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蕨麻的本草考证

2024-01-27马青青范莹莹谭金华拜礼文周金元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延寿块根药用

肖 华,张 炜,马青青,范莹莹,谭金华,拜礼文,周金元,海 平*

1.青海大学医学院,西宁 810016;2.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青海省中藏药现代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藏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

蕨麻为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L. 的块根,为藏医常用药材,又名人参果、延寿果、鹿跑草,藏名为戳玛、卓玛、卓尔玛、卓老洒僧。在《中国藏药》[1]第一卷中记载了蕨麻主要生长在海拔1 600~4 200 m 的草甸、河漫滩、路边及水沟边等地。蕨麻产于青藏高原,在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等地也有分布;本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拉丁美洲(智利)和大洋洲(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亦有分布。但在《新华本草纲要》[2]中记载只在青藏高原本种始有块根发育,在高海拔地区蕨麻根的中下部形成块根,而在温暖低平原地区不能形成膨大的块根。蕨麻含有甾类、三萜类、黄酮类、鞣质、多糖、蛋白质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利痰、补血益气、健脾益胃等功效[3-15],在《青藏高原药物图鉴》[16]中收载其为“常用上药”。本草古籍记载蕨麻全草及块根均可入药,但现行标准收载蕨麻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下部分,本文对蕨麻进行本草考证,以明确蕨麻的药用部位及药理活性,为蕨麻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始载文献考证

公元8 世纪问世的《度母本草》[17]首次记载了蕨麻的药用和食用方法,在第三章草木类药物中记载:“所说蕨麻生山沟,叶片红青灰白色,茎蔓铺在地面生,花朵黄色有光泽,其味甘而其性凉,秋季之时性变温,秋季蕨麻质最好。配伍荞麦和红糖混合研粉做面团,进食能够止热泻。口渴配伍小檗果,研粉调入薄酒服。配伍黑腺悬钩根,研成细粉开水服,痛处荞麦面团罨,能够治疗热泻症。或者蕨麻磨成粉,做成面团进食后,功效也能止热泻。配伍大蒜牛奶煮,口渴之时口中服,热泻蕨麻能止住。此药配方并不多。”

2 名称考证

蕨麻原植物也有许多别名,《中国经济植物志》[24]称其为仙人果、鸭子巴掌菜、老鸹膀子;《兰州植物志》[25]称其为曲尖委陵菜;《秦岭植物志》[26]称其为蕨麻委陵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7]称其为鹅绒委陵菜、莲菜花;《云南植物志》[28]称其为洋沙果。

3 食用、药用历史考证

3.1 蕨麻的历史文化考证

蕨麻与藏族的风俗习惯有着紧密联系,蕨麻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及脂肪等[29-31],食用后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并可提高各项身体机能。长期食用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故蕨麻又称为“人参果、延寿果”,历史上藏族人民把蕨麻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和寺庙中的喇嘛,如今还经常被作为馈赠贵宾的吉祥物品,用于保健强身。蕨麻粥、蕨麻米饭和蕨麻炒菜是藏族人民常见的食用蕨麻的方法,还可将蕨麻打碎后做成酥饼、包子和粽子。在藏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中也少不了蕨麻米饭、蕨麻酸奶、蕨麻奶糕等[32-35],可见蕨麻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3.2 蕨麻药用、食用方法的考证

我国医学体系不仅有中医、苗医、蒙医,还有藏医,藏医药在总结本民族医药经验的同时,还吸收了中医药以及天竺(今印度)和大食(今伊朗、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的医药学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完整理论和浓厚民族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在藏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经典专著,其中有很多关于蕨麻的记载。

除了公元8 世纪问世的《度母本草》, 在唐代的《妙音本草》[36]中也记载了蕨麻的药食方法:“所说蕨麻叶灰白,花朵颜色为黄色,根为块根,众皆食,自身性效皆为凉。秋采蕨麻品质好,配伍红糖和荞麦,混研做成热面团,进食能够止热泻。配伍小果白刺果,小杯薄酒送服后,能够解除口干渴。此方醇酒开水服,新稞荞麦面团罨,能够治疗热腹泻。或者选用干蕨麻,配伍头花蓼研粉,制成热面团进食,功效能够止腹泻。配伍大蒜用奶煮,口渴之时适当服,治疗热症灰黄泻,是为热泻之良药。”

《青海风俗简志》[20]记载:“蕨麻素有‘人参果’美称。每当六七月份,蕨麻根部成串,呈圆柱状、珠状。待成熟时,用藏式小镐挖出晒干,或自用、或赠送、或售出”。《中国土特产大全》[21]记载:“蕨麻是西北高寒草原的特产,主产青海。既能食用,又可入药,素有‘人参果’之美称。蕨麻味甜,可做八宝饭、煮粥和糕点的配料”。《珍宝图鉴》记载:“蕨麻味甘,性凉,人畜皆食”。《西宁府新志》[22]记载:“蕨麻疏之类,产于野,状如麻根而色紫,食之益人,又谓之延寿果”。

3.3 蕨麻药用部位、功效的历史考证

3.3.1 叶 公元8 世纪问世的《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记载了有关蕨麻叶的药用方法。在《月王药诊》[37]第一百章“出血症的治疗方法”中记载:“小肠出血、小肠干燥、粘连胃壁、眼闭不合,蕨麻萌芽叶、天南星、五味子、红糖诸药配伍制成散剂,脑砂和光明盐为汤,送服。红蔗糖功效舒散肠扭结;蕨麻萌芽叶功效潮湿滋润;天南星功效干涸黄水和托引去腐;光明盐功效散结;脑砂功效顺气、托引黄水。”

《四部医典》[38]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为藏医药学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根本的一套理论体系,在第八十五章“上下体腔创伤治法”中记载了蕨麻叶的药用方法:确诊后的医治方法分为药物、手术、饮食及起居4 种。肺部脓液须加引流;皮膜脓液要将脓包刺破;穴道脓液要排除;如果气管里有脓液,首先使脓液上行吐出,其次以药物和饮食滋补施治……在脓液未净之前,须用毡片贴,中间要更换填塞物;外敷酒糟、蕨麻叶和獐子皮包扎;最后更换铅制引流导管,煎煮牦牛犊的脂肪外敷包扎;在第八十六章“四肢创伤治法”中记载:“热性肿胀用干糊药物施治时,蒸汽大而发热红肿,须在近处脉穴针刺放血,穿刺和沾水疗法施治;或者用天然碱水洗涤,角制吸器吮吸引流;肿胀突起处穿刺排黄水;然后药用竹黄、藏黄连、亚大黄、姜黄、龙胆、雪水配伍外敷,其上再覆盖秦艽、黄牛乳酪、酒精制剂,如果不能治愈,药用蛋黄、蕨麻叶子、绿绒蒿、豆花贝母、瓦苇、星光照射过的水等配伍涂于肿胀处,再用热酒精吮吸施治。”

3.3.2 块根 在《珍宝图鉴》和《晶珠本草》中记载了蕨麻根的药用方法。《晶珠本草》[23]中记载:蕨麻甘、凉,止热痢。图鉴中记载:“蕨麻生长在山沟。叶表面淡蓝色,背面白色,茎匍匐地面,叶柄红色,网状,花黄色,有光泽,块根状如羊粪。味甘,性凉,人畜皆食。秋天,性变温,故秋蕨麻质佳,春蕨麻性凉。功效止泻。”如上所述,本品即众所皆知的蕨麻,俗称人参果。

3.3.3 全草 古籍中不仅有蕨麻叶和块根的药用记载,还有关于蕨麻全草的药用记载。唐代《宇妥本草》[39]中记载:地埂草滩生蕨麻,叶片柔软铺地面,长短四指或五指,根茎颗粒花黄色,止泻又治隆赤病。元代《药名之海》[40]中记载:蕨麻功效治寒症,引发培根瘀紫症。清代赵学敏编写的《本草纲目拾遗》[18]称蕨麻为延寿果,在延寿果条记载:乃鹿衔草之子。《松潘卫志》中记载:有延寿果,云果生于土,味甜似山药,并无树果,此或名同而物异也。鹿衔千金方名鹿药草,其叶大而面绿背青者为真;苏恭言有大、小二种;保升言叶似茺蔚,丛生有毛者,吴风草也,此草惟生于秦地者有子,土人名曰延寿果。《仁恕堂笔记》中记载:张掖河西地有草根一种,形如黄连,盘根屈曲,有若缺然,边人取之,实笾豆用之,供馈遗,名曰延寿果,俗又称鹿跑草,其味甚甜理血中邪湿,温补下元,去风痹疬疖痛,小儿食之,定惊悸(《三边纪略》)。《本草逢原》中记载:味微涩而甘,不特有益老人,而婴儿先天不足者,尤为上药,惜乎南方罕得也。

4 近现代关于蕨麻的药用记载

因蕨麻特殊的生长习性,故蕨麻在青海地区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中国土特产大全》[21]中记载:“蕨麻,是西北高寒草原上的特产,主产青海。”清代乾隆年间修撰的《西宁府新志》[22]中记载:蕨麻产于野,状如麻根而色紫,食之益人,又谓之延寿果。……蕨麻既能食用,又可入药,素有“人参果”之美称。味甜,可做八宝饭、煮粥和蒸糕点的配料……遍布青海省海拔3 000 多米的草原上,块根肥厚,呈纺锤形,肉质。《贵德县志稿》[41]中记载:“蕨麻产于荒野,状似麻根,如贯珠而色紫,食之益人,又名延寿果,荒年可以代谷。”《大通县志》[42]中记载:“蕨麻,土名,茎红叶绿,茎叶平塌,根赤色,味甜,通邑皆产,亦大利源也。”《久治县志》中[43]记载:“蕨麻又名人参果,为蔷薇科植物蕨麻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县均有分布。其味甘、性寒,有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等功效。主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等症。”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16]中记载:“甘温。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治诸血下痢,亦有滋补之效。”《藏药志》[44]中记载:“甘、凉;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滋补;治诸血及下痢。”《藏医药选编》[45]中记载:“味甘性凉,清热止泻。主治:健脾胃,止热泻。”《中国藏药》[1]第一卷记载:“甘、凉。主治赤痢。”《中华本草》藏药卷[46]中记载:“人参果(卓尔玛)味甘,消化后味甘,性凉。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主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引《甘露本草明镜》:“强身健脾且治腹泻。”《青海省药品标准》[47](1992年版)中记载“甘、平,入肝、脾经。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治脾虚腹泻,贫血,营养不良。”蕨麻药用记载信息见表1。

表1 藏医药学中蕨麻的药用记载Tab.1 Medicinal records of Potentilla anserine L. in Tibetan medicine

5 蕨麻地上部分及块根化学成分的比较

本草古籍记载蕨麻全草及块根均可入药,研究表明[48-63],蕨麻地上部分含有生物碱、黄酮、鞣质、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地下部分含有皂苷、黄酮、鞣质、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且皂苷只存在块根中,生物碱只有地上部分含有,黄酮和鞣质地上部分含量高,多糖地下部分含量高,具体信息见表2。因蕨麻地下部分含有较多的多糖和皂苷类成分,口感好,既可以作为药物治病及强身健体,又可作为美食食用,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故现代对蕨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块根,而对地上部分及全草的研究几乎无报道。已有研究报道蕨麻地上部分含有较高的黄酮、鞣质等生物活性成分,故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蕨麻地上部分。

表2 蕨麻地上部分及块根化学成分的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erial part and root tuber of Potentilla anserine L.

6 蕨麻的研究意义

蕨麻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淀粉、多糖、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食用蕨麻口感好且能满足人体基本的营养需求,故藏族人民将蕨麻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吉祥物品;蕨麻中还含有甾类、黄酮类、酚酸类和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3],具有补血益气、止咳利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可见蕨麻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

蕨麻不仅在藏医藏药中广泛使用,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将蕨麻首次收载在中药中,其在中医中也广泛应用。藏医中蕨麻用于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治诸血及下痢,亦有滋补之效;在中医中认为蕨麻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效。用于脾虚腹泻、病后气血亏虚和营养不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64],蕨麻可抑制乙肝病毒、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抗缺氧、抗寒冷和抗疲劳的功能,还可发挥降血脂、减肥的作用。由此可见,蕨麻在藏医、中医上的主要功效差别不大,但现代蕨麻的药理作用与古籍记载的存在很大差别。

根据历代本草专著记载,蕨麻全草及块根均可入药。全草有收敛止血、补血益气、生津利痰的功效;块根性甘、温,常期大量食用,不会上火,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敛止血、止咳、利痰、益气补血的功效,主治吐血、下血、疟疾、脾虚腹泻、下痢等症。但在《青海省药品标准》[47](1992 版)和《四川省中药材标准》[65](2010 版)中记载,蕨麻的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下部分,每逢蕨麻收获季节,其地上部分往往被搁置,由此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故可充分开发利用蕨麻的地上部分,既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可充分利用蕨麻的药用价值。现已有以蕨麻配伍使用的药品,如四味雪莲花颗粒和六味壮骨颗粒,前者用于浊瘀阻所致高脂血症,并可改善因缺氧出现的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还可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后者用于养肝补肾、强筋壮骨。

本文通过对蕨麻进行系统地本草考证,明确了蕨麻的首载本草、品种及其食用、药用历史的逐步演变过程,减少或避免临床误用,蕨麻叶及全草的活性成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蕨麻的药用资源,探索明确蕨麻的药理作用,有助于今后蕨麻的研究和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延寿块根药用
美修订核电机组二次延寿审批程序四台机组受影响
身残承载情无限——记延寿镇永安村会计、村医景玉珠同志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木薯块根拔起的最大应力数值模拟及试验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药用植物珠子参新鲜块根DNA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