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思维练习与视唱练耳训练
2024-02-15叶绿萍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多声思维练习与视唱练耳训练的相互关系及其在音乐中的实践应用。文章首先阐述了多声思维和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进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融入多声思维的具体策略。通过分层次训练、选用多样化训练材料、采用互动式训练方法以及运用创新性训练手段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多声思维能力和视唱练耳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多声思维;视唱练耳;音乐训练;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5-00-03
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是两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技能。多声思维作为音乐理解和创作的高层次能力,对于培养个人的音乐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它可以锻炼人对音乐的感知、记忆以及表达的技巧。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如何在视唱练耳训练中有效融入多声思维练习,以期为音乐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概述
(一)多声思维
多声思维这一概念在音乐领域中具有深远意义。简而言之,它描述了个体在接触、解读和创造音乐时,能够同时处理并理解多个声部或音乐层次的独特思维方式。对于学习音乐的人而言,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是对其技能的一种挑战,更是对其音乐理解深度和广度的一种拓展。在传统的音乐中,很多时候人被引导去关注单一的旋律线条,这样虽然能够帮助人建立起对音乐的初步认知,但可能限制了他们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而多声思维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它鼓励人去关注和声、复调等更为复杂的音乐结构,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出一个更为立体、多维的音乐空间[1]。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具备了多声思维,他在聆听一首乐曲时,不再只是简单地跟随主旋律的起伏,而是能够同时捕捉到各个声部之间的交织与对话,感受到和声带来的色彩变化,甚至能够洞察到作曲家在复调中所隐藏的深意。这样的音乐体验无疑是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更为重要的是,多声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还能够直接促进人的音乐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具备多声思维的人,在分析音乐作品时,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在审美鉴赏时,能够更为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的美感和情感;在音乐创作时,也能够更为自如地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创作出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作品。因此,多声思维对于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技能,更是一把通向音乐殿堂深处的钥匙[2]。
(二)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领域中的一种核心基础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训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音乐世界的大门。通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视唱练耳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音乐读谱能力、音准感、节奏感以及音乐记忆力。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接触并掌握音阶、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多个方面的音乐元素。这些元素如同音乐的砖瓦,共同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学习者能够逐渐提高对各种音乐元素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从而更加自如地游走在音乐的海洋中。音阶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音高的基本概念,使人能够准确地唱出或听辨出不同的音高。音程与和弦的训练则进一步拓宽了学习者音乐视野,使其能够在复杂的音乐结构中捕捉到和谐与美感。节奏的练习则着重培养律动感,使学习者在演奏或演唱时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变化。而旋律的学习更是让学习者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通过模仿、创作和演绎不同的旋律,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情感[3]。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中的基础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学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更加自如地游走,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4]。
二、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的融合
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在音乐中犹如相辅相成的双翼,共同助力音乐学习者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飞翔。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音乐基础训练的两大支柱。首先,视唱练耳训练为多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一训练中,音乐学习者不仅可以接触到海量的音乐作品,还能通过系统的训练,逐步建立起对音乐的深刻感知和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多声部的音乐作品,视唱练耳训练能够帮助音乐学习者更好地分辨和理解各个声部之间的层次和关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音乐学习者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尝试用多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分析音乐,从而逐步培养扎实的多声思维能力。反过来,多声思维的发展又能够极大地促进学习者视唱练耳水平的提升[5]。具备多声思维的音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往往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的细微变化,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他们不仅能够轻松地应对单声部的视唱练习,更能够在多声部的复杂音乐中游刃有余。这是因为多声思维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立体、多维的音乐空间感,使得他们在处理音乐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此外,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的融合还体现在对音乐作品深度解析的过程中。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音乐学习者不仅需要准确地唱出或听辨出音乐元素,更需要理解这些元素是如何组合在一起,构成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的。而多声思维则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内涵,理解作曲家是如何运用各种音乐手法来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的[6]。这样的深度解析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音乐理论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的融合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音乐基础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音乐人应该注重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融入多声思维的培养,为音乐学习者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引领他们走向更高远的音乐殿堂[7]。
三、多声思维在视唱练耳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层次训练
在音乐学习中,分层次训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策略,它充分考虑了音乐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音乐基础的不同。通过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指导者能够确保每位音乐学习者在自己的水平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提升。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这部经典作品不仅情节感人,音乐也极具特色,非常适合用于分层次训练。对于初学者,指导者可以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简单旋律和单声部视唱开始。越剧中的唱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非常适合初学者培养音准感和节奏感。通过让音乐学习者模仿和演唱这些简单的旋律,他们能够逐渐熟悉越剧的唱腔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随着音乐学习者水平的提高,指导者可以逐步引入多声部音乐的概念和元素。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许多精彩的合唱和对唱段落,这些段落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声部交织,非常适合用于培养学习者的多声部感知能力。指导者可以让学习者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感受不同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对比,从而加深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对于高水平的音乐学习者,指导者可以进一步增加难度,引入更复杂的音乐作品和技巧。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许多高难度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如高亢的激越腔、细腻的抒情腔等。指导者可以指导学习者分析这些唱腔的结构和特点,并尝试进行模仿和演唱。通过这样的练习,音乐学习者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越剧的艺术魅力。除了唱腔技巧的学习,指导者还可以引导学习者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分析。例如,可以让音乐学习者分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旋律发展等音乐要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多声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音乐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越剧的音乐特点,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多样化训练材料
为了使音乐学习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的魅力,指导者必须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训练材料。而多样化训练材料的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音乐领域,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多元认知能力。京剧《霸王别姬》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使其成为音乐中极具价值的训练材料。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音乐,融合了传统的唱腔、打击乐和曲牌等多种元素,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音乐元素在剧中相互交织、衬托,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音乐空间。通过分析这些音乐元素,学习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多声部音乐的构成方式和运用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多声思维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在剧中,不同角色的唱腔各具特色,如旦角的唱腔婉转悠扬,净角的唱腔则刚劲有力。通过让学习者模仿和演唱这些唱腔,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京剧音乐的韵味和特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音准感和节奏感。此外,剧中的打击乐和曲牌也是极具训练价值的音乐元素。打击乐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音色,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强烈的戏剧性;而曲牌则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除了传统的音乐教材外,指导者还可以结合京剧《霸王别姬》的影像资料进行训练。通过观看剧中精彩的音乐表演,音乐学习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影像资料的引入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剧中的音乐与剧情、人物情感之间的关系,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引入京剧《霸王别姬》这一极具价值的训练材料,指导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体验。这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多声部音乐的构成和运用方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多元认知能力。同时,这种训练方式也能够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互动式训练方法
在视唱练耳训练中,互动式训练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这种训练方法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即兴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习者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多声思维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这首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音乐训练中的经典之作。通过互动式训练方法,指导者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力量。指导者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和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多声部音乐段落。在小组内,学习者可以分工合作,分别承担不同声部的演唱任务,通过多次排练和磨合,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演唱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此外,指导者还可以利用音乐软件或乐器,引导学习者进行即兴创作。以《黄河大合唱》为主题,学习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与原作风格相似或截然不同的音乐作品。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习者的音乐创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内涵。
(四)创新性训练手段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音乐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创新性训练手段如数字音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训练方式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这些先进手段的应用,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训练效果,促进了学习者多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以流行歌曲《光辉岁月》为例,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深受广大音乐学习者喜爱。通过创新性训练手段的辅助,指导者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和多声部构成。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指导者可以对《光辉岁月》进行拆解和重组。通过音乐软件,将歌曲中的各个声部单独提取出来,让学习者分别听辨和演唱。这样,学习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每个声部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多声部音乐的构成方式。同时,指导者还可以利用数字音乐技术进行音乐创作,让学习者尝试自己编排和重组声部,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多声思维能力。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光辉岁月》的训练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指导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音乐场景,让学习者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感受歌曲的演唱氛围和舞台表现。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音乐学习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和表演技巧,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四、结束语
多声思维与视唱练耳在音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进行训练实践,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音乐基础技能水平,还能够培养个人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音乐人应该积极探索多声思维在视唱练耳训练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创新路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伦晓虎.多声思维练习与视唱练耳训练探讨[J].戏剧之家,2023,(29):82-84.
[2]高珊.论多声部思维在视唱练耳课堂中的培养[J].艺术评鉴,2022,(01):116-118+125.
[3]柴雨青.多声思维的培养——浅谈阿卡贝拉演唱形式在视唱练耳训练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1,(22):105-107.
[4]孙立萍.浅析多声思维训练与视唱练耳训练[J].艺术评鉴,2021,(03):96-98.
[5]梁丽群.多声思维训练与视唱练耳训练浅析[J].黄河之声,2020,(20):112-113.
[6]刘博文,孔文.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钢琴训练研究——视唱练耳的融入[J].黄河之声,2020,(15):92-93.
[7]王悠.初探“内心听觉”在演唱与钢琴伴奏中的运用——以作品《一杯美酒》的艺术处理为例[J].艺术评鉴,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