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地区油茶低效林的改造技术
2024-01-29汪峰
汪 峰
(安徽省泾县茂林镇人民政府,安徽 泾县 242500)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其寿命长,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等优点[1]。油茶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生态功能及经济效益均较为明显,是我国特有的两者效益兼有的乡土树种之一,目前在我国栽培历史超过2300年[1]。油茶的用途广泛,其中茶油的营养价值高,可作物高档保健食用油,还可以用作润滑油、防锈油、化妆品等的加工制作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极高的药用效果。油茶综合利用价值高,因此市场上一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价格已经超过了120元/kg。由此可知,发展油茶种植有着很好的经济前景,在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户的增收致富、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2-3]。
油茶目前主要分布在广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等地,种植面积超过300万hm2以上,油茶年产量达到26万t左右。安徽省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即开始了油茶的种植,70年代时栽植面积即达到了1.33万hm2左右。泾县是安徽省的山区县,是最适宜栽植油茶的区域之一。自从2010年以来,泾县积极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支柱性产业进行推广,大大提高了农户栽植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油茶的生长周期长,在技术缺乏等多种情况的影响下,生产中存在明显的重造、轻管现象,影响了油茶林的林分质量,导致部分林分低下,有的建园几十年的老茶园产量只有100~200 kg/hm2,效益不高。因此,需要加大对低效林的改造、提高油茶的增产潜力。
1 油茶优良品种
要实现油茶的增产,仅依靠整形修剪、施肥等管理难以取得效果,最根本的要从品种上进行改良[4]。一般对于油茶低产林,产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品种差、苗木的质量不佳,优良的品种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1]。因此要对低产园进行良种改造。研究表明,对于老的油茶低产林,可分批进行品种的置换,当按照50%左右的强度进行置换时,经过5年左右即可实现林分优良品种的置换,与未采取品种置换更新的对照林相比,产量损失率在13.59%,之后经过修复,9年左右改造林分即可收回之前置换品种导致的产量损失[5]。因此建议品种的改良按照50%、2次分批的方式开展。提前结合林间实际设计好择伐的范围,按照伐劣、留优的原则择伐,进行优良品种的更新,这样不仅损失相对小,而且可以很快有回报,实际生产中更易被林农接受、便于推广。
品种更新的方式目前主要有嫁接、容器大苗等,利于更快地丰产。及时观察、科学护理,一直到其成活、开花、结果。此外,在品种更新时还要做好授粉树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授粉率。
2 油茶栽植地
油茶的高产与当地的气候、土质、土壤肥力等因素有关,低产林改造的重要一环是进行栽植地的改造,包括垦复整理、土壤改良等[5]。
2.1 垦复、整地
改造前对油茶栽植地的土壤提前规划、合理垦复,将其中的杂草、石块等及时清理。垦复整地的方式主要有全垦、带垦和块状,一般坡度低于15°的地块上以全垦为好,耕作深度25 cm;坡度在15°~25°的地块上以环山带状轮流垦复为好,耕作深度25 cm,带宽一般在8~10 cm;坡度超过25°的地块以带状整地为好,耕作深度25 cm,带宽以5 m以内即可,隔年进行。垦复的时间一般在秋末到早春之间,泾县适合的时间在11月下旬~第2年的2月中旬。
目前泾县结合油茶地的地势情况,主要是将斜坡改成梯状,在茶园内等高线带垦(深25 cm左右),梯带的宽度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尽量控制横向的斜坡角度在5°~15°,此时畦面的带宽在1~1.5 m为好,如果斜坡的坡度在16°~25°,则畦面的带宽在0.8~1 m为好。之后在梯状畦面中每2 m挖1条1 m×0.35 m×0.23 m的竹节沟。目前此种垦复技术相对操作简单,且在保水保肥方面效果较好,目前在泾县的油茶低产林中应用较多。
2.2 土壤改良
结合土壤肥力进行施肥,以改良土壤,为油茶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6]。一般在林间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下,油茶林内生长着大量的杂草,彼此之间以及与油茶树之间存在养分及水分、空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油茶对土壤肥力的吸收效果。对于油茶低产林,要结合实际做好施肥。泾县一般在每年的春夏季、秋冬季分别进行1次常规施肥,切记不可盲目施肥,可选择复合肥500 g/株或者有机肥3 kg/株左右施入;对于油茶密度过低的林分,一般采取补植油茶苗的措施,此时施肥量可适当降低,如施入复合肥250 g/株。施肥的方式为沟施,以免雨水将肥料冲走,之后覆盖1层10 cm左右厚的细土。除了常规施肥,茶园内要定期、定量追肥,有的油茶园面积较大,可每年追施有机肥1kg/株左右,此外还要结合肥力追施磷钾肥等;有的油茶园面积较小,可每年追施有机肥500 g/株以及一定的氮磷肥[7-8]。
油茶林土壤肥力的改良还可选择间隔种植、套种等模式,对土壤内的结构改良效果也很好[9]。间隔种植可选择与油茶树能够共生的植物,包括大豆、甘薯等,收获后的藤蔓即覆盖在油茶林地的表面,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还可增加额外的经济收益。在老的低产油茶林内,选择耐阴的植物进行套种,有着很好的土壤肥力改良效果、提高产量;毛云飞等[6]的研究表明,套种多花黄精后油茶的鲜重可增加15%以上,套种华重楼油茶的鲜重增加35%以上,套种三叶青后油茶增产11%以上。由此可知间种、套种可以实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提高产量的效果,还利于以耕代抚、节约林间管理的时间及人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9]。
3 油茶内林分的改造
3.1 密林疏伐
低产的油茶林中,如果密度过大,需要结合林间实际的勘察情况适当进行疏伐,切记不可随意乱砍,选择其中过密处长势差、产量低的油茶树进行连根采伐,控制最终的林间密度在1200~1800株/hm2为好,即可确保油茶树接受的光照条件充足,又可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利于增产[10]。
3.2 疏林补植
对于密度过稀的油茶林,尤其是结果率低的林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补植,以12月~第2年的2月期间进行为好。原来低产的密林经过疏伐,出现了一些林窗、林缘等空地,可选择健壮、与林间保留的油茶树花期一致或相近的2~3年生容器苗进行补植,按照3 m×3 m的株行距进行补植,呈品字形排列。连续经过3年的补植后,林间的密度一般可达到1050~1200株/hm2[11]。
3.3 整形修剪与截干
对于低产油茶林,如果油茶树的树形不佳,则需要及时进行整形修剪,以初冬到第2年早春时进行为好;按照下部-中部-上部、树冠内部-树冠外部的顺序依次进行,将重叠交叉的枝条、长势枯弱的枝条、病虫害的枝条、下垂的枝条剪除;并进行截干,将油茶树的高度控制在低于3 m、郁闭度0.7左右。有些林龄超过30年、有增产潜力的油茶树,可采取复壮更新,通过截枝回缩、截干等。截枝回缩,即为将主枝及副主枝的枝条进行截短回缩,将其余的枝条剪除,只留下油茶树的骨架、骨干枝条。截干更新,即为在油茶树主干基部上方50~80 cm的位置进行短截,并对侧枝进行适当的剪除;待油茶树长出新的萌条后,选择其中长势健壮的3~5条枝条保留下来作为主干、侧枝进行培养,剪除其余的全部枝条,以促使树冠的尽快恢复,尽早丰产。经过科学修剪、截干后,一般3~4年即可形成健康丰产的油茶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