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性探究

2024-01-30

大众文艺 2023年24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文化

齐 征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依附于城市文化而创作出的城市雕塑,融合城市人文文化,凝聚着各种思想形态,构建起具有城市代表意义的艺术作品,展示城市的性格特性和民俗风貌。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所以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雕塑,也表现出明显的人文性、地域性、艺术性的特点。结合二者的内在关联,保证城市文化和艺术品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完整的展示着城市文明个性,显示城市文化意境,使人们处在城市公共环境中,能够透过城市雕塑,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形成深刻的文化感悟,并获得艺术审美上的影响,促进人们正确审美趋向和精神品质的正确塑造。

一、城市雕塑的内涵与价值

城市雕塑是处于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欣赏价值的雕塑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者个人审美和精神世界,主动与所处空间、环境、受众心理融合综合性艺术。按具体功能分类,城市雕塑可包含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展示型雕塑、主题性雕塑等[1]。按照具体的雕塑作品类型,将雕塑安置在城市广场、名胜风景区、居民区等场所中,目的是没美化城市空间,展示城市文明进步程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融合城市文化内涵创作标志性的雕塑作品,展示一座城市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气质,记录城市生活美好,使城市雕塑成为立体化的艺术文化产品,代表着城市最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艺术化形象。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延,城市雕塑主动融合到城市文化环境中,与城市景观形成呼应,完成对城市景象的共同塑造。这种艺术作品,即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又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人文思想的展示与传承。对于生长在城市中的居民而言,他们依赖于城市的文化环境,同时又受到其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生活压力逐步扩大,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不断弱化,缺少发现城市之美的眼睛。而利用雕塑这类视觉艺术品,可安抚人们心灵、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官体验。并在特定的环境中,透过雕塑了解艺术和文化的背景,使人们受到启发,感悟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城市的亲和力,从而放下防备,处在城市环境中,受到城市文化和环境的正向影响,实现精神文明和文化素养的塑造[2]。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性

(一)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1.城市雕塑完整呈现城市文化

城市雕塑艺术价值体现在观赏性和审美性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其蕴含的情感和展示出的文化气息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依附于城市文化建造的城市雕塑,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够通过对雕塑艺术造型的塑造,展示城市文化,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例如天安门广场的英雄纪念碑,不但纪念我国为国捐躯的英雄,承载着革命烈士和英雄的精神力量。还提醒着城市居民,铭记历史,保持感恩之心,珍惜美好的生活;青岛五四广场的雕塑“五月的风”,以红色为主体色,将整体雕塑的造型刻画成“风”的形状,利用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纪念在青岛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并向人们展示着青岛城市的活力,以及我国人民反封建、反帝的爱国主义基调;哈尔滨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以浮雕的方式再现防洪英雄的形象,塔顶主体的英雄雕塑,象征着哈尔滨这座城市不畏艰险,战胜洪灾的坚定意志。结合周围抗洪文化园区,形成的特色防洪景点,将防洪精神与劳动精神融合,将古老的防洪文明展示给城市居民和游客,展示着抗洪文化的光芒,可使更多人看到城市不畏风雨勇于面对的精神文明力量。通过在不同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置城市雕塑,使人们进入城市环境中,通过艺术化的雕塑作品,感悟城市的文化底蕴,透过雕塑了解背景文化,使人们看到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沉积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对城市良好的印象。

2.强化城市居民的艺术审美能力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传达的手段,其自身存在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文化承载力,可发挥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功能和价值。由于城市雕塑处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可快速传递艺术文化,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审美观念,使城市和城市居民受到艺术的熏陶,形成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

雕塑艺术创作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构思、艺术元素的应用、艺术传达,任何一个艺术品,都是创造者融合自己的审美意识,将主观情感注入雕塑设计中,使雕塑不但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展示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借助雕塑完成艺术表达。而城市居民处在城市规公共环境中,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差异化的审美品位,在面对雕塑这一作品时,使观赏者的审美观和创造者的审美观产生碰撞,得到艺术上的启迪[3]。同时,雕塑面向社会群体,深刻影响着居民的审美趋向和价值判断力,不但培养城市居民的审美能力,还丰富居民的艺术化体验。

3.城市雕塑传承城市文化

城市雕塑具有展示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精神文化象征与人文精神,优化城市景观建设等作用和功能,以及其自然的姿态呈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在潜移默化中辐射和涵育着城市居民。城市雕塑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品位,利用城市雕塑记录、刻画每一座城市背后的人文历史、典故、文化传统和英雄人物,能够使人们在欣赏城市雕塑的同时,深入感受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从而实现城市文化传承的目的。城市雕塑具有美化景观环境、装饰建筑物、彰显文化魅力等功能,多建立在城市公共场所区域,以独立或与周围景观相呼应的方式存在。城市中的纪念地、游览区、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建设的大型室内外雕塑都属于城市雕塑,用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发展领域。优秀的城市雕塑,可被人视为该城市的市标。以西安慈恩寺前建设名为《玄奘》的雕塑,不仅是一座典型的纪念性、历史性雕塑,还记录着玄奘前往天竺求取经书时,经过的第一站便是西安,西安同样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设置这一城市雕塑,既起到纪念玄奘西天取经,弘扬我国佛家文化的作用和优势,又体现了西安这座古老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魅力,让当地人深感骄傲,游客也倍感兴趣。又如,眉山坐立的《东坡盘陀坐像》和《三苏雕像》等也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城市雕塑,是眉山悠久历史的见证,体现着眉山拥有悠久历史与深厚的重要底蕴,既美化了城市,让眉山市民倍感亲切,又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声音。很多外地游客来到眉山必不可少的事与三苏雕像合影,属于城市之魂的象征。另外,甘肃小西湖公园中建设的《黄河母亲》雕塑,该雕塑的下方基坐上环绕刻有水波纹与鱼纹图样,主要是因甘肃地区出土的古老彩陶中便以水波纹、语文图样为原始图案。代表着华夏子孙在黄河母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借助城市雕塑充分展现与传承了古老甘肃的优秀历史文化。

(二)城市文化反作用于城市雕塑

1.城市物质文化提升城市雕塑的可观赏性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之间,不仅具有极其明显的关联性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城市雕塑的创作也直接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设计师在设计城市雕塑时,都会紧密结合城市文化特点、发展史和历史代表人物等元素,选择性创作具有代表性、文化传承性功能的城市雕塑。城市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组成,都是城市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于提升城市雕塑可观赏性与审美水平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以城市物质文化为例,比如,生活在我国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感,主要是因为在早期当地先民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出竹王的图样,并将其作为本民族图腾信仰,此种信仰延续至今,当地仍有供奉、祭祀竹王的习俗[4]。这一独特的物质文化对当地城市建筑设计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如当地城市雕塑《筑韵》,设计者便是通过结合贵州少数民族祭祀竹王习俗以及图腾信仰等文化元素,使用竹子制作成乐器“筑”的形象。使当地的城市文化以雕塑设计形式完美呈现在大众眼前,既增强了雕塑整体设计的可观赏性与审美性,又提升了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

2.城市非物质文化提升城市雕塑的独特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对于优化城市雕塑设计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例如,位于我国江西省井冈山的《井冈红旗》雕塑,便是深受当地红色文化元素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这一雕塑时,选择以鲜明、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元素,作为雕塑主色调,以呼应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为设计理念。运用红色寓意井冈山上撩起的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创新设计成具有曲面感和线条感的不规则形状,使整个城市雕塑栩栩如生。远观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是一团迎风飘扬的红色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5]。利用庞大的巨石雕塑设计,将当地独特城市文化融入其中,使得城市雕塑设计更具深意,并成为城市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标志。很多当地教育机构以此为红色文化学习基地,成为人们学习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如,坐落在珠海市的《渔女》雕塑,该雕塑不仅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塑,还是珠海一处著名的免费旅游景点,是珠海市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性建筑物,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深受当地人喜爱和传唱。由此可以看出,城市雕塑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座城市的镜子,呈现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载着这座城市、地区的发展史,借助雕塑这种实质性的文化载体,将城市文化记载下来。并熏陶着城市居民,督促居民铭记历史与文化,并将其延续下去。

三、关于推进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为更好地推动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真正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应紧密结合城市文化核心内涵,精准选定城市雕塑设计主题,以保证设计出的雕塑,能够准确反映城市文化。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设计师在城市雕塑主题选择初期阶段,深入城市展开大量的文化调查、收集等工作,了解城市当地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各种人物发展史、革命历史等。并根据不同城市文化特点,选择不同题材的设计元素,突破传统以历史题材为主要依据的设计理念,站在“据历史、立当今、看未来”的高度,在城市雕塑选题上做好深度思索,保证城市雕塑设计做到与时俱进发展[6]。其次,要做好城市雕塑构造方式与空间体量的设计。在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中,应注重将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能够共同凸显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设计师在造型特点、构造方式和体量等方面做出深度研究,要根据周围空间、观赏间距与角度等因素科学确定,保证设计出的公共空间雕塑既能够达到最佳观赏效果,使观赏者从不同角度感受雕塑的美感,又能够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城市广场所拥有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在设计城市雕塑时,可选择依据广场占地空间大的特点,设计大型雕塑,以形成标志性建筑物,供人们近距离观赏,形成良性互动;交通路口主要服务于人在城市间的流动,可选择性放置中等体量的雕塑,注重与周围建筑、景观相呼应,以形成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功能的建筑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明的展示窗口,不同主题、不同类型、不同形象的雕塑,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城市雕塑作为视觉性的艺术品,可展示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审美观念。同时,城市文化影响城市雕塑的创作方法,城市物质和非我物质文化,都可强化城市雕塑的可观赏性。面对城市雕塑和城市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关系,要想塑造出更具有文化特质的雕塑作品,传达更为完整的城市文化,需要艺术创造者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在发展中形成文化。结合城市文化与生态环境,塑造符合整体环境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并通过对文化的展示,使雕塑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审美性,成为城市景观中的特色艺术品,也借助雕塑展示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文化
巨型雕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谁远谁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文化之间的摇摆
自然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