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新韵!

2024-01-28戴宇航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戴宇航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王国,古诗词更是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相较于以往的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浓;诗词意境营造不佳,吟诵感悟不深;知识点零散,学法指导不够;评价主体单一,课堂互动不精。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教育教学背景,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新背景,探索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新背景  小学古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由王宁和许慧承担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传统文化与汉字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编号:L/2021/27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14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古代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积累诗词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的教育环境正日新月异: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信息化工程2.0的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颁发等无一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新背景。自然,这些新的教育背景给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新背景,探索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从而改变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真正爱上古诗词、爱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便是一件极具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的事情。

一、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浓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这决定了教育必然是一门活的艺术。既然如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改变而灵活地发生变化。古诗词的教学更应如此,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写就的诗词自然在内容以及情感基调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更何况,古诗词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对教师教学古诗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前做足功课,依据不同的古诗词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方式单一,采用全诗串讲的方式教完一首诗词。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对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意思进行了了解,而后串联成整句诗词、整首诗词的意思,最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记忆。无疑,这一学习过程中,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感被枯燥的讲解所代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被“填鸭式”的记忆任务所取代,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2.知识点零散,学法指导不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应当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古诗词教学时,教师更多地关注诗词中有哪些考点,教学内容仍然以零散的知识点教学为主,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到的更多的是关于某一首诗词的知识点,而非通过课堂习得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我国优秀的古诗词多如繁星,而课本上遴选的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审美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学生在课堂之外便很难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去阅读欣赏更多的优秀古诗词,更不用说让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诗词意境营造不佳,吟诵感悟不深

中国古代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篇幅短小精炼,但是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之美,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所谓“意境”,就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足见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词,用心体会其文字背后的意境是必不可少的。當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在诗中的字词解释,没有花心思去营造与诗词意境相吻合的情境、氛围,忽略了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这就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背后的意境美,无法与诗词的创作者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感情,朗读背诵自然也就成了一种任务。

4.评价主体单一,课堂互动不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见,语文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课堂评价更应该要经过精心设计,做到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真正为学生的学而评价。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答教师评依然是最为常见的评价形式,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诚然,这种互动形式能让学生跟着教师评价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学习。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伴之间思维的碰撞也相对较少。另外,“很好”“太棒了”“不够好”等这样的评价语仍然占多数,这样的评价是缺乏针对性的,学生听完评价后不明白具体好在哪里或者哪里仍需改进。因此,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评价主体单一和评价内容不具体等因素,造成了课堂互动不精彩、不精准的现象。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面临的教育新背景

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

2016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套教材首次提出了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元的概念。这样的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古诗词教学时能够同时兼顾两个方面,既要以语文要素为指导训练学生的学习古诗词能力,又要关注人文主题,让学生读懂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发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古诗词既是一种文化载体,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双减”政策的实施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自此,义务教育迎来了“双减”时代。“双减”之下,教师在教学时更应当讲究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加以指导,以求努力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古诗词因其形式的特殊、年代的久远,学生理解、感悟起来难度更大。为此,“双减”之后,古诗词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更加精准,教学过程应当教在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提升课堂效率。作业应当经过精心设计、遴选,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地练习,减轻课后负担。

4.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推进

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出台,这就意味着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以技术手段做支撑突破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击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教育新背景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为深入感悟铺路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千年,拥有着独特的美学特质,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代代相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与这些古诗词所处时代的差异,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在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时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古诗词自身的内容与特点,为学生创设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与好友辛渐分别时的不舍,更是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坚定的志向。然而,这一句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笔者采取了创设情境的方式:“如果你就是王昌龄在洛阳的好友,得知了解王昌龄近况的辛渐要北返洛阳,你会向辛渐打听些什么呢?”问题一出,学生自动代入角色,从询问王昌龄的健康状况,到关心王昌龄的仕途志向,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而教师则一步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到了王昌龄冰清玉洁的品质,实现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同时也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渗透方法——为自主探索作引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诗词的学习亦是如此。针对当前古诗词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学习、过分关注知识点的记忆,缺乏学生对古诗词的自主思考的现象,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方法后能够自主分析、探究感兴趣的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古诗词进行了学法指导:课堂伊始,笔者带领学生回顾背诵了《赠汪伦》《别董大》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送别诗,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受了送别诗依依不舍的情感基调,为理解王昌龄与好友辛渐的分别打下了基础。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类别,为学生课后读其他同类型的古诗做准备;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诗题了解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让学生学会从诗题入手,了解古诗词的基本信息;而后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在精读环节,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帮助自己深入理解古诗。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对王昌龄的志向、品格有了更深的感悟。可见,在诵读中感悟、体会是古诗词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3.多元评价——为精彩互动奠基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开展多元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教—学—评”一致也是新课程理念中所强调的,教什么就评什么,有针对性地评,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一次好的评价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而言都是一次收获。评价者在评价中加深对目标的理解,被评价者在评价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新时代的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師的一言堂,多元评价的课堂应该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师生互评。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除了常见的教师评价以外,笔者还通过播放学生朗读古诗的音频,引导学生同伴互评,在评价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发现同伴朗读的优点,加深对古诗节奏以及诗中生字词的印象。另外,在课堂最后的练习讲解环节,教师利用大屏讲解习题时,学生对照教师的讲解自主修改练习中的错误之处,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对练习的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练习的薄弱点。

4.借力技术——为减负增效蓄力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为学生减负增效的课堂。例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笔者利用“金陵微校”平台课前让学生上传朗读音频,课堂上播放优秀朗读作业,学生不仅课前读得认真,课中听得也认真,可以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课堂听讲效率,一举两得。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再次利用“金陵微校”平台,出示了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练习,学生当堂完成后,利用平台中的练习讲解功能,以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为例,带领全班同学讲解、核对习题,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订正了相关练习,有效减轻了课后的作业负担。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曾说过:“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的作品里面,所蕴含的那一份丰富的、美好的、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品德,他们的志愿,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修养,那是非常宝贵的,应该让我们的年轻人在这美好的文学里面,汲取到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一份文化。”诚如叶先生所说,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今,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必须把握好教育新背景这一源头活水,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古诗词这道明渠永葆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丁雪飞.“精专”教学古诗词:策略探究与课堂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8):11-17.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