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英语的三里屯“扫地僧”
2024-02-04
2023年11月,张建娜正在清扫三里屯使馆区道路上厚厚的落叶。(本刊记者 王喆宁 朱红羽 / 摄)
张建娜
初冬的清晨,经过一夜大风的洗礼,北京三里屯东五街的银杏树叶几乎掉光,铺满了路面。这条路两旁都是大使馆,路上行人很少,只有一个橘黄色身影早早开始忙碌。她就是北京市朝阳区环境卫生中心一分队使馆班班长张建娜。
在使馆区工作,最特别的一点是:总能遇到问路的外国人。每当这时,张建娜都会脱口而出一句:“May I help you?(我可以帮助你吗?)”
前段时间,因为说英文的视频,张建娜在网络上走红。谈及这段经历,她脸上洋溢着自豪,有些害羞地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是我前进的动力,希望自己千万不要拖后腿,要继续努力,不让知道我的人失望。”
在气温降至零下的寒冬里,张建娜很早就来到墨西哥大使馆门口。当记者来到现场时,她早已脱下棉服,正举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扫帚,清扫路面上厚厚的落叶,再用铲子将它们堆成堆。
“干起活来很快就热了。”张建娜笑着说。这时,迎面走来两位使馆班的环卫工人。张建娜开始分配任务:“人行道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人,从这头先扫到那头,互相配合好,开始吧!”
张建娜的语气坚定又充满干劲,一扫冷冬的寒气。“张大姐就是这样,总是很积极,也很乐于助人。和她待在一起,感觉郁闷的心情都会变好。”朝阳环卫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多年前,正是因为一次乐于助人的小事,激发了张建娜重学英语的想法。2014年底,她刚来使馆班不久。一次,她正低头清扫落叶,身后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她一扭头,一位外国人说了一长串英文。她听不懂,只能站在原地,头脑发蒙。
原来,这位外国友人想去使馆办签证,但找不到地方,只好询问张建娜。两人大眼瞪小眼,比划了半天也没法沟通。这让张建娜觉得十分尴尬。“很多外国友人大老远跑到使馆区,我不想让人家失望。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点帮助,所以打算学习英语。”
当时,张建娜已40岁,虽然在高中学过英语,但因为时间过去太久,“差不多全还给老师了”。对她来说,重新学英语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除了平时工作外,张建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只能进行碎片化积累。
刚开始学习时,大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学习内容贴合生活。于是张建娜就和女儿一起学英语,读绘本、念课文。那时,手机软件普及度不高,张建娜试过背着又大又厚的漢英词典工作,但十分不方便。后来,她把生活中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形容的词语记在便签纸上,晚上带回家再翻词典。
“我把单词写在小纸条上,背完了再扔掉。学了半天,我只留下两本很薄的本子,像古董一样,其他的小纸片都随着垃圾全丢了。”
现在,张建娜经常用手机软件学英文。她给上高三的大女儿报了英文网课。老师告诉她,有手机软件可以积累词根词缀。于是,她在手机上下载了十几种软件,每天背单词,第二天还能复习。“只要你想学,有的是机会。”有时,她在废品站看到英文报刊,或者碰见有人卖旧书报,就跑去看。人家看她喜欢英语书,也会直接送给她。
这两年,张建娜学习的单词从小学绘本词汇升级为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她经常拉着二女儿比赛,看谁先背会英语单词。
“对于我以前接触过的单词,肯定是我背得快,但全新的单词,还是女儿背得快。”张建娜说,“有时候我们会用英文聊一聊,互相学习和进步。”
张建娜自学英文多年,最熟悉的还是自我介绍和描述其工作的使馆区。
“Hello everyone,my name is Zhang Jianna.I'm a city cleaner from Chaoyang sanitation.(大家好,我叫张建娜。我是朝阳区环卫中心的一名城市清洁工。)”张建娜流利地用英文介绍自己。她所在的使馆班,负责从亮马河南路至朝阳北路、东三环至新东路路段区域共10多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等保洁任务。
这片区域不仅包括三里屯商圈,还有墨西哥、意大利、挪威等50多个大使馆。因为工作原因,张建娜对使馆的位置烂熟于心,英文名也能脱口而出。“很多使馆的名字都有谐音,比如瑞士是Switzerland,阿根廷是Argentina。”
在学英文的过程中,张建娜收获了很多乐趣。“柬埔寨的英文是Cambodia,一开始记不住,我就拿bamboo(竹子)进行联想。还有一次别人问我,你的英文怎么能脱口而出?我一想,脱口而出怎么说?原来是escape one's lips——从某人的嘴里逃出来。英文里很多表达非常直接,我很感兴趣,一些单词慢慢地就记住了。”
那怎么练习口语?这也难不倒张建娜:“我经常在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有时候单词绕口,怎么都念不顺,那就多练,慢慢地舌头就灵活了。”
虽然单词积累了不少,但张建娜也有自己的苦恼:“有时候单词都知道,但连成完整的句子还是有点困难。”不过,这不影响她积极地帮助他人。“有人学习英语不愿意张嘴,其实只要说得多了,就会越来越溜,形成肌肉记忆。”张建娜说。
一次,张建娜正往三里屯走,遇到一位外国人举着地图,左右张望。她立刻走上前,三言两语就为外国人指明了使馆如何走。“像go straight(直行)、turn left(左转弯)、turn right(右转弯),这些词都很熟了。”张建娜说。这位外国人说不了几句中文,一直竖着大拇指,说“good”表示感谢。张建娜听了,心里“美得很”。
多年来,张建娜深刻感受到使館区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外国人都会说中文了。一次,她遇到一位刚从大使馆出来的外国人,两人相视一笑。“我猜他可能想问路,上前说,Welcome to Beijing. May I help you?(欢迎到北京来,我可以帮你吗?)”没想到,这位外国人愣了一下,然后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问:“你怎么会说英语?”
“我觉得是我们祖国强大了,咱腰杆也直了,说话的底气也足了。”张建娜说,“现在很多国家办签证都是网签,所以现在来办签证的外国人也少了,生活更便利了。”
张建娜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市的农村。父亲观念比较传统,不支持她读书。高中毕业后,她选择独自到北京闯荡。“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坐火车到大城市去看一看,从家里出来,就是想活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地混下去。”
刚到北京时,张建娜身上只揣了20块钱,下火车就摔了一身煤灰,失聪了半小时。她在工地上住了半个月,之后时断时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不停地找工作。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她做过餐厅服务员、商场销售等工作,之后结了婚,又带了几年孩子,直到2012年才来到朝阳环卫。
两年来,张建娜从一名环卫工人成长为使馆班班长,管理20名工人。早餐吃完后,她需要到各个路段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刮大风把树吹倒了、雨水口下沉、园林水管崩坏等,都需要她协调。有的路段上活多,她就帮忙搭把手。因为使馆区寸土寸金,休息室离工作点位较远,她和同事就坐在外面的圆桌旁吃午饭,稍作休息后继续下午的工作。
能够坚守岗位,离不开张建娜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刚开始,她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你不就是一扫马路的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卫工人的素质越来越高,更多人认可这份工作。“我把马路扫干净,把本职工作做好了,你有什么可瞧不起我的呢?”张建娜说。
2023年11月,张建娜(右)正在给队友布置任务。(本刊记者 王喆宁 / 摄)
每当遇到极端天气,地上落叶很多的时候,张建娜都会鼓励自己,制定小目标,比如先扫干净某一条路。每当清扫完路面后,她都会获得满足感,心里十分畅快。
在她看来,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目标。因为一直对没有上大学感到遗憾,她在业余时间参加了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现在,我的短期目标基本都达到了,不仅能照看孩子,工作也没有落下。”
有一次,二女儿和朋友出去玩,和正在工作的张建娜打视频电话时,主动向朋友介绍起妈妈。这让张建娜很欣慰。“在路上遇到,孩子们都会主动打招呼,三观是很正的。”
2023年,经过层层选拔,张建娜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区直机关系统、朝阳区和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并加入2023年“朝阳群众”百姓宣讲团、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参加巡回宣讲。
“我见了很多特别优秀的人,他们给我更多前进的动力。”张建娜说。如今,她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对未来充满憧憬。“我希望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把以前没学习的那段时间弥补回来。”
1974年生于河北,现为北京市朝阳区环境卫生中心一分队使馆班班长,因熟练使用英语对话的视频而走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