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2024-02-08刁文本

今日财富 2024年5期
关键词:曲靖市劳动力农民工

刁文本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使其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这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协调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就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把农村人口就业当作一个突破口,不失为一种缓解目前“三农”经济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还将大幅增长,而农民工的就业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处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一个是传统农业,另一个是现代工业。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较多的过剩劳动力。如果工业部门提供的工资比维持农民的最低生活标准略高,那么,农业部门中的劳动力就会流入工业部门,从而使其拥有无穷无尽的劳动力。目前,不管是我国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都存在着“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热议,纷纷讨论经济发展中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分析认为,造成“民工荒”的真正原因并非农村劳动力总量下降,而在于城镇内部存在着结构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是一项现实和迫切的任务。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展开基础性探讨。

一、云南省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曲靖市,是“珠江”发源地,地处云南省东部,海拔2000米,国土面积28904平方公里,下辖5县1市3区124个乡(镇、街道),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农业人口527.7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2%;农村劳动力283万多人,占全省人口的13.6%;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20万人,占全省剩余劳动力的16%。当前,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0万人,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相对于曲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而言,曲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不足50%,如果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回乡后再外出等因素,以及在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复计算,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比例偏低。曲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应以强化文化素质和技能培养为核心,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对外派劳动力培训,以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技术。这是曲靖市外派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方法。要全面、高效地挖掘外派劳动力,促进曲靖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曲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

曲靖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有很大关系。当前,曲靖市劳动力严重过剩,但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这可能与特定时期用工信息不对称有关。作为中间机构的劳务市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另外,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造成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部门没有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保障和管理工作,导致农民工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降低了农民“转移”的积极性。

(二)农村人口在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

曲靖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人口占比很大,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2%,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随之增多。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使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三)工业化程度低,企业发展缓慢,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

尽管曲靖市的工业基础比省内其他地区要好,门类齐全,而且改造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但大多数企业还面临着经营上的困境,税收主要来自少数几个重点行业。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一些大企业,如烟草加工业、煤炭行业、电力工业和化工工业。也就是说,因为一些行业的效益比较好,所以掩盖了大多数企业效益不好的现象,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产品生产开发技术落后。

(四)城镇体系逐步完善但不平衡

新型城镇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完成,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城镇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以及社会保障制度都逐步完善起来。但是与所有城镇几乎一样,曲靖市大部分企业中对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在城镇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城镇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保障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存在着人才短缺、人才与工作岗位的不匹配等问题。在许多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和职业歧视,工作生活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比如劳动关系不和谐,劳动合同订立率较低,农民工的待遇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到农民的劳动热情,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到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立统一有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

像曲靖這样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比较落后的高寒、边远地区,因为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限制,与城市的经济辐射圈相距甚远,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缺乏现代化意识,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收入单一,短时间内很难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因此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具备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条件。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比较落后,渠道也比较少,无法及时地掌握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信息。此外,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人群中,一部分是辍学的学生,或者是刚刚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因此综合能力也很差,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那些对技能水平没有太高要求的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比如餐饮、保安和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大部分劳动力都处在社会最底层,再加上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他们很难找到工作。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机器人的广泛普及,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农民工被替换,这就造成了失业率比较高的状况。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一)优化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相关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让农民工及其家人更好地享受到城市的医疗及教育资源,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城市吸引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及执法力度,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理,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确保社会稳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落实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竞争力

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技能、知识技能等原因,往往被拒之门外。当前,农民工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有关部门应根据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围绕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原则,重点培养掌握一到两项实用技能的人才。就业部门要与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供需预测,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包括职业学校(院)、就业培训机构、行业专家、致富带头人等,对农民工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各种优质资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农村劳动力入岗、在岗、转岗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好,帮助他们赢得竞争优势。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提供优惠政策,坚持“内培外引”,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开展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发放适当补贴,降低农村劳动力的生活成本,努力使每个有就业意愿的求职者都积极参加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做到应培尽培,提高技能培训效果。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强化教育为总抓手

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较差,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迁移人数和迁移层次。所以,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养。一是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确保基础教育的顺利进行;二是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三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农村劳动力的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就业指导或岗前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适应城镇化建設的需求。

(四)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在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土地对农民来说是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只有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上取消城乡差别,才能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渠道就业

首先,鼓励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企业,乡镇企业距离原产地较近,不仅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而且可以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二次创业的切入点。其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给政策,抓服务,创造环境,把社会资本引导到个体经济中。把个体经济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创建特色地方品牌和农产品商标,提升农产品的商品价值。还要鼓励和指导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流通渠道,实现农业生产的企业化管理。比如在过去十年中,富源县墨红镇发展起来几个基地+农户+农村合作社模式。云南满地金食品有限公司辣椒种植、乌蒙洞藏酒业黑包谷等生产经营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提供多渠道就业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创业,出台一系列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优惠政策,从各个方面营造了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比如建立精准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信息台账,并与用人单位积极对接。实行“走出家门、进车间、到厂门”的“点到点、一站式”服务模式,保证长期就业。针对“无法外出、无业可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内挖外引”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就业岗位。因人施策,开发和管理农村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发布招工信息,鼓励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及“贷免扶补”等优惠政策。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居住的村寨发展农旅服务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链,结合时令和自然景观,提供娱乐、休闲、餐饮等综合服务。同时,也可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纳和带动周边地区更多的适龄人口就地转移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再就业,还可以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使农村劳动力不进城也可以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党群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曲靖市劳动力农民工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