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创新 开拓进取 迈出现代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新步伐
——访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小军

2024-02-04吴同起

城市公共交通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广州

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小军

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公交”)成立于2017年12 月,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公共交通道路运输企业。广州公交秉承“服务美好出行,链接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出租客运、现代物流、智慧交通、新能源交通产业”五大业务板块,围绕服务人才、科技、产业、消费、大湾区互联互通、文化、营商环境等“七个服务”,充分发挥公交出行、出租网约、水巴游船、道路客运、公务商务出行、货运物流等多门类运输资源协同优势,以多层次立体的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美好出行需求,努力提升服务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能力,打造高质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近日,本刊(以下记作“城市公共交通”)专访了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小军。

城市公共交通:改革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请您介绍一下广州公交实施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内容。

李小军:广州公交深入实施国企改革行动,推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对标一流更加进取、发展活力更加充足,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一是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对集团董事会以及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的建设,制定企业章程范本、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制度等,规范经理层职权和履职方式以及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程序。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规模优势,归集整合内部资源业务,已对公交、出租、车辆维修、广告、物业、交通文旅等业务资源进行归集整合,实现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规模化发展,创造更优效益。清理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对长期亏损的业务,采取措施扭亏止亏,推动经营增长。三是全面对标一流。编制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数字化”转型和“走出去”战略。坚持对标国际国内行业领先企业,积极学习借鉴改革创新举措,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培育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推进科技信息板块企业上市工作,做优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四是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推动集团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人才管控机制,指导下属企业建立市场化选聘、差异化薪酬、契约式考核、市场化退出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全面覆盖各级子企业。建立健全“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考核分配制度,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动,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五是筑牢合规防线。以“建制度、防风险”为基础,将体系建设与经营管理深入融合,探索建立既符合监管需要,又满足经营发展的高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保障机制,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改革要破解发展难题和解决发展矛盾,请问您广州公交改革是从哪些方面去推动的?

开往春天的巴士

李小军:广州公交在推进国企改革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解决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企业摆脱发展桎梏轻装上阵,增强核心竞争力。2023年,明确了“深化改革、狠抓创新、奋力开拓、转变作风”的发展思路,着力增强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深化改革,就是要大力推动城市公交、出租客运等传统主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焕发传统运输业务新活力,如下属巴士集团自2021年底合并组建以来,进入一体化统筹发展新阶段,今年将深化改革、用好资源、完善激励机制,以改革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压降成本、提升效益中走出公交发展新路子。狠抓创新,就是要针对市民出行需求结构的变化,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在车厢、船舱、场站上“做文章”,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新功能,打造新载体、新场景,创新推出更多服务产品,创造新的增长点,为国企提质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奋力开拓,就是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发挥资源规模优势,拓展业务版图,增强发展后劲,在现代物流、智慧交通、新能源交通产业等新赛道上开拓进取,“走出去”拓展市场,也欢迎国内综合交通运输同行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提升经营效益。转变作风,就是要打造一支作风扎实、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切实提高干部工作执行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进取氛围,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城市公共交通: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吸引力是城市公交发展课题,广州公交这方面的工作有哪些举措?

李小军:近年来,广州公交积极响应“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号召,投入纯电动公交车1.3 万辆,公交站场超580 个,水上公交船舶36 艘,水上码头27 座,构建了成熟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年服务乘客超过11.6 亿人次。2023年3 月,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地面公交服务评价研究报告(2021)》显示,在全国44 个接受综合考评的地面公交企业中,广州公交荣获一线城市类第一名。

珠水百年号外观

市民的出行需求是公交服务的落脚点。我们聚焦市民需求,在公交服务创新、提质、提速上持续发力,多渠道、针对性优化公交服务,最大限度吸引市民选择公交、乘坐公交。一是优化公交线网。对客流稀少和空载率高的公交线路通过截短、优化、合并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整,提高客流需求大区域的公交营运效率。2023年以来,围绕服务人才、科技、产业、消费、大湾区互联互通、文化、营商环境等“七个服务”,新开21 条功能服务定制线,运营校园定制线路334 条,紧抓节假日、广交会出行需求,开行如约专线108 条,拓展团体定制900宗,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网络。二是强化公交地铁接驳。坚持在空间上、时间上与地铁无缝接驳,2023年组建公交地铁接驳项目专班,开发客流分析平台,开行32 条接驳地铁定制公交,疏运乘客11.92 万人次,让公交更精准服务出行人群。三是提升公交运行效率。持续推动优化中心区线网效率和运力效能,开展提车速、提分担率“百日冲刺”行动,集团领导带队实地调研、现场研究提速措施,利用出行大数据推广应用自动发班系统,改变传统发班调度手段,落实重点线路站点的分流改造,选取线路试行“响应停靠,慢驶过站”。四是加强水上公交建设,水上公交作为广州第四套公共交通体系,年均服务乘客1500 万多人次,是陆域交通的有效补充和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公交提升码头、船舶搭乘环境,以“主题化”建设思路,创新推出“红色工运”“再现十三行”“国际慢岛”等多条水上公交主题航线,延伸拓展水上公交文化传播的功能属性。

城市公共交通: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公交出行需求增多,广州公交在创新服务方面有什么想法或方向?

李小军:城市公交是市民的基本出行保障。我们通过精准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出行服务水平等措施,把普惠性基础公交服务做得更好。同时,关注市民和乘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开拓市场性定制公交业务,积极延伸公交产业链,推出适应新需求的公交新产品,建立适应新常态的企业经营发展新模式。比如:2022年以来,我们在广州美食、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动脑筋、挖掘潜力,结合新的需求对公交车厢内部空间创新构思、融入新元素,让公交车辆变身城市文化新空间、新场景。创新推出粤陶巴,把广州早茶和游城市地标在双层巴士上“合二为一”,美食和漫游可以兼得;“东园拾光”红色客厅公交空间展示广州公交历史积淀,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新空间;巴士餐车开进郊野公园提供食品饮料,及时服务户外活动健康新时尚,受到市民欢迎。

粤陶巴

节能低碳枢纽站场

现代立体化仓储

医药物流中心仓库现场

冷链物流

当前,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往服务文化旅游、服务美食生活、服务大型社区、服务大型企业等方面发力,服务城市大局、引领行业发展,释放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城市公共交通:近年来城市公交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面对经营发展困境,广州公交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破局?

李小军:随着高铁等快速发展,传统道路运输行业确实面临很大经营压力,近年来,我们集聚自身资源优势,加快道路客运转型,大力发展定制客运、拓展通勤包车业务、“如约礼宾车队”承接国家及省市重要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业务等。我们还积极践行“无论多晚,我们为您守候”服务承诺,组织做好重大节假日出行保障。

广州公交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以多元化物流、仓储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综合运输支撑城市生活。目前旗下共有5 家4A 级物流企业,涵盖医药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大件运输、土石方运输、跨境电商供应链、团餐商贸供应链等多个专业领域。搭建医药物流骨干网络。目前已在13 个城市运营15 个医药物流中心,面积规模达17.52 万平方米,日发送峰值达144 万单,建立起48 小时可触达全国用户的医药物流骨干网络。近年来,通过加快跨境电商供应链、医药供应链和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新兴业务与原有医药物流业务的联动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业务打通粤澳医药公共保税分拨中心海外直邮业务运输通道链路,实现业务单量增长。2023年上半年,医药供应链业务持续开拓医药电商供应链和品牌联营项目,营收同比增长227%。扩大冷链物流运作规模。集团从业务模式上寻求突破,以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多温冷链(常温)仓储、分拨配送、冷链(常温)城配、干线运输等多元化服务,同时延伸如预制菜、电商、生鲜交易、中央厨房等冷链相关的高附加值业务。2023年以来,冷链物流深化与重点客户合作,扩大全链条运作规模,新设粤东汕头、华北廊坊外仓,构建起华南-华东-华北冷链仓储网络体系,冷链物流板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1.92%。2023年还与广州轻工联合定制主题公交餐车,亮相佛山、东莞等预制菜产业大会。

广州公交积极将传统交通运输产业链向旅游服务延伸,融合优势资源发展“交通+旅游”业务,承载广大市民游客的“诗和远方”。以文旅赋能交通、以交通促进文旅,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发布“如约文旅”品牌,积极搭建旅游业务团队,持续接入景区、酒店、游轮等资源,重点开拓B 端旅游批发,深化C 端销售业务等多种业态同步发展,激发“运游融合”发展引擎。目前,已累计完成8 个A 端资源合作景区的项目落地,业务范围辐射国内15 个旅游热点省市,分销渠道覆盖广东省内清远、肇庆等15 个地区,建立合作关系的客户达1600 家同行社或个体。通过串联周边热门景点景区,挖掘运游融合新消费点,大力拓展高铁8 小时及公路4 小时旅游交通圈,实现“汽车+旅游”“航空+旅游”“高铁+旅游”“游轮+旅游”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服务。

如约车服

广州公交围绕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在市民出行、城市生活等民生服务领域寻找发展机遇,推动辅业发展既符合政策导向、满足市场需要,又具备经济及投资可行性,比如,2023年我们重点发展汽车后服务产业,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已于年初完成下属维修、检测、拯救等资源的整合,初步形成集汽车维修、检测、救援、充电、销售、配件、电池、技能培训、保险代理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专业化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拥有庞大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共有汽车维修服务网点36 个,道路救援网点28 个,检测站5 个;拥有大批先进硬件设施及配套的信息平台;拥有一支超2500 人的维修人才队伍,其中中高级技术工超1000 人,还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多名优秀骨干。集团以内部车辆保障业务为基础,促进市场化业务开拓,实现内保和外修业务协同发展,以“广州公交集团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和“如约车服”双品牌打造汽车后服务市场领域知名服务商,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

城市公共交通:在引导绿色出行方面,广州公交做了哪些工作,新能源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小军:城市交通是城市碳排放重要领域,在碳排放严控、交通需求持续增加双重挑战下,推动绿色出行对于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着力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广州公交集团围绕营运车辆电动化、充电桩建设等方面开展系列节能减排降耗工作。2017年实现碳达峰,并在2018年11 月底已实现全面公交电动化。大量新能源车辆的应用,实现能源结构从以往以油气为主逐步转到以电为主,助力广州市荣获C40 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城市“绿色技术”奖,为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贡献“广州公交经验”。另外,我们不断深化在公共交通新能源产业的实践探索,构建完善充电网络、发展多业态新能源产业。通过近6年时间,统筹超210 个充电站,近6300 支充电桩,建成2 座具有示范性的新能源产业园,奠基1 座加氢站,搭建用户群体超25.52 万的“如约充电”智能管理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新能源车辆应用单位,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由1.0 到2.0 的版本升级,迈出了由传统道路运输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变的坚实一步。

新能源产业园

茅岗充电站实景

多维度谋划站点建设布局。充分利用自有客运站、公交站、加油站等48 个场地配建充电桩设施,配置951 支充电桩;建成2 座9 层公交立体充电停车库,设置1100 多个车位、678 支充电枪;与供电局携手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建成54 个充电站、961 支充电桩、2106 支充电枪,开放总功率为98000kW;建成广州首个路边充电站示范项目——梅东路充电站,突破性利用高架桥底闲置空间及夜间错峰道路资源;另外,与社会第三方合作站点共76 个,保障约3400 辆公交车充电之余,向社会车辆开放。

多元化延伸新能源产业链。以燕岭、石马立体充电停车场为抓手,积极发展多业态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广大功率充电技术与充换互补场景,首创“超充一条街”,内设4 个超级充换电站,总功率约2200kVA,配置7 支超充桩、20 支180kW 快充桩及550kW 快速换电站;全力打造“光储充换检”新能源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对场地进行产能、转能、补能、造能、集能的一体化绿色低碳改造,规划布局分散式光伏、储能+、虚拟电厂、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新业态,建立绿能应用场景,形成“一站式”新能源生态圈,培育交通领域绿色能源低碳发展引领性赋能项目,助力广州“双碳”双控和建设智慧交通城市。

“走出去”推动“交通+新能源”合作。2023年8 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环境生态局及当地新能源企业分别到公交集团燕岭新能源产业园参观,并就新能源交通领域合作项目进行洽谈交流,对充电桩、光伏设施、储能项目的销售和建设、充电站场及充电平台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9 月,广州公交与新加坡康福德高成立合资公司,在投建和运营充换电站、光伏、新能源汽车采购及处置和新能源设备代理采购及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在绿色交通领域走深走实。11 月,公交集团新能源公司与香港中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挥双方优势,立足当地,辐射湾区,利用新思维、新思路解决电动车主充电难的问题,助力香港地区新能源交通领域快速发展。我们的新能源综合应用方案获得了国(境)外多个城市以及国内省市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并提出了合作意愿。也非常欢迎各地兄弟企业一起交流、合作,携手共浇新能源产业发展土壤。

城市公共交通:最后请您介绍一下,在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下,广州公交的数字化建设情况。

李小军:广州公交集团目前以城市公交、出租客运、现代物流、智慧交通和新能源交通五大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注重顶层设计、实施保障和效果评估。我们组织制定了广州公交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规划,统一了全集团的思想,确定蓝图愿景、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并根据集团实际情况规划了若干项目群。目前正按照规划分步推进各项工作。

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持续性工作,需要耐心、信心和决心。我们印发了《数字化转型“强基立杆”计划实施工作方案》,及时总结数字化成效。建立由各级“一把手”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实施工作组,保障业务转型的有效落地。我们积极创新相应工作机制,例如建立首席数据官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数据要素工作合力,定期协商解决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分析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支持集团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多元储能项目

自动驾驶便民公交

出租车运营

目前集团数字化建设已覆盖五大业务板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公交自动排发班管理系统,覆盖746 条线路,自动排班率100%,自动发班率95%;智慧站务房管理系统实时共享人、车状态信息,改善一线工作环境及效率;开通了广州塔、生物岛等5 条自动驾驶便民公交线路,载客里程超42 万km;实现了传统出租车向“巡+网”的转型;城市一卡通由实体卡升级为二维码、NFC 等形式,乘车码用户超3200 万;城市一卡通已向城市生活和大数据服务方向发展,“穗康生活”平台提供本地多元化生活服务;物流服务结合互联网技术,由传统集装箱运输转型为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和供应链服务,目前日均服务超30 万单。此外,在集团的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维修保障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建设了垂直型数字化应用平台,支撑集团新的管理和运营要求。

近年来,广州公交智能交通版块发展成果丰硕,先后推出“公交云脑”“智慧公交”“智慧出租”“智慧安全”“交通数据中台”“智 慧公共交通操作系统”等交通行业数字化专业产品。已获得科技创新成果近600 项,包括专利、标准规范、论文和专著等。其中,我们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如期通过课题验收,发布了华南首个无人车机船协同联动平台;我们牵头的“广州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自动驾驶边会案例。未来的出行将是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将让“人”享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让“车”成为商务、娱乐和生活的第三空间,这也是我们的企业使命所在。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公交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等公交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