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全龄化设计技术应用研究
2024-02-09李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全龄化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全龄化设计旨在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满足其在各个生命阶段的需求。基于此,结合研究目的与意义,首先,对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技术进行评估;其次,对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室内改造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最后,分析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公共空间设计与基础设施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全龄化设计"技术应用
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All-Age"Design"Technology"for"Comprehensive"Renovation"of"Old"Residential"Areas"in"Urban"Renewal
LI"Jian
China"Jingye"Engineering"Technology"Co.,"Ltd.,"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people's"requirements"for"living"environment"are"gradually"increasing,"and"the"concept"of"all-age"design"has"emerged."All-age"design"aims"to"provide"comfortable,"safe,"and"convenient"living"environments"for"residents"of"different"age"groups,"meeting"their"needs"at"various"stages"of"life."Based"on"this,"combined"with"the"research"objective"and"significance,"firstly,"an"evaluation"is"conducted"on"the"comprehensive"renovation"technology"of"old"residential"areas"in"urban"renewal;"Secondly,"research"is"conducted"on"the"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indoor"renovation"technology"in"old"residential"areas"in"urban"renewal;"Finally,"the"design"of"public"spaces"and"infrastructure"technology"for"comprehensive"renovation"of"old"residential"areas"are"analyzed,"aiming"to"provide"reference"and"assistance"for"relevant"personnel.
Key"Words:"Urban"renewal;"Old"residential"areas;"Comprehensive"renovation;"All-age"design;"Technical"application
老旧住宅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无数居民的生活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住宅区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风貌。对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的全龄化设计技术应用进行研究,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本文探索出适合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的全龄化设计技术体系,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1全龄化设计的作用与价值
1.1全龄化设计作用
全龄化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升居住品质,通过加固、优化建筑,以及引入智能、节能技术,改善房屋安全性与舒适性,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二是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分别设计相应设施与空间;三是促进社区融合,打造共享公共空间,增进居民交流互动,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四是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提高改造质量效益,为城市更新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
1.2全龄化设计价值
从价值角度而言,全龄化设计具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价值。在社会价值上,体现公平包容,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居民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经济层面,提升房产价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采用节能技术降低成本;在文化方面,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保留特色风貌格局,注入新元素增添活力;从环境角度,注重绿化景观与生态改善,提供健康生活环境,采用环保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1]。
2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技术评估
2.1建筑结构评估技术
建筑结构评估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中意义重大。一方面,该技术能确保安全,及时排查因老旧造成结构老化、损伤等隐患,在自然灾害频发区尤为关键。另一方面,该技术能为改造提供依据,决定建筑的加固、修缮或拆除重建方式。评估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如查看墙体、屋面、门窗等有无裂缝、变形和渗漏,以及检查基础沉降与周边环境影响。仪器检测包括用超声波检测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强度检测仪等。通过结构计算分析,结合设计图纸和检测数据,用软件模拟不同荷载下的结构响应。
2.2基础设施检测技术
在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需重视基础设施检测技术。老旧住宅区基础设施因长时间使用易老化损坏,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安全。基础设施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改造提供准确依据。给排水系统检测可以通过压力测试、流量监测等方法检查管道渗漏、堵塞、破裂情况,评估水质及排水坡度;电气系统检测借助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检测电线绝缘性能、配电箱容量及照明系统;供暖与制冷系统检测则查看管道设备运行、温度达标情况、评估制冷效果及能源消耗。
2.3空间布局分析技术
在城市更新中,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需重视空间布局分析技术。其重要性在于能发现老旧住宅区空间布局的不合理之处,为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社区发展。该技术包括三维建模、空间句法分析和行为观察法。三维建模可直观展示空间形态,分析建筑高度、间距等,评估空间利用效率与舒适度;空间句法分析能揭示空间可达性等,例如,通过道路连接度评估交通便利性;行为观察法则了解居民需求偏好,收集意见建议[2]。
3老旧住宅区综合室内改造技术应用
3.1结构加固技术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和打磨,确保表面平整、干净,无油污和松散物质。对于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应特别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和灰尘控制,避免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干扰。涂抹专用的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受力部位,如梁、板、柱等。在粘贴过程中,应确保碳纤维布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无气泡和皱褶。通过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对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可以在卧室、客厅等主要活动区域的墙体和天花板进行碳纤维加固,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将钢板通过粘结剂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部位,或者采用锚栓将钢板固定在结构上。对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可以在楼梯间、走廊等老年人经常行走的区域进行粘钢加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利用钢板的抗拉性能,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
3.2节能改造技术
3.2.1前期评估与规划
工作人员应与老年居民沟通交流,了解其对室内温度、采光、通风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例如:老年人可能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需要更稳定的室内温度环境。工作人员应考虑老年人的行动不便,确保节能改造措施不会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工作人员应对老旧住宅的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包括用电量、用水量、燃气用量等,确定主要的能源消耗点,为节能改造提供针对性的方向;分析老旧住宅的保温性能、门窗密封性等,找出能源浪费的潜在因素。
3.2.2节能改造技术及施工流程
(1)外墙保温改造。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保、无毒的保温材料,如岩棉板、聚苯板等,此类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不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应对老旧住宅的外墙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松散物质;安装保温材料,可以采用粘贴或锚固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保温材料与外墙紧密贴合,无空鼓和裂缝;在外墙保温材料表面涂抹防护层,提高保温材料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2)门窗节能改造。工作人员应选择隔热性能好、密封性强的门窗材料,如断桥铝合金门窗、双层中空玻璃等,此类门窗能够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提高室内的保温性能。工作人员应测量老旧住宅的门窗尺寸,定制合适的节能门窗;拆除旧门窗,安装新的节能门窗,,在安装过程中,应确保门窗的安装位置准确,密封胶条安装牢固,无漏风现象。
(3)屋顶节能改造。工作人员应选择具有良好保温和防水性能的屋顶材料,如防水卷材、保温板等。对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在屋顶安装太阳能板,既可以节能,还能为老年人提供热水等生活便利。工作人员应对老旧住宅的屋顶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杂物和损坏的防水层;铺设保温板,提高屋顶的保温性能;安装防水卷材,确保屋顶的防水性能,如安装太阳能板,应根据太阳能板的安装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太阳能板的安全和稳定。
3.2.3后期维护与管理
工作人员应制作简单易懂的节能宣传资料,向老年居民介绍节能改造的好处和节能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门窗、如何调节室内温度等。工作人员应定期组织节能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员为老年居民讲解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提高老年居民的节能意识。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节能改造后的老旧住宅进行检查,确保节能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检查门窗的密封性、照明灯具的亮度等。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老年居民反映的节能问题,如灯具损坏、门窗漏风等,为老年居民提供便捷的维修服务,确保其生活不受影响[3]。
3.3室内空间优化技术
前期评估与规划阶段,工作人员应深入与老年居民及其家属交流,了解其常起夜、需辅助行走等生活习惯和期望,同时评估其身体状况,如行动缓慢、视力模糊等;应对室内空间详细测量,分析如狭窄过道阻碍行动、家具摆放不合理等问题。施工流程中,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工作人员应拆除门槛和高差,使地面平整,方便轮椅和助行器;在卫生间、楼梯等安装扶手,高度和位置贴合老人身体尺寸,拓宽门洞,以便轮椅和护理设备进出,拆除墙体时,注意结构稳定;增加储物空间,定制带抽屉、隔板的家具,利用墙面安装吊柜、壁龛,改造角落空间放置转角柜等;优化休息区域,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床铺,布置温馨角落,摆放舒适沙发和绿植,增加壁灯、台灯等照明设备和换气扇改善通风。
4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公共空间设计
4.1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前期进行需求分析时,工作人员应深入与老年居民交流,了解其渴望在户外活动空间中有宁静的休息区。例如:设置带有柔软坐垫、可调节角度的长椅,旁边配备大型遮阳伞,为老人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同时,座椅高度应便于老人起身坐下。工作人员应考虑老人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可以设置无障碍通道。例如:对公共空间的道路进行全面平整,清除可能绊倒老人的障碍物,在有高差的地方设置缓坡,方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行。
在具体设计流程中,功能分区应明确。休息区除了舒适座椅外,可以放置小型茶几,方便老人放置物品。健身区选择操作简单且有安全防护的健身器材,如带有扶手的漫步机、可调节力度的扭腰器等,并在器材旁设置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社交区利用花坛和小型喷泉打造优美景观,摆放圆形桌椅便于老人交流互动。绿化区种植四季常青的树木和色彩鲜艳的花卉,如桂花树、月季花等,增加绿化小径。小径宽度应能容纳轮椅通过,并选择安全地面材料,如透水砖和橡胶地垫组合铺设,既防滑又舒适;应增加照明设施,采用暖色调的柔和灯光,如在休息区和小径旁设置地灯;还应安装辅助设施,合理设置垃圾桶,在显眼位置放置长椅,公共空间安装紧急呼叫按钮并连接到物业或社区服务中心。
4.2绿化景观设计
在前期需求分析方面,工作人员应与老年居民深入沟通,了解其喜爱色彩鲜艳的花卉、宁静水景及舒适座椅;考虑其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例如,设置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等;对公共空间实地勘察,掌握地形、面积、光照等条件,并分析现有植被,确定可保留利用及需改造移除的部分。
具体设计流程中,在规划绿化布局时,工作人员应先确定自然生态风格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植物品种和景观元素。休息区周围种植月季、茉莉等色彩鲜艳且花期长的花卉和低矮灌木,营造宁静氛围;健身区周围种植高大的杨树提供遮阳;确保绿化景观连通性和可达性;铺设平缓的无障碍通道,沿途设置休息长椅。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工作人员应挑选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易于养护且色彩丰富的花卉灌木,如紫薇、海棠等,种植松柏等常绿乔木以遮阳防风,种植桂花等芳香植物以改善空气和心情,同时避免有毒、有刺、易过敏植物[4]。
4.3交通组织与停车设计
在前期需求分析方面,工作人员应与老年居民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对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可能需更短的步行距离、更平缓的道路坡度、更清晰的交通标识等。工作人员应考虑老年居民的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确保设计的交通组织和停车设施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如设置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扶手等。工作人员应对老旧住宅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场地的地形、面积、交通流量等条件。
具体设计流程如下。(1)优化道路布局。根据老年居民的出行需求,优化老旧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弯道和狭窄路段,增加道路的连通性和可达性。(2)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老年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和骑行环境。设置专门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避免人车混行。(3)安装交通标识和信号灯。在道路上安装清晰、易懂的交通标识和信号灯,为老年居民提供明确的交通指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4)设计无障碍通道,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其能够顺利地出行。无障碍通道应平整、宽敞,无障碍物,并设置扶手和坡道,方便轮椅和助行器的通行。
5老旧住宅区综合改造的基础设施技术
5.1给排水系统改造技术
老旧住宅区给排水系统常因多年使用出现管道老化、堵塞、渗漏等问题,影响居民用水、排水。老化管道有破裂、漏水风险,可能导致房屋受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可靠的系统对老年居民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1)给水系统改造可采用新型管材如PE管和PPR管。PE管公称压力0.6~1.6"MPa,耐温-40~60"℃;PPR管公称压力达2.5MPa,耐温-20~95"℃。水压不足时,可以增设增压设备,增压泵扬程一般为10~50"m、流量为1~10"m³/h,气压罐容积为50~200"L。(2)排水系统改造可对堵塞或轻微损坏管道进行疏通与修复。高压水射流疏通压力10~20"MPa,内衬法修复后,管道内径缩小率控制在10%以内。雨污分流需新建管道。雨水管道管径为DN300~DN1000,设计流量按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污水管道管径为DN200~DN800,设计流量根据人口和污水排放量确定。
实际操作流程如下。(1)前期调研规划。了解管道情况制定方案。(2)施工准备。采购合格材料组织施工队伍。(3)施工过程。先改造给水系统,再改造排水系统,注意保护周边。(4)竣工验收。检查系统运行,及时整改问题[5]。
5.2"电气系统智能化技术
对老年居民而言,智能开关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灯光,便于操作;智能电表能够远程抄表、监测用电,精度为1.0级或2.0级,测量范围为5(20)~100"A,通信方式可选无线或有线;智能插座额定电流为10"A或16"A、电压为220"V,可远程控制和电量监测;智能照明系统采用LED灯,功率为3~18"W,能自动调光、分区控制;智能漏电保护器额定电流为16~63"A、电压为220V,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或100"mA。
以某老旧住宅区为例,通过安装智能电表和插座,居民可通过手机APP查用电情况并远程控制电器;智能照明系统随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走廊、楼梯安装人体感应灯,既节能又方便出行;智能漏电保护器实时监测漏电,保障安全,且可远程控制和故障报警。
5.3"供暖与制冷系统优化技术
老旧住宅区原供暖与制冷系统效率低,无法满足居民对舒适环境的需求。尤其对老年居民而言,稳定的室内温度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能耗系统增加了居民费用支出且不环保。优化后,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设备运行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某老旧住宅区为例,安装燃气壁挂炉和空气源热泵替代燃煤锅炉,提高了供暖效率,并降低了能耗和污染;安装智能温控系统,居民可远程控温;在外墙等部位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减少了热量散失和传入。
在技术分析方面,节能型供暖设备有燃气壁挂炉和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热效率一般在90"%以上,功率为18~40"kW,供暖面积为100~300"㎡,能效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空气源热泵能效比在3.0以上,功率为3~15"kW,供暖面积为50~200"㎡,能效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智能温控系统温度控制精度在±0.5"℃以内,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一般在0.03"W/(m·K)以下,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或B1级[6]。
6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老旧住宅区的基础设施检测、空间布局优化、室内改造、、公共空间设计等多方面的改造,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打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从给排水系统更新到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再到供暖与制冷系统的优化,每项技术均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未来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全龄化居住环境,使每位居民都能在城市更新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参考文献
[1]方心怡.全龄共享视角下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路径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3.
[2]曹双全.全龄友好视角下城镇老旧小区更新策略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2.
[3]郑文晖.全龄社区适老化更新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J]建筑与文化,2023(8):126-128.
[4]张瑞洁,郑卫民,胡凯莉.基于IPA分析法的产业社区公共空间需求满意度研究[J]湖南包装,2024,39(2):98-101,139.
[5]关毅鹏.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全龄化改造设计探究:以万荣东怡小区为例[J]住宅科技,2024,44(4):16-20.
[6]姚之浩,李昊昱.全龄友好导向下居住型街区更新的研究框架与规划应对[J]规划师,2024,40(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