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大件儿”加速升级换代
2024-02-08于海军
于海军
开学季给孩子换台新电脑、搬新楼给家里换个大电视、“双十一”给家里换个双开门冰箱……近些年,随着百姓消费需求的加速迭代和拓展,曾经被称为耐用消费品的家庭“大件儿”,也迎来品质升级和智慧更新。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3.5辆,比上年增长4.3%;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量为64.6台,增长2.4%;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33.9台,增长2.1%。耐用消费品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所谓耐用消费品,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长、可多次使用的消费品。
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时必备“老三件”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90年代流行“新三件”即冰箱、彩电、洗衣机。“三大件”承载着时代留下的烙印,也见证着以耐用消费品为代表的国民消费水平变化。
如今,“三大件”则丰富得多,日趋智能化,方便了百姓,也多了乐趣。
天津的上班族闫峰躺在沙发上,伴着古典乐悠扬的旋律,享受着周末的大好时光。不远处搭载全新传感器的空气净化器,远程一键即可除醛送风;升级版扫地机器人已经精准规划好路径,叠加拖布自清洁功能让日常清洁省心更省力;新式蒸烤炸一体机实时视频引导、自动蒸汽清洁,让他这个厨房新手爱上了下厨。
在北京丰台某大型家居商场内,数百个品牌让消费者逛花了眼。其中,智能、体验业态占了一多半,从设计到装修、从建材到家具、从布艺到智慧电器应有尽有。仅智能家居家电专区的新能源汽车就有好几个品牌,智能终端设备和智能安防系统一应俱全,移动互联时代线上线下联动。
“启动回家模式,车内智能系统自动发起回家导航。要是家中无人,在车内即可开启家中空调。”产品销售员程宇向顾客介绍车载智能化系统。
程宇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智能家居产品能够带给大家更为便捷舒适的居家体验,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家居家电企业也在积极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产品与设计方案,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在以美好生活需求为驱动力、伴随着技术迭代和品质升级的产业新机遇下,家电、家具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正寻求新的增长点。
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家居企业在原材料的选购过程中更遵循环保原则,同时在研发端积极考虑环保场景和空间,在制造端和应用端则努力提升科技能力和应用管理;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新一代智能汽车市場,也在不断落实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推广与应用,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近些年,银发经济朝气蓬勃,在适老家电领域,相关电器品类细分市场,已从往年单一的取暖器、按摩椅、足浴盆等偏“关怀”作用的产品,逐步发展成为适配更多生活场景的家电产品,迅速走进老年消费者视野。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不断创新,电器领域不断涌现出无线化、模块化的新技术和产品,懒人经济的催生作用不断加强。
深圳的林女士是位科技达人,新型产品一经推出,自己就会立刻购入,俨然已是该领域的深度用户。
语音控制打开窗帘,早餐机已将三明治做好,扫地机器人在地板上游走,自动擦窗器真正做到窗明几净,全自动洗衣机洗鞋机把活全都包揽了,家中里里外外洗干净,中午再用自动炒菜机做饭,把锅和碗一起放进洗碗机,她就可以躺在懒人沙发上追剧了。
AI智能家电
“喜欢这些科技含量高、设计精巧的家电。虽然价格比传统的高一些,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产品解放了劳动力,让自己有时间做更多其他的事情。”林女士说。
我国城乡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多,以汽车、空调、移动电话等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在一些小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还未饱和。
数据显示,2022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分别只有城镇居民的63%、56.4%、39.4%,仍然蕴藏着较大的消费潜力。
“拿电器来说,虽然冰箱、电视、洗衣机这些‘大件’的需求基本饱和,但是新技术、新设计、新功能不断涌现,一些消费者还是愿意为此买单。”北京丰台某商场负责人董女士说。
2023年“十一”假期,苏宁易购数据显示,9月28日至10月6日,家电家装局改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122%,80英寸以上大屏彩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500L以上冰箱、14套以上洗碗机销量同比增长97%、154%,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清洁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83%。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我国消费形态从基本生活型转向发展享受型,未来居民家庭耐用品升级换代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这将为耐用品市场注入澎湃动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耐用品消费升级潜力旺盛,同时也面临更新换代周期延长、售后服务不透明等弱项,短板有待完善。
《新华日报》评论员梅剑飞认为,相关企业可进一步深挖耐用品消费潜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推动耐用品技术创新,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在优化消费环境的同时加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耐用品消费持续升温。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市场供给完善、消费理念更新,耐用品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