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2024-02-09张欢

文化产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图书师生管理工作

张欢

新公共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服务理念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新公共管理理念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进行高校图书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现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和创新价值,有必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实际,明确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开展高校图书管理的意义,并积极探索创新应用策略,以确保其更加完善。基于此,现将新公共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公共管理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并根据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全面提升高校图书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应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优化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模式,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就高校而言,图书管理工作与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有着密切联系。图书馆是师生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合理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有效利用新公共管理理念,能帮助高校厘清图书馆建设思路,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进而充分体现出图书管理工作的价值。

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科层制公共行政面临挑战,其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匹配,政府出现财政危机,继而,公众逐渐丧失对政府的信心。在此背景下,很多西方国家以顾客、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改革工作,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优化,逐渐形成了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等西方国家[1]。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很多高校师生将电子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对此,高校图书馆应着重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引导师生重新认识纸质图书的价值。和纸质图书相比,电子资源的获取更为便利。纸质图书的出版要经过许多步骤,因此刚出版的图书中的内容也可能是数月前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纸质图书的发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纸质图书有其独特的优势。纸质图书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思路。然而,分析当前的具体情况可知,查阅使用电子文献的本科生不是很多,使用者主要是研究生、教师等。当前,阅读纸质专业教材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其主要阅读内容包含电子资源和纸质图书资源。分析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可知,当前高校学生主要通过阅读纸质图书积累专业知识[2]。

分析新公共管理理念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没有以师生为导向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以师生为主的工作理念。但是,通过了解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情况可知,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图书管理理念和图书管理模式的“决策者”,不仅没有为师生提供优质的读者服务,还影响了高校的图书管理水平,同时阻碍了师生提高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等。

没有重视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属于公共管理范畴,为了有效落实公共管理工作,必須注重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对绩效目标加以明确,注重开展评价工作,以免出现因过于重视管理过程而没有达到预期管理效果的问题。在高校图书管理过程中,常常由于没有严格开展绩效目标控制工作,没有意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管理成本增加,还给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落后的图书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理念的落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整体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应注重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便获得高校师生的认可。目前,通过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同时,高校也没有注重开展系统性、专业性的培养工作,没有及时更新公共管理理念,这很容易影响高校图书管理水平。

探究新公共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高校应当为图书管理工作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优化完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在某些层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以师生为导向优化高校图书管理工作

在开展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期间,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更新图书管理模式和思维,以师生为导向有序开展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从师生的角度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优化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确保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在开展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期间,可以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对全校师生的调研工作,鼓励更多学生和教师对当前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分类整理反馈信息,做好对信息的筛选工作,并列出合理的建议,结合图书馆的具体开展情况选择性采纳。同时,注重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引进更多图书管理专业的人才,从而为提升师生的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有利于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在工作岗位上完善自我,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注重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3]。下图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开展现场。

图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场(图片来源:知乎)

注重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其他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图书管理工作更注重管理过程,事实上,其也应注重提升工作效率。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随着全校师生数量的逐年递增,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逐渐提升。加大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力度,注重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对高校图书馆节约管理成本、优化图书管理体系等具有积极影响[4]。

及时更新图书管理理念

新公共管理理念作为全新的管理理念,应当与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相适应,尽可能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将新公共管理理念合理地融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其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首先,要着力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优化与完善培训内容,帮助员工充分认识新公共管理理念,引导员工明确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与新公共管理理念之间的关系。其次,高校需要优化和完善员工考核机制,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自主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活动,从而逐渐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制定完善的竞争机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5]。

工作人员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时应努力做到为师生服务,这能为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要优化完善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尽可能地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高校要及时更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期间需要注重更新服务理念,合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念,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做好对本职工作的职能定位,在此基础上为师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6]。

明确职责范围,优化图书管理模式

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还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这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模式比较死板,同时存在缺乏有效流通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合理应用新公共管理理念,结合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适当放宽工作权限,帮助员工明确自身职责,确保管理模式更加灵活,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突出图书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高校图书馆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分化和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社会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在不断转变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注重开展信息服务工作,逐步提升服务水平。结合高校图书馆的自身条件,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突出图书馆的特有文化,构建舒适的阅读环境,有利于高校师生在图书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7]。

优化竞争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在新公共管理理念提出的背景下,外界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而高校图书馆应当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新公共管理理念注重对社会、政府、市场间关系的合理调整,有效结合竞争机制与图书管理工作,能够让图书管理工作更具全面性,更加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融入竞争机制,有利于确保图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要将竞争机制和高校进行有机结合,实施竞争上岗制度,合理聘用人才,将学生和教师作为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努力服务好学生和教师[8]。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期间,要合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念,创新优化高校图书管理模式,以确保图书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结合新公共管理理念,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展现出新公共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图书师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图书推荐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