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先立后破

2024-02-01

南风窗 2024年1期
关键词:谬误方法论政策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的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这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定调,也是科学方法论。

稳中求进,是大家熟知的提法,延续了过往几年关于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的表述。从2016年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以进促稳,在把“稳”放在首要位置的前提下,重在突出“进”。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的基础上,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抓住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乘胜而进,取得更大的胜利。

先立后破,是在“稳”和“进”的基础上,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的进一步阐释,是简洁、新颖、到位的表述,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辩证性和统筹性,尤其是要从方法上把握好先后顺序,以底线思维做结构调整,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

“先立后破”并非首次出现。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点明了这个方法论—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他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新的吃饭的家伙”正在来的路上,但在当前阶段中国经济依然面临复杂形势和深刻矛盾。

首先,在趋势上,增长的趋势仍在放缓,工业化、基建投资、城乡转型已然积累到一定阶段,正在进入调整周期。但发展的趋势不变。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做大蛋糕,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之必须。

其次,在结构上,新的增长动力正在释放,部分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落后的产业、老旧的资本正面临被淘汰或更新的压力,转型或升级不言自明。但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过程,从蓄积到萌发,从起步到爆发,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在新的增长动力尚未成型之前,破旧就成了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道难题—破什么、如何破,既考验我们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和信心,更考验我们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观念,叫“合成谬误”,常在探讨政策制定时被提及,是说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做加法、减法的时候,看起来都有必要、有道理,但加起来全社会无法承受。

比如,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相关部门、相关地方必须出台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在特定时间段或可以有效防止金融风险,但同时又可能把有效率的投资给切掉了。这样一来,会致使企业贷款难、业务拓展难,结果被迫裁员,既拖累了增长,也影响了就业。

与之对应,政策制定还有“分解谬误”,是指不该分解的系统性任务被分解了,有的分解到各部门、各地方,有的分解到各个时间段。本以为可以更好地明确责任,变压力为动力,但过多过细的任务分解实际上反而可能会造成整体无序和相互掣肘。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曾如此论述:既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也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

怎样有效搭配使用宏观经济调控和行政手段,是一门艺术;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挥政府作用,是一种对现实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尊重经济规律,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避免用力过猛或者越界过线,及时纠正政策过度放松,或者过度打压的可能。落实到微观、到个体,则要秉承科学精神,从实际出发,缜密调研,广揽善意,敬重常识,理性决策。

新的一年,先立后破,愿我们向上有期,向下有底。

猜你喜欢

谬误方法论政策
混淆视听的语义谬误
政策
政策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助企政策
政策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谬误与真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