场域的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以满足产业领域的需求。现场工程师是该计划所培养的技术人才,他们具备工匠精神,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工艺,具备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工程师在工作中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思维。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强调一线岗位中生产、管理、运维和服务等特征,为企业在数字转型时期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二、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不足

由于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在参与该教育模式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增加了运营成本。同时,企业面临着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的风险,例如不确定是否能够长期留住培养的人才。双方在责任分工方面缺乏清晰性,导致院校主动向企业提出合作的情况较多,而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缺乏有效的第三方机构监督

在校企合作中,缺乏一个具备权威性和独立性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也不够完善。这使得从立法和政策层面无法确保院校、企业和学生的权益,当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三)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

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他们实际工作处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企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但对于人才培养的参与热情不高。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统一,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缺乏“双师型”师资力量

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涉及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校内导师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与企业最新技术要求存在差距。企业学习阶段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尽管他们在工作岗位具备高超的技能,但并非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导致教学能力有限,影响了教育效果。

(五)培养形式理论化,教学模式滞后

职业教育尽管采用了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但高职教育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依然未能很好解决。传统的教学仍然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对技能实践教学的深刻认识。学生只懂专业理论,但缺乏相应工作岗位技能锻炼。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困难:毕业后难以直接投入工作,同时也难以满足企业对熟练操作现场工程师的要求。

(六)选拔标准不当,淘汰流于形式

一些职业院校在学生选拔方面存在问题,他们过于强调文化素质,却忽视了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对于专业缺乏认同感的学生,缺乏相关的处理措施,也无法给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这种不当的选拔标准和淘汰机制导致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不高。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双方组成了现场工程师项目组,充分认识现场工程师人才价值、职业教育改革价值和学生成长价值,加强沟通,确定岗位需求,以实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场工程师项目组采取诸多措施加强合作并培养现场工程师人才,形成赋能现场工程师人才快速成长的培养生态圈。

(一)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和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蓝思科技企业与院校联合进行教学,重点发展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双方共同跟踪、考核各个环节,并提供及时反馈和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了改善教学与实践的衔接度,校企双方建立了协同沟通工作机制,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学徒制管理等事项。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工作的规划设计、项目实施、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理念研究和分析

现场工程师项目组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校企双方对现场工程师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了现场工程师的内涵、素质结构和人才成长规律,增强了对现场工程师培养性质、目标、内容、模式和机制的科学认知,实现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化。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技能型人才,现场工程师项目组结合职业能力发展逻辑规律,并根据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建立了共同育人课程体系。现场工程师课程体系的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工作任务、情境和过程相结合。

(三)共同招生招工

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共同招生招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就业权益。建立清晰的“校企双方联合办学协议”,明确相关方的义务和责任。制订学生在院校和企业中的管理方法,合理分配岗位和工作任务,保障学生权益。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现场工程师项目组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现场工程师考试招生中,校企双方通过考核学生的工作品质、实践技能、理论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选拔具有现场工程师潜质的学生。

(四)教学模式改进

现场工程师的教學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辅助角色。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引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相应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反思能力,激发其学习潜能。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工作需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现场工程师教师团队,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骨干人才担任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岗位实践和项目研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双方合作建设现场工程师实习实训基地,提供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实习实训基地配备了蓝思科技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课程开发

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旨在培养现场工程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融入工匠精神、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些课程涵盖关键设备的作业和维护、生产线和品质异常处理、冶具的组装和维护、流水生产管控和职工教导、专案改善和技术文件编制、生产组织和管理、设备调试和检验、职工指导和培训八个专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在广度、深度和重点方面的合理安排。

(八)教学团队建设

现场工程师项目组聘请具有丰富课程改革经验的教授团队,负责培训院校专业教师。同时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包括企业资深培训师、一线技术能手、技术大师、院校教学名师和专业骨干教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保障高水平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双方致力于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以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为目标。为此,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聘任、使用和考核,确保其能力和素质的匹配。

(九)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控制

校企双方采取多种方式监督控制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情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现场工程师各环节是否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行,并及时向项目组反馈;现场工程师项目组收到反馈,进行讨论和纠正,优化课堂组织,以确保学生具备现场工程师所需的合格素质、技能和能力。在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场工程师的考核评价方案,采用学生、教师、学院教授、企业人员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自我诊改,实现教学、评价、反馈、改进的双闭环考核模式,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入职后企业确定岗位、级别和薪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双证书”制度推进

建立了校企双方共同负责的运行约束机制,共同保证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制定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实践表现、项目成果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指标。颁发由企业认可的证书和院校毕业证书,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合作措施和努力,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和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养现场工程师人才,为企业提供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以下是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1.联动协同明确需求。国家层面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与专业对接产业谱系图,规划项目建设区域布局和建设内容。政府部门可以与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以及教育机构共同协商,确保培养计划与实际需求相符。针对重点产业和人才紧缺领域,选择优质企业,明确企业需求和合作意愿清单。政府可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对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

2.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地方政府应制定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专业设置的整体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时,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省级层面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和人才缺口,有针对性地推动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计划。

3.用好用活支持政策。完善产教融合方面的财政金融、用人和产业优惠支持政策,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研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教育机构积极参与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针对现场工程师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专项补贴和奖励机制,为参与培养计划的个人提供经济支持和激励。

4.标准引领优选精建。制订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标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并与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培养成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培养质量和效果。

5.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可以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方面提供指导和推动,促进产教融合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有序开展。同时,与企业、教育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二)学校夯实内涵促进能级提升

学校作为现场工程师的主要培养场所,应从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力和承担企业培训等方面入手,创新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

1.对接企业清单,夯实内涵建设基础。学校应主动与企业清单对接,了解其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夯实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并创新工学交替的育人形式,同时提升校企双导师的教学能力。借助信息技术与企业导师合作,共同打造核心课程、优质资源、实践项目和评价系统。

2.优化学习环境。根据真实企业场景优化物理和虚拟学习空间,以真实生产项目为基础,开展学习任务和毕业设计项目。同时,根据企业员工需求,建立数字技能提升培训体系。此外,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构建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的管理平台系统。创新校企协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学徒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提高管理效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激发并强化企业的内在动力,是解决“校热企冷”现状和促进产教融合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1.知难而进,投其所好。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和激励企业参与到现场工程师培养中。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政府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设立专门的合作机构或平台,帮助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组织协调,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

3.鼓励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中,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实际能力和技能。政府可以组织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评审和教学指导中,提供实践案例和真实项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支持企业开展现场实习和实训。政府可以支持企业提供现场实习和实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或实验室,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资金支持。

5.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政府可以促进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信息平台或网络,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情况,为双方提供更好的对接和合作机会。

五、结束语

总之,要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政府、學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学校应加强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企业应积极参与并投入资源,共同推动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彦.科教融汇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理论内涵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8):56-62.

[2]刘康,徐辉.职业本科院校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逻辑向度、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OL].重庆高教研究:1-14[2023-09-20].

[3]霍丽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4):5-11.

[4]邱亮晶,来文静,雷前虎.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四重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1):43-48.

[5]李博,褚金星.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7):107-112.

[6]曹留成.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价值、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3):52-58.

[7]王亚南,成军,邵建东.技术产业化视域下现场工程师的角色定位、核心能力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9):95-101.

[8]伊然,伊春雨,悦中原,等.北京汽车维修企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法研究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3(18):47-49.

[9]帅海燕,李卓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25(3):107-111.

[10]李国.高质量培养“现场工程师”任重道远[J].中国中小企业,2023(9):67-68.

猜你喜欢

产教工程师校企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青年工程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