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维度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

2024-01-30崔权明肖战勇张文婷

科技风 2023年35期

崔权明 肖战勇 张文婷

摘 要: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多年来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结果来看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研究在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意识、优化体育教学、运动APP、教务管理、体育场地建设六个维度进行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策略,以此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凸显;督促;锻炼意识

1 研究目的

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下降、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1]。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大学生为30%[1],而本校2021年被省教育厅抽查不及格率大学生为12%,从全省众多高校中排名靠后,这引起学校领导、体育工作者高度重视。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不能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对自身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并不满意。本研究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体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女生人数224人,男生人数56人。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相关文献42篇,总结归纳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研究收集基础数据和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

(3)专家访谈法。走访教师、专家和学者,就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进行访谈。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5)逻辑分析法。本研究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目前研究对象的现状,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自身健康情况的关注情况调查

由表1可知,学生注意自身健康体重的占32.1%,偶尔关注自己健康体重的占62.1%,由此说明,94.2%的学生很关注自身健康体重。众所周知,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而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由表2可知,睡眠时间6~8小时的同学占比约为692%,8~9小时的同学占比约为17.1%,9小时以上的同学占比约为6.7%。说明多数同学有6~9小时的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健康体魄的保证。

由表3可知,重视自身饮食结构的学生占比约为6.7%,较为重视自身饮食结构的学生占比约为89.6%。

由表4可知,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不定期举办的体质健康讲座的约占55%,约45%的学生喜欢学校开展体质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

由表5可知,约20.7%的学生愿意接收学校通过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传播体质健康知识,约69.2%的学生可以接收、不抗拒接收学校通过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传播体质健康知识。

由表6可知,约13.2%的学生不喜欢参加测试,有逃避参与的思想。与部分学生面谈过,在体测项目中对于引体向上和800米跑,大部分男生表示引体向上是他们最愁的一项体测项目,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对于800米跑有畏惧心理,这两项是最让人操心的体测项目,所以不难发现有学生不想参与体质健康测试。

由表7可知,约20.7%的学生不赞同把体质测试项目放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和体育设施是影响体质测试项目在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高校体育选项课中不难发现多数的体育锻炼方式是很难练到上肢力量和800米,甚至很多高校没有开设田径课程。

由表8可知,约8.2%的学生从没参加过体育社团,而积极参加与偶尔参加社团的学生分别是15.7%和76%,两者占比达到91.7%。从数据上看,能发现学校开展体育社团能吸引大学生参与。据了解,学校每年会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校足球、篮球、排球、定向越野等体育赛事吸引很多学生积极参与,氛围较好。

由表9可知,约62.1%的学生喜欢利用移动APP运动软件对学生锻炼时间和锻炼要求打卡完成考勤任务,从表10中不难发现,55%的学生感觉自己跑步打卡有明显进步。

由表11可知,在这个问题上,30.7%的学生认为体测和毕业证挂钩,能够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超过69.2%的人持反对意见。

由表12可知,关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学生占比约为89.6%,占比较高。据了解学生很关注自身测试成绩,心理上有改善体质健康的想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根据调查对象可以看出学生比较重视体重、睡眠和饮食结构,说明学生比较重视身体健康状况。

(2)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当出现调查人员不在场时,遇到问题时难以解决,可能出现估计作答的现象,影响答卷的准确性。

4.2 建议

4.2.1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自我保健占60%[2]。由此可见,自己的生活思想和保健行为对自己的健康尤为重要。大学生身体健康是成功就业的先决条件,而好的身体需要好的生活方式为基础。众所周知,健康的四大基石是指合理膳食、適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另外还应该再加上足够的睡眠。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预防疾病,确保我们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学校相关部门可利用多媒体、微信小程序等进行线上知识竞赛,积极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

4.2.2 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更多的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遵循青少年发育成长基本规律,激发其运动兴趣;其次,教师备课时需摸清班上同学基本情况,如男女生比例、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测试成绩、学生专项技能情况;最后,教师要了解班上学生兴趣点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这样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学校、体育教师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有锻炼的意愿,学生要为自己养成锻炼身体设定目标,确定一个小目标。当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形成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不断提出新要求,使之逐步得到巩固[3]。

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开展体育主题团日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展现出的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祖国至上、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此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此外,学校体育工作还要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科学性等加以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意义。体质健康测试完后要及时有效地给予体育教师及学生测试反馈意见,学生才会对自身测试成绩加以重视。

5 优化体育课程

5.1 丰富课程内容,统筹全局、合理科学进行设置

体育课程根据高职院校课程标准与自身学校情况,统筹全局、科学论证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可考虑分布到三个年级,大一、大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传授专项技能的同时增加体质健康监测项目,在课前或课后加以布置体质健康监测项目内容,以突出上肢力量和中长跑为重点。由于我校课程设置是2.5+0.5,教务处可以考虑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时,根据专业和实训课程安排,适时增加健身、保健、养生等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形式为学生在实习就业时给身体素质提供原动力,让课程内容与大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形成高度契合,进而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2 三位一体促进考核评价更为客观合理

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课程考核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教师考虑的因素较多,如硬件条件、个体差异、认识水平、上课状态、掌握技能水平、临场考试等情况,因此在优化课程中评价考核更需要教师在考核评价体系上下功夫。首先以学习态度作为一种考核评价标准,这是较为主观的因素,但是里面涉及两个模块:模块一,在上课时教师要认真观察,用心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模块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积极性和集体力量。模块三,收集学校学期初开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结果与每学期体育课程结束后整理学生体质实际提升数据,用数理分析法统计、结合学生的运动经历、伤病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使体育课程评价更为准确、客观。

然后以课后布置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参考评价,因为专业情况不同,实训课安排、课时数不同等原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升学生选项技能水平,可考虑课内外一体化统筹安排,通过体育信息化技术,微信、学习通等软件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成为体育课大课堂。最后达到三位一体统筹考虑,让教学评价手段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6 利用运动APP,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不同将运动APP的应用引入课堂。第一,便于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和督促学生、期末考核评价学生。第二,丰富运动APP内容体系,将学生兴趣、合理膳食、体育保健、运动处方、健身知识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锻炼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第三,APP功能上的设定需要及时给予评级标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第四,对于不同层级学生,成绩有进步的给予奖励,提升其与学生用户的黏合度,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我校四年来运用运动APP的数据来看,对个人身体素质提升等有非常明显的意义。

7 教务管理科学精准服务于学校体育

7.1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重视学校体育各项工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标准,也是学生评优评奖、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4]。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4]。而学校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和优秀率是省教育厅对学院目标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学院教务部分也应该成立考核组对各二级学院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本单位年终考核。

7.2 鼓励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好坏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那么影响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还是体育教师,因此,基于大学生体质监测、课后辅导、远程辅助教学指导、运动AAP的数据整理、收集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教务处会同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评估。教务处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需要改进、不及格四个等级,对优秀的体育教师给予奖励。优秀的体育教师也需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达到共同进步。

8 体育场地建设

学校场地建设需要前期做好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满足全校学生需要,尽量考虑其实用性及其使用率。如考虑学生上体育课时间有限等因素,需要增加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服务空间和开放共享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物尽其用,保证学生运动量预期与运动强度。最后根据学校情况可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考虑到测试设备、场地、测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欠佳等不利因素,也会导致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结语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本文通过六个维度的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策略,以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增强其综合素质为目标,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快乐、激发兴趣、增强体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楚超.年级越高,体质越差[N].保健时报,2021,1(6):4.

[2]刘瑞林,林欣.“伪养生”风暴[J].家庭药师,2010,10(1):3.

[3]罗佳.习惯是培养出来了[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2):34.

[4]肖泽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宁夏7~18岁学生身体素质预测及应对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21.

基金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六个维度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1RW11)

作者简介:崔權明(1982— ),男,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肖战勇(1983— ),男,珠海市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张文婷(1982— ),女,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