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不可小觑

2024-02-01杨闰然

南风窗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西部中欧班列

杨闰然

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产业转移史。

中国的产业转移,到底是内迁还是出海,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不少人唱衰中国制造,称原本属于中国的外贸订单和外来资本正大规模地流向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中西部,一大批被人们低估了的城市正爆发出不容忽视的潜力。

2023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数据,已经充分显示出中西部十多个省市的强劲发展势头。对外贸易已不再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补充形式,而实实在在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

在中西部城市的外贸发展中真正发挥优势的,也早已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廉价劳动力,而是新能源产业的聚集,是高端生产力的涌现。

这些年来,中西部的制造经济以及基础设施都是实实在在、一砖一瓦构建起来的。产业链的演变是持续的过程,而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中西部迎来了一个重要机会,当量变走向质变的时刻到来,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越南出口总额超过深圳,印度从中国抢走了苹果,墨西哥越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贸易伙伴……外贸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国人深深的担忧和焦虑。

短期的、周期性的数据令人警惕,但长期的、结构性的趋势更值得关注。比如,2023年深圳前三季度出口规模达1.8万亿元,增长17.7%,规模仍在不断提升。但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越南的出口遭遇了同比10%的惨淡下滑。况且,两者在出口贸易方面有着本质差别。

人们想象中的外贸与真实的外贸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少差异。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外贸韧性强是意料之中的,但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中国中西部的外贸表现同样令人欣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的《2023中国贸易政策报告》显示,中国的出口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向,2018至2023年中国出口额平均增长率较高的省份集中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CEIC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2018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额猛增了94%。截至2023年8月份的前12个月里,中西部15省的出口总额为6300亿美元。与之对比,同期印度出口总额为4250亿美元,墨西哥为5900亿美元,越南为3460亿美元。

过去五年间,中西部省份的出口增速可谓迅猛。具体来看,2018—2022年,湖南、江西这两个中部省份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52%和126%,安徽、新疆、云南、湖北、四川的增速也都超过了80%。

从长期的增长态势判断,无论规模还是增速,中国中西部外贸数据远远领先于试图挑战中国制造业霸主地位的墨西哥、印度和越南。

外贸的根基是制造业。制造业资本不会永远青睐同一个地方,尤其是当成本和要素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是一个历史趋势。比如典型的纺织业,过去百来年时间里,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又从美国转移到了日本和中国台湾。第三次转移则在来到中国大陆后,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向着东南亚国家进行了第四次转移。

在这一轮的产业转移中,中国中西部相对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的优势在于哪些方面?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南风窗记者总结了四点:其一劳动力、资源优势,其二借力我国东部产业,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其三对接欧亚大陆桥,有陆上丝绸之路优势,其四工程师红利等技术人才优势。

不可否認,在劳动力成本上,中国的中西部自然比不过部分东南亚国家,但国内的优势在于技术人才的红利以及产业链的完备性,它能够轻松地解决任何一个供应链环节发生的问题。比如,一个机械制造或是电子电器企业搬去东南亚,某个零件坏了如果还要从中国运过去,直接就推高了它的生产成本。不管是内迁还是出海,对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产业链的配套比劳动力成本关键得多。

当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外迁,实际上也是中国内部产业链供应链主动升级的表征,同时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比例在上升,甚至成为了中西部城市出口至关重要的部分。

“低端制造向内陆转移”的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论断,中西部地区也在铆足了劲向着“中高端”攀升。如果现在问一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光伏之都”“锂电之城”等在哪儿,可能会有多个中西部城市按下抢答键。

2023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的5个城市就有三个来自中西部,分别是武汉、鄂尔多斯和重庆。

曾几何时,服装、家具和家电被称为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而今,一大批“新三样”开始在全球价值链上努力掌握话语权。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切切实实为中西部省份的外贸发展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2023年,中西部各省在“新三样”的出口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比如河南,在2023年前11个月之中,外贸进出口总值超7300亿元,其中,“新三样”合计出口67亿元,同比增长19.6%。

同样地处内陆腹地的江西,“新三样”出口也保持了强劲势头—2023年前三季度,江西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前进一位,居全国第三位;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突破3万辆,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就连遥远的新疆,“新三样”产品也尤为突出,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出口值同比增长61.5%,直接带动了新疆进出口总值超去年全年,外贸水平创下了历史新高。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宾对南风窗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培育市场,形成了市场竞争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成为“新三样”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

“向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对新能源、绿色低碳领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国际市场对绿色低碳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出口增长带来契机。”

不过,中国内陆省份的制造业出口增长并不是对沿海地区制造业出口的替代,而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扩展。

在盘和林看来,“新三样”是中国整体产业高端化最成功的产业,这方面东西部发展节奏是一致的,只是针对的市场各不相同,比如东南沿海面向欧美市场,中西部面向东南亚、中东、西欧、俄罗斯等市场。中西部有更低成本和更加独特的区位优势,能与东南沿海产业形成互补。

目前,“汽车出海”是中西部各省竞逐的关键板块。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是安徽最大的出口商品品类。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78%,占全国比重为24.3%,较年初提高3.9个百分点。全国出口每4辆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如今,安徽进出口规模已经挺进了“全国十强”。

汽车也是湖北出口最亮眼板块,2023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数据显示,1至9月湖北汽车出口金额达149.4亿元人民币,增长105.8%。2023年以来,湖北也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内陆省份。

湖南、四川的“汽车出海”成绩同样抢眼。2023年前8月,湖南出口汽车(包括底盘)127.2亿元,同比增长185.4%。四川前三季度出口电动载人汽车2.7万辆,增加79.2%。

不止是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产业,它可以带活中西部省份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企业。

以锂电池为例,四川锂资源储量全国第三,磷矿矿石储量全国第三。戴宾表示:“近年来,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加大在四川的投资,形成宜宾、遂宁、眉山等多个重要生产基地,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从锂电产能来看,目前四川基础锂盐全国第一,正极材料全国第一,负极材料全国第三,关键环节出货量全球前三企业均在川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以外,宁德时代就绑定了宜宾,使得这座小城乘势打响了“动力电池之都”的称号。如今,宜宾已经成为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也正在全力打造中。

另一新能源产业巨头比亚迪,则深度布局陕西。以前西安比亚迪因许多重要零部件要从外省运至西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后来比亚迪在西安周边建了一系列电池、电机、电控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济。这使得西安在2022年底胜过上海,成为当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破百万的第一城。

制造业配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它关系着各种综合成本。这句看似简单的总结,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传统制造业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以来,中西部建立起了昼夜不息的交通大动脉,铁路、公路、水利、机场、能源、通信,一个都没落下,处处都在飞快地有机更新。

比如,没有平原支撑的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速公路贯穿连绵大山,综合密度已经位列全国前列。有千河之省称号的四川,依靠那些浩大的人类工程铸就了发电大省的底牌,包括当今世界建设难度最大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河南则用“空中丝路”通达天下,打开了中原大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这样的基建成就还有很多,如今新能源也被赋予更多期待。随着能源范畴更多地向风、光资源延伸,如今,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等西部省区均重点着墨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这背后是西部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崛起。

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不同维度上,都与中国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内外畅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另外在物流方面,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大陆地区物流绩效综合指数达到3.7,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远远高于印度、越南。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当年传统制造业、信息产业带来的物流基础至关重要。

回溯2008年,急盼结构调整的重庆,把目光瞄准了笔记本电脑产业。依靠令人心动的政策、区位等诸多优势,重庆不断吸引惠普、华硕、宏碁、富士康等来自全球的大企业放弃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而选择来到了西部内陆。

笔电是对时间极其敏感的行业,为了让大规模的笔电产品顺利低成本地销往欧洲,重庆萌生了探索一条新物流通道的想法。在国家海关、铁路等部门大力支持和艰苦谈判下,中欧班列这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克服了重重阻碍,逐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首列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國际列车探索开行,奔忙在亚欧大陆间。将货物从中国运往欧洲,相比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更短更稳定,且成本更低—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运输价格则仅为航空的1/5。

通过创造国际贸易运输通道吸引进出口贸易,这为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从“后卫”到“前锋”的角色转变,提供了可能性。国家发改委开放司司长徐建平曾公开表示,重庆的外向型产业在中欧班列开行后,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

重庆的中欧班列最早只是当地招商引资、吸引电子信息企业落户的一个配套项目。但它后续所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为中西部建立起了对外贸易的新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中西部地区的治理体系,以及发展观念向东部发达地区看齐,帮助缩小二者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差距。

重庆中欧班列开通后,紧接着2013年,成都也打开了眺望世界的第二只眼,最直接的就是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变革。TCL就是最早因中欧班列而将产业转移到成都的企业之一。

2004年,总部位于惠州的TCL在成都建起了工厂,最初的定位是做彩电内销产品,主要辐射西南地区,每年产量也就100多万台。后续随着成都中欧班列的开通,成都公司也成为了TCL开拓出口欧洲的重要“桥头堡”。

TCL成都工厂方面对南风窗记者表示,中欧班列TCL专列首发以来,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了平均每年30%的增速,年产量达到500多万台,其中60%为外销产品。

“每周就有3至4趟TCL专列發往欧洲,目前我们90%以上的欧洲订单都是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欧洲。”

从整个线路的繁忙程度,也能看出国内对能源需求的变化。

国铁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跑得多,外向型经济自然也就发展得快。运送货物占中欧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湖北2023年对俄罗斯出口额增长迅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2022年底,中欧班列开通了武汉直达俄罗斯的新能源汽车专列。

以前武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出口主要靠海运,2023年以来,俄罗斯对“中国造”汽车的需求量猛增,中欧班列的通达为湖北的外贸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武汉也成为了能够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纽扣”之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面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时,中国依托于强大的市场和工业基础,使得主动权仍在自己手中。可以想象,不久之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中国城市,跻身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

猜你喜欢

中西部中欧班列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建筑师行迹中欧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