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01-31张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双减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张谱

【摘要】“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及教师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此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需要教师综合考虑相关政策要求,优化教学措施.文章简单介绍了“双减”政策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了“双减”落地与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的困境,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通过转化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活动、优化作业设计等方式实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希望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一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会为其报各种补习、培训班.同时,部分学校及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布置繁重的习题作业.家校双方的这种“合力”,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愈加繁重.久而久之,其学习效能感就会降低,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学习心理问题.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但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重点思考如何以更精简的教学方式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在“减负”的过程中“提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丰富其学习成果.

一、“双减”政策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要求全面压減作业总量与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对于低年级学生,不为其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可在课内安排巩固练习;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应设计形式丰富的书面作业,并保证学生能够在60分钟以内完成作业.第二,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组织课后兴趣活动,如数学观察、实验、社会调查活动等,并开发免费的线上学习资源,以此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自学需要.第三,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对话、演绎、情境、交流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学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训练其数学思维.

(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价值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指出其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二、“双减”落地与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的困境

(一)课程内容抽象性强

数学以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为主,具有抽象性特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启蒙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较强.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仍然难以理解,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数”的计数单位与算理,在计算整数的进(退)位加减法问题、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问题时经常犯错;部分学生不能根据现实事物抽象几何图形,无法在脑海中联想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等.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基础难以筑牢,在听讲、完成作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仍以注入式教学为主要手段,借助板书、播放课件、口头讲述等方式将数学知识注入学生脑海.这种教学方式下,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只能完成浅层的识记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数感、量感、抽象意识等核心素养.基础良好、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却能够很快理解相关内容并迁移应用.久而久之,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层情况,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情况良好,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难以承担知识识记、书面作业带来的双重学习压力,其核心素养生成情况自然不佳.

(三)作业辅助作用不足

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形式单一、分层不明显的问题.教师常常将小学数学教科书后的跟踪练习题、配套练习册中的题目作为数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的书面作业毫无新意,且题目内容大多重复,既浪费学生课后时间与精力,又难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更多数学抽象、运算、建模技巧.此外,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良莠不齐.设置层次单一的数学作业难以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造成“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自然难以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化教学内容:具象情境培养数学眼光

转化教学内容,即应用直观、具象的现象代替数学定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教学内容,可降低教学内容难度,帮助学生感知蕴藏在现实世界中的数学概念、原理,从而培养其数学眼光.下面,文章将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一课教学案例,说明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化策略.

1.问题情境化,增强学生数学感知

问题情境化,即应用具象情境代替抽象问题,促进学生与数学问题的深度交互,助力其自主提升.“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尽量应用可直接观察、直接感受的教学资料代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由此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新课标》提倡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在观察、推测、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采取转化教学策略,针对数学课程中的主要教学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借助动画、故事、游戏等资源呈现趣味教学情境,在简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赋予数学课程趣味性,增强学生数学感知.

例如,在“表内乘法(一)”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围绕“3×3=3+3+3=9,那么4×3等于多少”这一教学导入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李奶奶买了三笼小鸡,每笼有3只,张爷爷听说后立刻去市场买了4笼小鸡.为了使情境更加具体,教师还可播放图片,直观呈现两人购买小鸡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围绕具体图示,教师可以将数学原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如:李奶奶和张爷爷各购买了多少只小鸡?利用情境问题驱动学生列式3+3+3=9,3+3+3+3=12,使其发现数学规律:两个加法算式都是多个3相加.此时,教师应用3×3=9,4×3=12表示两个加法算式,并引出乘法本质:乘法就是计算相同的数相加的快捷方式.这样,学生就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的抽象与“由加法到乘法”的转化学习,既实现了轻松学习的目的,又在此过程中发展了量感、数感等数学核心素养.

2.知识任务化,促进理解数学原理

知识任务化,即利用教学任务呈现数学知识,由此驱动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原理,助力其抽象学习.“双减”政策鼓励弹性、分层教学,提倡用个性化资源指导不同层次学生研究数学理论.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围绕数学课程中的概念、性质、公式等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利用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应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数学研究,使其在亲身操作的过程中深刻感悟数学原理,形成抽象意识.

例如,在“表内乘法(一)”一课教学中,针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2~6的乘法口诀”两部分知识点,教师可分别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1)将加法算式2+2+2,3+3+3+3,4+4+4改写为乘法算式.

(2)计算2×5,3×3,4×6的结果,推理出1~6的乘法口诀.

由任务(1)驱动学生自主翻阅教科书,阅读教科书中“将5+5+5=15改写为5×3=15,介绍5,3都是乘数,15是积”的相关内容,使其基于书中方法,將任务中给出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初步认识乘法并掌握乘法的相关写法.由任务(2)驱动学生利用线段图、点子图、实物图等多种图示表示乘法算式的数量关系,使其在查数、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乘法计算规律,如:2×2与2×3的结果相差1个2,3×5与3×7的结果相差2个3,等等.这样就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是计算相同的数相加的快捷方法”这一计算原理的理解,使其在自主探索、归纳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核心知识,形成数学推理、抽象等核心素养.

(二)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多样活动发展数学思维

“双减”政策提倡教师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由此活跃教学氛围,保证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助力其充分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此背景下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明确教学主题,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序组织认识、探究、归纳等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其掌握核心知识,发展数学思维.下面,文章将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一课教学案例,说明依次组织对话活动、习题活动、归纳活动促进“双减”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组织对话活动,借助轻松的谈话活动消减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数学广角———优化”一课中,教师可围绕教科书给出的情境组织对话:晚饭时间妈妈用锅烙饼,一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3分钟,一共3张饼,怎样安排才能最快吃上饼呢?借助“最快”传达优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自觉联想“最优”方案,如:“可以先烙两张饼,再烙一张饼,用时12分钟.”“将三张饼分为甲、乙、丙,先烙甲、乙的正面,再烙甲、丙的反面,最后烙乙的反面与丙的正面,只要烙三次就能完成,用时9分钟.”这样,通过对话让学生感悟生活问题中蕴藏的数字规律,体会优化的思想方法,形成数据意识.

接着,教师可组织习题活动,借助典型例题促进学生迁移应用,训练其推理思维与计算思维.如,在“数学广角———优化”一课中,教师可设计如下习题: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2张鸡蛋饼,两面都要烙,烙一面均需要3分钟,那么烙5张鸡蛋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由此问题驱动学生联想已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驱动其根据原题信息列式5÷2=2……1,得到答案:先烙两张饼,再烙三张饼,并且把三张饼的两面错开烙.这样就可以通过习题巩固学生学习基础,同时训练其列式解题思维,提升其运算能力与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可组织归纳活动,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学习成果,由此培养其数学表达方面的核心素养.如,在“数学广角———优化”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应用数学语言(如图表、公式等)表示沏茶问题、烙饼问题等问题模型,巩固其知识基础,同时促进其模型意识的生成.

(三)优化作业设计:精准设问促进数学表达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与时长,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保证其课后学习质量.此背景下,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优化作业设计,将各项核心素养培养要素巧妙融入作业当中,强化作业育人功效.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

(1)一个底边长为11,高为6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

(2)一个商店门口的招牌是等腰梯形,它的上底是16米,下底是22米,高是3米.粉刷这块招牌,每平方米用油漆1千克,50千克油漆是否够用?

(3)计算图2中阴影部分面积.

此作业内容较为精简,只有三道代表性题目.其中,题(1)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学生只需套用公式即可解决问题;题(2)考查学生应用意识形成情况,学生需套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梯形面积,再列式计算需要的油漆质量并比较;题(3)考查学生对转化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利用图形相减的方法求阴影部分面积.其中,题(3)可作为选做作业,不强制要求学生完成.这样数量精简且内涵丰富的作业可以开阔学生课后学习视野,确保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会应用数学公式、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应用能力、模型意识.

结 语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要确保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双减”政策的内涵以及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认真反思当下教学存在的不足,同时基于教学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设计进行调整,确保课内、外呈现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费妤婕.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理科爱好者,2022(6):164-166.

[2]张金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6):82-85.

[3]王翊锦.“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36):1-3.

猜你喜欢

双减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