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01-28司政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旗渠四史党史

司政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300)

“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国发展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精神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推动“思政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并与“四史”教学融合到一起,把“思政理论”当成“四史”教育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一、结合“四史”内容,打造精品思政课程体系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育人取向

党史是1921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斗、创新的历程,新中国史是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史指的是1978 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发展征程,社会主义发展史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四史”精神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职能,高等院校应该突出思政教育的职能效用,把“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强化广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和爱国意识[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是:全面了解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了解社会发展特征,正确认知可持续发展。从细节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在我国近代史上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四史”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联系十分密切,其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选择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走上了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融合“四史”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教学目标设置如下(如表1 所示)。

表1“四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教学目标

(二)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育人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和进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然而,考虑到篇幅的限制,课本通常无法展示细节内容,为了展示整个历史的脉络,课本比较注重理论阐述和概念解释,关于生动形象的历史题材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必须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将“四史”教育元素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为思政教学增加了强大的生命活力。教育工作者应该理清历史进程,阐述说明历史细节内容,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使得“四史”精神内涵融入每个学生的血液当中[2]。

要想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应该把“四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深度融合到一起,与“四个选择”有机结合到一起,进一步拓展思政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些历史材料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光辉历史,进一步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教学内容可如下设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历史,结合党史讲好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参考中国近代史,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讲清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三)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育人实效

完善的教学计划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四史”精神内涵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融合过程中,应该妥善处理每一个细节,充分展现“四史”精神内涵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尽可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学计划设计如下(如表2 所示)。

表2“四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教学设计

例如:在党史与选择共产党部分,阐述革命烈士的不屈信念、敢于牺牲的典型案例,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深度讲解革命烈士引进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伟大征程,帮助广大学生形成“四个自信”;全面分析革命烈士不怕苦、不怕累、严格遵守纪律的优良传统,使得广大学生充分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精神;广泛探索革命先烈抵抗侵略、保卫家园的伟大事迹,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价值理念。

二、抓好实践育人,深化“四史”学习成果

(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破解教育的“隔空喊话”

红色文化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优秀政治理念,有着十分庞大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培养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历史记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9 年9 月,在中原腹地举办的“缅怀革命烈士、慰问广大人民”活动,便是将坚守初心真真正正落实到实践中。借助红色文化促使广大学生将“四史”精神融入行动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例如:某高校坐落于红旗渠地区,该校充分发挥红旗渠的红色教育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拟定了文化建设方针、人才教育计划,创新打造了“三融三进”教育教学体系。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以“重走红旗渠,再续艰苦创业梦”为核心的红色研学活动,已经成为该院校必需的教育课程。广大学生耗时两天,游览红旗渠纪念馆、体验红色教育历程、走完28 千米的红旗渠路程,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高校的毕业答辩会上,超过九成的学生都把“重走红旗渠,再续艰苦创业梦”当成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课程。所以,深入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性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走近红色历史、感悟历史人物、与红色资源深度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激活红色基因库,切实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

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是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全面细致地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民族发展征程、红色基地的光辉历史及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这为“四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从实践角度分析,这些思想先进、方向正确、内容形象、方式先进、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是激发红色资源的重要因素[3]。诸如毛主席的生日、革命先烈的事迹、辛亥革命、共产党成立、抗美援朝等关键事件纪念日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借助这些关键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开展“四史”教育,可以催生出强大的精神意念,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感悟。

此外,要突出专业优势。只有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诸如某教师把红旗渠精神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到一起,带领学生遍访400多个村庄,慰问了400 多位红旗渠修建者,记录了诸多红旗渠的优秀事迹。这些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红色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最后,优化革新实践模式,“走、听、传、唱、演”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法,高校应该利用自我策划、角色扮演、实地走访、社会调研、节目表演等途径,积极宣传革命先烈事迹、优秀英雄故事等,对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知。

三、抓紧大众传媒,扩大“四史”教育覆盖面

在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中,可以以课堂学习的方式加强四史集体教学,也可以通过“四史”VR体验形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四史”党员培训中心也可以开展VR 移动体验教学,互联网络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借助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学习渠道和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四史”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大众传媒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

大众传媒在思政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渗透能力和覆盖作用,而且大众传媒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约束,这为教育资源的采集、拓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借助开放的平台、多样化的信息流通渠道,大众传媒在校内校外可实现同步传输。大众传媒能够实现教育信息采集、传输、共享、整合等多种功能,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确保始终与现实接轨,符合和靠近大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实践和学习需求[4]。

新媒体平台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在“四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引进了全新的信息资源和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使得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这种线上线下交叉运行和实时互动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深受大学生欢迎。此外,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也发挥着很好的教育功能,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实践角度分析,新媒体以新颖的模式、强大的吸引力、优质的内容,为“四史”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影视传媒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

高品质的影视作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意识载体,拥有不可忽视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精神实质,一方面展现了生活的内涵,另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重塑广大人民的价值理念[5]。最近几年,与党史、新中国发展史有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诸如与中国共产党发展有关的大型电视剧《觉醒年代》、与抗美援朝有关的优质电影《长津湖》、与新中国成立有关的电视剧《建国大业》等,都是非常不错的教育资源,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新中国的艰苦创业历程。

高品质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能够完整地呈现历史故事,另一方面能够传承发扬优秀的革命精神和党史文化,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所以,教师应深入分析影视作品中的历史内涵,通过丰富有趣的方法途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党史,引导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强化广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勇气。

四、结束语

“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当下高等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四史”教育职能的有效措施。要矢志不渝地贯彻落实“四史”教育,突出思政教育的奠基作用,做好“四史”教育的宣传与渗透工作,使得“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红旗渠四史党史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