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模式的学科融合研学课程的设计

2024-01-28周万忠李明哲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花山岩画研学

周万忠 李明哲

【摘要】本文以一次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的研学活动为例,阐述跨学科融合研学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设计研学活动课程设计框架;确定活动主题和设置驱动性问题;研学活动跨学科背景和可操作性;研学成果的提炼和活动评价设计等。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研学课程

【基金项目】此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2022年规划专项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跨学科融合的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编号:2022ZJY173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22-03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特点,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由此可见,学校以研学活动为载体,围绕某一研究主题,运用并整合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应用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一、基于PBL模式的研学活动设计思路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模型,通过参与一系列复杂的任务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包括设计、计划、决策、执行、交流结果等。项目式学习关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学生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发现及解决问题,以增强综合思维水平、形成合作探究意识教学模式。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有2000多年的历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由最具代表性的3 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景观区域分布于左江、明江河段,河流两侧山高壑深,山高多在500米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文化遗产区面积总计6621.6公顷,是我国第49处世界遗产。其蕴藏着丰富的研学资源,研学活动以探究左江花山岩画的起源、内容和修复之谜为主线,学生通过探究左江花山岩画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从自然环境、地域特征、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去观察和思考其中的影响因素和意义,利用一手史料探究历史,深度体验历史艺术的独特魅力,基于PBL模式的研学课程设计框架如图1:

二、研学活动课程设计

研学活动设计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为现实基础的跨学科学习的遗产型研学活动路线。研学活动以教学性为根本原则,学科深度融合为特色,线路设计和活动定位的选择突出了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艺术特色等。

1.确定主题和设置驱动性问题。左江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留下来的遗迹,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根据研学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确定本次研学的主题为“世遗探秘,学科融合”,围绕主题开展跨学科融合的主题学习活动。多个学科结合学科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学科交叉等维度确定研学目标和驱动性问题,不同的学科之间通过问题、概念和成果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体验、讨论和交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观察花山岩画,对花山岩画产生更深刻和细致的理解。研学活动设置驱动性问题核心是“三谜”,即花山岩画的起源之谜、内容之谜和修复之谜,各学科根据核心内容确定研学目标、研学任务、驱动性问题和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

研学目标:(1)学生观察岩画后抓住主要特色写作导游词。(2)结合岩画内容发挥想象创作神话故事。(3)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当地的居民和相关专家,了解岩画的历史和知识。

驱动性问题:(1)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想从哪些方面介绍花山岩画给游客?(2)如果你是一名作家,你如何结合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学科核心素养:文学创作能力、说明方法的运用与想象能力。

【数学学科】

研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花山岩画的图案,抽象出几何图形。(2)经历观察、猜想、抽象等数学过程,理解岩画群里蕴藏的平移、轴对称等几何变换过程。(3)感悟花山岩画中的数学美,传承数学文化。

驱动性问题:利用岩画中的图腾图案,结合数学知识设计一个旅游文创作品。

学科核心素养:抽象能力、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历史学科】

研学目标:(1)通过探究岩画时期与内容,明白其时间性与地域性特点。(2)通过对岩画的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利用一手史料探究历史的能力。(3)通过岩画的修复,明白世界遗产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遗产保护意识。

驱动型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编导,请制作一个《花山岩画》历史场景短视频。

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地理学科】

研学目标:(1)通过阅读花山岩画景区相关地图,说出花山岩画景区的地理位置。(2)分析花山岩画分布地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3)通过分析花山岩画的地形地貌、气候、岩石、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引导学生思考花山岩画未来如何保护与开发。

驱动型问题: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请就花山岩画的保护和开发给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美术学科】

研学目标:(1)通过观察花山岩画人物图像造型表现,理解画面构图形式。(2)通过对岩画的分析,理解图像色彩的象征性。(3)以廣西花山岩画为基点,了解更多国内外岩画作品。

驱动型问题:吹塑纸版画创作——花山岩画。

学科核心素养:美术鉴赏能力、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

【道法学科】

研学目标:(1)通过现场参观,了解花山岩画的文化历史,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2)体会花山岩画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

驱动型问题:撰写一份倡议书:如何把保护花山岩画落实到日常实际行动当中?

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2.研学活动准备阶段。我校八年级学生参与本次研学活动,采用“班级+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有组建学习小组、学科知识培训、制作研学手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等。准备活动包括学生活动和教师指导两个方面:(1)学生组建研学小组。确定研学主题和任务后,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报名学科研学小组,每个学科研学小组选出组长,明确组员分工和职责,根据学科任务设计小组活动方案,预设研学活动困难点和解决问题方法,活动需要准备的工具,自主查找花山岩画资料和视频,为研学手册提供资料等。(2)学科老师指导。学科老师向学生提出研学任务和设置驱动性问题,并提供研学活动的知识支架。例如语文学科研学小组指导学生撰写神话故事和导游场景模拟训练,数学学科指导学生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等几何变换设计几何图案,历史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的要点和梳理花山岩画史料方法,地理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地形地貌、气候、岩石、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研学活动的准备工具,道法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收集景观现状资料和撰写景观保护倡议书的方法,美术老师教授吹塑纸版画的技艺。相关学科精准的知识应用培训,可以为学生有条不紊地实施实践活动做好知识储备。

3.研学活动实践阶段。根据研学点资源和活动规划,本次研学活动安排一天行程。学生早上参观崇左市博物馆,了解壮族骆越文化,同时通过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了解花山岩画历史,下午乘坐游船前往花山岩画沿途欣赏左江喀斯特峰林谷底风光,抵达花山后近距离观赏岩画,探究岩画表达的内容、岩画的绘制过程等。学生带着研学驱动性问题,以研学任务为导向,在主题讲解和实地考察中进行深度体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经历观察、猜想、讨论、验证、访谈、提问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过程,记录所思所感,整理研学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中亲身感受花山岩画的自然状况和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独特的文化底蘊,体会花山岩画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研学过程计划:①8:30-10:30 参观崇左市博物馆,通过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文化展了解花山岩画和壮族骆越文化。地点:崇左市博物馆,负责人:博物馆讲解员。②10:30-11:30绘画活动体验:运用花山岩画图形、符号绘制“花山人的一天” 活动。地点:崇左市博物馆,负责人:博物馆讲解员。③11:30-13:30乘车前往花山岩画游客中心。负责人:导游。④13:30-14:30专家讲座“我们身边的非遗”。活动地点:花山岩画游客中心,负责人:区博物馆专家。⑤14:30-17:00乘坐游船前往花山岩画沿途欣赏左江喀斯特峰林谷底风光,抵达花山后近距离观赏岩画,探究岩画表达的内容、岩画的绘制过程等。活动地点:花山岩画景区,负责人:景区工作人员。

4.研学活动成果展示阶段。研学活动成果展示阶段包括两个实践场,一个是课堂上成果展示,一个是网络平台成果网络展示。“线上+线下”的展示活动推动学生的提炼研学成果的热情,各学科研学小组在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研学任务,展示学科研学成果。

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和深化自己的学习成果,各学科通过主题班会、年级会和学校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分享。如:语文学科《花山岩画》视频和导游解说词、数学的“花山岩画”图案文旅产品设计展示、历史的《花山岩画》历史场景短视频展示、地理的《花山岩画的概况》手抄报、道法的《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倡议书和演讲、美术的《花山岩画》吹塑纸版画展示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汇报,分享自己研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教师在学生成果展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提炼,在成果制作过程中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修正作品,成果展示活动后学校把学生成果汇编和印制成课程成果材料。

网络展示活动是把学生的各类作品上传到班群QQ群、微信群、学校公众号、微博和B站等网络平台,供同学、教师、家长投票和点评,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展示学生的研学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力,学校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和学校进行宣传和表彰。

通过“线下+线上”的双轨成果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家校联合共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和整体把控,增强对自身研究成果的认可感。

5.研学活动评价阶段。研学活动评价的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评价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评价和评价反馈。活动评价由成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既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又关注学生成果的提炼。本次研学活动的评价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活动评价标准的制订细节,尝试从多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如研学活动情境性、趣味性和体验性、小组合作的协作性和参与性、研学活动的实证性和技术性,学科交叉融合性等。测评量表从探究活动的情感态度、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表现、小组团队协作和沟通的情况、作品的完成情况等多个维度去探讨评价的细节,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引入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素养导向的多元多维评价,重点关注实践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多维评价,在评价完成后,教师再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一个学生,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反思自己活动的过程和表现,为接下来的活动总结做准备。

三、结束语

左江花山岩画研学课程体现“知行合一”教育在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强调学科知识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将课堂教学拓展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丰富的探究情景中,体会“做中学”“思中学”和“创中学”,在驱动性问题和研学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观察、分析、实践、迁移和内化,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不仅理解、扩展和完善学科知识,还将多个学科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体验到自信、乐观的积极情感。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走进真实的社会环境,亲身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情况,通过研学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用不同的学科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增强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在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主题研学活动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拓宽到深度学习,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广西教育,2023(2):49-52.

[2]梁运佳.初中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项目化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23(3):19-22.

猜你喜欢

花山岩画研学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花山欢来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花山请你来
我在花山等你来
花山恋
孜孜荣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