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

2024-02-18刘文存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群文文学作品教师应

刘文存

(甘肃省古浪县土门教育工作站,甘肃 古浪 733100)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书籍是知识的海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能够伴随人的一生。这要求人们从年轻时起,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环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完善学习阅读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那么教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文章将结合一些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带来启发。

一、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可以采取兴趣教学策略。教师应明确兴趣对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故事、情境、游戏等元素,使学生在收获乐趣的同时,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1]。

故事是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首选。初中阶段,学生依然保留着对故事的喜爱,能够通过听人物或创作故事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故事元素。比如,教师可以基于初中语文教材阅读资源,广泛收集作家的生平资料,以及他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创作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分享拓展故事,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对文学作品产生好奇,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满足好奇心,感受阅读之趣,逐渐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养成阅读素养。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创设游戏化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是一项突出“语文性”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具有“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将游戏渗透在初中语文阅读环节,能够让学生边玩边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素养。具体操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资源特征,灵活设计“猜谜语”“评书播报”“故事接龙”“角色表演”等游戏。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初中语文阅读课上,引入不同游戏。这样每一次阅读,学生不仅能形成愉快的阅读体验,而且能从不同角度感受阅读乐趣,培养阅读素养。

二、传授方法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阅读方法也是初中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分析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不能有效提升素养,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知道“怎样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传授阅读方法。首先,教师应总结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完善“授人以渔”的相关准备。其次,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而不要一股脑地全部告诉学生,避免给学生造成阅读压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圈画、批注、跳读、联系上下文猜测生词和语句、绘制思维导图等阅读方法,同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对于阅读素养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快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阅读素养相对逊色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基本学会运用阅读方法;对于缺乏阅读素养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以认识和理解阅读材料为主。教师在尊重阅读资源特征与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传授阅读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开阔视野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要求师生均形成开阔的视野,因此教师可以将开阔视野的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具体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国内优秀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一些国外文学作品也具有阅读价值。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广泛阅读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国外文学作品,形成跨文化意识,尊重不同文化[2]。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看,鲜有教师打破教材局限,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视野。对此教师应改变这一现状,将初中语文教学从“有限的教材”中解放出来,积极开发和应用课外资源。比如,教师可以拓宽阅读范围,率先了解国内外不同时期和类型的文学作品,然后从中筛选适合本班学生的阅读资源,将其以“节选”或“整本书”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再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打造“阅读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书,教师不必对书籍类型与作者国籍作硬性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同打造以开阔视野为导向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进而发挥优秀文学作品的积极熏陶作用,使学生具备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日常训练策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训练力度,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习惯。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每日一节或多节的语文课程对学生展开阅读训练,同时为学生安排适量的阅读作业,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比如,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古诗词时,可以分享一些课外古诗词资源,同时针对课外古诗词设置“解释加点字和加点词”“翻译画线句”“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点评诗词意象”“评价诗人形象”“分析诗词表现手法”等问题,督促学生先阅读古诗词内容再回答问题。再如,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中的散文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拓展阅读作业,安排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同一作家的散文作品。而在课堂讲解教材阅读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链与学生展开互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情感。通过对日常训练策略的科学运用,教师不仅能够上好阅读课,而且能让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而发挥“课上全面阅读”“课后拓展阅读”的合力,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阅读经验,从而增强阅读素养。

五、多变阅读策略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展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多种模式,如单篇阅读模式、比较阅读模式、群文阅读模式等。不同的阅读模式在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单篇阅读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积累阅读经验,深化文本探究能力;比较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群文阅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在精神与情感方面的思考,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人文主题的重要方式[3]。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模式的差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变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展开不同模式的阅读。鉴于单篇阅读常见于初中语文教学,下面将重点针对比较阅读与群文阅读展开讨论。

(一)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阅读素养

比较阅读通常是指不同阅读资源之间的比较,即将内容或形式相似或相对的两篇或多篇阅读资源进行比较,然后主要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观察文学作品内在特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水平,使学生善于发现文学作品的差异性与关联性。而这些能力、水平,都是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可以重点采用比较阅读模式。比如,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阅读资源的写作语言和结构特征,筛选一篇在语言结构上与之相对的课外阅读资源,构建比较阅读体系。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对比和分析两篇文本的语言与结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使其快速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二)在群文阅读中培养阅读素养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是在一个或多个议题下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并展开阅读。常见的群文阅读议题包括家国情怀、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民风民俗等,体现相同的人文主题。故而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丰富初中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阅读资源对应的人文主题,涵养高雅情趣。而这样通过阅读健全人格、重塑观念的能力,同属阅读素养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教材阅读资源为中心,根据其人文主题特征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然后提炼议题,设置群文阅读任务。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尽情讨论群文的共通之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交流,发表感想。通过深入分析群文精神与情感,学生能够进一步养成阅读素养。

六、读写结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任务,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共同影响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回顾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乏因读写分离而出现学生阅读素养低下的情况,一些教师刻板地将阅读与写作视为相互独立的教学活动,仅仅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素养,忽略了写作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作用,导致学生的阅读素养无法达到更高水平。对此,教师应积极运用读写结合策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4]。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先读后写”教学流程,其中,“写”包括扩写、仿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任务。教师落实阅读任务后,顺势向学生提出写作建议,并且使学生自选具体的写作任务。一方面,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学生在写作期间能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养成全面理解和表达的阅读素养。另一方面,写作任务具有选择性,能够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筛选优质的学生作品,设计“轮读”活动,从而延伸课堂阅读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七、展示激励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阅读习惯,使其建立更加开放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在此层面上,教师应及时发现和称赞学生的进步之处,通过展示激励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素养展示平台,进而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称赞,从而发挥语言赞美或实物奖励的激励作用,激活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好书推荐员”“读与说:碰撞情感的火花”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集中交流好书和阅读感悟。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教师一同扮演“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打分。最后,只要学生有细微的进步,教师就要对其表示认可和赞扬。学生每一次被赞扬,都能在阶段性的阅读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从而有益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

八、社团活动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强化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社团活动策略由此生成。社团活动策略是指,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建立阅读社团,将具有相近阅读习惯、喜好、素养等特点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持续养成阅读素养[5]。社团成员不局限于本班学生,可以是整个年级或学校的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在开会形成统一观点后,推选骨干教师牵头组建阅读社团,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该社团,提高社团的知名度。之后,教师鼓励各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在学生进入社团前,教师可以通过基础测验与谈话等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特点与素养情况,将学生按照实际特点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队”选出“学生管理员”。社团组建成功后,教师应基于课后服务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经历,促使其养成阅读素养。

九、以身作则策略

“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教师的模范作用同样关系着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情况。初中阶段,学生依然保留着观察和模仿教师的习惯。教师如果乐于阅读,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学生自然会将教师视为标杆,模仿教师探索文学作品的魅力世界,从而形成阅读素养,反之则不然。故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塑造“手不释卷”的榜样形象。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认识作家”“了解创作背景”等教学环境,抓住机会向学生分享阅读资源,分享自己对作家的了解和评价。学生由此会发现教师的学识渊博,从而建立远大的阅读志向,不断提高阅读素养。

十、结语

文章主要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并得出了一些结论。是否具有阅读兴趣、是否掌握阅读方法、是否具有开阔的阅读视野、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阅读训练、是否体会阅读的多变性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对此,教师应加强相关教研,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改进阅读指导策略,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文学作品教师应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