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起波钢筋连接件的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2024-01-31卫林强赵唯以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拉直单元体连接件

卫林强,赵唯以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青岛 266525)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double-ski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简称SC结构)是由外部两侧钢板、内部素混凝土以及连接件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结构中,连接件可以协同混凝土和钢板之间的工作,典型的SC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在受力状态下,内部混凝土受到外部两侧钢板的约束,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同时在内部混凝土的支撑作用和对拉连接件的拉结作用下,钢板不易发生屈曲。因而这种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1]。

图1 典型的SC结构形式

连接件对SC结构组合作用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MENNIKOV等[2]对未设置连接件的SC防护墙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外侧钢板与混凝土发生较大分离,承载能力较低,整个结构的耗能通过两端固定约束钢板的拉伸变形来实现。

为了减小钢板和混凝土的分离,SOHEL等[3]提出了设置成对拉结的J-hook连接件,并对该连接件形式的SC板进行落锤冲击试验。结果表明J-hook连接件能有效防止钢板和混凝土分离,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高。ZHAO等[1,4-10]对普通钢筋对拉连接件的SC板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结果表明普通钢筋对拉连接件同样可以防止钢板和混凝土的分离,但在大变形下连接件最先失效,成为限制SC结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的瓶颈。

类似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钢筋混凝土(RC)梁中已得到有效解决。FENG等[11-13]提出起波钢筋,并将其配置在RC梁中。通过试验发现RC梁在发生破坏时,起波处钢筋先拉直后拉断,极大地提高了RC梁的变形能力。樊源等[14-15]对起波配筋RC梁在爆炸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设置起波钢筋能显著增加变形,耗能能力和抗爆性能大幅提升。

基于起波配筋RC梁的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起波钢筋连接件(kinked-rebar,简称KR连接件)的SC结构形式(简称KR-SC结构),解决大变形下现有各种连接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探明KR连接件的受力性能,本文设计12个 KR-SC 板单元体试件,并展开拉伸试验,研究连接件直径和起波角度对破坏位移、拉断力、耗能能力的影响,为KR-SC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

本文共设计12个KR-SC板单元体试件。参考AP1000核电站SC模块化施工方法,KR-SC板根据1/5缩尺SC模型进行制作,如图2所示。所有试件的尺寸为150 mm×150 mm×150 mm,其中混凝土厚度为144 mm,两侧钢板厚度为3 mm。KR连接件的起波长度l为70 mm,变化参数为起波角度θ(0,30,45和60°,其中0°试件为试验对照组)和钢筋直径d(6,8,10 mm)。表1列出了12个KR-SC板单元体试件的详细参数。

表1 KR-SC板单元体试件设计参数

图2 KR-SC板单元体试件(单位:mm)

1.2 材料性能

KR-SC板单元体所用钢板为Q235B钢材,KR连接件采用HPB235级钢筋。根据《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16],对钢板和钢筋的材料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钢板材料性能

表3 钢筋材料性能

KR-SC板单元体所用混凝土为自密实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为10 mm。制作单元体试件的同时,预留标准立方体试块并同条件养护28 d。测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57.7 MPa,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为3.05×104MPa。

1.3 试验加载及数据采集

采用WAW-600A型万能试验机对KR-SC板单元体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机可以采用力控制和位移控制两种方法加载,为获得KR-SC板单元体试件的受力全过程曲线,本试验采用位移加载的方式。加载速率为5 mm/min,位移加载量程为600 mm,控制精度为0.01 mm。试验中,通过计算机采集位移和拉力数据。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破坏现象

为了观察KR-SC板单元体试件内部连接件的破坏情况,在试验结束后去除混凝土进行观察,连接件最终的破坏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KR-SC板单元体试件破坏

由图3(a)(e)和(i)可知,直钢筋连接件的破坏现象与未包裹混凝土直钢筋的现象类似。但由于加工原因,S08-00出现钢板焊点脱落现象,提前发生破坏。对比KR连接件的破坏形态(起波角度为30,45和60°),有5个试件的KR连接件在破坏前起波处未被拉直,其余4个试件的KR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除试件S10-60出现钢板焊点脱落,其他试件最终破坏位置处均出现颈缩现象。因此在试件焊接加工可靠的前提下,可以将其破坏方式分为未拉直破坏和拉直破坏两大类。

KR连接件经过3次连续弯折形成,在机械加工和拉直过程中起波处会产生损伤。因此对于拉直破坏的KR连接件,最终破坏位置一般集中在起波处;而未被拉直就出现破坏的KR连接件由于起波处变形很小,破坏位置位于KR连接件的平直部分。

2.2 典型破坏模式受力过程分析

针对KR连接件未拉直破坏和拉直破坏的两种情况,分别以试件S08-30和S08-45为例说明破坏过程。

由图4(a)可知,试件S08-30在拉伸过程中,混凝土外观完整,未产生裂缝;KR连接件未被拉直即发生断裂。结合图5所示的试验力-位移曲线,可以发现最大拉力(22.2 kN)与同等直径的直钢筋断裂力相等。

图4 典型试件拉伸过程

图5显示,试件S08-45的试验力出现了3个峰值,各峰值对应的破坏特征如图4(b)所示。在第I段,随着位移的逐渐增大,试件两侧钢板与混凝土开始发生分离,连接件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引起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后,试验力迅速降低,形成第1个峰值;在第II段,随着位移的继续增大,试验力再次上升,连接件逐渐被拉直。当混凝土裂缝完全贯通时,试验力再次迅速下降,形成第2个峰值;在第III段,混凝土退出工作,连接件被完全拉直,随后断裂,试验力下降至零,形成第3个峰值,其大小(20.6 kN)与同等直径的直钢筋断裂力基本一致。

同时,图5显示试件S08-45在破坏时的位移为66.3 mm,相比试件S08-30(破坏时位移17.4 mm)显著提高。因此,当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时,可以大幅增加试件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3 参数分析

3.1 连接件直径的影响

KR-SC板单元体试件所用连接件的直径包含6,8和10 mm 3种。为研究连接件直径对试件拉伸性能的影响,将起波角度相同试件的试验力-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如图6所示。

图6 连接件直径对试验力-位移曲线的影响

由图6(a)可知,采用直钢筋连接件时,试件最终破坏试验力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由于试件S08-00在发生拉伸过程中钢板处焊点先于钢筋拉断破坏,钢筋未充分发挥其拉伸性能,最终试件S08-00的破坏位移较小,耗能也较小。

由图6(b)(c)和(d)可知,采用KR连接件时,试件最终破坏试验力和破坏位移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当θ=30°时,所有直径的KR连接件均未引起混凝土开裂。当θ=45和60°时,6 mm KR连接件均未能引起混凝土开裂,而8和10 mm KR连接件使得混凝土开裂,最终发生拉直伸长破坏。值得注意的是,KR连接件最终破坏模式相同的试件其试验力-位移曲线变化趋势相似。

不同直径KR连接件的最终位移、最终试验力和耗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图7给出了直径对破坏位移、拉断力以及耗能的影响,其中耗能通过试验力-位移曲线积分获得,图7中以方框表示试件在拉直后断裂,以圆圈表示试件未拉直即断裂。由图7可知,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时,试件的破坏位移和耗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在相同起波角度下,KR连接件的直径越大,其对应的破坏位移、拉断力和耗能能力也越大。

3.2 起波角度的影响

KR-SC板单元体试件连接件的起波角度选取0,30,45和60° 4种。为了研究连接件起波角度对试件拉伸性能的影响,将相同直径试件的试验力-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如图8所示。

图8 起波角度对试验力-位移曲线的影响

如图8(a)所示,6 mm试件均未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在拉力达到直钢筋断裂力时发生破坏,破坏位移相对较小。由图8(b)(c)可知,KR连接件在发生破坏时,试件的拉断力基本相等,但采用KR连接件的试件的破坏位移却得到大幅提高。

不同起波角度KR连接件的最终位移和耗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图9给出了起波角度对破坏位移、拉断力以及耗能的影响,同理,图9中以方框表示试件在拉直后断裂,以圆圈表示试件未拉直即断裂。由图9(a)可知,当KR连接件直径为8和10 mm时,随着起波角度的增大,试件的破坏位移也在不断增大,并且KR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时,破坏位移得到大幅提高,相应的耗能能力也在大幅提高,如图9(c)所示。其中60°试件的破坏位移最大,45°试件的耗能能力最好。而从图9(b)可知,起波角度对试件的拉断力基本无影响。

4 KR-SC板设计建议

4.1 KR连接件强度计算

针对本次试验中出现的2种破坏模式,对比KR-SC板单元体试件理论拉断力与试验结果。

由第3节的参数分析可知,无论最终KR连接件破坏模式如何,拉断力和直钢筋拉断力基本相同。因此,认为拉断力与所采用KR连接件钢筋的强度有关。

F=πd2fu/4

(1)

式中:F为试验机拉力值,N;fu为KR连接件直钢筋抗拉强度,MPa;d为KR连接件直径,mm。

在本次试验中,部分试件(S08-00,S10-60)在连接焊点处发生破坏,连接件未能发挥作用。因此,在计算时也应考虑焊缝处的强度。

F=0.7hfπdfu

(2)

式中:hf为焊脚尺寸,mm。

焊脚尺寸按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中4.5.11条规定和《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中5.4条规定进行取值。

在KR-SC板中,SC结构整体性能的发挥依靠连接件的连结作用。因此,还应考虑钢板的剪切破坏。

(3)

式中:tp为钢板厚度,mm;fpu为钢板的抗剪强度,MPa。

综上,KR-SC板单元体试件的最终破坏应取式(1)-(3)中的最小值,即:

(4)

式中:FDamage为KR连接件最大拉断力,N。

根据式(1)-(4),将试件计算的理论强度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由表4可知,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表4 理论计算强度与试验结果对比

4.2 KR-SC板设计建议

1) KR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时,试件的破坏位移和耗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从耗能情况来看,起波角度为45°的试件耗能能力最好。因此,KR连接件起波角度推荐选用45°。

2) KR连接件在直径选用6 mm时,连接件未拉直即发生破坏;同样在起波角度选用30°时,连接件也未被拉直即发生破坏。因此,只有当KR连接件、混凝土和钢板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强度处于合适范围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 为了保证KR连接件发生拉直后断裂,可以在KR连接件起波处设置拉直保护装置(FRP护套或泡沫填充物),使得KR连接件在大变形作用下,充分发挥先拉直后拉长的变形特性。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12个KR-SC板单元体试件进行拉伸试验,综合分析KR连接件直径、起波角度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连接件的破坏模式分为拉直后断裂和未拉直即断裂两种,当起波钢筋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2) 随着连接件直径和起波角度的增大,破坏位移、拉断力和耗能能力也增大,但起波角度对拉断力影响较小。

3) 针对试验出现的两种破坏模式,提出KR连接件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4) 从耗能情况来看,KR连接件的起波角度应优先选择45°。

5) 为保证KR连接件的变形能力充分发挥,建议在KR连接件起波处加设保护装置。

猜你喜欢

拉直单元体连接件
超高层单元体吊装技术及安装施工方法研究
海岸线
球墨铸铁复合仿生耦合单元体结构参数变化对摩擦应力的影响模拟研究
基于有限元法改进螺栓连接刚度模型*
某涡轴发动机单元体设计分析
CAMERA RAW的引导拉直功能
基于试验设计的汽车悬架轻量化设计
典型民用航空发动机单元体划分浅析
钢-混凝土组合梁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
路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