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的艺术
2024-02-15周唯
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追求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与多元化,一件成功的产品不单单满足于实践功能和展示美学,还需要多维度地呈现出产品的整体价值。产品语意与形态设计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产品的内在与外在达到和谐统一,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外在吸引力,而且触发了用户的情感反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了人文追求。本文将从产品形态的概念出发,探讨产品语意的含义,并分析如何将语意与形态相结合,以提升产品的功能性、情感体验和社交价值。
关键词:产品设计;产品语意;形态设计;情感化设计;人文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5-00-03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产品形态是衡量一件产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形态是产品呈现给外部世界的躯壳,对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起到导向作用,帮助用户以最直观的方式建立起对产品的初步认知。将产品语意融入形态设计,则是内外兼修的艺术,它不仅使产品更具吸引力,还能激发用户的心理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并成为其在社会上沟通的媒介。下面将从产品形态概念、产品语意概念、如何将产品语意融入形态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品形态设计概述
(一)产品形态的概念
产品形态是设计思想的外在表达,包括产品的形状、色彩、纹理、材料和整体设计。它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触碰”。这种“触碰”是传递给用户的物理感知,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等。产品形态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触碰到产品表面的机理,听到产品材质触碰的声音,以及嗅到产品散发出的气味等。产品形态不仅仅是简单的外部起伏,还带给人的整体感官体验。
(二)产品形态的分类
1.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概念
具象形态描述的是明显源自真实物体的艺术作品,能够依靠可识别的主题来传达创作者的精神和感受[1]。可以理解为,具象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精准而详细的映射。抽象形态是与具象形态相反的视觉表现形式,它并不对某一物理外观进行准确描绘,而试图用形状、颜色、线条和纹理来传达感受、想法或概念,从而允许超越现实描绘的解读。
2.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区别
人们常常将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的区别理解为复杂与简单的关系,其实不然。具象和抽象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明确的可识别性。具象艺术是指从产品的外表可以精准识别出某一具体的物件或场景,它是基于对现实的复刻。但这种复刻也可以是模糊的、简单的,识别具象艺术的标识在于它能否引发读者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联想。抽象形态是对现实世界的浓缩和精炼,它在经过艺术家一遍遍拆解和重组之后,以一种全新的外在展示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可以用三位画家的作品来直观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化过程。
英国绘画大师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作品带有典型的现代具象主义风格。他擅长用明快艳丽的色彩和干净利落的线条勾勒出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这些画面并不像照片那样对现实世界进行精准再现,但却能够唤起人们对熟悉生活场景的联想和回忆[2]。
说起西班牙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很多人本能地将他归类于抽象画家,但在苏格兰国家美术馆的画家名单里,他被列入具象主义画家名录中。很难将毕加索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抽象艺术家或是具象艺术家。例如,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格尔尼卡》,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人们可以从这幅画清楚地辨认出陷入混乱的牛和马,悲伤哭喊的女人,死去的孩童和牺牲的士兵,还有熊熊燃烧的火焰。毕加索对画面中的物体进行了精简和扭曲,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又不脱离物体原有的轮廓。这种既具象又抽象的表达带给人极大的心理震撼。
俄罗斯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创作风格通常被描述为抽象的现代主义。他在艺术创作中祛除了人或物的可识别性,而倾向于用点、线、面、色块等基本元素构建画面与场景。康定斯基的作品试图创造一种联觉效果,即视觉、声音和情感的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多维的欣赏体验[3]。
二、产品语意设计概述
(一)产品语意的概念
产品语意这一概念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克劳斯·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f)提出,他认为设计是人为地创造出的一种形式,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任何人造形式背后都必然蕴藏着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它与对自然界的单纯复制形成了鲜明对比[4]。
产品语意是产品在使用情境和文化背景中所呈现出的符号特性,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设计师通过构建产品的外在形式向使用者传达出信息,信息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它可以是对产品使用方法的提示,也可以是作者对自我情感的宣泄,还可以是对某种文化的弘扬。设计师试图利用形态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交互,并在交互过程中引导用户深入体会产品背后的精神诉求[5]。
(二)产品语意的应用意义
1.产品语意的作用
产品语意是一种通过产品外部感受来彰显产品内部意义的表达方式,其旨在研究人造形式在使用环境中所释放出来的象征意义。
2.表达产品属性
产品的语意元素可以通过产品的外部形态来传达产品的内在属性,通过对颜色、形状、体量的巧妙设置,揭示出产品的品质特征、使用环境或目标用户。不同的产品外观会彰显不同的产品属性,而这样的属性又会进一步指向不同的目标用户。
3.描述产品功能
产品语意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有效描述产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方法,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利用产品的外形给予用户物理感受上的提示,如视觉和触觉等。根据Krippendorff(2006)的观点,设计产品的表现形式可以影响用户的认知,因此,设计师应该引导用户通过和产品的交互实现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产品的形状、颜色、材质等元素都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来帮助用户完成产品的“使用方式建构”。例如,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提出的一条设计准则:“好的设计是可以理解的”,这意味着好的产品往往不言自明,它可以无须任何额外的解释就能传达其目的和用途[6]。
4.触发用户情感
产品对用户情感的触发也可以看作是设计师对用户心理诉求的一种满足,用户能够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其被赋予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设计师需要通过扎实的研究深入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偏好和痛点,精准捕捉目标用户的情感反应,设计出符合期待的产品,力求通过产品创造出持久的积极印象和情感依恋。
5.识别设计特点
产品的语意信息可以指明产品的关键性特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识别产品的设计者和适用人群。这对于将产品定位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将其置于不同角色、年龄、性别的语境中进行讨论。从设计师的视角来看,每一位设计师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对世界的见解和看法,进一步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例如,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以其超现实、未来感和流线体的造型特点奠定了自己在设计界举足轻重的位置。
三、将产品语意融入形态的表达方式
(一)外部形状
产品的外部形状包括轮廓起伏和体量大小,通过两者交叠呈现出产品的立体状态,建立用户对产品的初步印象。产品的外部形状是构成产品形态最重要的基础部分,它不仅能够反映产品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还能展现产品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高度。产品的形状能够影响用户的感知,如弯曲的线条使人感到温柔与友善,笔直的线条使人感到稳定和固执,锋利的尖角给人带来不安与紧张,圆润的弧形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不同的形状会唤起用户不同的情感反应,将用户与产品紧密相连。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产品时,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偏爱与喜好,站在用户立场上准确判断出用户预期,并设计出符合预期的产品。例如,设计一把椅子。为孩子设计时,可以使用抽象的动物造型,能引发孩子对自然界的探索以及对动物的热爱,使他们在使用这把椅子的时候也满心愉悦。而为老人设计时,则要考虑到椅子的稳固性与轻便性,边角也不宜太尖锐,以防擦伤碰伤。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产品时,其外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设计师需要考量的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物品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属性,不一定每件物品都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有部分产品的天然特性就会给用户带来消极及不安的心理暗示,这时设计师就需要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想法,用形状去化解负面情绪。例如,设计一款榨汁机,锋利的刀头以及冰冷的金属零件会给用户带来危险及不安的暗示,设计师在设计形状时,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隐忧,进而用一些圆润流畅的弧形或曲线来中和这种锋利感,从而消除拥护的消极情绪,让榨汁机变得“亲切友善”。
(二)色彩搭配
色彩也是设计师用来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在产品设计中,形状与色彩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产品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形状可以奠定产品的基调,而色彩则使得这种基调得以强化,使产品的特征更加突出和鲜明。如前文所述,为孩童设计的动物造型椅,源于自然的造型能够激发孩子的童真与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自然进行探索。如果在动物造型的基础上加入鲜艳、活泼、明亮的颜色,就能进一步强化这种童趣,使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而在为老年人设计座椅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经过岁月洗礼后,老年人的内心趋于成熟与充盈,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孤独与焦虑等情绪。针对这一群体,设计时应选用温馨舒缓的色调,以营造平和安详的氛围,如低饱和度的暖棕色和深蓝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材质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产品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最终成品的功能性、美观性和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兼具视觉美感和性能卓越的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用户也能通过材料特性对产品进行评估。例如,从材料的强度上判断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程度,从材料的重量上判断产品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从产品表面的平整和纹理来感受产品所带来的视觉吸引力和触觉体验感。
(四)细节刻画
一件出色的产品设计离不开细节的斟酌和打磨,细节中往往隐藏着深刻的语意密码。以传统文化在产品中的应用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和技艺传承。将这些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还能赋予产品独特的特色和竞争力。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图案、色彩、造型等,将其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束语
形态是产品通过外在表现来展示功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语意是产品通过形态的表现力进一步传达内在的情感和文化。二者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对产品的完整诠释。将产品语意融入形态设计,通过优美的线条、和谐的色彩、合理的比例,充分展示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全力释放产品的独特魅力,兼顾美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使产品能够最终符合用户需求,实现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英]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作品集(第1版)[M].周渝等,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3][俄罗斯]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艺术中的精神(第1版)[M].余敏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4][美]克劳斯·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f).设计:语意学转向(第1版)[M].胡飞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陈浩,周晓江.产品语意学:符号的运用与意义的传达(第1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6]苏菲·洛夫威尔,后浪.为存在而设计: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之道(第1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