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伟宁:做一个普通人

2024-02-18林静远

新体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马库斯全民运动员

林静远

林伟宁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

时光飞逝,悉尼奥运会过去已有24年了,但女子举重69公斤级金牌得主林伟宁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夺冠的场景。

2000年9月19日,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现场气氛紧张,中国选手林伟宁和匈牙利选手马库斯拉经过一轮又一轮较量,正在一决高下。马库斯拉在抓举比赛中将112.5公斤重的杠铃举过头顶,意外地超过林伟宁2.5公斤。2.5公斤可不是个小数目,林伟宁被惊得喘不过气来。接下来的挺举比赛,林伟宁的实力本可以举起140公斤。她第一把举起132.5公斤。因为抓举成绩落后于对手,林伟宁很想在挺举比赛中迎头赶上,第二把要了137.5公斤,哪知失败了。她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时,马库斯拉试举135公斤也没有成功。最终二人总成绩同为242.5公斤,靠着体重比马库斯拉轻的优势,林伟宁夺冠了。

女子69公斤级比赛,匈牙利和印度等国的选手都在觊觎这块金牌,实力最强的对手也是来自这两个国家。赛后,林伟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这届奥运会上队友陆续夺金,加上对手实力如此强大,我的压力突然增大。现在如释重负,感觉虚脱了一样,万幸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当初,林伟宁得知自己入选奥运名单时,就压力山大,夜不能寐。“肩负夺金任务,如果拿不到金牌怎么办?”到达悉尼后,她的状态特别不好,吃不下饭,训练中紧张得冒汗,决赛前一晚仅睡了4小时,腰伤也发作了,体重在下降。比赛上场前,她感觉身旁有人在摇晃,一转身才发觉其实没有人,原来是自己的大腿在颤抖。

1991年,林伟宁进入体校,开始练习武术,第二年改练举重。她的爆发力很突出,立定跳远能达2米20。教练将她的培养目标定为未来的世界冠军,为她制定了严格的三年基础训练计划。

小时候,总是父亲送林伟宁去体校训练,风里来雨里去。有一次大雨倾盆,父亲坚持把她送往体校。泥路加逆风前行,父亲浑身上下全湿透了。这给林伟宁留下了深刻印象。往后训练,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不管室内还是室外,每当特别苦特别累的时候,想起这个场景,她就会坚定地走下去。

林伟宁的启蒙教练杜伟华说,天赋和身体素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好胜心,而林伟宁全具备了。

走进课堂

2001年,林伟宁退役,进入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原来她估计自己最多能进体育大学,没想到进了综合大学,一下子开阔了视野。山东大学是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在这里,她忘我地吸收着知识。大学四年,林伟宁学习了高等数学、财会等课程。运动员时期,林伟宁面对困难能迅速调整心态,训练中有韧性,学习中她传承了这一优点,觉得只要努力就没有问题。林伟宁说:“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都不同,这四年里我学会了系统性的思维,学会统筹做事,也学会了一条路走不通,走另一条路的思维,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之余,林伟宁经常回运动队看小队员训练。她说:“他们训练的样子,就是自己小时候拼搏的样子。”

退役后的那段日子,林伟宁有些迷茫,一直在思考今后何去何从。思来想去,她决定还是留在体育行业里。刚开始工作,她在山东省体育总会秘书处,要监管体育类的社会组织,同时组织群众体育活动,创建全民健身品牌赛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群众体育的“服务员”。林伟宁不遗余力地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她和同事策划组织了“百千万”赛事,即百县篮球、千校乒乓球、万人象棋比赛,至今已经举行了15届。她分管的工作亮点频出,省职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成为品牌赛事,职工趣味运动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参加。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林伟宁进入组委会群众体育工作部,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贡献了力量。

在体总秘书处,林伟宁发现全民健身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参与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她了解到全民健身不光是平常的体育运动,更多普通群众关心的是健康和科学健身问题。林伟宁乐在其中,她坦言,这一工作没有压力,能让全民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她也开心。

尽管活跃在群众体育中,但林伟宁心中对竞技体育始终怀有感情。2023年5月她转岗来到山东省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处任副处长。无论在哪个岗位,林伟宁都脚踏实地。她负责运动员基础等级评定,工作任务比较重,需有细心和责任心。很多学生乐于参加各类体育比赛,获得运动员等级有助于升学。一年下来,林伟宁要进行三千多人的审核。她改进了审核环节的系统,使之更加合理,以适应工作要求。

空余时间,林伟宁热衷参加公益事业,走进运动队参加冠军进课堂活动,讲述自己的运动生涯。她说,竞技体育的规律是有低谷也有辉煌,低谷时千万不能放弃。林伟宁走进校园,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她说,每个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当难以撑下去的时候,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会柳暗花明。

林伟宁属于自我努力、自我加压的类型,当年她的父母没有给她很多限制,讓她自由成长。现在林伟宁对双胞胎儿子的管理也很放松,她笑称属于散养型。这对儿子喜欢击剑,还喜欢踢足球,林伟宁希望体育能带给孩子们开放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参加校园公益活动

快乐母子

第十一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林伟宁跑第一棒。

林伟宁在赛场上风风火火,实际是个刚柔并济的人。她喜欢古典文学、古典音乐、京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在运动员时期,她觉得举重很硬很枯燥,是古诗词伴随着单调的训练生活,使她的理想有了翅膀。她喜欢朗诵《岳阳楼记》《出师表》《滕王阁序》,她说:“朗诵古诗词使我对生命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诗词中人物的悲喜,甚至在某个节点产生共鸣。”林伟宁常看金庸小说和《小说月刊》等杂志,还喜欢哲学。她说:“在这里,我能体会其中逻辑性的奥秘,想通了很多问题。”

退役至今已有20多年了,林伟宁的视线一直没离开举重。她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很少有人练举重。其实,这个项目特有魅力,尤其在举起杠铃的一瞬间,爆发出力与美的结合。她希望大家多关注举重,支持举重运动员,让这一项目长盛不衰。

○责编 柏强

猜你喜欢

马库斯全民运动员
全民·爱·阅读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丢失的一页文件
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选
一棵圣诞树的惊喜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