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起ESG

2024-02-09

商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企业

不是所有妖怪开始就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不老”。相信“吃了唐僧肉可以不老”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来的,肯定是那些想制造“八十一难”的神仙。但这并不妨碍为了这个概念,争得头破血流,争得各显神通。

ESG概念就跟唐僧肉似的,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吃到的就更凤毛麟角了。但这也并不妨碍概念越炒越火、越演越烈。以至于你把EGG、ESG、UGG、ECG放在一起,很多人可能还傻傻分不清楚,就已经为它摇旗呐喊,想分一杯羹。

一个概念的兴起和流行,背后肯定是草蛇灰线。 ESG被寄予了社会对企业最高的期望和要求,正因为它的高要求,其变得标准不一、执行模糊、过程灰度、结果含糊。就像取经路,历经磨难终是为了取到真经。ESG遇到的问题,也是对它的打磨、优化和考验。

既然是最高的期望,那么企业基于ESG的一系列变化正在快速发生着,演变着和进阶着。它不只是企业向内的组织管理的升级,更是对外利润、责任、义务的重新注解。当企业从无到有,再到现在越来越因为组织管理和精神使命的力量,更像一个生命体,那么ESG势必会在未来成为重要标准之一。

风起ESG,风不止于ESG。

2018年之前,Don’t Be Evil(不作恶)一直是 Google 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这句话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谷歌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起点。

但到了 2018 年,这个话术被修改为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情)。Google 的这个变化,被许多人认为它已经违背了初心。

同样是在2018年,腾讯提出了“科技向善”,1年后,腾讯正式将“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作为公司的使命愿景。

谷歌的“不作恶”,和腾讯的“向善”,本质上就是ESG的一种体现。

ESG的全稱是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也是一种投资理念。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ESG是对传统的公司评价体系的补充,反映的是公司在承担环保义务、低碳发展、社会责任、保障员工权益、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水平,而非单纯的财务指标。

可持续商业文明下的企业ESG变革,不同于传统商业文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即CSR(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它不是边缘式和修补式的改进,而是要进入到企业发展核心层次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维度组成的四面体模型,企业推进ESG需要进行4个方面的变革和转型。四个变革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总体目标:从商业利润到复合价值

可持续商业的第一个变革涉及公司治理与愿景,即企业发展在总体目标上,需要实现“短期主义的商业利润”向“长期主义的复合价值”的变革。

从短期主义的商业利润到长期主义的复合价值,需要通过将可持续发展四面体模型中的经济维度与其他3个维度即环境、社会、治理并重表现出来。其中,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商业利润和财务绩效,其他3个维度合在一起形成ESG,就是企业的社会价值和非财务绩效。

根据Bloomberd Intelligence的预计,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占全球在管投资总量的1/3,也就是说,届时将有1/3的投资,是通过参考ESG指标做出的决策。

在中国市场,2020年9月“双碳”目标的提出,是ESG井喷式发展的一个直接推动力,接下来的2021年被称为“ESG元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ESG,并且加快了ESG实践。

ESG近些年的热潮,正在透露出一个明确的趋势:ESG将不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ESG规则不断出台的主旋律越发清晰,即ESG正向着与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程度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从中国市场来看,过去几年,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在不断提升。比如在A股,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逾1 700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2022年ESG相关报告,占比34%。

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是企业的未来发展,而ESG受到资本市场认可,从侧面证明ESG在企业未来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2015年之前评价企业100%看财务绩效,2015-2018年财务绩效和ESG的比重调整到80:20,2019年以来非财务的ESG绩效的比重已经增加到30%以上。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诸大建认为:企业搞ESG是要对社会有贡献,创造利润是从社会贡献中得到经济收益。可持续发展企业强调要以社会价值为追求目标,而商业利润是由此带来的结果。

社会价值的优先级在商业利润之前,也就意味着ESG评价的是企业是不是被社会所需要,是否在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上做得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则交给财报去评估。

企业在总体目标上,实现“短期主义的商业利润”向“长期主义的复合价值”的变革,这是企业推动ESG变革的必要前提。

商业模式:社会责任与主业有机结合

过去,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强调企业赚钱了或者做大了,才去做慈善,并且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主业无关。但ESG更强调企业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价值,同时取得经济收益。

因此,如果企业要积极、彻底地拥抱ESG,就必然面临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及整个组织的思想解放。

这对任何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痛苦的蜕变过程。然而,一旦完成了这一转变,就会从一家赚钱或值钱的企业,变成一家对社会有益,被社会需要和认可的企业。这并非只是为了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可以长期践行,自我革命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企业,当然会在资本市场上更受欢迎。

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时,它的利润远不及丰田。它之所以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一方面原因是特斯拉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电动汽车在环境上、未来前景上对燃油车造成的降维打击。

投资者可以质疑特斯拉的赚钱能力,但他们无法质疑电动汽车在环保方面比燃油车更好,无法质疑电动汽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

在商业模式上,其他汽车企业都需要从燃油车的研发、生产、营销中抽身,而特斯拉生来就是为了制造电动车,所以不需要商业模式的变革。

这就是ESG的魅力,适应ESG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砍掉一些业务,增加一些看起来“不必要”的成本。但企业一旦在ESG的评价中占得先机,就会拥有更长久的商业模式,拥有在一张未来的入场券。

当下的ESG与传统的CSR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传统的CSR是企业决策与利益相关者思维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结果是零和博弈,对社会整体利益具有撕裂性;现在要推进的ESG是企业决策与利益相关者思维进行融合、相向而行,结果是加和博弈,对社会整体利益具有整合性。只有从零和博弈转型到加和博弈,企业才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者和推进者。

利益相关:从股东本位到利益相关者整合

对一家传统的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只对股东负责,董事会掌握着企业的生杀大权;而在ESG的评价体系中,除了股东和高管,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的“第二股东”。

ESG中的社会维度和社会关系,特别关注了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合作者、政府、社区等群体。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最早是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一书中提出,现在ESG已经使得利益相关者成为可持续商业中不可或缺和更加精准化的组成部分。

商业利润导向的企业,主要关注那些喜欢利润的股东和投资者。这当然是必须的,企业如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就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站住脚。但是长期主义导向的可持续商业,要特别关注来自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价值。例如,员工要关注生计,即企业对员工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消费者要关注盈余,即产品和服务能否带来支付价格之外的消费者剩余;供应商要关注稳定的收入;政府要关注税收和企业的合规性;社区要关注企业是否给社区带来活力等。

对企业来说,尊重这些群体的看法和意见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将上述约束条件融入企业管理中,同时还要尽量降低对企业效率的影响。这需要从企业最高管理者到所有部门去适应一套新的ESG工作制度。

一是企业一把手需要制定企业ESG战略,推动建立完整的ESG架构和相应的配套内容,配套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机制、组织架构、考核形式等。不同的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ESG的形态呈现有所不同。但从长期来看,企业转型特别需要在决策层设立专门负责企业ESG的可持续发展主管即CSO(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二是企业所有部门需要把ESG战略目标纳入本部门的规划与管理,要把企业总目标分解为与本部门相关的子目标进行推进,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相联系。企业不仅要关注自己的ESG绩效,还要关注投资者、供应商、销售商等的ESG表现,从而从中挑选更优质的合作者。

三是企业内部需要有专业团队进行ESG的相关工作,而不是将工作简单地交给传统的公关部门或者直接外包给相关机构,简单地把ESG报告等同于传统的讲故事为主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果是由传统的公关部门承担ESG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花力气进行专业化的转型,把这方面的工作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公司业绩:从运营管理到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传统企业讲成本核算和商业利润,基本上局限于运营环节,追求的是企业运营的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把运营环节的企业绩效和股市上的经济表现当作企业的整个绩效。ESG要求企业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强调把垂直方向单一环节的运营管理改变成为水平方向全寿命周期的物质流和价值链管理。

例如,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常常要采购成千上万种产品,产品供应链来自世界各地,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在整个供应链?比如核算所销售的牛奶品的碳足迹,企业就需要把原材料生产、运输、制造加工、物流配送与零售、消费者使用、消费后处理……整个上下游结合起来,发现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是多少,发现控制什么环节才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

一旦企业从关注传统的运营管理转入到关注全寿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就会越来越多地重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问题。循环经济是企业物质流从线性的开环式单向流动变成循环的闭环式多回路流动,这样可以用最小的物质消耗创造尽可能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低碳经济是企业的能源流从传统化石能源和高碳足迹转变成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替代和净零碳排放,降低企业在碳中和转型中的成本并且提高企业价值。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是一家有志于融入ESG理念的企业相对容易改变的维度,因此,目前很多企业的ESG报告都会在这一领域着不少笔墨。

英国大型连锁超市企业Tesco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时候,Tesco就制定了到2020年三方面推進碳减排的战略。一是在企业层面通过改造门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二是在供应链层面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三是在消费者层面要通过引入商品碳足迹标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

记者在采访本期商界明星时发现,罗技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同样在ESG管理所要求的的维度中做了很多改变。

ESG的环境维度E,要关注企业的物质流、能源流与地球系统之间的关系,要将线性经济、高碳经济变革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ESG的社会维度S,要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即供应商、消费者、投资人、员工、社区、政府等有良好的双向互动;ESG的治理维度G,要关注企业人财物等方面的大问题,建立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ESG制度的引入和实施,会对公司治理、公司架构、公司价值方向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会让企业从利润为王,到真正成为一个社会性企业、公众性企业转变。回归到本质,ESG仍然是在力图寻找那些伟大的公司,只不过在福特T型车的时代,人们惊艳于改变世界的产品;在可口可乐的时代,渠道和品牌成为企业的生命力;在微软崛起时,人们致力于寻找引领科技发展的公司;而苹果和英伟达作为重塑生产和娱乐工具的企业,在当下拥有最高的曝光度。

ESG的使命,就是寻找下一家伟大公司。

ESG不是简单的企业社会责任,而是一整套逻辑严谨、可量化的投资方法,同时被称为“第二财报”,价值影响远远不止企业本身。

ESG是国外概念的引入。它如何因地制宜地本土化,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如何和国家战略相匹配?

如今,ESG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它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让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重新认识价值创造的真正内涵。今天可以获得的ESG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标准化框架下进行披露。未来,ESG作为“筛选器”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正在积极践行ESG,但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困难。

因此,如何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ESG生态体系,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正确引导社会投资走向、提升ESG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抓手。

可持续发展观中的ESG

ESG理念的核心紧密关联“可持续发展”这一长期目标,以构建微观经济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框架作为具体手段,通过引导各类要素向“榜样”企业流转,达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促进“有效市场”的实现。以正向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向好学好,助力打造环境友好、经济友好、社会友好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增长稳定、社会公平等发展目标,推动全社会向好向善发展。

宏观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愿景。推动市场要素流转,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保障市场有效性,实现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有赖于ESG生态的构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潜在增长率的有效手段。

微观层面:为ESG主要参与方提供发展新动能。对于公共部门而言,ESG标准帮助政府精准施政,激励微观主体增加公共物品供给,实现社会福利整体增加。首先,ESG评价帮助政府了解目标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为政府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基础,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布局,以应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挑战。其次,政府通过奖励机制和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持续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ESG领域做出积极贡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形成良好的政策与文化导向,增加企业与个人等微观主体主动供给公共物品的动力,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当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正在积极践行ESG,但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困难。首先,我国主流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级体系较多借鉴西方现有成型内容,面临跨文化借鉴与自主话语权的平衡问题。其次,现有的ESG主要参与方为企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应继续发挥引导与激励作用。

与西方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具有独特的经济制度,政府也在经济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凝聚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科学的宏观调控和高效的政府治理,更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所必需的内在要求。

如果将ESG实践比喻成一场考试,一些企业是这场考试中的“优等生”,擅长将这份答卷先学先试先验。

标准化是发展ESG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与市场探索,强化ESG披露已是大势所趋。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截至目前,2023年已有接近1 800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发布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过35%,相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其中,环境领域、气候治理仍是焦点话题;有接近3 200家公司披露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超過全部上市公司的60%。

然而,相关专家指出,总体上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ESG信息披露体系,意识缺乏、指标缺失、监督缺位等问题均为限制我国ESG信息披露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与转型,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新增了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虚拟产品垃圾等等。已有的框架体系与内容难以满足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亟待出台与时俱进的环境相关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实践。

中央企业ESG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范建林认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企业ESG建设蓬勃发展。但目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ESG评价体系来自国外,从整体架构、指标选取、评价测定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中国企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

“碳排放较高是中国经常被诟病的一点,这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 30%,但是這些产品其实是供全世界消费的。所以现有的ESG评价体系、规则要求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很公平。”经济学家赵广彬说。

中国ESG应该怎么做?最基础的是建立可行的标准体系。

在经济社会加剧变革的宏观背景下,ESG将逐渐成为一套国家战略竞争工具,由其衍生出来的是全新的全球竞争规则和治理体系。

目前,欧美仍然是ESG领域的“头部玩家”,对中国企业而言,ESG意味着不仅要能挣钱,还要“做好事”,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在将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就可能受到包括碳关税、碳壁垒等在内的诸多限制;对国家而言,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切实提升在ESG领域的领导力、话语权。

但直到今天,市场上依然存在对ESG的质疑声。经济学家称,有的企业觉得ESG就是在花钱,意味着经营成本上升,其实真正的ESG不仅在于此,而是在创造更大更长远的价值。“如今在中国,这样的认知误区已逐渐扭转过来,中国企业家把‘花钱的事’变成了机遇,甚至在不少领域引领了全球潮流。以新能源为例,马斯克曾预测,未来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当中,除了特斯拉,另外9家都将是中国企业。”

2023年,福布斯相继发布了ESG榜单、年度ESG案例、ESG专题等深度内容。在内容“从1到多”的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在尝试通过ESG创新实践解决行业具体问题,以便为环境和社会创造多赢局面。

从行业分布来看,评选的入选企业覆盖了金融、能源环保、工业制造、房地产、企业科技等多个行业。其中,企业科技行业的入选企业数量位居第一,占比达22%;能源环保行业位列第二,占比为16%;金融和医疗健康行业并列第三位,占比均为10%。能源环保、金融等传统行业依然是国内ESG探索的重要践行者,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正依托自身的IT人才储备、数字化技术等优势,以创新思路加速解决了多个社会痛点问题。

如今,践行ESG的使命落在中国广大企业家身上。相关企业家认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希望未来的中国企业能够把更多成功的ESG实践传递到全球,让世界见证更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ESG的价值不止它本身,投资ESG相关环节也是未来的人才和创业方向。从人才、投资、创业方向讲,ESG对于中小创业公司和个人,该如何参与?

既改变产业链又改变和普通用户的关系,ESG理念向实过程中根本改变的是企业对商业利益的态度。

追求商业利益是企业的使命,“正确”的利润,不仅体现在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要贡献社会价值,也体现为企业的经营要建立于合理的商业利润之上。

如火如荼的ESG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并且围绕帮助企业构建ESG这条赛道上,也分布了无数掘金者。

ESG职业人

当与ESG相关的标准成为人们考虑的日常,影响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每一个个体。

身在法国的许咏曾参与设计一个ESG评分表,这个表格日后将成为法国相关银行网点的评分工具,用以审核每个客户的ESG表现,与对方的财务表现一同决定贷款利率。

“当客户在申请房贷时,银行会考虑到你房子的能源等级和碳排放等级。法国法律规定,从2023年起,最差的G级房子不能出租,从2022年8月开始,F级的房子已不能涨房租。”许咏说。每个房子的能源等级要明确写在租房合同上,业主为了提高能源等级,需在装修时更多地考虑隔温与供能。

“环境变成了国内外共同交流的一种语言。”围绕环境产生的碳排放、碳关税、碳风险等话题成为各个国家与企业必须考虑的事物,而涵盖了环境问题的ESG领域,也成为一种可被掌握的新技术。

企业想要激发商业创新,最关键的是让ESG理念脱虚向实,深入实际的业务细节。

尽管ESG概念在公众认知中仍显陌生,但减碳目标迫近,意味着达成目标相关的ESG领域需要准备大量岗位与人才,承接相应的任务。

仅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今年4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报告称,若大湾区要在2060年前或更早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约1.84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这约占2020年—2060年该地区累计国内生产总值的1%。

近两年,投资圈乃至整个金融圈卷起ESG之风,成为吸纳ESG人才最多的行业。

普华永道就在2021年6月表示,公司将在5年内创造10万个新岗位,以帮助客户应对气候和多样性报告及人工智能方面问题。

高学历、全球化,最好有环境保护、管理、金融等复合背景,是如今金融圈抢手的ESG人才画像。该领域对专业性的要求,也给生化环材出身的年轻人展现了一条新的职业出路。

链路革命

另一边,既改变产业链又改变和普通用户的关系,ESG理念向实过程中根本改变的是整条产业链。

国内90%以上的物流包装都是一次性包装,每年产生的碳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大约6%。此前很少有投资人和企业关注到这个领域,但当ESG理念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接受之后,各种各样的围绕循环包装产品的商业创新模式被开发出来。

目前,围绕循环包装产品的商业创新主要在两种思路下展开。一种思路是创业型企业针对工业零部件、冷链等特定物流运输场景研发包装箱标准化以及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为大型企业服务;另一种思路深入涉足物流运输的大型企业,自己研发相关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企业一起应用,降低耗材的使用量,也优化企业运营成本。

在第一种思路中,国内已诞生了箱箱共用、灰度环保、绿栈科技等多家创业公司,他们聚焦于特定场景下的包装箱循环利用,试图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能力提供标准化的包装箱循环解决方案,并获得了创投资本的认可。

第二种思路中,代表性的公司是菜鸟。菜鸟推出的绿色 B2B 循环箱,通过搭载自研 RFID 芯片、实现“一箱一码”循环,目前已在英氏、欧莱雅等知名品牌合作伙伴端应用。在和英氏的合作中,菜鸟预计全年将循环利用约 16 万次,相当于每年减少 16 万个纸箱的使用。

商业创新主要包含迭代式创新、跨行业创新和颠覆式创新3种形式。前两种创新在大型企业中更常见,ESG理念就像灯塔一样,为大型企业迭代式创新提供了方向和灵感。而最后一种适用于企业规模小、束缚少的后来者,从无到有创造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

从企业的商业收益来看,用户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通过价值理念获得更多用户认同的方式形成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比如Lululemon、迪卡侬等多家零售企业,也在用富有创意的方式鼓励用户参与旧物回收,被回收的体育用品、童车等商品经由零售企业改造之后,进行二次出售。通过和普通用的良性互动带动他们积极热情参与减碳行动,让用户对其发展理念产生认同,也加深了企业和用户的黏性,必将促使用户更多使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从社会层面来看,如果更多拥有C端业务的企业都能带动普通用户参与到减碳行动中,很可能形成数亿规模的参与者,不仅让减碳的效果更显著,众多个体的行动汇聚在一起还可以解决很多大问题。通过菜鸟“回箱计划”,普通用户已为中西部的山区小学捐出50余万本快递包装再造的练习册。而耐克与蚂蚁、菜鸟共同发起的“耐克旧鞋新生”项目回收的近6万双的旧鞋,经过技术加工后,成为重复利用的橡胶颗粒,可帮助偏远地区的学校建立环保球场,解决运动资源不足的问题。

如果不是ESG理念的影响,企业可能没有意识去思考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企业在这些微小细节上的思考就如同蝴蝶扇动翅膀一样,带来一系列商业创新的连锁反应,这在业务更小更微观的小公司,尤其明显。

ESG本质是好的,但现在ESG的应用却又因为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不同,标准不一,导致ESG流于形式和噱头。

2023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ESG上最“卷”的一年。在资金结构与投资节奏的双重变化下,当企业的融资难度上升,各类融资渠道都要考察ESG表现之时,不管上没上市的企业,都开始讲ESG的故事了。

然而,ESG体系在商业世界的影响力和争议性几乎是并存的。很多媒体提出要“反思”ESG评级导致的认识混乱,以及ESG市场的泡沫。

ESG暴火投资圈

ESG理念最先是从投资圈火起来的。机构投资者是“带头人”,会在筛选投资标的时优先考虑ESG表现。当然投资者并非纯粹出于社会责任感,而是看到了投资回报。一个例证是,在新冠疫情期间,ESG主题基金相对大盘跌幅较小。在A股市场中,基于Wind ESG投资基金数据,2020年上半年,有超过六成ESG主题基金获得正收益,表现最佳的几只盈利近20%。

当然,ESG被热捧,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投资者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评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法。

因为只看单一的财务估值模型,不能确定一家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可持续的,无法有效回避“黑天鹅”风险与闪崩股,也就实现不了稳定回报。一个典型的事件是2001年,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被公之于众,最终宣告破产,而在此之前,它是华尔街的宠儿。公司治理的问题自此被重视。

这让投资圈意识到,财务指标不一定是真实的,即便是真实的,也有可能遗漏很多风险要素。

比如环境因素。2015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了《巴黎协定》,2020年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即我国争取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各界开始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动作。

举个例子,一家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排放的公司,目前的运营成本可能还看不出变化,但未来运营成本有可能会下降。再比如,如果一家汽车厂商由于环境监管问题,而被停售某一款车,会造成销售额减少,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企业面对的潜在非财务风险,远不止环境因素。如果一家企业不重视劳工关系,出现公司丑闻,或是处理不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导致供应链受损,那就会造成额外的营业成本,从而降低长期盈利能力。

除了投资视角,公司层面也爱大力做ESG。

一家企业重视ESG,进行ESG实践、ESG治理、ESG披露,都是需要花钱的,例如,增加环保投入(需要投资污染处理设备,或对厂房进行改造升级等)、增加信息披露成本等。

抛开政策和监管因素,大公司之所以舍得在ESG上投入,是因为从长远看,因ESG导致的成本增加,能以另一种方式收回来。

第一,降低融资成本,获得更好的现金流。这一点对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都适用。

ESG证券投资基金会会根据头部机构的ESG评级,筛选投资标的,进行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得分高的企业,股价也会受到提振。反之,不披露ESG报告、不重视ESG,股价会受到一定压力。

如果在披露ESG报告较少的行业,那些重视ESG信息披露,率先发布ESG报告的企业,就有可能吸引一些头部基金的注意。

例如,小鹏汽车在港股上市3个月后,也就是2021年10月,发布首份ESG报告,同时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首份ESG报告,算是抢占了“舆论先机”。小鹏当时还获得MSCI ESG评级的AA级,迅速引发国内外市场的关注。

非上市公司也在“卷”ESG,大批新一代的热门企业在IPO中就开始强调ESG。这是因为提前布局ESG,能给企业上市打造有利的基础,另外,部分重视ESG的股权投资基金,还会在投资PRE-IPO企业、创业企业时,进行ESG尽职调查。

当ESG投资在全球大行其道,发不发ESG报告,以及发什么质量的ESG报告,就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这背后的逻辑是,发布ESG报告,意味着增加了信息透明度,这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规避一部分投资风险;反之,机构尽调的周期可能要拉长。

第二,重视ESG,还能给企业增加隐性的优质资产,包括提高声誉以及影响力,进而利于股东权益。

这一点对To C类公司更加适用。例如,当企业披露产品使用的是可降解材料,建设了材料回收利用体系,能在消费者中强化公司的创新力和影响力,在同类型产品中提高竞争力。

可见,高评级的ESG对企业价值有积极影响,也为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带来正面影响。

ESG被“工具化”?

随着ESG评级在商业世界的影响力变强,关乎投资者决策和企业估值,围绕它的争议却一直没有停。即便是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MSCI也难以幸免。

例如,有观点认为,究竟是基金经理给了自己想要建仓的投资标的更高的ESG评级,还是更高的ESG评级推动他们买入,要打个问号。

有人认为,一切对ESG评级的争议根源都是标准不统一,全球还没有像会计准则一样的、统一的ESG评级标准。

虽然ESG评级方法出自几套公认的国际框架,它涉及数十个议题和成百上千个指标,但不同机构对ESG各议题的偏重不同,就很容易导致同一公司在不同评级机构下的评分结果存在差异。

比如,国内评级机构更注重环境议题。因为“碳达峰、碳中和”和新能源转型是国家层面的重大规划,国内各大金融机构的绿色基金选择紧扣环境主题,呼应当下市场的主流趋势。

但诸多国外评级机构没那么重视环境维度,而是给治理议题更高的权重。这是因为国际评级机构更站在投资者的立场,相比环境议题,投资者更关心一家企业有没有做好治理,有没有欺诈、腐败,投资者的回报是否有保障。

最具代表性的争议是,马斯克在2022年4月时炮轰ESG评级。理由是,连石油公司的ESG评级都高于特斯拉,传统燃油车公司只要做出些微努力减少碳排放,ESG评级就能显著提升。

特斯拉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特斯拉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太阳能面板使用过程中,累计节约了8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3 400多亩森林一年的减排量。报告同时还对比了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终身燃料消耗和使用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纯电动车的减碳效应整体占优。

很显然,马斯克想表述的是一个新能源车代替燃油车、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故事,尽管完全替代尚需时日。

这便与ESG评级的全面性逻辑产生了冲突。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为200.4万辆,年增长率80%。新能源车俨然成为消费者眼中低碳环保的象征。那么新能源车企的ESG评级就一定高吗?事实并非如此。

以MSCI评级为例,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和特斯拉一样,评级都为A(即平均水平)。从ESG框架所包含的议题来看,这样的评级结果有其根源,也是马斯克所抨击的真正对象:ESG评价模型体系。

目前,包括MSCI、富时罗素、标普等主流ESG评级机构通常采用指标权重法,即针对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框架下三个一级指标细分出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机构依据一定的评分方法对指标赋值,然后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一个得分,对应相应评级。

根据MSCI发布的报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一样,仍同属于Automobiles(即“汽車”)行业。针对该行业,MSCI评级主要集中在以下关键议题:环境层面,关注产品碳足迹、清洁技术领域的机会、有害排放及废弃物;社会层面,关注产品安全及质量、劳工管理、化学安全;公司治理层面,主要包括所有权、员工报酬、商业伦理等。

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评分是上述框架下的几十项细分议题综合考量后的结果。正因为细分指标庞大,分配在每个指标上的权重很小。因此,即便特斯拉在碳排放指标上表现良好,但其他指标不突出,整体评级结果就会表现一般。

从社会层面来看,特斯拉在产品安全与质量方面曾遭消费者诟病。近年来,针对特斯拉“刹车失灵”的问题,不只发生过一次维权风波。特斯拉加州工厂的员工也曾因“种族歧视”问题对特斯拉提起诉讼。

这些事件都是能够影响到ESG评级结果的因素。如果把评级看做一场考试,很显然,特斯拉在一些科目上“拖后腿”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ESG评级的分歧,在于“ESG评级评的是什么?”企业认为,ESG评级应该给那些ESG绩效创造能力更强的企业高分,但投资者看的是ESG风险管控能力。

不过关于ESG,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今年5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授做客《中上协会客厅》时,谈到了部分企业对于ESG的认知和理念上存在的误区。

“跟企业打交道时候,感觉到很多企业对ESG有一种焦虑的心情,他们知道这件事必须做。”钱小军指出,但是,很多企业更关注的是如何更快地把ESG的评级结果弄上去,对于ESG能否真正带来经营业绩的改善并不十分在意。

钱小军认为,企业应该注重做好ESG理念的融入,同时学习如何更透明地披露ESG信息,符合其标准要求,扎实做好ESG。

“你做得好才能讲得好,就是你做出来事你才能披露。你想讲得好,首先要做得好。”钱小军表示,企业在做好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怎么去说好,在ESG报告披露上要注重做到充分透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ESG报告披露既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也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

钱小军提醒,如果企业只是在表面讲得好ESG,实际上却做不好,ESG报告可能就会有为企业“漂绿”的嫌疑。

另外,针对近年全球出现“反ESG”的声音,钱小军表示“反ESG”的潮流其实质可能是反对ESG的“工具化”。

首先ESG议题被裹挟进美国两党之争,成为政治正确的一个斗争工具;其次,ESG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限制或抑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工具。很多企业可能会觉得,是不是一些发达国家拿这个来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我设立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让你过不去,你達不到 ESG的标准,你就没有了竞争力。

可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ESG到底是美女还是野兽?

企业怎么平衡赚钱和ESG?

当ESG成为一种热门的国际趋势,中国企业需要深入认识ESG,并且积极参与。但要提醒的是,企业更需理性看待ESG,既要了解ESG的投入产出比,也要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

按照中金公司的分析,一家企业增加ESG投入,会对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并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企业前期的ESG投入会带来支出增加、利润减少;当ESG评级上升后,才会给企业带来正向影响,并逐渐抵消ESG的投入成本;但当企业的ESG评分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继续增加ESG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收益曲线会再次下降。

这条ESG投入产出比曲线背后,还折射出一个信号:ESG是业绩优秀且稳定的企业,才配拥有的奢侈品。

因为ESG是对大企业更有利的游戏。企业的ESG实践需要长期投入,可能拉长到五年甚至十年的周期,才会有长线收益,例如二级市场的股价、员工的认同感、企业品牌的议价、投资者的认可等。

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处于滑坡状态,那当务之急是提升财务表现、解决业务问题,而非美化ESG。因为业绩对股价和市值的影响更加立竿见影,相比之下,ESG评级还不能构成实质的压力。

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投资的目的是收益,ESG投资也是一样,即便是ESG投资者,也是将ESG作为传统投资的补充,而非取而代之。现阶段,市场对企业财务收益的关注度,仍然大于其他。

回到问题的原点,ESG之所以成为热门趋势,是因为ESG评级优秀的企业,在疫情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暴跌时刻,给了投资者正向回报。ESG评级只是结果,这个影响链条的本质或许是,ESG优秀的公司,普遍有更好的供应链管理和公司治理,是这些ESG因素,帮助它们度过了新冠疫情的危机,在收益、风险两端都跑赢了对手。

当下和未来,地缘政治风险、宏观经济、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ESG因素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讨论ESG的一部分意义在于,唤醒企业经营者重新去看看“房间里的大象”,重视环境污染、员工管理、公司治理的潜在风险。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