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会类专业“1+X”书证融通探析
2024-02-18宋建军阮欣怡王晓辉
宋建军 阮欣怡 王晓辉
[摘 要] 从2019年“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1+X”书证融通。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X”书证融通实践为例,分析了证书选择、融通方案及实施、融通效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高职财会专业书证融通目标、融通内容、融通路径,提出继续深化书证融通改革的建议,在书证融通价值上应明晰“1”与“X”的关系,在融通内容上要准确对接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在融通路径上应选择合适融通模式,深化“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提供经费保障。
[关 键 词] 书证融通;会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077-04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要求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关键一环是书证融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教育部公布了4批次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工作高职院校和获证学生的数量稳步上升,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从试点工作实践来看,推动“1+X”书证有效融通,放大“X”证书的效果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教学改革创新。
一、高职财会类专业“1+X”书证融通的现实价值
书证融通是指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合贯通,其中学历证书是根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补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组织共享化,财务技术信息化、智能化,财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决策性转变,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出现明显变化。会计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要求是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依据。目前公布的“X”证书中与财会类专业有关的有15个(见文末表1),如财务共享、智能财税、业财一体化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直接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化、财务共享等财会行业新技术、新发展趋势对接。因此,高职财会类专业开展学历教育与体现行业发展新趋势的“X”证书融通,既能满足社會对复合型高素质财会人才需求,又能帮助学生提前认识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财会类专业书证融通的实践
“1+X”证书制度是落实“职教二十条”的重要教学改革制度,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培训评价组织积极,试点以来推动较快。但因该制度推行不久,在书证融通方面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院校与评价组织均在试点中摸索前进。某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自2019年“1+X”证书试点以来,积极探索书证融通方法,以书证融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X”证书遴选
截至目前已公布的4批次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与财会类专业相关有15个,这些证书很好地反映了会计行业发展新变化,运用了大数据、数字化技术、财务机器人、RPA、财务共享、业财税融合等财会技术,同时也有适应财务转型的管理会计类证书,证书种类及证书数量的选择至关重要。2021年,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15个证书等级标准进行了梳理分析,归纳出证书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工作领域、工作任务,结合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市场需求、证书考核内容、岗位适用性、专家论证结论进行选择。
1.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是“X”证书选择的首要因素,市场需求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规格,从供需角度讲,人才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满足市场需求就要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专业技能。因此,在“X”证书选择时必须考虑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考虑证书的适用性。从人才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大型企业在财务组织上主要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通过采用OCR、RPA等技术提高核算效率,财会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自动化、智能化核算的技能,但大型企业在学历要求上偏向于本科;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业务并不复杂,无须财务共享,但有独立的财务组织,对业财税一体化应用要求较高,对专科学生有一定数量的需求;小微企业一般不设置独立的财务组织,主要采用委托代理模式,将财税业务委托给社会专业的财税、会计服务机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通过社会共享模式提供服务,对专科学生需求量较大。某学院当地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小微企业与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较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会计、财税代理机构和有财务组织机构的中小型企业。
2.证书考核内容。目前与会计专业相关的15个“X”证书,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核算、业财一体化应用、财务机器人应用、审计、成本计算与管控、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大数据投融资分析等内容,各个证书侧重点不一。分析发现,有些证书较多的强调技术工具的场景应用,如会计机器人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有些证书侧重某个工作领域的某几项技能,覆盖面窄,如个税计算、智能审计、金税财务应用等。这些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不够强。
3.岗位适用性。已有的“X”证书对应的岗位大致有两类,核算岗位和管理岗位。一部分证书面向会计核算,包括票据整理与审核、票据信息采集、会计信息化处理、税费计算与申报工作,还有少部分面向业财税一体和管理会计岗位。这些证书对财会类岗位适用性较高,也符合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4.专家论证结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对“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省级会计领军人才、专业财税与会计服务机构负责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负责人等进行论证,对15个证书按照适用性、人才培养匹配度、社会认可度等进行计分排名。
综合以上四个因素,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最终确定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管理会计证书为考试证书。学生根据所选学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共享财务、管理财务方向)选择1个证书作为自己的必考证书。
(二)书证融通方案设计与实施
1.方案设计。“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各院校都在探索“1”和“X”的融通模式,形成了“完全融通”和“对接融通”两种模式。在“完全融通”模式下,“X”证书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分散到多门专业课程中,但由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与“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课程内容与证书考试内容无法完全对应,需要通过“强化、补充、拓展”和课程置换等形式进行融合。这种模式对于中级、高级技能证书融入难度较大、对现有学历教育课程改造程度较大,在试点阶段不宜采用;在“对接融通”模式下,综合分析学历教育课程与“X”证书的知识、技能融合点,与现有课程内容进行对接,证书成绩可以替换课程成绩,如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与企业会计信息化、ERP业财一体财务应用课程高度对应,可以将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中学习,课程学习完成后参加“X”证书认证考核,考核成绩直接替换课程成绩,这种融合方式可以避免课程学习与证书培训的重复学习,减轻学生负担。对于课证融合点较高的证书,可以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如智能财税证书中财务外包服务、社会化共享服务等模块内容,可以经过调整后转换为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共享实训、企业税费申报实训课程,课程学习完成后参与证书考核。对于课程融合点低的证书内容,需设置专门的考证课程。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X”证书考试通过率,也会单独设置考前培训课程。
经过分析比较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采用第二种模式。
2.方案实施。(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X”证书及融通方案后,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所选4个“X”证书充分体现了会计行业中的财务转型、会计新技术以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新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在掌握财务知识、技能基础上,加强对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应用及管理会计理念的培养,在职业素养上不仅要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严谨细致,还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培养能在大智移云技术下,适应财务转型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2)重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设置了共享财务、管理财务两个培养方向,共享财务方向对应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财务方向对应数字化管理会计证书。在共享财务方向增设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会计实训课程;管理财务方向增设财务数字化、大数据财务应用实训课程。同时修订课程标准,调整原有课程内容,如比对分析数字化管理会计考证内容调整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比对分析智能财税考证内容调整企业税费申报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内容,而且将原有课程实训平台更换为“X”证书平台。
(三)书证融通实施效果
书证融通实施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X”证书通过率较高。从2019年证书试点以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X”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通过率100%,中级证书通过率90%以上。二是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较明显,有效缩短了毕业生岗位适应时间。从毕业生调查反馈来看,多数学生认为“X”证书提升了岗位工作技能,用人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满意度较高。三是书证融通促进了“三教”改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试点期间,教师主动参与智能财税、财务共享等中级、高级证书培训,提升实训教学能力;对接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在教法上创新求变,对传统会计教学进行数智化改造,调整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模式。利用“X”证书培训平台实训,通过知识准备—场景任务—项目评价完成实训项目,强化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体验。教师在改革中受益成长,专业团队完成省级教改项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多项。
三、书证有效融通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1+X”书证融通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是探索深度融合的关键。
(一)为什么融:书证融通的价值
“1”与“X”的关系需要厘清,“1”是根本,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培养,“X”是补充,“X”证书能够及时反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行业发展新趋势,能够有效弥补“1”的不足,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提升职业能力。缺少“1”,“X”将失去支撑,缺少“X”的职业人才培养容易與市场需求脱节,二者目标一致,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有效融合,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落地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认识有偏差,将学历证书与“X”证书割裂开来,将“X”证书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条件,不仅实现不了推行“X”证书制度的初衷,还会加重学生负担甚至引起抵触情绪。
(二)融什么:书证融通的内容
书证融通需要在选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系统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培训内容、工作岗位情景、考核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通;证书培训内容与课程内容融通;工作岗位情景(工作领域)与专业教学过程融通;证书考核要求与专业课程考核融通,如成绩互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X”证书较多,也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与会计专业技术证书(初级、中级、高级)相比,证书开发仍显粗糙,社会认可度还不高,需要培训评价组织之间、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在证书标准研制、证书内容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证书的含金量。
(三)怎么融:书证融通的路径
经过几年实践,不同职业院校、专业都探索出了较为合适的书证融通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大致有两种,前文已论及。书证有效融通中除了成熟的模式,还需要良好的资源保障:一是教师。教师是执行的主体,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开发、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都需要教师完成,院校、专业应选派骨干教师及时参与“X”证书相关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和书证融通的执行力,同时在教学业绩考核、教学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升积极性。二是企业。现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均由行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企业开发,这些企业熟悉市场、了解行业,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对高职院校而言是重要的实训教学资源,院校应主动对接并开展深度合作,条件成熟可成立产业学院,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三是经费。学院应在师资培训、书证融通项目研究、教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学生考核费用等方面设置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学生能够参与一个或多个“X”证书考核,确保书证融通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陈兆芳.“1+X”证书制度下高职财会类专业书证融通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2(23):124-126.
[2]张宁.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8-32.
[3]冯鲁红,梁妞,朱菲菲.1+X证书制度下的书证融通:诉求、困境与破解[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2):55-59.
[4]陈璐.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13-18.
[5]王亚盛,赵林.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3-17.
[6]丁振国,郭亚娜.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与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53-56.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3-11-08].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8517.htm.
[8]王雪琪.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1):196-198.
[9]沈于琛.“1+X”证书制度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9):63-66.
[10]张燕红.“1+X”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证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8):57-60.
[11]刘巧英.“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業《成本会计》课程为例[J].才智,2023(27):61-64.
[12]郭超涵.深度产教融合下“1+X”证书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以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16):184-186.
[13]孔祥银,李巍.基于地方产业发展导向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3(15):90-92.
[14]卢艳,赵彦.财会类专业1+X证书书证融通方案探究:基于14个职业技能标准文本分析[J].数据,2022(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