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

2024-02-18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化学理念

王 锟

(河北省宁晋县大陆村镇初级中学,河北 宁晋 055550)

认真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连我们身体的健康发展也与不同的化学元素有关。所以,化学教师要重视生活化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合理选择素材。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通过真实的感受和具体的观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自身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这也使初中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得到提高。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学习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唤醒学生的情境联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自身情绪影响,而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有着直接联系。只有当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并希望可以充分了解某一学科知识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课堂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升。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而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化学课堂的熟悉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形成相应的科学态度。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学习动力,在之后的学习中主动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化学问题,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科学知识的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态度。

(三)有利于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在新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不再单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情况。在化学课堂中,教师所授的知识大多与实验内容有关,只是让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化学知识的原理和研究过程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教师要通过生活与化学的有效融合,为学生设计问题,让他们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产生疑问,并利用知识解决疑问的过程,这也是学生丰富知识储备的过程。而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原则

(一)生本化原则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探究生活化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时,教师更应该遵循生本原则,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科学性原则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对生活化理念和化学教学进行融合时,过分注重从教材本身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固有的基础知识,不仅无法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而且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注重遵循科学性原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从科学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会逐渐发生变化,以更严谨的态度探究和分析化学知识。

(三)问题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按部就班地讲解基础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直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此种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遵循问题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内容,合理设计问题,通过提问增加师生互动,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价值。

(四)渗透性原则

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脱离课堂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而从渗透性原则出发,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充分将生活内容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即便课堂教学结束后,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自觉地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生活现象,完成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当中。很多化学教师会忽视这部分内容,即便有些教师会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也只是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复习,进而引出本堂课的内容。此种导入方式枯燥乏味,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化学教师在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时,会深入分析课堂导入环节,借助生活现象辅助教学,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现象都适合用于课堂导入。对此,教师需做好筛选工作,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出发,寻找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进行辅助,从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出发,整理资料。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他们谈一谈在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利用学生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价值。

教师要将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学生提供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整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时机合理引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相同的物质具有相似相融的特点,这体现在很多化学溶剂之间,生活中也存在此种化学现象。在对酸和碱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现象进行导入。如油渍蹭到衣服上的现象非常常见,单纯地擦拭并不能清除油渍,但是利用酒精或者肥皂擦拭便可以。因为油渍和酒精能够相融,而且油脂可以在碱性环境下水解。引入此种生活现象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出酸与碱的教学内容。

(二)创设趣味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热情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时会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教学高效开展。但是,很多教师仍习惯于使用“填鸭式”教学法,导致教学过程枯燥,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针对于此,教师需要深入探究,从生活化教学理念出发,实现化学教学改革。经了解发现,情境创设可以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推动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教师需要加强对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认识,从生活角度出发创设与化学教学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高效完成教学。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化学教材,从中挖掘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确定情境创设的内容。金属、盐、化肥,以及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水的净化等都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水的净化涉及的内容更适合情境创设。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情境创设,较为常见的情境创设方法有视频辅助、讲故事、角色表演等。相较而言,视频辅助的方式更适合化学课堂。为此,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水是如何净化的,并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净化装备,让他们积极融入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净化步骤,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此期间,还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课堂的最后,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他们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探讨生活中遇到的与水的净化相关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此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并且为他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生活与化学间的紧密联系,充分推动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三)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化学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利用实践活动进行辅助。为此,实践活动成为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期间,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深入了解化学知识。但是,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不能单纯从化学知识教学角度出发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还要注重生活元素在其中的渗透。

在化学教材中很多知识无法单纯依靠口头说教完成教学,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演示并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化学理论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氧气”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地球生物存在且能够正常存活的重要元素。氧气的产生渠道有很多种,除了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够制造的氧气外,人类也可以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化学教师在讲解制取氧气方面的知识时,便可以设计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设备和材料,让他们在实践中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应用高锰酸钾进行实验外,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不同的实验现象。当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氧气瓶中,木条复燃时,说明氧气制取成功。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解释验证环节,表明氧气是物体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开展教学,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标准。教师所选的实践活动主题符合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够促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两者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四)组织学生复习巩固,解决生活问题

以往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非常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为此,教师会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的结合期间,教师便可以适当融入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以此实现生活内容与教学知识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化学问题,并促使他们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寻找解决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消毒剂并不陌生,它不仅能够消毒杀菌,提高卫生标准,还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在观察家人朋友使用消毒剂的方式时发现,很多人的使用方式存在问题。对此,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所讲的内容制作一些宣传单,将其分发给亲朋好友,还可以与社区负责人员沟通,将宣传单张贴到公告栏中,让更多人了解消毒剂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还进一步巩固了教师所讲的知识。他们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这对其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学生在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期间,除了要结合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外,还会搜集与之相关的案例,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在潜移默化间将生活内容渗透到化学课堂中,实现二者的高效结合。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大量实践教学案例发现,该理念对初中化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找到合适的方法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在此之前,化学教师需要分析推动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相融合的意义,了解两者融合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探究,总结有效推动两者结合的策略,进而达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目标,实现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生活化化学理念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