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宝玉与玫瑰花蕾 第十八回
2024-01-29徐皓峰
徐皓峰尤二姐之死——梦中杀人、风筝清账、牛百岁和白兰度
平儿最后悔的事,是从下人口里听到“新奶奶”一词,禀告王熙凤,以致害死了尤二姐。学会审讯技巧,可省了跑腿调查。六十七回,王熙凤审问贾琏的下人兴儿,摆出姿态,她已调查清楚,问你话,是要你补充细节,检验你的诚实程度。
诚实,以后还可以用。
审讯,是使诈,诈出话来。
一九八七年风行的小说《血色黄昏》,展现农场审讯,跟王熙凤一致,更详细,令我们这些中学生开窍,知道怎么对付老师了。发生打群架、违反住宿规定的事,老师找学生分别问话,说别的同学都交待了,不说实话的就剩你了……是同一套技巧。
兴儿中计,一五一十说了。兴儿退下后,王熙凤盯着自己的下人旺儿三五句话的时间,才说:“好旺儿,很好,去罢!外头有人提一个字儿,全在你身上。”
旺儿是王熙凤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陪房,下人们的闲话,他该比平儿更先知道。难道他被贾琏收买,或者油滑了?忠心下降,听到不说。
拿眼睛直愣愣看,王熙凤这次不是使诈,是真看。像我们的大学同学,时隔三十年,哪怕他修炼成了职业骗子,对别人有效,骗不了你,你熟悉他的微表情。其实也不是分析出来的,四目一对,便知他的真伪。
王熙凤用了三五句话时间,因怀疑自己遭背叛,心乱了,判断不准,看一会儿后心定了,白纸黑字般,清楚他不知情。是呀,他是我的人,正是兴儿等贾琏手下重点防范的。于是高兴,而称“很好”,要他监督下人们不走漏审讯一事。派活儿了,表达对你依旧信任。
贾琏在外省办事,要两月才回。
王熙凤定下计谋,先是假装真诚,以妻妾和睦为由,骗尤二姐进荣国府住,闹得府内人都知贾琏在热孝期间纳妾了。贾敬一生白丁,皇帝赐官五品,提高葬礼规格。民间在葬礼期间,子弟亦不许婚配,况且皇帝钦批的。
以贾母看人的眼力,认为尤二姐是人才,可培养。折中办法,是宣布“过了一年再同房”,当然做不到,让大家都这么说,万一受朝廷纠察,有话敷衍。
做实贾琏违反礼法的事实后,王熙凤安排人告发贾琏。告发者是尤二姐幼年的订婚对象——张华,他家境落败,染上赌博恶习,尤二姐嫁贾琏前,已退婚,给了毁约赔偿。王熙凤让旺儿给他撰词,说没收到赔偿,等于婚约仍在,贾琏是强抢人妻,主要揭发他国孝纳妾。
王熙凤做足理由,跑到宁国府闹事。
她曾主持秦可卿葬礼,为贾珍出力,贾珍将自己相好尤二姐转给贾琏,是忘恩。贾蓉是她心腹,撮合尤二姐和贾琏,是背主。尤氏是王熙凤闺蜜,同父异母的妹妹嫁给贾琏,知情不报,是叛友。
他们本不是有道德的人,登门讲理,让他们惭愧,是无效的。王熙凤的惩罚落实在钱上,大哭大骂后,说自己为平事,给了衙门五百两好处费。宁国府理亏,当然赶紧给她补上。
如拍电影,表演上不能一味表现王熙凤狡诈。她有她的委屈,中间几次哭,虽然都是来之前设计好的,但一哭起来,便是真哭,她被这家人辜负了。
刮得钱,王熙凤出了一半气,向贾蓉交底:国孝纳妾,让尤二姐成了烫手山芋,荣国府里留不住她了,最便利的解决方式,是让张华将她领走,履行婚约。但我没法办,二姐是我热情接来的,我要面子,你去办。
王熙凤早做布局,尤二姐下人被驱走后,换上自己心腹丫鬟,教唆她奴大欺主,言语不敬,甚至总给馊饭。在贾母前面说尤二姐坏话,让贾母觉得自己看错了人,从此不搭理她。长辈不喜,下人不敬,造成尤二姐觉得“在这儿活得没意思”的局面,张华来领她,只能跟着走。
王熙凤如电影导演一样,给人物设计心理,赋予他们行动的理由。她嘴上喊打喊杀,其实对尤二姐没有杀心,搞得贾琏和尤二姐颜面扫地,不好继续,是她的目的。
谁想贾蓉没办成,张华一类底层流氓,害怕贵族,敢告发荣国府,全是旺儿威逼利诱,到底心慌,等拿到好处费,就带着老爹逃了。
王熙凤端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能让贾琏真获罪,只得用娘家关系,平了国孝纳妾的事。贾琏也回来了,尤二姐却没打发出去,真成了烫手山芋。
张华和尤二姐在京城完婚,在自己眼皮底下,不敢乱说。逃到外省,人会管不住嘴。王熙凤起了杀心,让旺儿追到外省,杀了张华父子,永绝祸源。旺儿不想杀人,谎报张华父子路遇强盗,已死。
王熙凤相面,看出他在撒谎,但也没追究。杀人之念,是一时恐慌,王熙凤视人命如草芥,是观念上的,能出杀人的主意,毕竟不是能杀人的人。
大闹宁国府,是兵行险招,让贾珍感到理亏,才能治住他。贾珍毕竟是个将军,武人蛮横,还是让王熙凤忌惮,如果让他知道打官司是自己背后策划,不知将怎样耍蛮,宁国府资源,铁定对自己屏蔽。
就算张华领走了尤二姐,平稳过日子,出于对贾珍的恐慌,王熙凤也会一年对他俩起几次杀心。虽然不会实施,毕竟心理负担重,想到了,便心悸。
京城老话,不要害人,害得了人,承担不了害人的麻烦。一件害人事,要用十件事才能掩盖。掩盖也是白忙,一时得逞,最终真相會以想象不到的方式呈现给当事人。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法行骗。人间,能活明白。人间特别像电影,疑惑只是上半部,下半部里,所有情节都会向观众交代清楚。
贾琏归来,办事有功,父亲贾赦赏给他一个丫鬟。之前贾蓉说贾琏跟父亲的姨娘有染,没交代是谁,姨娘是正式关系,此丫鬟跟贾赦有男女事,但没提升为姨娘,留着赏人。丫鬟无名无分,不沾伦理。
她跟贾琏相互看对眼,苦于无机会偷情,没想到可以名正言顺,两人都很高兴。曹雪芹的交待技巧,是用一事证一事,不就着一个事讲,借此丫鬟,证明贾蓉未说谎,贾琏曾渎母。
住外宅期间,贾琏哄女人的信口开河,尤二姐当真了,已立志,成为荣国府一个合格的当家人。那是她人生的好日子,爱情美满,还有理想。她努力提高修养,将外宅管理得上下称道。
何为当家人素质?崔瑗发明的座右铭文体,便是写此内容。他是前文谈过的狠批康有为书法的人。作为东汉人,狠批民国人,发生穿越,可想是气坏了——
座右铭扩充字数,便是家训。后世仿作,不再谈持家,变成表达个人志向,成流行款式,读书人都会给自己写一个。
座,不是座位,指砚台。座右铭是放在砚台之后一物件上的题字,写于纸板、瓶子,甚至墙上,后来也刻于砚台底部、古琴底部和宝剑刃根。剑琴是书房用品,挂于墙壁。人用笔是右手,砚台放右侧,提笔写字,即会看到,时时提醒自己。
我们这一代的小学,写在铅笔盒内盖上,有的是“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红领巾”,有的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当家人素质,是做好事的能力。家和国不一样,没法严惩,只能“隐恶扬善”,坏事不追究,尽量做好事。好事是大家都得益,坏人为利益,也做好事,便消除了坏事。宝钗给下人们发年底补助,遏制了之前屡禁不止的半夜赌博之风,深得崔瑗之法。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也得是座右铭式的,没法惩罚小孩,小孩受罚会心理变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引入欧美淘汰机制,让强者先富起来,成为社会共识。但一九八三年拍出一部《咱们的牛百岁》,牛百岁将五个遭淘汰的人变成生产能手。他们偷窃、偷情、偷懒,属于坏人。坏人变好,鼓舞人心,也达成社会共识,觉得不该淘汰,应大家一起前进。
截然相反的共识,引发报纸讨论,结论是,都对。淘汰不淘汰,关键看你们单位有没有牛百岁这样的人才。牛百岁的做法,当年报纸叫“农村伦理”,其实就是座右铭——封建大家族式管理。
“封建帝制”一词,九十年代遭部分学者批判,认为是错误词汇,推翻封建制才有帝制,是封建就不是帝制,是帝制便不是封建,怎能连用?汉朝之后,政体完成帝制,家族一直是封建制。贾家是封建大家庭,行会、帮会、地下秘密组织、海外的华人商会,也都是封建制,实行不了帝制。
成员当面对会长说:“你以为你是皇帝呀。”是在骂他。背后议论会长“他想当皇帝”,便是可以推翻他了。封建制在政体上,被历史反复证明是战乱之源,必须被取代,帝制才能长治久安。在民间相反,帝制危险,封建制安全。
崔瑗《座右铭》开篇为:“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这句话,京城小孩太熟悉了,你有了弟弟妹妹后,爷爷姥爷便会教给你这句话,因为你从大人那儿得的礼物,不再是独享了,要分给弟妹,并且很快要跟亲戚家小孩、父母同事的小孩交往,送他们礼物了。
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的习惯,小孩心理不容易过这道关,长辈要提供名言,让小孩服气,觉得有道理。说别人坏话,是人类天性,四五岁便呈现,小小年纪被认为是个“是非人”,没法在大家族里生存,各亲戚听闻后,会低看他,长大后没人帮。所以,爷爷姥爷要赶紧让小孩改口。
尤二姐符合“无道人之短”的标准,受丫鬟欺负,为她隐恶,不向王熙凤告状,免得王熙凤惩罚她。等贾琏回来,也不提自己遭遇,免得贾琏以为是王熙凤没做好。贾琏移情别恋,她无怨言,新宠以她为敌,常出言不逊,她也不与之对骂。
当家人玩的是另一套游戏,受屈受误解,等你上位的一天,曾经欺负损害过你的人,害怕你报复,但你不报复,他们将产生“畏威怀德”的心理而成为你的人。忍了,不是懦弱,是为日后攒本钱。
尤三姐说不怕跟王熙凤打架,是勇敢,真较量,立刻给玩死。手段上技不如人,就不玩手段了,否则死得快。日久见人心,尤二姐开始受蒙蔽,之后明确知道幕后害自己的人是王熙凤,所以会梦见尤三姐拿剑劝自己杀王熙凤。
白日里,她对王熙凤实行的是《座右铭》“受施慎勿忘”,千般不好,都不记,只记得王熙凤来接自己时的热情友好,搬入住荣国府最初几日,她上下张罗介绍,给予自己的体面和荣耀。
现实里,看不到解决办法,尤三姐是念弥陀,尤二姐是遵循《座右铭》,认为是当家人必经的历练。
她死后,那些欺负过她的丫鬟、瞧不起她的男佣,普遍想到一个以前不会想到的问题:这人要当了主子,会比王熙凤更有水平,我们把她欺负死了,等于把自己的好日子给搞没了。
尤二姐搬入荣国府后,没机会做事,却让下人们认为有管理才能。因为心有所想,气质上会有所显。她在外宅时期,已将气质修好,以致一入荣国府,便得贾母喜欢。贾母还给她看了手相,认为有贵妇样,评为“齐全孩子”。
贾母看手相,不是现在的看掌纹,是看手型。《蒙娜丽莎》是西方的贵妇手,我们的贵妇手看《永乐宫壁画》,会发现是同一标准,骨俊指长。齐全——不是身无残疾,是福禄双全。福,是人生基本,长寿、相好、聪慧、有财等。禄,是官运,女人的官运添在丈夫身上。旧时代算命,一个没官运的男人,娶个有官运的夫人,便能有仕途运。
《红楼梦》第二回即交待,贾琏官运不佳,因而落回家里忙活儿,尤二姐对他尤为重要。这是贾母接纳尤二姐的主要原因,可以不计较她名声不佳。
越是高贵的人,越看重她,宝玉及众小姐均对她有好感,还引得平儿跟她亲近,姐妹相称。她其实得了人缘,如能挺过一年,会情况转好。不知会怎么转,也许王熙凤变了想法,也许贾琏腻了新宠,回归于她,或是寶玉无意说了什么话,令贾母又宠起了她……
华人相信“骤雨不终日”,什么事重复多了,便会改观。可惜她没挺过,被庸医误诊以为没怀孕,给疏通气血,堕了男胎,产后抑郁,吞金自杀。
她老娘在,有退路,受不了,可一走了之。坚持不走,是贾琏情话所害,给了她一个当家人的梦。王熙凤的迫害,是饭菜日用低待遇、唆使人语言攻击,属于心理打击的冷暴力,毕竟不是杀害,让她觉得可忍住。
导演做剧本的思路,一个家庭的每一人,都是主人公的一个性格侧面,这样容易写,也方便给演员讲戏。不敢对照现实,怕发现老天也用同样思路造人间。
能有尤三姐这样的妹妹,是尤二姐性格里本有刚烈一面。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也是刚烈。梦中劝她杀王熙凤的尤三姐,是她自己心理的变现,快忍不住了,她对王熙凤起了杀心。
按民间迷信说法,梦中的剑,不能接。这种梦有实效,等于僧道做法,比什么诅咒都厉害,梦里杀了王熙凤,现实里的王熙凤会得怪病,以蹊跷方式死去。
现实里王熙凤迫害尤二姐,梦里的尤二姐饶了王熙凤一命,认为在修德行的过程中,如果被王熙凤害死,就当给以前淫荡生涯清账了,这辈子负负得正,干净了,下辈子重新开始,一切改观,比如不会再经历外宅入府的事,直接投生府内当小姐。
这辈子万难做到的,下辈子重建,能一步到位。一九九七年的《春光乍泄》,张国荣和梁朝伟之间的台词“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外国人理解成“重新开始”,华人则知道,是当两人死过一回、再投生的意思。从头,是从死亡开始。
在贾母的概念里,国孝未完,贾琏和尤二姐还未完婚,不能入贾氏墓地,只能葬在乱坟岗。不是人情冷漠,是贵族家规矩如此,不遵守,会遭平民笑话。乱坟岗不是野地,也是正经墓地,乱坟是姓什么的都有,入不了家谱者的归宿。现在叫公墓。
尤二姐不能从正门出殡,那是正室夫人的待遇,也不能从东侧门出殡,那是未嫁小姐和有名分的姨娘待遇,无名无分,只能走后门。流氓真仗义,贾琏破了东墙,造出个临时出口,算是对得起她。
贾琏还发誓给她报仇,是触发了外宅时期的美好回忆。当时感情是真的,但注意力转移快,过几天就忘了。
尤二姐的“清账”观念,贵族放风筝也是。平民阶层放风筝,断了线,走失风筝,是不祥之兆。张学友《吻别》歌词“就像风筝断了线”,明确不是好事。贵族家怪事多、坏事多,所以观念不同,主动剪断线,让风筝随风而去,祈祷带走家里晦气。
七十回里,林黛玉等小姐们劈了啪啦地断风筝,场面震撼,可想小孩们近期的心理压力之大。看到家里种种祸因,希望不要结果,借风筝来清账,别兑現成现实。
电影里的大场面,不是画面,是观念上的反常。贵族断风筝,不符合平民习俗,因而形成震撼。电影是视觉艺术,其实是在做观念。纯粹的视觉追求,观众会说拍得很棒,但累眼。
刺激了脑子,眼睛就不累了。大脑需要看清楚。
尤二姐吞金而死,想的是上吊会大小便失禁、五官狰狞,自刎会血污己身,吞金能保个体面。她是闲话里听来,未及多了解,不知吞金是胃出血而亡,急性的二十分钟死,也有情况得疼几小时。不知她是否幸运,死前闪念,有没有尤三姐再递剑?疼痛中,有没有接剑?
尤二姐葬礼不久,王熙凤患上血山崩,三十天出血。或许是尤二姐死前一念刺出了剑。
王熙凤自知短板是没文化,管理水平上,永远达不到探春、宝钗日后的高度。她去外宅,骗尤二姐跟她走,用上了这辈子所有的文化,把“仁义礼智信”讲得格外动人。尤二姐正在提升修养,一听对路子。两人谈了半日,成了闺蜜,尤二姐才随她走的。
此半日,是王熙凤人生的高光点,她把她不能理解的,演得真切。作家和演员都会出现此情况,我们一代认为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调查,他的小说具史料价值。法国评论界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巴尔扎克没花那么多时间走访,笔下的金融、工商详情,是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十,令读者误以为他是记者型作家,得称颂他伟大的想象力。
演员用想象力完成的角色,令观众觉得他体验了生活,毫厘真切。《马龙·白兰度自传》,讲他演了教父后,一位真正的教父深感共鸣,认为有相同经历,非要见面。白兰度为表示自己没体验过生活,只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演员,给教父表演了魔术。太紧张,以至于活泼过头,说如果你哪天穷了,可以用我今天教你的,养活你自己。
看到教父手下吓白了脸,白兰度才意识到这话的侮辱性。他做好了被杀的准备,几天后教父派人传话,说理解你的幽默,见面是愉快的。但再没找过白兰度,毕竟是教父,比一般人有心眼,明白了他不是电影上的那个人。
王熙凤是同样情况,不理解仁义礼智信,但可以演出仁义礼智信。尤二姐要谈半日才走,是有疑惑,眼前的王熙凤跟贾琏描述的完全不是一个人,得多谈谈,确定她真假。
贾琏说让尤二姐在荣国府当家,是爱情驱使,男生给女生画大饼,显示他能力强,能给予你前所未有的东西。当家人王熙凤是他夫人,王熙凤一死,当家人还会是他夫人——不了解荣国府内情的尤二姐,才会信。王熙凤病逝,轮不到尤二姐当家,是李纨当家。
为将大饼画得真实,贾琏教尤二姐管理技巧,作为举例,详说了王熙凤种种行径。尤二姐掌握王熙凤大部分信息,骗取她信任,得演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这个难度太大了。好在王熙凤曾有秦可卿这个闺蜜,举一反三,先得有个一,表演靠想象力,也得有个最初的形象来源。王熙凤这半日,秦可卿附体。
读者遗憾,所有人都称秦可卿是大才,但没见过她办事。六十八回里,王熙凤的语言风格都变了,明显是在演别人,曹雪芹给读者补上这遗憾。王熙凤是接不走尤二姐的,秦可卿可以。
文化的本质,是去除自私心。没文化的危险,是容易狭隘。坏,是损少,害人一定自损。好,是增加,共荣共益。学坏容易,学好难——犯坏的成本低,破罐子破摔,就能犯坏。成就好事,需要心胸和高度技巧。
王熙凤演了半日秦可卿,演得过瘾,如能想到:“这样不挺好吗?这样下去,不挺好吗?多令人舒服,干吗不这样?”《红楼梦》将是另一番结局。
她身边的人不行,为之付出的贾珍、尤氏、贾蓉、贾琏都背叛了她,而尤二姐提高修养后,已具秦可卿雏形,并且不信口碑恶评、不信贾琏坏话,相信王熙凤本人,这是个好朋友的料呀。
王熙凤如能与尤二姐结盟,将双赢互益。可惜陷入妒意,一叶遮目,未能摆脱狭隘。等看到她一百一十四回惨淡死去,读者感慨,她迫害的尤二姐,其实是能帮她的人。
回想两人谈成闺蜜的半日,王熙凤是假戏真做,真的所谈甚欢,才能让尤二姐信。可总结出一个人生经验,对某事感到愉快,便要以它为准,重新想一切。所谈甚欢,别理解成自己演技高,阴谋得逞,骗过了他人。那是上天在搭救你。
但守不住好事,是人性规律,无论多么美好,人都会滑开。
黛玉国音——阴阳相续法
四十七回,黛玉谋划跟宝玉疏远,跟宝钗亲近,很快认了宝钗母亲薛姨妈为干娘,薛姨妈还一度搬来黛玉处居住。宝玉感受到疏远,再见黛玉,也说不出什么话。
至七十回,宝玉见了黛玉最新诗作,睹诗思人,不禁落泪。宝琴谎说是自己做的,宝玉认得真,咬死是黛玉。
传来贾政归家的消息,宝玉功课荒疏,将挨骂,众姐妹纷纷写书法,帮宝玉凑书法作业,唯黛玉模仿宝玉手迹最像。
疏远的两人,却深知彼此,传统小说技巧叫“阴阳相续法”,茶馆里说书,讲到分离,上此招,煽情效果好,常使听众泪满襟。也可以是生前死后,一个人死后,其遗留的事还在发生作用,从而得知其性格的另一侧面。继续完成性格,逝者等于活人。
秦可卿亡后托梦,展示出的韬略,是生前未有的,可称为阴阳相续。尤三姐死后,尤二姐梦到她,和生前性格一样,只能称为“信息延续”,而未到“阴阳相续”的程度,变化不够。
宝玉认准是黛玉作诗,因为黛玉独有的哀音。
沉痛悲切,为国音。国家级的典礼奏乐,祭天祭祖祭社稷,封王封侯,起兵打仗,都是沉痛悲切。小津安二郎电影中,婚礼如丧礼,喜乐似哀乐,以表达人生大事的庄重。
古琴是哀音,在唐朝受冷落,北宋恢复后,构成琴棋书画的士大夫艺术。琴,哀音。围棋九品,第一品入神、第二品坐照,都是祭祀状态。书法五品,第一品神品,要“偶和神交”,偶不是偶然、偶尔,是相对之意,与神的牌位相对,得到神的授意。宋元明清文人画追求萧索空寂之相,是视觉的哀音。
黛玉的哀音,是正道。不哀,不足以为诗。
一九○五年的《定军山》,作为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拍的是京剧,须生泰斗谭鑫培出演。梅兰芳的策划、编剧齐如山说其唱腔减哀音为婉约,现代观众好接受,毕竟还是哀音,上一代程长庚的哀音重,山西梆子般惨烈。
郭宝昌拍出《大宅门》之前,电视剧代表作是一九九一年的《淮阴侯韩信》和一九九四年的《大老板程长庚》,后者得京剧界赞为内行。
猫王叹气、笛音脱俗——点睛法
七十四回,贾珍以“不忘骑射”为由,召集子弟练射箭,很快变成聚赌喝酒的游乐场,一次玩至深夜,听到有人叹气,祠堂内还有响动,吓得众人以为祖宗显灵。
我们一代童年对此熟悉,所谓“夜半听得鬼叹气”,小孩写功课超过九点,大人睡了,他还没睡,窗外“唉”一声,吓个半死。大人会说,没事没事,没有鬼,是猫王。猫王唉声叹气的,像成年人口气。
京城屋顶上的野猫里有猫王,狮王一样,打服几只野猫,组成团队,给它打猎找吃的。猫王,京城人称为“猞狸”。猞狸避人,能听见它叹气,你眼睛反应再快,也看不见它。它看到小孩读书,会叹气。传说动物的王者,都对人读的书好奇,叹气,在表达:“我什么时候也能读上书呀。”
现场所有人都听到墙下阴影里有叹气声,贾珍呵斥谁在那里,原文写“只听的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据此可确定是猞狸,活物的动静。
京城的猞狸,不是纪录片里拍到的非洲欧洲猞狸,那是拿我们的名词给外国物种命名。就像西方生物学定义的“猿”,跟华人的猿不同,华人的猿是半仙。口传中,猞狸是从河北山区来的,像南美人说的大脚怪、登山运动员说的雪人,猞狸作为猫王,也如此,没人看见过,却都说有。
一位老哥,胡同拆迁,搬入楼房,夜里看书,听到窗外一声叹气,不恐反喜,甚至喜极而涕。胡同的猞狸跟着大伙搬过来了。
七十六回,贾母玩到半夜,命乐师在桂树下,远远地吹笛,也是凄凉哀音,却让众人有解脱感,称赞贾母懂得多,让大伙享受了。贾母要求乐师以极慢速度吹,此种情况下,笛子竹腔,跟大脑产生共鸣,似乎能改人的思路。
一曲过后,恍若隔世,之前的人生显得那么不真实。
慢速笛音,超越旋律,古琴需要弹奏技巧,练到自己能享受,得花三年。没时间,也能玩古琴,弹一个音就行,享受余音绕梁,叫“素琴”。不会弹,更有范儿。
去人家作客,见墙上挂着古琴,你肃然起敬,问学哪个流派,主人以不会弹为荣,说我是素琴。你还得恭维,说技巧、流派都太俗,您当然超越了这些。
电影配乐师坂本龙一,早年代表作《战场上快乐的圣诞节》《末代皇帝》,旋律动人。确立影坛地位后,便放弃了旋律,《一命》《荒野猎人》均如此,以作能哼唱出调子的音乐为耻。一次回光返照是一九九九年的《御法度》,大岛渚导演患癌症,此生最后一部电影,坂本龙一给面子,作了旋律。
再次听到坂本龙一的俗手,是影坛盛事。
贾珍带子弟玩乐,夜空里传来的叹息声,拍成祖宗显灵,表达他们是不肖子,为点题。贾母一直玩粗鲁,猝不及防地展示高雅,竟然有出世之心,为点睛。
北宋禅学大盛,从此禅为诗之眼,所谓“诗眼倦天涯”,以禅超越人间。点题是总结描写之事,给其定性。点睛,是超越事件,从诗词、昆曲来的做法,第五回交待,“红楼梦”是昆曲之名,《红楼梦》小半是昆曲写法,脱离了小说。
西方现代主义也有点睛,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一九六二年的《蚀》,男女主人公在股票大厅,见到一人赔光,担心他自杀。他去酒吧小歇,找纸要写些什么。男女主以为在写遗嘱,走近发现他在画一朵花,沉浸在画画的乐趣中。
您不是要批判资本主义吗,这在干吗?
安东尼奥尼回答,中国人懂,“诗眼倦天涯”。
贾母歇息后,黛玉和湘云继续联句,给妙玉听到,说过于悲傷凄凉,会影响你俩命运——妙玉错误,不碍命运,诗词是借机抒发,浮光掠影,不落因果。京剧悲腔,难道会把自己唱衰唱死吗?听众因悲腔而得心灵解脱。
妙玉修禅未通,之后她面对不祥之兆,因为自己的俗见,不作抗争,全盘接受,果然遭受厄运。不是俗见对了,是她非要践行。
俗骨未改,毕竟学禅日久,知道理论,妙玉说写诗要回到“本来面目”。黛玉、湘云,你俩学古诗很到位,但你俩是黛玉、湘云,不是杜甫、苏东坡,回到你俩本身,作出的诗才对。
浪漫派代表德拉克洛瓦,写文章批判别人直接从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里移植人物姿态,是贼喊捉贼,他自己总这样,成名作《但丁之舟》中但丁的身姿手势,便是照搬《西斯廷天顶画》中的基督。
《西斯廷天顶画》共三百四十三人,是西方戏剧姿态的宝库。对此不熟,只能拍现实主义电影,按传统导演教学理念,是瘸了一条腿。
俄人和华人的共同传统,电影导演要双栖,兼具导欧洲经典话剧的能力。塔尔科夫斯基读电影学院期间,大比例课程是舞台演出,他对此厌恶,但这是他童子功。否则,不会有《牺牲》,此片用伯格曼的话:剧团演员,不内行,指挥不动他们。
英国拉斐尔前派中有的画家,跟德拉克洛瓦一样,从《西斯廷天顶画》里搬人物,搬家公司的程度,整车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获奖,好卖钱。凡·高可贵,成熟期放弃借鉴,达到本来面目。
沟口健二临死前研究凡·高,向来探望的电影厂同事表态,不愿浪费时间回顾人生,赶紧学凡·高,下辈子拍更好的电影。
凡·高——我们这批美校学生对他无感,觉得俗,靠着励志故事火的,跟好莱坞电影一样。感叹沟口受骗,他是一个画商捏造的假货,您的水平远超过他。
等看到凡·高真迹,才理解沟口。原来,凡·高的油画是无法印刷的,凡·高模仿日本套色版画的线条和配色,版画技法用于油画,显得简陋,在画册上明显。面对原作,则看不见,有一种更强烈的东西,令版画线条和配色变得次要。
原作上次要的,印成画册,变成主要的,我们怎能理解凡·高?
更强烈的东西,是无限丰富的层次感,凡·高画的不是物体的颜色,画的是空气。他的空气如蜂蜜般有着高密度的营养。后期巅峰之作《乌鸦飞过的麦田》,看画册,觉得此人快死了,压抑的黑色块的天、显眼的乌鸦、笔触凌乱的麦田,尽是不祥之兆。
看原作,上述细节都不见了。没有黑色块,是蓝宝石一般的深蓝;看不见乌鸦,只能看见鸦群形成的通向太阳的台阶,它们是画面上的第四路;辨不清海浪的线条,也看不见麦田的勾线,不存在“凌乱的笔触”。
朱元育说,离朱天下第一的视力、师旷天下第一的听力,照样受《参同契》文法的迷惑。离朱在凡·高的画前,也看不见线条,师旷面对希区柯克电影,也反应不过来何时起了音乐。
这片麦田,可以说它是人类的全部历史,也可以说它是人心的全部奥妙。凡·高的画,把那些关于他的烂俗故事都破了。
不依赖前人经验,也不是为求新而故意不同,本来面目的电影,沟口健二在一九四一年的《元禄忠臣藏》已做到。在凡·高面前自卑,是那个年代的人认为电影低于绘画,绘画已经直面本来,电影还在电影厂俗套的大泥坑里玩泥。
沟口健二一生都在描述半途而废的男士,他转世后,并不会像临终前对电影厂同事们信誓旦旦所言的下辈子还拍电影。八成像他电影里的男士,年少即流连酒吧舞厅,中年破产,回归家庭,靠女儿养活,疫情期间整日刷手机,抖音看到《罗生门》片段,因上辈子曾帮此片过审,分外熟悉的感觉。
一念恍惚:上辈子我是谁?原来是黑泽明。
既然上辈子我是那么较劲的一个人,这辈子放松,也说得过去。从而人生大和解,原谅了自己。
尤氏多事——獭尾法
贾母生日,宁国府主妇尤氏入住荣国府,在王熙凤房里吃饭、在李纨房里睡觉。贾母在自己房里吃饭,按大户人家规矩,晚辈不同吃,仆人一样在旁伺候,以尽孝。贾母饭毕,晚辈再回自己房另吃。
伺候贾母时,尤氏已饿,回王熙凤房,见王熙凤忙得还没开饭,不顾平儿给她安排,说饿急了,去大观园里找小姐们,见哪房开饭,就在哪房吃。其实走到大观园的时间,王熙凤这边也开饭了。
尤氏果然是傻白甜,自以为人缘好,走到大观园,见正门和角门都没关,拿别人家当自己家,当家作主,叫随行丫鬟喊管事嬷嬷,要教训一下。
结果管事嬷嬷们都不在值班房,两个杂务婆子在,但她俩轻视尤氏不是本府奶奶,不管传唤。丫鬟急了,禀告尤氏,尤氏已到宝玉房,听了生气,但给袭人劝住,决定不计较。
这事让周瑞家的知道了——王夫人配房,接引刘姥姥进贾府的人。她不嫌事大,禀告王熙凤。王熙凤按惯例,叫捆了顶撞尤氏的两婆子,送到宁国府,听凭尤氏发落。估计尤氏不会惩罚,见捆过来,气就消了,会给放回来。
主人有面子,下人不挨打——是最佳处理。
但这事经过林之孝家的、赵姨娘,让邢夫人的陪房费婆子知道了,被捆的一个婆子是费婆子亲戚,认为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跟自己过不去,于是禀告邢夫人,说成是王夫人和邢夫人的矛盾。邢夫人认为王熙凤作为自己儿媳,却站到王夫人阵营,帮王夫人灭自己威风。
于是在次日给王熙凤难堪,当着许多人,说王熙凤在贾母生日,惩罚下人,是不合时宜,冒犯了喜事。话说得婉转,还陪笑,但婆婆向儿媳当众求情,这笑脸是在恶心王熙凤。
王熙凤给气哭了。
强悍毒辣,刚把尤二姐整死的王熙凤,照样受婆婆气,小媳妇一样哭。人物多彩,曹雪芹妙笔。
尤氏自己都不在意了,事件主角没事了,而事情越演越烈,涉及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失控,喧宾夺主,发展成别的事。称为“獭尾法”,水獭尾巴,又长又粗,水里搅动深,三波过后,还能再出个小漩涡。
司棋野合——卯榫法
卯,凹。榫,凸。
古代建筑,多是以卯榫拼接木料,不钉钉子。将王熙鳳逼哭的一大串事,起因是没关院门。为何不关?留下了一个空。
当夜的原因,不解释。讲了个次日的原因,迎春房的大丫鬟司棋约堂兄来大观园偷情,买通值班婆子,要她们晚些关角门,虚掩着别上闩。贾母房的大丫鬟鸳鸯来大观园,忽然尿急,到假山后方便,撞见了司棋和堂兄野合。
这就卯对上了榫,前事的空白由后事补上。
写堂兄,是照应宝玉和黛玉的堂兄妹关系。黛玉的大丫鬟紫鹃不懂事,认为堂兄妹婚配没问题,宝玉可以娶黛玉。司棋和堂兄则对各自父母,连说都不敢说,肯定不同意,所以要野合。司棋跪求鸳鸯隐瞒,听到她的情人是堂兄,鸳鸯反应是“啐一口,说要死要死”,啐口水,为破晦气,可见大半人都认为是禁忌。
司棋认为此事败露,有性命之忧,肯定没脸做人。堂兄怕给打死,潜逃了,司棋认为堂兄没担当,应该两人死一块儿,一下气病了。鸳鸯来探望,说别担忧,自己守信,替她保密。司棋反应大,认鸳鸯为亲娘,说病好后,给鸳鸯立个长生牌位,日日为鸳鸯祈福,下辈子做驴做狗报答。
如此严重,总之是说明堂兄妹孽恋,为大忌。让读者为黛玉捏了把汗,庆幸她明智,要像宝玉一样,也生了情,就危险了。
堂兄人跑了,但送给司棋的绣囊遗落在假山后,绣囊绣的是春宫画,给一个半智障的丫头捡到,拿给邢夫人看,邢夫人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是前任当家人,王熙凤继任后,王夫人在名义上是王熙凤上峰,遇上事说话,王熙凤得顺从她。
邢夫人此举是给王夫人难堪,未嫁小姐们住的院子出了色情物品,您这家怎么当的?王夫人早想整治丫鬟群体,但她自己办不了这事,还得王熙凤办,怕王熙凤不愿当坏人,托词不干,于是冤枉王熙凤,说绣囊是贾琏和王熙凤的玩物。
王熙凤为洗白自己,只得当坏人,带队搜查丫鬟。这是领导驱使人办事的手段,不想给奖品,就给罪名,让人为脱罪而奋斗。无成本,还立刻生效,但下流手段,都副作用大,因为办事者不能秉公办理了,一定引发乱子。
之前,在处理金钏儿事件上,王夫人大局清楚、手段粗糙——金钏儿会祸害宝玉,得驱出府,但把金钏儿逼得跳井,没必要地闹出人命。现在看,她大局观也差。荣国府难调理的是婆子群体,丫鬟是制约婆子的,是小辈主子的保护层,现在让王熙凤率领婆子们搜查丫鬟,丫鬟被打压,婆子们必得寸进尺,最终受伤害的将是小辈主子。
王夫人当家,实在糟糕。历史上,自毁保护层的皇帝很多,登基后,就把老皇帝留下的辅政大臣都杀掉,结果自己被军阀、皇亲、太监等原本伤害不了自己的人干掉。
王夫人大局和手段差,人品也下流,怒火和眼泪说来就来,底层流氓耍赖的表演伎俩,毫无贵妇风范。她进了王熙凤房,大吼“平儿出去”,显得出了大事,先声夺人,镇住王熙凤,之后又大滴落泪,说为王熙凤感到羞耻,咬死这色情玩意是王熙凤的。
王熙凤先按常识分析,这绣囊工艺差,街上卖的,自己要玩,也不会是这等货色,二是自己怎么会随身携带进大观园?小姐们跟自己嬉闹拉扯,要露出这个,自己多丢人。之后表示自己不是唯一,举出多位嫌疑人,最后说丫鬟也可能有。
说到丫鬟,正中王夫人下怀,咬住这句话,要查丫鬟。王熙凤说会吩咐几个心腹婆子,暗中默默观察。说到婆子,又中王夫人下怀,招呼几个婆子进屋。婆子已候在屋外,早布好局,等着王熙凤入套。
这些婆子不是王熙凤心腹,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陪房,要王熙凤领队办事,又不让她用自己人。王夫人如此安排,是让事态失控,婆子们可以恶劣。
婆子们进来,说最可疑的是宝玉丫鬟晴雯。晴雯惩治过婆子,招恨。王夫人俨然成了婆子领袖,召唤晴雯来,当着婆子们面,羞辱晴雯。荣国府规矩,大丫鬟的地位在婆子之上,王夫人坏规矩,拿晴雯当示范,婆子们便可放开手脚,打压丫鬟。
逼死尤三姐,是王熙凤的污点,但她大体还是讲情义的人,原想替晴雯出头辩白,无奈王夫人做出盛怒樣子,王熙凤就张不开口。进屋商事的几个婆子趁热打铁,说不如今晚就搞突然袭击,搜丫鬟物品。
王夫人说这样好,如按王熙凤建议的“暗查”,耽误时日,查一年恐怕也没结果。于是暗查成了明搜,王熙凤无奈,还要带队搜查,被王夫人硬架上恶人位置。
到宝玉房里,婆子们查晴雯箱子,晴雯不哭不闹,毁自己东西来抗议,将箱子底调,东西全倒地上。曹雪芹找到了个性行为,晴雯出彩。
到黛玉房时,黛玉已睡,王熙凤保护黛玉,按着不让起床,眼不见为净。丫鬟紫鹃的箱子里查出男人衣物,王熙凤作证是宝玉小时候的。
宝玉、黛玉信任王熙凤,作为主子,自己丫鬟被查,都没作抗议。查到探春房,探春比宝玉黛玉警惕,知道是糊涂命令,她为自己的丫鬟出头,说不能查丫鬟,要查就查我。
哪儿能查小姐?
婆子们都不敢动了。探春说出了名言,这样的大族人家,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从里面自杀自灭,就亡了。
话里可知,探春保护丫鬟,不是个人意气的护犊子,是忧虑大局。丫鬟和婆子的地位颠倒,府内秩序将因此而全乱,王夫人昏庸,一招臭棋毁所有。
壮哉探春,一个巴结宝玉的小妹,成长为合格当家人。由谄媚兄长,到不畏强权,按阅读心理,谁变化大,读者就喜欢谁,探春获得读者缘。
婆子里有位王善保家的,从她心理,可知下人对主子的真相。探春治家的威名,她觉得只是没碰上自己,被探春管住的下人们是没胆色没手段,她此时出头,拿探春开玩笑,掀探春衣服下摆,说连小姐身上都搜过了,确实没赃物。
挨了探春一耳光。
探春说我要有气性,早一头撞死了。王善保家的回嘴,说自己这条老命还要它做什么。相互喊死,由此可见,按照“利益共同体”组建的主仆关系,早成了斗争关系,原则消失,一切变成个人能力的扳手腕。
千古一叹,一把手都喜欢捞偏门,不相信制度。苦心设计了官僚系统,自己却不信,偏信勤务员和特务。以剧组为例,资方请某个导演,方针明确,正是要靠导演特质来赢得市场,但签下导演后,就忘了此事,整日焦虑,怕导演特质会亏钱。
比如导演追求台词韵味,超出了日常白话。资方焦虑:“现在的观众没文化,听不懂!”要求重写台词。
导演讲理,说咱们拍的是历史片,法国和日本的电影,拍古装剧都不是当代白话,当然也不是真实的古代话,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比较接近书面语,以写那段历史的一个著名小说或戏剧为坐标。
资方更焦躁:“大导呀,那是法国和日本,不是咱们这儿!”
资方不再称以姓氏打头的张导、李导,称大导了,是焦虑到极限,即将爆发。“大导”在话剧界,是对人艺老导演林兆华的专用尊称,在电影界,这个词被资方玩坏,电影导演一般不会让媒体这么称呼自己。
记者叫“大导”,导演们会严肃制止。导演们之间互称大导,是叹息共有的悲催命运。
举例无效,讲理也无效,导演召集演员即将重录配音,资方突然赶来,满面笑容地说不用了。吓坏导演,以为资金链又断了,不料资方说他上小学的孩子看了初剪版,觉得台词挺来劲的,他最信任的司机也说顺耳,而他朋友圈里一个公认的骗子说这导演的台词好,骗子都说好,说明是真的好。
孤证不立,三方证明,不用改了。
所以导演要谦卑,对谁都客气,因为拯救你电影的,往往是你想不到的人。
与探春对比,惜春对丫鬟是一点不保护。她丫鬟入画的箱子里,被搜出一堆银两和男人衣物,是入画帮哥哥保存。错在走私入园,未经通报。惜春要开除入画,并揭发帮忙传递东西的人是管后门的张妈,一举害两人。
王熙凤饶了入画,惜春不依,说要杀一儆百,威吓其他人。王熙凤没管,惜春和入画来自宁国府,惜春是贾敬的幼女,贾珍为其兄长,为儿时有玩伴,养在荣国府。闹出了事,尤氏作为嫂子,次日来探望,惜春恩断义绝,让尤氏将入画带走,并说宁国府名声恶,我跟你们断绝关系,再不回宁国府。
尤氏说惜春毒心毒口,惜春表态,你说对了,我的人生态度是“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改变不了你们,就不理你们了,我要保住自身清白。
惜春是少年,千古少年都作此想,等活过中年,会发现守不住个人清白,你厌恶世人势利,但你对子女有偏心,挑喜欢的明星看剧集。不平等心理是人类的基本设置,犹如鼻子,生来就有。你躲到深山,也避不开自己的鼻子。
跳过这设置,孔子发现众生平等,称为“仁”。孟子解释“仁,人心也”——你的心清白无瑕,爱一切。争做人上人的想法,是你的脑,不是你的心。
孔子言:“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不是圣人独有,人人具有。不是修养熏陶出来的,不是发明创造出来的,本来就在。就像你的家,你去外地旅行,你的家也是你的,就看你回不回来。
读书早,知道圣贤道理,但自己要切换频道,从脑跳到心,则很难,多数人皓首穷经也跳不过来。但有时真像孔子说的那么容易,人在打喷嚏、将醉未醉、大悲大喜、累惨了、玩嗨了、登山眺远、看风筝、钓鱼看浮标时,都会怦然心动,跳过去。
但一二秒,就会被大脑追上,将其格式化,变成“境界、艺术、灵感”一类概念,拉回到大脑范畴,让你觉得自己不俗,仍在“争当人上人”的游戏编程里。
孔子学生曾子给的建议是“如琢如磨”,做玉器得反复打磨,知道容易,你就练它吧,有时间就跳,跳多了,一下跳很远,大脑就追不上了。
人人都跳过来,就不是人间了。人间的性质,是全人类陪着你演一场“做什么都很难”的戏,有一天你发现“很简单”,戏也就结束了。世上的笨人、坏人、可怜人,你想拯救他们,其实他们在很辛苦地陪你玩。
地球,就是平行宇宙,每个人都配置一套“全人类”,每个人的“全人类”都不同,但大脑错觉是同一拨人——唐朝哲学书《金狮子章》记载,这是武则天所受的教育。
一切人原本清白,是宝玉最终所悟,惜春还需要时间。
当夜搜到迎春房,从大丫鬟司棋处搜出堂兄写的情书。力主搜查的王善保家的,是司棋姥姥,为掩饰,说成是司棋的表哥。表哥是姨或舅舅的儿子,而前文交代,是姑姑的儿子,所谓“姑血不回流”,不能跟姑姑的后代婚配。
七八年过去,文盲王熙凤长进,识字了,念出信,当众给王善保家的难堪。现世报,要羞辱他人,羞辱却落到自身。
司棋并不惧怕,一副自己承担的刚强。王熙凤对尤二姐卑鄙,但她天性喜爱有风骨的人,在这点上,平儿跟她一致,之前保护过嘴硬的彩云。王熙凤下令,仔细看护司棋,防备她明志自杀。
司棋被赶出荣国府时,已经过了容易冲动自杀的时间段,开始求饶。先求迎春后求宝玉,迎春和宝玉的反应一致,都没找王夫人力保。这就是贵族小孩的特征,私情再重,也不会妨碍公务。
王夫人的用心,迎春和宝玉不知道,但知道不会是开除几个丫鬟这么简单,为不妨碍大人的计划,他俩就泯灭私情,不说了。
平民孩子讲义气,贵族孩子不讲义气,为京城常识。你跟他们讲友谊,是不对的。他们交朋友,是攢死士。你跟他们交朋友,要做好为他们死的准备。政坛和战场性质一样,该作牺牲时,他们会叫朋友死,朋友肯为他们赴死,概率比陌生人高。
司棋被赶出府前,想跟交情好的丫鬟们告别。负责驱逐的周瑞家的拒绝,说耽误不走,就打你。丫鬟和婆子高下颠倒,面对府内怪相,宝玉当面没话,周瑞家的押司棋远去后,才背后说两句怪话。
说仙女般的女子,嫁人后沾染男人,就会变得恶浊——将现实问题变为哲学问题,便不管了。
迎春不出头,情有可原,她一直置身事外,听之任之。宝玉则有肆意妄为的名声,所以司棋对他有期望,不料宝玉的狂态,只在小事上,碰上大事就没了,显出政治人物的冷静。
王熙凤看出司棋的死志,所以司棋的死讯也由王熙凤听闻,做个了结。九十二回,旺儿家的向王熙凤汇报,司棋和堂兄双双自杀了——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作为司棋的姥姥,掩饰堂兄妹孽恋,说是表弟,旺儿家的顺着这口,称为表哥。
司棋堂兄在外地发了财,回来见司棋,司棋要嫁堂兄,司棋母亲不许,司棋撞墙自杀。清朝法令特许堂兄妹婚配,不算犯法,民间大部分人家仍视为禁忌,司棋一言不合即自杀,是抗不过民俗,彻底绝望了。
堂兄潘又安不是个有担当的男人,在大观园内野合后,怕受罚而逃走,在外地受了社会历练,对人性不信任,装穷归来,想试试司棋是否嫌贫爱富。他跟司棋小时候如黛玉和宝玉般熟悉,成年后交往机会有限,情爱冲动的强度高,人格秉性上,彼此并不是十分了解。
司棋撞死的惨烈,感染了堂兄,确定她是人生知己,也要演这个戏,将所赚钱财全部交给司棋母亲,说给司棋买棺材却买回了两具,小刀抹脖自尽。司棋野合的事件是照着“刚节女所托非人”写的,结果人格差劲的潘又安完成了人格。男人也刚节,大出读者意外,便不再是事件,而是故事了。
河北地区,春秋时代称为燕赵,所谓“燕赵悲歌”,动不动便寻死。“千古艰难唯一死”的名句,河北人在这句的范围外。作为河北的中心,京城人太爱以死明志。
外省风气不一样,你觉得不至于,但人家真死了,常情理解不了,才称为“烈”呀。
清朝中期开发了天津,准备双双殉情的京城男女有了私奔地,“别上吊,去天津”的规劝,救命无数。可惜写《红楼梦》时,天津还不是城市,为盐场和兵户区,不许外人进入,没法去。
司棋和潘又安双双自杀,为对照黛玉宝玉,构成悬念,同样是堂兄妹孽缘,你俩会怎样?
迎春失灵、薛蟠报应
五十六回,薛宝钗给婆子们开经济优惠,换她们戒掉半夜聚赌。七十三回,婆子们故态复萌,又开赌局,惹得贾母出头整治,将组局人开除。将参与者打板子、罚钱,并且一视同仁。明清时代,乳母身份高,享受半个主子的待遇,赌钱的乳母也跟婆子们一样受罚。
贾母整治的,是具体的安全问题。设赌局,会半夜偷开院门去买吃喝,破坏门禁制度,招贼引盗。在安全上,铁面无私,众人服气;王夫人整治的,是没法量化的道德问题,容易搞冤假错案,所以人心不服。
查抄丫鬟的次日,宝钗便借故搬出大观园。不是对王夫人不满,无声抗议,跟迎春、宝玉不保司棋的性质一样,是遇事无情。宝钗经营人缘,上上下下交好,王夫人迫害的人,找自己求情,管不管?
不管,会生怨,多年善缘白瞎了;管,妨碍王夫人。所以走为上策,让别人求不着自己。
王夫人是宝钗的姨妈,贵族和平民不同,平民保护亲戚朋友,贵族拿亲朋开刀。京城贵族家,遇到贬官抄家的灾祸,不会去求亲戚,这时候亲戚最危险,八成就是他害你家。去找关系远的人,才可能得到帮助。
良马见鞭影而驰,宝钗带母亲搬走,也是防备万一姨妈利令智昏,按贵族惯例,谁关系近伤害谁。宝玉、宝钗贵族特征明显,遇事不按正义、仗义思考,承认世上有自己看不懂、不该问的事。
探春没有他俩的思维,还有平民的仗义与正义,认为自己一针见血,什么都看明白了。贵族才玩不可知论,平民是“别蒙我了,一切可知”的人生观。小说是为满足平民阶层情感,探春因而可爱,得读者缘。
《水浒传》是平民情感,流行正常。《红楼梦》大热,是无法复制的异数。清中期贵族子弟、晚清皇室看,慈禧太后寝宫的走廊里画的便是《红楼梦》,可见一斑。写的是他们阶层的事,他们看得懂。上行下效,平民跟风贵族,越不懂越研究,凑成了这场旷古绝今的大热闹。
伪造清朝批语的脂砚斋,代表了平民理解力,能看懂周瑞家的和刘姥姥,对贾雨村和王熙凤已吃力,对宝玉、黛玉近乎全错。越剧《红楼梦》、民国周璇版《红楼梦》、李翰祥版《红楼梦》都是改成黛玉吃宝钗的醋,原著黛玉主动交好宝钗,也拍成塑料姐妹情,宝钗在玩黛玉。
原著里,黛玉和蒋玉菡没见过,贵族小姐根本不会让男伶人进自己房。一九七五年无线版《红楼梦》剧集的导演认为,香港观众会诧异,男生交了个好哥们,都会向女友介绍,宝玉为何不介绍?
改成宝玉结识蒋玉菡后,即带给林黛玉认识。犹如一九七一年《新独臂刀》中的狄龙、姜大卫和李菁。不懂,就改成能懂的。
迎春,容易被理解成是个提不起主子架子的懦弱女。京城人看,贵族家里的少爷小姐多如此,比宝玉、黛玉更常见。
她是贾赦庶出的女儿,母亲是下人,已过世,邢夫人是续弦,作为母亲教训了她一顿,说她不如探春有才,不讨哥嫂喜欢,贾琏王熙凤都不照顾你,你好没用呀。
没用,就没用吧,迎春不难过。
她的乳娘办赌局凑赌资,偷拿她贵重首饰去当铺押钱,她装不知,盼着偷用后能偷还回来。不料乳母的儿媳想贪了不还,还反咬一口,说她家一直为迎春日用垫钱,已垫了二三十两。要不回东西,还被诬陷欠钱,迎春的小丫鬟绣橘不服,跟乳母儿媳吵了起来。
迎春表态,首饰不要了。她们吵架,她看书,看的是《感应篇》。此书第一句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家电说明书般,列举了一系列可获福的善行、可召祸的恶行。
此书在明清民间影响大,表达的世界观是:
人腦相当于收费电视台的播放器,现实相当于电视机,行了善,大脑会自我奖励,现实就会播放出考试高分、父母高寿、轻松赚钱等美事。作了恶,大脑会自我惩罚,现实就会播放出相貌丑陋、生意赔钱、受人陷害等坏事。
但连环杀人犯是为了快感,才杀人,明明快乐,怎会惩罚自己?剥夺他人生命获得了快感,会上瘾,为寻求更大快感,将发展为剥夺自己生命。
历史上未破案的连环杀手们,在逃期间,恶趣味滋长,对被火车碾死、摔成肉泥、钢筋穿胸等惨状产生了向往,不用捉拿,都自杀了。
人逃不出善恶报应,因为是大脑机制。有时报应来得慢,要几十年,令人感到人间不公。明清民俗,认为念诵《感应篇》能起到加速作用,三年内必兑现。
三年。
天呀。
“开膛手杰克”连环杀人案,久悬不破,向市民求线索,重金回报。迎春走入伦敦警局,领赏金:“我抓不住杰克,但我可以保证,杰克在三年内自杀。”拿出《感应篇》,“请跟我一起念。”
迎春会被视为骗子,赶出警局,但明清民间认为切实可行,伦敦警察该人手一本地念,比请福尔摩斯管用,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衙门里的师爷、衙役、捕快都念它,相信能加快破案速度,被冤枉的嫌疑人也念它,传说很灵,真凶不久便会犯傻暴露。
乳母儿媳和绣橘争吵时,迎春念它。不用三年,报应来得快,探春和平儿到来,她俩一盘问,乳母儿媳不敢耍赖,送回了迎春首饰。
探春和平儿批评迎春懦弱,迎春说事情不是解决了吗?你们解决,等于我解决。
跟探春同来的小姐还有黛玉、宝钗,黛玉不觉得迎春懦弱,觉得她这么想事很有趣,宝钗则要学这招,向迎春讨教《感应篇》。
置身事外,让事情自行解决——京城贵族子弟大多是这样一副懒洋洋的高人模样。这样就能应付所有事,应付一生了?
善恶无门,唯人自召。总置身事外,便召来了无法置身事外的事。七十九回迎春出嫁,遇上恶缘,丈夫家暴。
回娘家哭诉无效,是王熙凤、王夫人、邢夫人、贾政都帮不上忙的孤立之境,这下没法置身事外了吧?仅支撑一年,迎春郁闷而死。
迎春失灵,是为宝玉开悟作铺垫,歧途是正路的铺垫。觉得掌握了一个万能方法,这个方法一定会辜负你,犹如赌场先让你赢,是为了最终让你输。开悟,是无法操作的,任何方法都是败因。
迎春出嫁和薛蟠娶妻是前后脚的事,薛蟠婚姻,按《感应篇》写的,他习惯了耍蛮使横,便召来了一个耍蛮使横的夫人夏金桂。
夏金桂搅乱了薛家,薛蟠没辙,薛姨妈和宝钗也遏止不住。最终是她遏制住自己,视薛蟠的小妾香菱为敌,要毒死她,结果拿错了碗,毒死自己。
对开膛手杰克,明清捕快会认为,搞不清他是谁,搞得清他结局,按《感应篇》原理“你对人做的,也会对自己做”,不是切腹,就是铁路卧轨,总之是开膛而死,自己也要过这瘾。
至今,已有三位祈祷无效的女子。
家暴问题上,迎春念《感应篇》无效,但夏金桂却按《感应篇》原理而死;嫁柳湘莲一事上,尤三姐念弥陀无效,悲剧收场,但念弥陀消除了她的放浪习气;跟王熙凤处关系,尤二姐修《座右铭》无效,却赢得了平儿的友谊、宝玉的尊重。
到底有效无效?
祈祷许愿,是古人生活常态,家里供神龛,逢节日必去庙。大家的经验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无心才无效,针对的事无效,是没针对上。
尤三姐对柳湘莲的爱,没有强过她对自己淫史的羞耻感,所以柳湘莲一提,她就以死雪耻,自杀了。连个对话的机会,都不给柳湘莲。不是念弥陀无效,是她念弥陀求的是恢复清白。柳湘莲承认了她的清白,尤三姐达到目的。
尤二姐遵循《座右铭》,以德报怨,视受小人刁难为做当家人的考验,要凭德行上位,并不是凭借生男孩上位,所以她對自己怀孕无感,现实里出现个符合她意志的庸医,错诊打掉男胎。没了其他伎俩,只剩下德行。
以德报怨,是为了以德服人。既然德行感动不了王熙凤,那就以直报怨吧——直,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之前介绍过,古人自杀是主动的报复行为,尤二姐吞金,做出被王熙凤逼死的舆论局面。王熙凤只想逼走她,并不想逼死她,明白她用意,觉得“好呀,敢给我使坏”,发狠克扣丧葬费,表面强硬,其实受了惊吓,一二月止不住经血,终于因此病亡。
尤二姐的临终意志生效。
王熙凤同情迎春遭家暴,支不出招。如果武则天给迎春支招,按照她的哲学课笔记《金狮子章》,大概会说,请看荣国府门口的石狮子,你觉得它是狮子,其实它就是块石头,从来也不是狮子。石狮子守门镇街的作用,是你想象出来的。
家暴的丈夫,也是你想象出来的。你为什么给自己想出如此糟糕的局面?因为你在大观园里以“置身事外”来扮高明,从不解决问题,你希望别人给你解决,你寄托于因果报应,《感应篇》是你的遮羞布,你并不理解它,所以你无法使用它。
其实你内心深处,渴望真正做事,你希望陷入一个躲不了的局面,现实就兑现出一个家暴丈夫来激发你。
消除置身事外的心理,家暴丈夫也会随之消失。消失方式很多,被你打死是一种;得场大病,从此小孩般依赖你,是一种;巧遇甄士隐,被点化,换了个人,是一种;王熙凤想出了招,把他整治得对你不敢不敬,是一种……总之,他的生死好歹,完全根据你的心境而制定。
迎春听懂,对改变丈夫没了兴趣,也想当女皇。
彩霞命运——加一倍法
七十二回,王熙凤的陪房旺儿的儿子吃喝嫖赌,却看上了王夫人丫鬟彩霞,彩霞和父母都看不上其儿子,拒绝了提亲。
彩云和彩霞人称混淆,彩云和彩霞是两人,在二十三回,王夫人丫鬟配置里曾介绍过,彩云厌恶贾环,彩霞和贾环交好。三十回后抄书抄错,变成彩云和贾环交好,而这一回,又抄成彩霞和贾环交好。
王熙凤拿荣国府公款在外放高利贷,不能及时回收,时常露馅。操手是王熙凤陪房旺儿,操手将回收的钱暂缓归账,自己再放贷,拖十天,他就有十天利,往往如此,今日还如此。
王熙凤怀疑旺儿如此,敲打旺儿媳妇,你家再这么玩,我就把资金收回,停止放贷,大家都没得赚。除了说硬话,王熙凤没有惩罚的招,说着说着就哭穷了,主子向下人讨饶。
旺儿家的是老油条,采取捧杀技巧,说你们家是假穷,府里任何一位大奶奶的任何一件外衣往当铺一押,多大亏空都能补上,什么危机都没了。
王熙凤罚不了,只能赏,你家不是想让彩霞当儿媳吗,我给你办成这事,一报还一报,你男人趁早交钱。彩霞成了高层利益的交换品,就这么给赏出去了。
小说写到这儿,就可以了。但《红楼梦》有时是评书技巧,在茶馆里没“响”呀。响,听众纷纷发出感叹。
现场,把观众情绪做大的技巧,叫“加一倍法”。说一人悲惨命运,别直接给悲惨结果,要让人救一下,没救成——听众扼腕叹息,情绪完全给调动起来,觉得更惨。
曹雪芹让赵姨娘救彩霞了,赵姨娘找贾政出面阻拦,贾政没兴趣,正说着,一声响打断谈话,原来是窗撑子没撑好,窗扇拍下来。
话题没再继续。彩霞的拯救,就被这窗给拍没了。
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善用“加一倍法”,拍鲨鱼吃人,都不是一口咬上,先给人一线生机,人奋力自救,即将脱险时,再被一口咬上。
对观众情绪刺激大。所有好莱坞导演都学会了,什么都加一倍,这招被玩烂。近来的《阿凡达2》便如此,什么都加一倍,看得观众不耐烦,还不如一口咬死给个痛快。
明朝作者、晚清太极
七十二回,有太监来荣国府借款,就是索贿,永不会还。口气都大,二三百两至一千两。《红楼梦》混合明俗和清俗,此处是明朝。明朝晚期,太监势力坐大,甚至可以前线监军,插手军事。
清朝前期吸取教训,太监不能干政,地位很低,不敢去贵族家公然索贿。据此判断,曹雪芹生于明朝,朱元育家是明朝福王,曹雪芹如是他笔名,应是青春记忆。
晚清慈禧时代,才出了几位收官员献贿的太监,对官员暗中照应一下,不敢当慈禧面说好话,更不敢干涉政事,稍过界,地方大员就先斩后奏地给杀了,如安德海。民间口碑好的叫崔玉贵,培养出李莲英接班,自己就闲云野鹤地在城里玩了,玩的是江湖好汉的范儿,仗义疏财,平民受官员欺负,求到他,他一定帮。
他是宫庭戏班出身,武生底子,爱结交京城拳师,传闻练太极拳练得男子气概十足,嗓音浑厚,还有些许胡须,看不出是太监。太极拳不是缓慢阴柔的吗,怎能提升男子气概?
一直以为是谬说,后见到一种流传杭州的太极拳,一招一式都像戏台上的名将亮相,还有捋胡须、甩马鞭、踢袍边等明显京剧动作。信了民间传言,可能是太极师傅为崔玉贵私人定制,教了他后,自己也觉得有趣,南下杭州时又教给了别人。
京城是太极拳发源地,京城人练太极,跟流传在外的不一样。比如85式太极拳,你在外地得一招招地学,来了京城,师傅会跟你说:“跟上我,你就不用学那么多啦。”
第一招揽雀尾,是兵器用法,剑和长柄刀通用,利用左右换手,以角度差杀人。第二招是玉女穿梭,向后打的拳,应付背后偷袭和打群架。第三招搂膝拗步,相当于拳击的后手重拳,会抡就管用。
85式只剩三招,你还得多交钱,因为师傅指点迷津,卖你的是关键。
你要是来京晚了,在上海杭州把85式都学了,师傅会说:“你这是摆姿势,还不是练拳,想知道怎么练吗?”
于是,你开始请宴、交心、帮他解决孩子考学等几件棘手事,终于他肯收你学费了——这种学费是终身制的,要交到师傅过世。第一笔很高,之后每年都交。
等他教你,一句话就完了,说:“你买一盘管平湖弹的古琴吧,拣出《平沙落雁》,在每一个重音都抖擞一下。”
你服得一塌糊涂。京城太极拳师以教得少为标榜,越少越贵,所谓“真传一句话”。
后人认为手指在琴弦上找音位的摩擦声,对乐曲是种干扰,往往给洗掉,管平湖的《平沙落雁》便如此,他弟子乐瑛版还有摩擦声。我们一代年轻时,学太极还挑音乐,照着乐瑛版练,把摩擦声理解成“暗劲”。
古琴在世纪初被评为暴发户附庸风雅的“三大俗”之一,十几年不敢说这事,听着古琴练太极,简直恶俗之极。
太极拳的发力,是类似于打喷嚏、打寒颤、误以为看到鬼的吓得哆嗦,跟“蹬地、转腰、甩肩、出拳”的次序运动不一样,是整个身体振动,直接来。用听觉训练发力,就是破了学生次序发力的习惯。
听着古琴练太极,和京剧“起霸”一样。起霸,将军上马前整理衣装的动作舞蹈化,是京剧的华彩段落,也是在锣鼓重音时发力,全身震颤。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京城流行大成拳,我们一代没练过的也看过其宗师著作,其中高度称赞起霸,说那就是大成拳的发力,可惜京剧演员不自知。
太极本是河南乡下拳种,来京城后有了新意,因进王府教拳,見了太监侍女的仪态,倍感新鲜,人走路怎么能这么好看?于是象形取意,变了旧有。
等于参加巴黎时装周,震惊于模特步,创出了拳。民间口传里,几个小王爷迷上太极,劝老爹也学,老王爷说:“笨蛋,这拳师是把在咱们家看到的,教给了你们。”
太极拳在京城,一直说是发明自宫廷礼仪,拳师没进过皇宫,是在几个王府,怎能说是宫廷礼仪?因为王府有培训太监侍女向皇宫推荐的义务,王府的太监宫女仪态和皇宫一致。
宫廷的漂亮仪态,是持易碎物、重物疾行训练出来的,重心乱变,手里的东西容易脱手摔出去,宫廷礼仪是重心之美。
常人打架,拳头抡出去,脑袋也就跟过去了——这种习惯,抱个大瓷瓶子小跑三十多步,不是瓶子摔出去,就是人摔出去,百试百灵。且对打时,受不了虚招诱骗,意识到对手是虚招,也调整不过来,白挨打,揽雀尾的换把技巧便专杀这种人,一杀一个准,逃不了。
教太极拳,先用搂膝拗步改你的头随手的习惯,手出去了,头且不出去,等肘、肩、后腿都出了,头最后动。所以太极拳要慢练,此阶段不是练劲力,是破习惯。
京剧演员的姿态漂亮,首先是扎眼,在生活里看不到,不是常人姿态。最早的戏曲都是木偶戏,演员在木偶后面唱词。唐明皇被捧为戏曲祖师爷,但他搞的演出,是交响乐和合唱团,台面上一堆木偶,没有人演。
等发展到真人演戏,也模仿木偶动作,之后向生活靠拢,但木偶体态一直是演员骨髓,形容为“犹如绳吊系”,常人的力由足起,而舞台演出是颠倒的,像从空中来。比如,常人回头,身子不用动,光脖子后转就行——这在舞台上便不好看了,要像吊线木偶般,半个身子回转,这才是戏曲的“回头看”。
太极拳口诀第一条也是犹如绳吊系,一切动作都“悬着”来,从此开始,摆脱常人习惯。朱元育注解《参同契》,说“此中秘密全在口字”。口,突破口,也叫窍门。守窍,就是你从这个窍门开始,改变固有思维,思维一变,你的世界会不同,肉体也就变了。
晴雯之死——死于特征、读书人的最后一碗饭、诗之恳切、错入正题
七十二回,贾琏财物周转不过来,向鸳鸯借贾母贵重物品,抵当铺押出钱。七十四回,消息走漏,让邢夫人知道,雁过拔毛,向贾琏抽二百两用,王熙凤、平儿合计,怎么都想不出是谁泄密。
以这个查不出来的小人,表现贵族家层层累累的人员结构。
七十四回的泄密者,为照应七十七回的泄密者,也是层层累累,查不出来。晴雯平日与宝玉放肆嬉笑的言行给王夫人得知,王夫人据此发难,将晴雯赶出大观园。不保人,是宝玉一贯做派,没为晴雯说话,她被赶走时还生着病。王夫人苛刻,晴雯稍贵重的首饰物品都扣下,一件好衣服也没带走。
七十四回的泄密者没交代,七十七回的泄密者再不交代,读者心理受不了,这书没法看了。但交代清楚,也没意思,毕竟营造的是复杂人际,不是捉小人,于是曹雪芹交代八成,留两成不确定。
世纪大案,都是悬案。无解的悬案,对大众才有趣。好莱坞做了九十多年悬念片,已进化,《黑色大丽花》《十二宫》《三块广告牌》都是悬案,不破案了。其中《十二宫》,是曹雪芹模式,告诉你八成是这个人,留二成不确定。
宝玉判断告发者是袭人。
除了晴雯外,还开除了四儿、芳官,理由都是跟宝玉言行不当。这三人特立独行,不是袭人心腹,而袭人及其心腹麝月、秋纹,平日跟宝玉也有浪语,王夫人却不知。
袭人解答,王夫人了解晴雯三人,也肯定了解她们三人,今日不提,应是日后再惩罚。看她反应,宝玉由怀疑变为谴责,说晴雯长得好,你们嫉妒,暗算她。
宝玉是权臣胚子,还没学会办事,心眼已敏锐,这种问题上,我们得信宝玉。袭人老练,不辩了,当他人怀疑你时,任何辩白都无效。宝玉以为镇住了她,开始放纵情绪,说圣贤高士的祠前柏、坟上草的荣衰是预兆,庭中海棠枯了一半,说明晴雯要死了。
袭人抓住将话题引偏的契机,趁机发飙,说怎么能拿圣贤高士对比晴雯,我是头牌丫鬟,海棠要真是死兆,也是兆我死,轮不到晴雯。见她要死要活,宝玉就了,说就当晴雯、四儿、芳官三人死了,不会再管,他更珍重眼前人。
袭人也是从小长起来的,她跟晴雯,对宝玉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宝玉头脑敏锐,情绪紊乱,由万分心疼晴雯,变成不管晴雯死活,只有一秒——曹雪芹妙笔,宝玉特征一句话毕现。
袭人暗喜,阻住了宝玉追查之心。她发飙时说的“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显出晴雯在她心里的真实地位。
泄密者不是她又是谁?
宝玉去看晴雯了,果然晴雯病危。五十一回写外来医生给晴雯号脉,以新人眼光,交代她特征——身为丫鬟,却是贵族装饰,左手留着两枚三寸长的染红指甲。
剧本技巧“人物死于特征”,人物结局要结在特征上,特征就是命运。晴雯剪下两枚红指甲送宝玉做纪念。程乙本改为用牙咬断,枯干脆硬,才可能咬断,刻意保养的指甲很难咬。晴雯爱美,赠宝玉的东西,不会留下龌蹉咬痕。
宝玉去时,晴雯正昏睡,张眼第一句说的是“阿弥陀佛”,相当于感叹“千好万好”。弥陀以四十八个愿望,心想事成,建立极乐世界——此说法在明清民俗里影响大,“四十八”是吉利数字,第一愿望是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怨恨、嫉妒、愚蠢,千好万好。
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华工作的苏联人爱说“明天会更好”,京城人念弥陀更进一步,意思是“现在就好,无时不好”。
极乐世界的设定,为迎合地球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对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才相信其美好,先说极度遥远,相隔“三千乘以三千再乘以十亿”个银河系。但四十八愿的最后一愿,却说没有距离,你试试吧,找到按钮,人间具備极乐世界的所有功能。
难道人间本是极乐世界?
“现在就好,无时不好”既是愿望,也是哲学,京城人老了后,要思考此事。七十一回,王熙凤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哭了,贾母的处理方式,是叫王熙凤念弥陀,借故体会上。
晴雯不跟宝玉玩男女,清白自诩,宝玉对她,是欣赏其灵性。晴雯主动提出,和宝玉互换贴身袄,要死后穿宝玉内衣躺棺材,以此定下夫妻情分——也是“死于特征”的剧作技巧,不跟宝玉谈恋爱,是晴雯特征,结局却成了夫妻,逆反自己特征,带来戏剧性巨变。
会写戏,是会写行为。不会写戏,是只会交代内心情感、框定事件性质。曹雪芹许多地方直接是剧本写法。
近年流量为王,热门网络小说成为影视IP,经常举办“如何改编为影视”的研讨会。外行掌握电影界话语权,是全世界普遍现象,这种研讨会,大都以“视觉化”草草收场,视觉场面多的网文方便改为剧本,视觉描述少的不利改编。
典型的外行想法。希区柯克的电影缺乏大场面,没什么可看的,往往是几个室内,就拍完了一部电影。他的聪明,是把“没什么可看的”用构图、剪辑做了包装,让观众能看下去。
网文改为剧本,重点不在视觉,在于叙述。把没有时间限制的阅读,变为有限时间的现场感受,改成话剧至少花三十万左右,改成电影至少花三百万,变为说书,零成本,完全靠口头。
上世纪三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台湾,均有过“写武侠小说是读书人的最后一碗饭”的说法,还珠楼主、宫白羽、古龙、诸葛青云都是贫困潦倒时写的武侠小说。更传统的说法是,下茶馆讲评书是读书人的最后一碗饭。明清人中年落魄,嗓门差,不会表演,说书的童子功一点没练过,但学会叙述,光是说,也能有观众。
上世纪四十年代,京城读书人避乱到四川,积蓄用完,即在茶馆里讲评书。有的拜师,得个身份,大部分没师承。怎么就会了?
一是京城有听评书的风气,看了《东汉演义》的书,还要到茶馆去听,自小熏陶,揣摩揣摩,大致能会。二是,京剧艺人不能买票看同行演出,那是“窃技”行为,评书界无此忌讳,同行来了不收钱,还安排在台侧,供近距离看,让你学。
说评书的多是落魄读书人,读书人帮读书人。
文学作品如何改编成剧本?
拿明末清初的谢诏版、清远道人版《东汉演义》,跟民国评书艺人连阔如口述版做对比,就能知道看书和说书的区别。是连阔如女儿连丽如整理,功德无量,有了它,就不需要费劲研究什么好莱坞剧作法了,一遍看下来,还没分析总结,感性上就懂了这事。
叶问弟子梁绍鸿大半生在海外授徒,讲他成就最高的弟子是几位白人。我感慨,叶问毕竟年轻时上了洋学堂,他的咏春教学法,更适合白人学。老先生摆手,连说不,白人是能坚持练,说到学,还是华人弟子,领悟之快,常让他叹息,咏春毕竟是咱们祖宗发明的呀。
评书也一样,渗入血脉的东西,你以为是爷爷奶奶听的,跟你无缘,但感受感受,便大致会了。
我们这代人年少时流行连环画,叫小人书,图画下配简单文字,有《西游记》这样的名著,也有《神秘黑三角》这样的热门电影。每条胡同里,都有“讲小人书”的老人,娱乐自己的孙辈,邻居家小孩也来听,是用评书技巧,把小人书的文字给变了,让小孩们爱听,往往是小孩爹妈也跟着听。
我们年少,茶馆听书早已退出京城生活,听过讲小人书,点滴残线,也算是听过评书吧。
学艺术,用理性总结便费劲了,总结出二百多条,让你改编《战争与和平》,第一页便卡住,二百多条技巧,你套用哪一个?会得选择焦虑症。
没有总结,但有感觉,那么《战争与和平》你能改,《百年孤独》你也能改。学美术,老师不说什么,就是让你看他怎么画画,看久了,你也会了。学编剧也这样,老师很少讲技巧,把你写的改一遍,你受刺激,就會了些。
看连阔如女儿连丽如的说书视频吧,听几天,哎呦一声,你觉得你会改《战争与和平》了。
贾母看穿袭人人品后,预想日后是晴雯做宝玉的姨娘。王夫人来汇报晴雯死讯,掩盖自己驱赶晴雯,说晴雯得了痨病,痨病会传染,按规矩得搬离。贾母答复,宝玉未来,众多丫鬟里,唯有晴雯一人可以托付,直接挑明,否定王夫人提拔袭人。
将袭人从贾母编制改为自己编制,王夫人找个说法,圆了这事。晴雯已死,调查和追责都没用了,贾母顺坡下,表态错怪你和袭人,说了类似周星驰电影里的话“为什么不早说”,也是电影圈常用套话,让王夫人也顺坡下,维持和睦。
看到这儿,读者会有疑问,晴雯是贾母的人,她被驱逐,为何不给贾母通信?
贾母一直背后操盘,晴雯知道自己被驱逐,贾母第一时间会知道,不用报信。还是平民讲义气、贵族不讲义气的缘故,自己人受屈,贵族第一反应不是去搭救,而要等着看还有什么连带事件,再出二三件事,判断清楚了,一并处理。
晴雯短命,是意外。所以在贵族家讨生活,首先要身体好,撑过“等等看”的时段。贾母自信一句话便能把晴雯要回来,想看王夫人还有什么牌,谁想王夫人没牌,就是道德感爆棚,秀一下权威。
之后宝玉看清楚了,老妈是一时发飙,于是报复,你发飙不如我发疯,装疯卖傻,和丫鬟们滥情,更甚于晴雯在时。怕宝玉发疯,王夫人不敢再管,听任宝玉性解放,说明她查抄大观园是个即兴行为,无布局无后续。
权威者一时即兴,玩坏了大观园,人心惶惶,再不复从前。
权威者都爱即兴,给《师父》找资金的过程中,曾遇一位策划,坚持徒弟跟师娘要有一场床戏,才会劝老板投资。我说电影后半部没法拍了,后半部是师父为徒弟报仇,徒弟要给师父戴了绿帽子,师父怎么为他报仇?
答复:我不管,你是编剧,你来圆。徒弟睡师娘,是影片最大卖点,少什么都不能少了它。
谈崩了。
过了两年,又碰上他,他的策划思路变了,道德感满满,认为我的新剧本中一角色临死时感叹命苦,当今年轻人推崇奋斗,会鄙夷这种态度。一角色被洋人杀死,当今年轻人不能允许在银幕上发生这样的事……总之将得罪年轻人,令资方挨骂。
又谈崩了。
策划们还有培训班,竟然会请导演去讲课。某导演即兴,说你们这职业就是迫害同行。不是说你们主观上是坏人,是你们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你们要干坏事。
评价一张画色彩好不好,背光谱是没用的,你得画过,至少用掉百公斤颜料,才敢开口。没画过的人不敢评论画,凭什么你们没写过剧本,却敢决定剧本生死?
回答是,凭的是《故事》《故事写作大师班》等书。令人恐惧,他们看书了!有了理论武装,迫害力度将加大……传闻那位导演拿了课时费后,就转行了。
他们升级了,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师兄请教一位前辈,前辈说,压根不开策划会,愤然离席,向资方申诉:“人人平等,是我信奉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尊卑,但在专业上有高低。”
听得师兄振奋,随后前辈告知,他已五年没片拍,请不要效仿他。
宝玉被父亲叫去,和门客们一起以女中豪杰林四娘为题作诗,宝玉做的是长篇叙事诗,白居易的《长恨歌》体例,明清之际,擅长此体例的是吴梅村,杰作为《圆圆曲》。也有人因而推断曹雪芹真人是吴梅村,宝玉此诗等于是吴梅村亲笔签名,“除了我,当世谁还能做得出来?”的表态。
当然,也有不少人表态,我就行。所以不是铁证。
写林四娘为歌颂晴雯,评她是林四娘一般的女中豪杰。林四娘事迹,是一城遭贼军袭击,男人退缩,林四娘率女兵抵抗,壮烈牺牲。近十回,都在谈贾府的防盗隐患,后四十回终于遭了劫,晴雯像林四娘般死在那回,应是曹雪芹曾有的构思。
但想想,还是死在这回吧,批判王夫人蠢行,方有力度,光是宝玉性解放,还不够。
一直看不上宝玉诗才的贾政,一反常态,赞赏此诗。心有晴雯,宝玉水平顿然提升。贾政的诗学观,以恳切为第一位。最后评点,笑着说此诗还不够恳切。那是反话,当着门客,不好意思夸儿子。不够恳切——已经很恳切了。
何为恳切?
与他人精神合一。
白居易与杨贵妃合一,有了《长恨歌》,吴梅村与陈圆圆合一,有了《圆圆曲》。托名岳飞亲笔的《满江红》亦是恳切代表,岳飞死后称王,不用等到乾隆御封,南宋末年民间就称王了。岳王的王,不是皇帝之下的亲王郡王,是秦始皇之前的商王、周王——天下之主。
岳飞像不是现今杭州岳王庙里的将军装,在南宋木刻画中是皇帝冠冕。皇帝把你杀了,老百姓认你为皇帝。
张艺谋导演《满江红》结尾,雷佳音念《满江红》,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朗诵毛主席诗词的念法,情绪饱满、音调高昂。传统的念词,是低吟浅唱,很高的情绪压成很低的嗓音,鲍勃·迪伦《随风而逝》的唱法,故意不唱高音,唱一句还歇一下。
这歌鲍勃·迪伦越老唱得越好,嗓子劈了,气不足了,唱不上去,更有南宋味道。南宋是残花败叶之美,衰得震撼。
但你明知雷佳音不符历史,还是被他感动,第一句就落泪,好久没体会到“万众一心”的滋味。这就是恳切,恳切了,没有对不对。
《满江红》是后人伪作,但我高中书法老师说,作伪者在创作时心领神会,可以视为岳飞本人所做。我还买了一本《满江红》碑拓书法,老师说是明朝人伪作,不让我照着练,甚至让我丢了,说会学坏。
同样是伪作,为什么詞能当真,书法不能当真?老师说,没有精神合一。
华人是爱字的民族,对晴雯的最高祭奠,不是筑高坟大墓,是写祭文。宝玉呕心写完,对芙蓉念诵,召来了黛玉。
对芙蓉念诵,是美丽错误。宝玉听到晴雯死前只是叫娘,没提他,倍感失落。一丫鬟为哄他,瞥见池塘芙蓉花开,骗说晴雯要自己转告宝玉,她上天做芙蓉花神去了。
应急的谎话,却说出了晴雯品格最佳象征,给予她最好归宿。宝玉对晴雯情深,芙蓉花神如是他想出来,应当应分,也就没有戏剧性了。丫鬟谎话,宝玉当真,怎么想怎么合适,为“错入正题”,属于点题技巧,点题不能直接。
黛玉说宝玉祭文小有瑕疵,有个词用俗了,改来改去,改到自己身上,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的窗是茜纱,宝玉感慨与黛玉无缘,黛玉跟宝玉终于有了爱情,却早死。
黛玉心惊,顿感不祥。话赶话、词赶词的成了这样,不是两人本意,却是两人命运。也是“错入正题”。
写小说、做剧本如此,调动世风也如此,不能直接点题。直点生硬,伤害世人。之前谈到京剧和太极拳共同突破口,是练“犹如绳吊系”,儒家认为,还有更便捷的方法,做好事就行了。
思想、肉体的根源,是自私心理。好事做多了,习惯成自然,不觉得自己施恩、他人获利,觉得帮人如帮己,人人平等,自私心理泯灭,便突破了。练太极拳达到的,你也达到了,甚至更快。
惊觉我们一代小学教育,有儒家影子,一周七天至少要做五件好事,还要做了好事不留名,被帮者问:“你叫什么名字?”要回答:“红领巾。”
做好事多的同学,课堂上当众受表扬,还会荣升小队长、中队长,发给袖标,好令人嫉妒。向老师汇报好事,得有证据,不留名造成取证困难,容易取证的,是别人丢了东西,你捡了交老师。
但路上没那么多人丢东西,于是低年级同学放学后在操场玩放在一边的书包、邻居家晾的被单、修理工修水管时放在一旁的螺丝刀、交警放在岗亭外的雨靴……我们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抄走,交给老师。
有时老师会急,说:“你给人家放回去!”
硬定标准,便会如此,鼓励高尚,却诱发了贼心。错入正题,是别做指标和奖惩。你觉得儒家文化停滞不前,不出人才,频繁开儒家文化研讨会是没用的,引入印度文化刺激一下,儒家便兴旺了,人才一个赛一个地涌现。
这是唐太宗做过的事,他表示自己是儒家,不信印度文化,但为了社会的丰富性,引入印度文化,还亲自站台捧场,写下《圣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