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青在桂林:到达与离开

2024-02-09吴霖

星星·诗歌理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宁夏衍艾青

吴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的诗歌名篇很多,《我爱这土地》可以说是名篇中的名篇。对此诗,作者留下了明确的写作时间: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该年十一月前后,正是艾青与妻子张竹如、女儿七月一家三口从湖南衡山赶赴广西桂林的时间段。

诚如艾青研究者程光炜所论:“艾青是哪一天从衡山出发到桂林的,至今说法不一。”然而,正是因为《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使得探索艾青一家抵达桂林的具体时间变得有意义了。即:此诗是写于衡山还是桂林?抑或是在衡桂途中?

且看几种最主要的艾青传记。周红兴《艾青的跋涉》(以下简称“周版”)出版于一九八八年,书中对艾青抵桂时间描述得比较宽泛:“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中,艾青携张竹如由衡山至桂林。”对艾青到桂林后参与的第一个社会事件,书中采录了十一月三十日诗人参加了各地抵桂作家在桂林月牙山倚虹楼举行的集会。会议决定筹备成立“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与会者有夏衍、巴金等二十多人。此条证明艾青是在“十一月中”抵桂的。

骆寒超、骆曼在《时代的吹号者——艾青传》(以下简称“骆版”)中,将时间节点缩短了:“艾青是1938年11月中旬赴桂林的。”但对《我爱这土地》的写作地点仍略显含糊:“这意味着:他是唱着《我爱这土地》这支歌进入桂林的。”

据《阳太阳抗战时期年谱》“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条:“五路军政治部艺术股于今日在香村川菜馆举行招待会。阳太阳应邀出席,与会者还有梁中铭、汪子美、特伟、刘元、梁白波、艾青、赵望云、何鼎新等二十人。”程光炜《艾青传》(以下简称“程版”)也注意到了此条,但从引注看,他依据的出处是比《阳太阳抗战时期年谱》更早出版的《桂林文化城概况》一书。但此条之后,他又紧接着引用了《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的“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条,即:“国防艺术社副社长李文钊与艾青、夏衍等发起组织成立桂林文化工作者联合团体。于今日又在东坡酒楼举行座谈会。”前后两条,本来可以认定在时间上是线性的,相互并无矛盾之处,但作者却在两条之间做出了非此即彼的表述:“然而,另有记载则认为艾青到桂林可能稍晚一些。”

徐刚《艾青传——詩坛圣火》(以下简称“徐版”)出版于艾青生前,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为写此书与传主交流较多。作者在书中说:“1939年初,艾青到达桂林……”这显然是错的,因为此前艾青已在桂林留下了诸多班班可考的事迹。

如从十一月十三日艾青出席五路军政治部艺术股的招待会看,落款于十七日的《我爱这土地》当写于桂林。由此,《我爱这土地》的写作地点尘埃已然落定。但,艾青一家是否就是在十一月间到达桂林的呢?

由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与桂林图书馆合编的《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是一本大十六开、字数高达二百一十万字的巨著,其中有一条为各种《艾青传》所未取,但仍可注意,即“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九日”条:“国防艺术社在东坡酒楼招待文艺界人士,到夏衍等二十五人,决定组织战时文艺工作者联谊会。推李文钊、夏衍、汪子美、艾青、白薇等五人为起草委员会,地点暂用广西摄影通讯社。”

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由都说得明明白白,但惜乎此条未标明原始出处(此书缺憾之一即是只管信息收录,但并不注明所收信息的出处),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在当年的《广西日报》等诸史料中得到确实的查证。倘得落实,则可证明艾青一家在十月间即已抵桂。

但针对此条,其实也是可提出疑问的。在夏衍《记〈救亡日报〉》一文中,他曾明确回忆:“我们《救亡日报》同人在战火纷飞中离开广州,经肇庆、柳州,于十一月七日晚到达桂林。”《救亡日报》的撤离,因是集体同行,所以有其他人的回忆文章可做旁证。既然如此,仅凭此条证明艾青在十月就已到达桂林似乎站不住脚。另,夏衍此文(包括自传《懒寻旧梦录》)中,将初到桂林后即去长沙见周恩来再返回桂林的时间,称“记不起是十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才到达桂林”。吴颂平等所编《〈救亡日报〉大事记》定为“二十日返抵桂林”。但此与《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中的“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条有冲突。两者之间必有一误,可继续查考,以证其中一伪。此关涉夏衍事迹,艾青作为同席者,故亦有关联。

一九八○年底,桂林方面成立了“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陈列馆筹备处”,为收集资料,该处人员四处调查访问,最后形成了《桂林旧事》一书。编者云:书中各篇,是在采访“老同志们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谈话笔录稿也都经过本人审定”。其中有艾青署名《忆桂点滴》一篇,估计也是在本人口述、他人笔录、再请本人审阅的基础上完成的。盖因为此,此文为《艾青全集》所未收。但不管如何,因是艾青讲述本人桂林岁月的署名文章,其文献价值不应忽视。该文开头即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桂林总共呆不到一年的时间,即从一九三八年十月至一九三九年夏天。”

好一个干脆明了的“十月”!但是,为什么艾青在生前对各种《艾青传》中抵桂时间的不一致未给予提醒呢?

关于艾青离开桂林的时间,程版:“一九三九年九月,艾青匆忙离开桂林,与韦荧乘车向衡阳驶去。”周版、骆版也认为艾青的新宁岁月自九月始。徐版稍显离谱,将离桂时间定在了“一九三九年冬”。虽然艾青在《忆桂点滴》中自述桂林岁月的句号是在“一九三九年夏天”,其实他本人还有更准确的表述,在当年十二月致常任侠的信中,他表示:“我因此间再三邀请,盛情难却,故于九月间来新(宁)教最高两班国文。”次年三月他在给靳以的信中亦写道:“我自去年九月间辞去报馆编务来此任教……”

阳太阳是艾青在桂林时期的好友,两人有诸多共同点:年龄相近,生日只差三个月,阳稍长(阳:一九○九年十二月,艾:一九一○年三月);均是美术专业出身;同一时期都曾在上海生活。但两人“沪漂”岁月应无交集,他们两人(包括两家)的真正相识、相交是在艾青到达桂林之后。两人志趣相契,居住亦近,膝下均有幼小的女儿(阳冬,生于一九三六年;七月,生于一九三七年),交往遂频繁起来。阳太阳还极可能是在艾青的影响下开始了诗歌写作(据考证,阳太阳最早公开发表的诗作是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七日刊登在艾青主编的《广西日报》副刊《南方》上的)。后来阳太阳(一九四一年春)甚至还参与创办和共同主编过一本至少在桂林颇有影响的诗歌刊物——《诗创作》,而这时的艾青已然抵达了延安。他们共同的朋友端木蕻良曾说:“(阳太阳)是画家的艾青,他的画是艾青诗的解释。”

桂林文艺界在一九三九年七月四日召开会议,商议成立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艾青、阳太阳等二十二人在会上被推举为筹备委员。二十日,筹备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的十余人中有艾青与阳太阳。桂林分会在十月二日召开大会正式成立,艾青与阳太阳两人名字均不见于与会和理事名单。此可证明,两人此时已经离桂并就职于湖南新宁的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

离桂赴湘前后的详情,是艾青和阳太阳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段,不宜回避,也不必回避。尤其对艾青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涉及人物,除张竹如、高灏、韦嫈三位女性外,还有更容易被修史者忽视的小七月。

程版:“一九三九年春夏之交,临近生产的张竹如偕女儿七月辗转回到故乡金华。预备在娘家生孩子……张竹如一行大概是从浙、赣线返乡的,两地相距千里,路途想必十分艰辛,详情已不得而知。”一个孕妇带着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从广西返回浙江老家,且是在战乱中,程版中“路途想必十分艰辛”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在张竹如母女离开后,艾青意外爱上了《救亡日报》的记者高灏。从后人的回忆看,高灏对艾青也是倾慕的。但两人的关系始终是“发乎情,止乎礼”,唯如此,数十年后,在艾青的回忆中,高灏的形象依然是几近完满的美好。他曾对人回忆:“她的额头没有一点儿皱纹,她的脸上没有一点儿斑点。”很多当年见过高灏的人,不仅长久地记得她的美,也会唏嘘她后来的不幸(罹患精神病久治不愈,一九七一年去世)。

艾青给张竹如写信要求离婚,晚年张竹如回忆:“我在老家收到艾青的信,提出与我离婚,我感到十分突然,便马上赶回桂林,见到他们木已成舟,只好借住在另外地方。”这里“他们”中的“她”,不是高灏,而是韦嫈。张竹如的回忆未提及是否带回了女儿七月。

周版:“八月下旬,艾青偕W.I离开桂林市区,来到桂林乡间,住在租用的农家的低矮的小房内。……在桂林乡间小住几日便向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所在地——湖南省新宁县进发。”关于张竹如,周版说,“在艾青离开桂林后,随同诗人阳太阳及其夫人一起奔赴新宁。在路上,张竹如生产了一个男孩儿。幸得阳太阳夫妇的照顾,产后第二天就启程继续前行。”周版未提及七月。

关于此一段,张竹如曾对他人叙述:“大概是八九月份,艾青与W.I从桂林去新宁;我比他们晚一天,与阳太阳以及他的夫人一起去新宁。走在半路上,我就生产了。多亏阳太阳夫人照料。生下男孩第二天又起身到新宁。大约在那儿呆了一个多月,我借了路费,把孩子留下就走了……”周版“W.I”者(骆版作“W”、徐版作“韦荧”、程版作“韦荧”),是在早期艾青研究中使用的符号,即韦嫈(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上的会员人物信息)。

从电子地图上看,从广西桂林到湖南新宁,距离在两百公里左右,行程大约需要两三天,但考虑到阳太阳是全家行动,加上还有张竹如这么一个随时可能生产的孕妇,路程十分艰难是可以想见的。

一路艰辛,自不待言。果然,张竹如在途中生产,幸赖阳太阳夫人李衣尼的细心照拂。但仍发生了诸多波折,阳太阳勉力一一应付了。程光炜曾在一九九六年采访过晚年的阳太阳,其采访笔录在程版中留下了诸多文字,既有细节,亦有情绪(可供参阅,此处不赘)。其实早在一九九二年出版的《阳太阳艺术文集》中就收有《一片丹心系友情》(张国凡)一文,对艾、阳友谊及桂林-新宁之旅亦有详细描述,相信出处应该也是阳太阳的回忆。有一处值得注意,程版中说:阳太阳一行先乘火车到湖南的白牙,下车后还要走三天。他们雇了三乘轿子,“张竹如母女一乘,李衣尼母子(应为母女)一乘,另一乘则坐着阳太阳”。因此,才两岁多的七月也是这趟艰苦旅程的同路人。因知感情不可挽回后,张竹如与艾青会合后,将新生儿留给艾青,自己带着七月离开了。程版说:“两人从此各分天涯,至死再未见过一面。”当然,至死未能再相见的,还包括艾青与他的女兒七月。

猜你喜欢

新宁夏衍艾青
核磁共振磁体超导接头工艺研究进展
艾青《我爱这土地》
夏衍巧改剃头诗
?新宁县脐橙园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培肥改良对策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艾青来了
对艺术的尊重
夏衍的不敢
新宁县玉米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