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鹿:小酸枣,大文章
2024-02-08郭槿
郭槿
近日,河北涿鹿好地洼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全明参加了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现场交流会,并作为返乡入乡创业典型案例代表发言:“农村的舞台是广阔的,农业的前景是美好的,农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的,在广阔舞台做美好的事情、过幸福生活。”
出生在河北省涿鹿縣农村的王全明,大学毕业后与妻子外出工作多年,2016年投身返乡创业浪潮。
小小的酸枣是王全明归乡路的车票。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8省的酸枣极耐瘠薄和干旱,全身皆可入药。但一直以来,酸枣一直处于野生种植状态。从小就对家乡漫山遍野生长的酸枣十分熟悉的王全明,回乡后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开启人工种植酸枣的探索,用6年时间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新路,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农民从土地里站起来,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王全明说。
在田间地头长大的王全明,原本对农业种植信心满满,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成熟的人工种植酸枣技术,返乡第一年,他种的酸枣近九成没有成活,全部身家几乎赔得一干二净。
为此,王全明四处拜访专家,学习种植技术、积累种植经验,足迹遍及北方地区多个酸枣种植基地。回到家乡后,曾常年在办公室工作的王全明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酸枣种植上。
从失败中找经验,在危难时寻生机,2019年,王全明终于攻克人工种植酸枣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并总结出营养杯育苗、矮化密植、嫁接改良、冬剪夏剪并重、摘新、铺防草布等多项技术成果。
王全明介绍,营养杯育苗每年4月1日开始,5月10日左右开始移植。嫁接技术克服了因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是稳产和丰产的技术手段。冬剪与夏剪并重是丰产的又一法宝,在冬天把所有老枝剪掉,只留主干;夏剪时要磨芽、摘新。磨芽时留下3到4枝主要结果枝干,其他全部剪掉。摘新是指在6月的第一场雨后,把所有新枝的枝头掐掉,保证营养供给,开花结果。铺防草布则能调节温度,防止虫害,方便摘收。
突破关键技术后,2020年种植的6万棵酸枣树全部成活,2021年累计种植1050亩,2022年累计种植2000亩、共计120多万棵枣树。2023年,再上新台阶,累计种植2500亩、共计180余万棵,仅食用酸枣的销售额就达到300万元。
在酸枣种植获得一定影响力后,多所高校的专家到王全明的枣园考察,不少人专程来学习技术。
“我的种植技术是被逼出来的,在失败中我悟到,要成功就必须懂技术,只有把技术研究好,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才能让农民踏踏实实地增加收入。”王全明说。
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首先需要一支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随着酸枣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王全明成立了好地洼公司,并聘请专业人员管理和经营。
自己成功后,王全明开始通过直播平台免费教授酸枣种植技术,分享种植过程,粉丝达20多万,全国有1000余家农户跟他学习种植技术,种植总面积有7万亩,共计4200万棵酸枣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师生在野生酸枣改造园调研。
“在我的家乡涿鹿,农户酸枣种植面积就达到6000亩,帮助他们实现增收约1580万元。”王全明说。
涿鹿县农民陈大伟在直播平台看到王全明免费教授酸枣种植技术后,主动联系到王全明学习种植技术,随后在本村承包120亩地种植酸枣,第一年便有了回报。
回乡创业过程中,让王全明最引以为豪的是帮助村民增收。他曾承诺村民每亩收入一万元,今年每亩收入达到3万元,完成了对村民许下的诺言。
全年流水1500万元,盈利500余万元,王全明不仅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还为当地税收添砖加瓦。他说,2024年公司销售额有望突破3000万元,利润翻倍。
据医书记载,酸枣味酸,无毒,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一颗小小的酸枣,其树皮和根皮可治疗神经症;树叶可提取酸叶酮,对冠心病有较好疗效;核壳可制活性炭;果肉可制酸枣面、酿酒、做醋,还能做成防暑饮料。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王全明说:“人工种植酸枣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我暂时走在了前列。今后将继续致力于技术研究,精心研究种植和管理技术,开发更多初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完整的酸枣产业链,开创一条真正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2023年,张家口好地洼商贸有限公司获得张家口市工会的“工人先锋号”及“创新工作室”称号。
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地、冠不争天,王全明觉得,酸枣的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农村大有可为,也必将有所为。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每一代农人都能用勤劳和拼搏结出果实,未来会有更多青年走向乡村,在乡村深耕,在乡村收获,在乡村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