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完美计划
2024-02-01卫蓝
卫蓝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呀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
胡适留学时候的这段日记常常被人拿来调侃,但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场景。我们常常花大半天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计划,信心满满,感觉成功就在眼前,而第二天却一再拖延。
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通过研究证明,人们做计划时,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会低估完成計划所需的时间,并高估计划的完成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计划谬误。而且,大多数人都存在明显的计划谬误。学生时代,很多人经常在放假时把一些书带回家,计划在假期看完,结果却连书包都没打开。
心理学家塔尔玛德说过:“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而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也就是说,当我们做计划时,会更多地考虑内在因素,而很少考虑外在因素。并且,我们考虑的状态是自己最好的状态,而不是自己的平均状态。大多数人是在这种本能的指导下做计划的,这样做出来的计划一般不符合实际,所以很容易失败。
那么,我们该如何战胜这种原始本能呢?我们在下棋时,如果准确知道对方的下一步甚至更多步棋如何走,就更有可能战胜对方。同样,如果我们想要有效改变自己总是做出理想型计划的习惯,就需要知道自己做计划时存在哪些倾向,以进行预防性修正。
比如,我们知道大脑会倾向于低估我们做一个任务的时间,那么我们做计划时就适当多留一些机动时间,比如,自己认为完成一件任务需要2小时,那就计划用时2.5小时,甚至更多一些缓冲时间。
计划谬误大多是偏完美的类型,而通过给任务预留缓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我们的计划谬误。虽然这样的计划不那么完美,甚至看上去有些浪费时间,但其最终的执行结果往往远大于完美型计划。
(摘自《反本能》,人民邮电出版社,魏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