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分析
2024-01-31练文坚东莞市人民医院设备科广东东莞523000
练文坚 东莞市人民医院设备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内容提要: 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综合医院对于先进医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旨在阐述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策略,以期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益的参考。
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系统化工作,通过合理的预算制定、有效的采购实施、严密的预算执行与监控以及客观的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购置质量和效率,为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1.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是一种对企业、机构或个人财务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使用和控制的过程。它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控、预算调整和预算绩效评估等环节。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预算管理涵盖了组织内各个部门和业务领域的财务活动,要求全面考虑收入、支出、成本、投资等方面的财务需求[1]。预算管理是以预测为基础,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活动进行预先安排和计划,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需要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预算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预算管理通过对财务活动的监控,确保财务资源按照预算要求合理使用,防止财务资源的浪费和滥用。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对于企业、机构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2]。
2.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的重要性
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推动医院技术创新,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水平。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医院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医疗设备的购置可以满足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3]。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医院需要通过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务人员。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为医院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支持,为医院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医院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医院应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购置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4]。
3.医疗设备购置中的预算编制
3.1 需求分析与论证
需要分析医院各业务科室的需求,确定购置医疗设备的目标科室以及针对的病种。根据目标科室与病种、业务发展需求,了解市场上各类医疗设备的性能、功能、参数、价格等因素,从而确定目标设备所需的功能和档次。根据目标科室的业务量、病床数等因素,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设备的数量[5]。评估现有设备的使用年限、性能下降情况,确定设备更新与替换的需求。要对前期确定的设备需求进行分析,确保需求符合医院战略发展规划、业务发展方向以及患者需求。对购置新设备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进行预测,评估设备购置后的经济效益。根据需求紧迫性、设备效益等因素,对设备购置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以指导预算编制。评估医院现有技术力量、配套设施等条件,确保新购置设备的技术可行性。确保设备购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相关要求。识别设备购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设备采购周期、设备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设备购置对医院声誉、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购置行为符合医院发展的社会要求[6]。
3.2 预算编制过程与方法
应当收集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科室业务发展计划、设备需求分析与论证等相关资料,为预算编制提供基础信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流程等,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科室业务发展计划以及设备需求分析与论证的结果,将预算额度合理分配到各个目标科室。针对每个目标科室,根据设备购置需求、成本效益分析等,编制详细的预算明细表,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单价、购置费用等[7]。将各个科室的预算明细汇总,形成整体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然后,提交给医院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根据预算管理部门的意见,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最后,确认医疗设备购置预算方案。将预算方案下发给相关部门,按照预算要求实施设备购置工作。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零基预算法:不考虑过去预算的情况,以零为基准,从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评估医疗设备购置的预算需求;②绩效预算法:根据过去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估结果,调整预算分配,以提高预算使用效率;③比例预算法:根据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科室业务发展计划等因素,确定设备购置预算在医院总预算中的比例,进而分配设备购置预算;④弹性预算法:根据设备购置需求的紧迫程度、成本效益等因素,为预算设定一定的弹性范围,以应对不确定性;⑤边际预算法:对每个目标科室的设备购置预算进行边际分析,识别边际效益最高的设备购置项目,以提高预算使用效益[8]。
3.3 预算执行监控与调整
应当设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控部门或岗位,负责对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根据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的具体内容,设定相应的监控指标,如设备购置进度、费用使用情况、设备到货时间等。可以要求相关部门定期报告设备购置预算执行情况,以便于监控部门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进度。设定预警阈值,当预算执行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设备购置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到设备价格波动、需求变更、政策调整等情况,需要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应遵循合理性、有效性、合规性等原则,确保调整后的预算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可以根据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预算调整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核、批准、执行等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购置预算的额度、项目、时间等进行调整[9]。
4.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4.1 制定预算计划
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过程中,通过科学的预算制定、执行、监控和评估,以提高设备购置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绩效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医疗设备购置项目能够满足医院的战略目标,同时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医院应根据其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医疗需求,制定医疗设备购置预算计划。预算计划应包括设备的种类、数量、预算金额、购置时间等具体内容。预算计划制定完成后,需要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审核过程应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可行性。可以根据批准的预算计划,医院可以开始实施医疗设备购置。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项目的商务要求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以及项目的顺利实施。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购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预算执行与计划相符,同时关注设备购置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设备购置完成后,医院应对购置过程进行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设备质量、设备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成本效益等。通过绩效评估,医院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设备购置提供参考。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医院应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持续改进包括优化预算制定流程、加强设备采购管理、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等[10]。
4.2 审核和批准
制定医疗设备购置预算计划是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计划的制定应首先分析医院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了解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定位和目标。明确战略目标有助于确定医疗设备购置的方向和重点。需要对现有医疗设备进行全面评估,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技术水平、维修保养状况等。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设备更新的优先级和购置需求。可以根据医院战略目标和现有设备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购置的设备类型、数量以及相应预算。设备类型应与医院的专科特点和医疗服务需求相匹配[11]。要对购置设备的预算进行细化,包括设备购置费、运输安装费、培训费、维护保养费等。同时,应考虑设备折旧、更新换代等因素,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定设备购置的时间表,包括购置时间、支付方式等。合理的时间表有助于医院合理安排资金,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计划中应包含对设备购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设备质量风险等。预算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如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等。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完成预算计划后,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审核过程应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可行性。
4.3 采购实施
在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采购实施是购置医疗设备的关键环节。根据批准的预算计划,设备管理部门应发布详细的采购需求,包括设备数量、预算、技术参数、配置要求、交付时间、付款方式、售后服务期限、售后服务要求等,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合同签订后,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验收。验收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设备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等内容是否与采购需求一致,同时检查设备的外观、性能、质量等。验收合格后,双方应签署验收报告。设备验收合格后,供应商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培训。设备管理部门应确保安装过程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设备安装、调试和培训完成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设备款项。通过以上采购实施过程,医院可以顺利完成医疗设备的购置,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基础。同时,应加强采购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12]。
4.4 预算执行监控
在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预算执行和监控是确保预算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根据批准的预算计划,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应包括采购时间表、付款安排、培训计划等,以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预算执行跟踪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预算执行数据。跟踪机制可以包括预算执行报表、进度报告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财务部门应定期审核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支出符合预算计划和财务规定。同时,财务部门应关注预算执行的进度,确保预算按计划执行。设备管理部门应与采购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设备采购按照预算计划进行。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策、市场、设备质量等方面的风险。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针对政策风险,可以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出现其他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应遵循医院的相关审批程序,确保预算调整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结束后,设备管理部门应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执行进度、费用支出、设备购置效果等。总结结果应向医院领导或相关决策机构报告,为下一轮预算制定提供参考。
4.5 绩效评估
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预算执行、设备质量、设备使用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评估指标应具有可衡量性、相关性和时效性,以便客观评价预算执行成果。可以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收集相关数据。数据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财务报表等方式进行。确保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对收集到的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横向对比(与其他医院或部门的对比)和纵向对比(与预算计划的对比)[13]。通过数据分析,了解预算执行成果的优缺点和改进空间。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绩效评估报告。报告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设备购置效果、成本效益等内容,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应当将绩效评估报告提交给医院领导或相关决策机构。在反馈过程中,应充分阐述预算执行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预算制定和设备购置提供参考。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预算制定流程、加强设备采购管理、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等。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持续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绩效评估应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定期进行循环评估。通过不断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以上绩效评估过程,医院可以客观评价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4.6 持续改进
在综合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持续改进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旨在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提高设备购置质量和效率。在绩效评估阶段,设备管理部门应收集并分析预算执行成果、设备质量、设备使用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在分析绩效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需要识别改进的领域。改进领域可以包括预算制定、设备采购、设备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明确改进领域有助于集中资源,提高改进效果。针对识别出的改进领域,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时效性,以确保改进效果的实现。持续改进过程需要设备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如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沟通可以确保改进措施的顺利实施,提高改进效果。可以将制定的改进措施纳入预算执行和监控过程中。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改进目标的实现。实施改进措施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跟踪和评估改进效果。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数据,了解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下一轮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持续改进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完成一轮改进后,应根据评估结果,继续识别新的改进领域,制定新的改进措施,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通过以上持续改进过程,医院可以持续优化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设备购置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综合医院应关注战略导向、科学决策、绩效导向和协同管理等原则,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同时,医院还需关注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和部门协作等方面,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