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海特色高校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以“海商法”课程为例
2024-01-29袁雪
袁 雪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国家一直以来重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2月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019年8月14日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均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人才。高校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课程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以多样化的形态呈现,但在育人的问题上,各专业和各类型课程相互之间需要彼此配合、同向同行[3]。
1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维度
法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从国家、社会、民族、文化、传统等多个角度深入研究法律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法学专业和法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着天然的思政元素。因此,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贯彻在法学专业教学全过程既容易理解又容易实现,从法学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以及法学专业教育育人目标等维度看,法学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必要性。
1.1 关系维度:法学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
课程思政是法学专业教育的基石,为学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奠定基础。法学专业教学是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的延伸。将法学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利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是对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的深层延伸[4]。法治队伍要求法治人才德法兼修,需要强化思政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法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共通性,法学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资源。我国法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比其他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性[5]。
1.2 价值维度: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法学专业教育与价值导向教育的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是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内在契合[6]。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内涵是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学生通过掌握专业技能实现工具理性,在思政教育中完善自我实现价值理性[7]。法学专业教育天然承载双重使命,将显性的法学专业教育与隐性的课程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在法学专业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法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融入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情怀。法学专业课程是法学专业教育知识系统的集合。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核心、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8]。
1.3 目标维度:法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目标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满足新时代对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客观需求。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特别强调法治人才培养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9]。201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德法兼修的表述纳入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0]。德法兼修要求法学专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还要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打造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德才兼备是新时期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是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基本使命在法学类专业教育中的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法学类专业开展教学工作的理念。课程思政就是践行德法兼修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1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15日至16日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12],这都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唤醒法学专业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2.1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应当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而服务,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法学专业教学尽管是以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条文为承接纽带,但更应该关注具体制度和法律条文背后的原理,也就是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所承载的基本价值追求。因此,要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来思考法学专业教学,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国家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就是要在教学中讲好法学各门课程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更好地实现法学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发挥课程的思政效应。
2.2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应当结合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思政的整体目标是以课程育人。法学专业所育之人,首先是具有专业知识、实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法治人才。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来看,法学专业教学并非只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仅仅是其中一个维度,当然这是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任务。思政教育追求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重在对学生进行内心教化,实现知行合一。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培养[13]。要强调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法学课程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中注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2.3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应当以培育法律共同体理念为抓手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应当秉持将学生培育成为法律共同体成员的目标和理念。法律共同体是由不同的法律职业者所构成的群体,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基本组织方式。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是法科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法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孕育的重要基地。法学专业教育应当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导向,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制度、法学理论等法学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选择方向[14],将学生培育成合格的法律共同体的一员。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必然要与社区、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或单位打交道,法律实务部门职业人员的道德与职业表现各异,他们对本职工作和职业道德的认同程度对学生认识法律职业角色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15]。
2.4 法学专业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应当与法学倡导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相结合
公平、正义、秩序、安全等理念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法学专业课程中天然地蕴含着丰富的公平正义等思政元素。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法学专业课程中所蕴涵的这些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教化育人,实现价值引领[16]。法学专业教育不仅阐释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还追寻制度背后的理论来源,其过程就是在践行价值观引导[17]。
3 基于“海商法”的课程思政融入法学专业教学的实践进路
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教学中凝聚知识底蕴,强调价值引领[18]。课程思政应当从课程论的视域来认识、理解与实施,统筹发挥课程的双重作用[19]。
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在船海特色高校,“海商法”作为法学专业特色课程,在法科生船海特色法律能力培养和非法科生船海法律知识普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船海特色法治人才培养,应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海洋强国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观等理念和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中。“海商法”课程就是要通过在课堂上讲授我国和国际海商海事法律的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建设海洋强国的主体意识。将海洋强国理念融入“海商法”教学,应结合“海商法”教学章节进行拆分,探讨各章节体现的课程思政目标,培养“业务过硬”与“政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20]。
3.1 “海商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和海权观。 “海商法”以船舶关系和海上运输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所有的海事海商活动都离不开海洋。因此,进行“海商法”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和海权观。
2)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海洋法治意识。 “海商法”是关于人类从事海洋商业活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涉及到基本的船舶物权、海商合同和海事侵权等法律制度,通过学习,教会学生用法律思维来分析和思考海商海事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海洋法律规则意识和守约的诚信品质,具备正确的海洋法治观念。
3)培养学生建设海洋强国的家国情怀。 “海商法”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发展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船舶与海洋法律知识,了解我国造船技术发展,明确个体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和爱国主义信念,确立使命感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确立环境保护和弱者利益保护意识。 “海商法”课程内容体系中涉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海难救助特别补偿、海洋环境保护等法律问题,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构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及环境保护意识。在船员和船舶优先权部分,涉及到对船员权利的特殊保护方法,引导学生确立人本观念和弱者利益保护意识。
5)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平衡能力。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国际和国内法律规定,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如何平衡船货双方的利益问题展开,这是与不同时代背景下国际海运业发展中国际社会关注的利益重点的演变有关。将利益平衡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平衡能力。
3.2 “海商法”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及思政元素
在具体授课内容方面,“海商法”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当针对授课章节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及其在“海商法”中的作用,可设计如表1所示课程思政主题。
表1 “海商法”融入课题思政的基本思路及思政元素
续表1
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构建“知行合一”主客观结合的“海商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知”指首先带领学生诉求知识源头,通过法律史讲解视角让学生了解“海商法”的发展演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厚植法律文化自信及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指通过专题学习、查阅资料,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汇报甚至更深入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研判海商法立法的内涵及时代价值[21]。通过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进教学内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多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战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22]。
4 结束语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人才培养是关键,法学教育是决定法治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载体。“海商法”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其课堂面临着区别于其他部门法课堂所不具有的挑战,也正是这些挑战为“海商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契机[23]。“海商法”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能深化学生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海事纠纷、预防法律风险的能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