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

2024-02-16余菲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技馆网络平台场馆

余菲

陕西科学技术馆 陕西 西安 7100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普传播媒介日趋多样,科普传播能力逐渐增强。科普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使更多公众通过网络科普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增长科学知识、分享科普资源。与此同时,应用信息化系统的科技场馆也极大提升了运行管理效能。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当前科技馆适应数字信息时代变革的必要举措,推动着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1 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1 科普信息化的时代语境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代表着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根据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1],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两翼理论”,这不仅是基于新时代特征对科普功能与价值做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普信息化日益成为科普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科普信息化主要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普及工作和活动,实现传统科普向科普资源数字化、科普传播网络化、科普管理自动化、科普服务个性化等方面的转变。

1.2 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人均每周上网超29小时,移动互联网应用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依托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科普信息化已经成为科普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信息数量、表现形式以及受众的参与性和交互性上均有较大突破,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实现科普传播的更大效能。

科普信息化是资源共享理念的具体实践。“互联网+科普”的科普信息化模式充分体现着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在海量、多元的数据信息下,实现对科普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就需要通过资源融通和共享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促进公众低成本高效率在网络平台获取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的科普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的科普效益。

2 科技馆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以展览为主要教育手段的非正规科学教育机构。信息化为科技馆的展览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加了公众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提供了场馆网络信息和运行管理服务,提升了服务效能和工作效能。

2.1 网络科普工作情况

2.1.1 网络平台建设情况。以陕西省科技馆信息化建设为例,各科普场馆积极开展科普网络平台建设。其中,陕西科技馆运营着包括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5个网络平台账号。其他场馆还开通有快手、视频号等网络平台账号。根据统计数据[3],2022全年各平台用户关注数较2021全年均有较大提升(图1),科普网络平台在全省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图1 陕西省科技馆网络平台用户关注情况

与此同时,陕西科技馆积极探索搭建数字科技馆平台,并引领带动全省各科技馆积极入驻“掌上科技馆”,多方位全方面配合主题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在平台融合、资源共享、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创新探索,网络科普成效显著。

2.1.2 网络科普资源建设情况。近年来,陕西省各科技馆持续加强网络科普资源建设。通过各类多媒体平台发布专题科普橱窗、开设“科学与生活”、“科普课堂”等栏目,在线上发布科普音视频、图文。打通与公众进行“云”科普沟通的渠道,广受公众点赞与好评。其中,2022年发布科普音视频同比增长约17%,发布科普图文同比增长约10%(图2)。

图2 陕西省科技馆网络科普资源数量情况

2.1.3 线上科普教育活动情况。传统的科普教育活动采用“线下为主,线上辅助”的形式,常见的科普形式有基于展览展品的教育活动、基于工作室/活动室的教育活动、科普影视、科普进校园活动等。在科普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影响下,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向“线上线下并重”的方式倾斜。活动形式更加新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年线上科普教育活动场次、参与人数分别增长42%、233%[4]。

2.1.4 展教资源数字化建设情况。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普数字化不论是在传播覆盖方面还是在传播效率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依托多媒体网络平台,使观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参与到科普活动中。展览数字化展示、展品数字化开发、教育活动资源包数字化转化极大丰富了展教资源数字化的内容建设与形式表现,推动实现展教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2.2 信息化建设情况

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高效管理和信息处理为目标,科普场馆信息化系统服务于信息化展览、教育、管理及场馆服务。科普场馆的信息化系统搭建是基础也是核心[5],既包括无线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多媒体发布管理系统等基础信息类,又涵盖OA系统、财务内控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行政办公类;既涉及票务管理系统、活动预约系统等业务应用类,又覆盖自动语音讲解类系统、AR/VR类系统等讲解导览类,多类别多领域的信息化硬件平台为开展信息化科普提供保障。

然而,通过对陕西省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调研分析,全省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整体缓慢。受限于经费短缺、技术人员匮乏等因素,大部分场馆信息化建设力量不足或没有,难以支持场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3 陕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1 科普场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结合陕西省科技馆网络科普工作及信息化建设现状,各场馆目前正积极建设数字化科普资源、推进开展数字科普活动、搭建信息化科普平台。但基于各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人员配置并不完善不充分,过程中需重点考虑,一是如何将优质的科普资源、业务活动信息化,标准化、条目化,以稳健的信息化制度实现资源存储管理共享,确保科普数据资源库可维护、可分析、可复用。二是如何培养一批业务信息化专业人员,基于场馆的部门设置、人员配置和岗位职责,实现各场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用及发展的需要。

3.2 基层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对于辐射和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基层科普设施,在信息化建设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滞后[6]。进一步加强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其从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效果反馈等环节流程化、可视化是推进基础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所在。既需要加强科普e站、电子科普平台网络等载体与智慧社区的深度融合,也需要完善基层科普设施资源的共享,以及时优化陕西省基层地区科普资源分布。在不断推动科普设施信息化落地的过程中,将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科普水平。

3.3 信息化平台内容建设的创新

在碎片化、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信息时代,如何创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的优质科普内容是各科普传播主体所需要考虑的。贯穿科普内容创作创新理念,在科普信息化平台内容建设中,需要整合社会资源,一是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科普内容创作扶持。二是加深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换。三是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丰富多元化科普表现形式。

4 结束语

当前,人们正经历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数字化、智慧化已逐渐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科普场馆建设方向。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科普资源建设和活动开展形式。在数字技术推动和公众需求提升的共同作用下,空间感知、数据互联、智能融合成为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终将实现受众与科普资源间打破时间、空间壁垒的深度体验,实现人与网络生态和平台系统的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科技馆网络平台场馆
科技馆一日游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我在四川科技馆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