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

2024-01-28谭丽娜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视域思政院校

南 洋 谭丽娜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教育部也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应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乘着“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东风,在推广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及岗位素质要求梳理职业素养培育目标,研究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融合,从而完成高职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工作。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是“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在我国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将传统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让传统相对烦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利于让其发掘深度学习的乐趣,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得以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建设中大力推行。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难点

1.课程思政内涵解析

课程思政是指将德育融入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其本质仍然是教育的一种,只不过更加强调对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等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盐溶于水,润物无声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起打造新时期高素质“三全”人才。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难点

目前,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已经纷纷意识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并着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进行设计与融入,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第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设计不够完善。虽然部分院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设计了思政建设的整体方案,但尚未形成每门课程的建设重点,相对笼统。因此,还需要针对专业特色及立德树人需求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侧重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第二,课程思政与课堂实施的融合度有所欠缺。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仍以思政类课程为主,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得不够具体及深入,尚做不到与思政相融。需要各院校将思政教育建设渗透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并设计出合理的课堂实施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稍弱。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或者企事业单位,所接触的思政教育更偏向于理论性课程及方法论性课程,同时其学习思政相关课程建设的培训机会较少,整体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略显不足。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为突破上述改革难点,现提出如下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三全”人才,高职院校要针对行业特点及岗位素质要求梳理职业素养培育目标,有效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红利,采用如图1 所示的“四模块·三阶段·全过程”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模式,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融合,完成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工作。

图1“四模块·三阶段·全过程”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模式

其中,“四模块”指的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四方面入手,完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与相融。

而“三阶段”主要指的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是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需要从就业岗位出发、从培养目标出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找到把思政元素、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的位置,找准将社会热点、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或教学环节进行思政教学的课堂实施。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更丰富的思政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具备较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可靠条件。

三、轨道交通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下面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为例,介绍上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实践应用情况。

(一)构建思政元素全渗透的课程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聚焦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设备制造、安装调试、检修维护领域,主要面向轨道交通维保运营企业、通信信号装备制造企业和轨道交通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轨道交通信号段、通信段、AFC 段等岗位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4]。

遵循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同频共振、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对接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携手企业构建了“平台+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思政教育课程模块,能够体现岗位职业素养培养及职业道德培养的信号、通信类专业课程模块和能够树立民族自豪感、提升幸福感等的拓展课程模块,体现了思政元素的全渗透。其中,学校独创的通过揭秘长春市的历史、搜集文化名片等方式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及自豪感的“长春故事”课程,以及通过带领学生重走革命故地,让学生敬畏历史、感恩先烈的“红色传承”课程等特色思政拓展课程深受学生的好评。

(二)制定从岗位出发与思政相融合的专业课课程标准

基于学校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可以建立校企双导师育人模式,针对课程性质和特点设计思政素养培养目标,并共同制定符合行业能力要求和企业员工素质需求的课程标准。下面以通信类岗位为例介绍其基本设计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通信类岗位思政素养培养目标

(三)三阶段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在教学实施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针对所梳理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设计,寻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手段,在不同教学活动进行中有针对性地实现思政教育的无声融入,如表1 中实例。

下面以“通用信号设备检修实训”课程为例。课前部分,发生重要实事时,例如9 月3 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课前通过发布投票活动了解学生对这一实事的了解程度,课上根据投票结果进行补充教育。课中部分,采用“安全故事小课堂”环节,学生通过事故案例分享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在小组活动中,以“安全、规范、敬业、服务”四大核心职业素养命名小组;在项目操作及考核时,关注学生小组配合情况及操作规范性,注重学生劳动意识、工匠精神等综合素养的渗入。课后部分,定期在校企交流群中邀请企业师傅宣讲企业文化及岗位先进技术等。综上所述,充分把握好课前、课中及课后这三个课程教学阶段,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全方位渗透式教育。

(四)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搜集网上共享的优秀思政元素影音材料、电子书、新闻实例及自制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相关方面的教学视频,不断丰富、完善现有支撑混合式教学实施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此外,专业群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等具备思政元素的立体化教材4 本,实现了思政元素的嵌入式设计,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教材思政教育脉络,被选定为“新时代课程思政配套教材”,大大支撑了轨道交通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

与此同时,学院继续坚持内涵发展,通过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及课程思政教育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及德育水平,逐渐构建了一支教学能力强、信息素养高、思政教育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改革效果及评价

专业将2021 级及2022 级班级作为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班级,全面展开实践工作。经过一年的应用与实践,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及品德素养层面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期末对课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3.6%的学生喜欢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94.7%的学生认为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进行“劳动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渗透的举例好、融入自然,5.3%的学生认为举例一般、融入一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更喜欢这种思政教育的融入方式。

通过从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及职业素养均有显著提升,得到了合作企业的认可。综上所述,各高职院校应加快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调整课程建设思路,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视域思政院校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