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4-01-31金玉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

*本文系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实践研究”[教技资(2022)02-037]子项目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导语:2019年5月,北京“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召开,世界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教育的发展之路,并发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着力点,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启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实践研究”项目,旨在重点面向区域教育发展以及学校教育教学,针对教育治理和教育评价,结合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创新。此项目自启动以来,江苏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各地各校踊跃申报,2022年共计获批入选子项目26个,达全年全国入选总数的38%。经扎实有效的积极探索,目前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本期《江苏教育》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刊期从人工智能丰富学科资源建设、促进学科教学变革、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摘 要】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助力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遇是促使教师专业完满发展,新挑战是引发教师发展困境。基于人工智能重新审视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要从生态系统视角进行全局性思考,探索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框架所涉及的素养层、模式层、空间层等。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框架;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27-03

【作者简介】金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24)副院长,高级教师。

一、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直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采取了集中讲座式范式,基于真实教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不足,难以形成教师教学决策行为的素养化。

人工智能重构了教育主体关系、学习内容体系、学习空间资源等,这些变化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工智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教育教学新手段,也在能力和素养方面有了新要求。人工智能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但也挑战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能力发展,教师只有勇敢地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具备自我发展、创新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才能够成为面向未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卓越教师。人工智能在教师内在发展动机激发、教师个性发展“画像”、教师教研人机协同发展和教师培训按需选修等方面都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内在机制进行深刻思考,从干预与优化的角度、分析与设计的视角,提出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

二、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框架

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人工智能和教师专业发展简单的叠加与混合,而是基于人工智能视角重新审视和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个性化需要,然后从生态系统视角进行全局性思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所涉及的空间、要素、运行及制度、理念等。基于以上认知,笔者构建了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框架(详见图1)。

[图1 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框架]

三、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路径

(一)教师智能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最为核心的是素养层。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智能素养。教师只有具备智能素养,才能够积极地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灵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小学教师智能素养更多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事教学工作和进行专业发展时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和技能等专业素养集合。教师智能素养是原有信息技术素养或数字素养的延展和扩充,并不是孤立于原来教师技术能力的独立能力。智能素养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新发展方向。相较于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智能素养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和标准。笔者将教师智能素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构成要素多维,都包括智能知识、智能能力和智能态度伦理,多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体现出多维度复合体的特征。

教师智能素养培训课程体系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笔者依据培训对象智能素养基础起点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基础课程培训、进阶课程培训及高级课程培训三个级别,并基于三个维度的发展目标(智能知识、智能技能、智能态度与伦理)设计具体的培训内容,多级别培训内容的设计旨在满足不同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在三轮不同层次培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情境驱动”的培训方式,线上线下意味着除了组织规模化的集中培训之外,需要将课程进行精心组织和设计。

(二)教师专业发展智能应用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将带来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往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备受质疑的就是集中讲座式模式,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将更加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强调基于智能技术的精准教师行为和能力诊断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多采取协同伙伴成长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1.基于智能“画像”的教师教育治理创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研究者可以对教师进行精准的智能“画像”,从而获得教师教育治理的决策依据。以往的教师教育治理决策很多都是依据主观观察和判断进行的,但有了智能“画像”后,教师教育决策者就可以依据年龄、学历、能力倾向、情感特点等要素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决策,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教育治理决策的科学性。

2.基于智能诊断分析的教师教研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智能分析工具,由此带来了海量的教与学数据,基于数据驱动的教研模式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议题和新趋势。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智能地分析和诊断教与学行为,教师可以基于数据进行循证精准教研,不再是凭借经验开展粗放教研。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循证实践克服了传统的遵循“片面经验”进行实践的缺点,其核心理念就是根据最佳的研究证据进行实践决策。探索基于智能诊断分析的循证教研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3.基于智能自适应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转段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精准确定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后续的个性化定制教師培训提供了基础数据,能够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精准推送培训资源,从而使得教师培训从以往的“集中”走向了“个性”,实现了教师培训的精准化。

(三)教师专业发展智能支撑环境搭建

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要有智能支撑环境的协助。智能支撑环境能够感知、识别、计算、分析和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境与过程及教师特征,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资源、培训服务以及便利的互动工具,促进教师投入、轻松、有效地学习,并实现动态的自我优化和演进。这样的环境包括资源、智能体、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专业发展方式和培训模式等要素,支持“人—人”“人—机”交互与协作,具有泛在的可访问性和通用设计等核心特征。

四、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注意事项

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教师专业发展并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不能出现角色异化,仍然要坚持基本原则。

(一)实现专业自觉: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

人工智能使得教师回归自己的专业本位,自然地实现了专业自觉。人工智能让教师有时间、有空间进行学习,在解决真实教学问题过程中实现智能诊断、人机协同,进而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发展。人工智能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分析,加强了教师对专业发展因素和过程规律的深度挖掘和整体认识。教师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在实践共同体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二)学会人机协同: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人工智能介入教育领域,使得人工智能不再只局限于简单使用操作层面,形成了“人—机”新型关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教育推动了教育全过程创新变革,并基于人工智能“机器”的逻辑和“人类”的意识协同,推动着教育信息化朝高端形态发展。人机协同正在成为教师常态教学决策方式,能够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变革的一个核心向度。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是弱化了教师的育人价值和降低了教师的能力要求,而是要重新审视教师的独特价值。教师要有主体意识,相信自身的育人价值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在育人的角色中,教师占有主体地位,技术始终是起协助和推进的作用。教师要从原来的独立完成所有工作到实现“主体上移”,要与人工智能协同完成各种教学决策。

人工智能应用潜力巨大,教师必须用好这一有力杠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并不能停留在理论价值与路径探索的纸上谈兵,需要基于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服务于不同发展场景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让教师真正实现“专业教育人”的完满发展。

责任编辑:金茂喆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