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大食物观 全力推动“蓝色粮仓”建设
2024-01-30王玉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玉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用好海洋资源,建设“蓝色粮仓”,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树立大食物观、发展海洋渔业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专门召开全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推进会,坚持海陆统筹发展,多措并举发力,全力推动江苏省“蓝色粮仓”建设迈上“快车道”。
以种业建设为核心,保障资源可持续
江苏海洋生物丰富多样,盛产文蛤、对虾、鲳鱼等鱼虾贝藻海产品,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种质资源。依托江苏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通过抓种质资源保护、抓种质品种创新、抓种苗繁育推广,持续推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形成以水产种质资源库为基础、科研院所及遗传育种中心为支撑、原良种场为主体、规模化育苗场为拓展的水产种业发展体系。建有海州湾中国对虾、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吕四渔场小黄鱼银鲳、如东大竹蛏西施舌等4个海水品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成国家级条斑紫菜种质库遗传育种中心,选育出“科苏红1号”脊尾白虾、“苏通1号”“苏通2号”条斑紫菜新品种,以及杂交鲷和红壳色文蛤新品系,大竹蛏、海蜇等人工育苗取得突破,并形成产业规模。沿海滩涂蟹苗繁育土池面积超4万亩,育苗企业140家左右,年育苗量70万公斤,占全国总量超过80%。
以绿色生态为前提,重构发展新路径
江苏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滩涂和辐射沙洲,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建设“蓝色粮仓”的重要阵地。坚持生态优先、藏渔于水,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海水立体养殖发展,2022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260万亩、海水产品92万吨。在稳定空间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编,省级以及沿海3个设区市、12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本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发布,划定海水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优化布局上,潮上带重点发展池塘海淡水养殖,建设沿海滩涂百万亩河蟹苗种繁育和鲫鱼养殖集聚区;潮间带和近海重点发展文蛤和条斑紫菜等碳汇渔业养殖,建设近海辐射沙洲条斑紫菜出口示范区。在创新模式上,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三池两坝”尾水治理模式,持续开展尾水治理;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推广浅海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贝类滩涂和浅海底播以及紫菜浅海插杆式养殖模式,沿海地区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在提升质量上,加强养殖生产管理,强化投入品使用监管,提升渔业防灾减灾和疫病防控水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提升产业竞争力
江苏各类海洋渔船4100余艘,年捕捞海产品40万吨左右。立足沿海资源优势,以园区、基地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主体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全力打造沿海特色水产产业链。推动沿海经济区建设,完成20座沿海渔港确认及公告发布,17个渔港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射阳县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冷冻食品等精深加工业,打造南通吕四渔港水产品加工集聚区、盐城射阳现代渔业加工示范园区、连云港南极磷虾产业园区等一批水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聚集区,全力推进海洋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快市场流通发展,建成全省统一、与国际接轨、实行招投标竞买(卖)方式的六大紫菜交易市场,提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能级,建设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赣榆海头镇成为全国海鲜电商“第一镇”。打造条斑紫菜全产业链,江苏条斑紫菜养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产业已形成涵盖种质保护、苗种繁育、养殖、加工和贸易等全产业链,全省育苗面积100万平方米,海区栽培面积55万亩,年产一次加工条斑紫菜50亿张,占全国条斑紫菜总产量超过90%,出口贸易量占全球紫菜总贸易量半壁江山,年创汇3亿美元。
以拓展空间为突破,加快走向深远海
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拓展海洋渔业空间、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的重要举措。江苏海岸线长,除了海州湾有40多海里基岩质海岸,其余多为滩涂浅海、泥沙含量高,既不利于人工鱼礁型海洋牧场选址,也给增殖型海洋牧场发展带来困难。近年来,江苏坚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全国率先出台海洋牧场管理地方法规,将海洋牧场建设写入《江苏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依托科研力量,努力突破海洋牧场增养殖品种技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与传统海洋牧场不同,盐城滨海东部海域陶湾海洋牧场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综合利用相结合,通过创新构建“资源养护+智能网箱+蓝色文旅”新型立体应用模式,实现海洋生态修复、海水网箱养殖和海上休闲观光的有机统一。陶湾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同时配备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利用、自动投饵、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5G 通信等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科学技术在海洋牧场上的全新应用。
以政策举措为支撑,持续激发新动能
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金撬动。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积极谋划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措施》《海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组织起草了《江苏省渔港经济区总体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海洋牧场、沿海渔港经济区、海洋水产种业建设等纳入政策举措清单,对省级规划内渔港经济区建设,上限给予2亿元补助;对新建的大型养殖工船,最高给予5000万元造价补助;对国家级海洋牧场,最高给予2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获批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励,全力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省属金融机构发布了一批金融支渔政策。省农商行出台“1357”专项金融政策,专设1000亿元海洋渔业信贷额度,专创3款特色信贷产品,专推5项金融创新,专供7项综合金融服务。省农行出台金融支渔政策“十条措施”,对江苏沿海渔港经济区集群给予100亿元授信额度、对单个渔港经济区给予10亿元授信额度、对引入的海洋渔业企业给予1亿元授信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