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会是昙花一现吗?*——“现象级”数智技术及其教育启示

2024-01-27顾小清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智变革学习者

顾小清 宛 平 祝智庭

元宇宙会是昙花一现吗?*——“现象级”数智技术及其教育启示

顾小清1宛 平1祝智庭2[通讯作者]

(1.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2.华东师范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从元宇宙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以指数级跃升态势,推动人类社会前行。教育作为连接技术与社会的人力资源纽带,在“现象级”数智技术高歌猛进的一波波热潮裹挟下不断面临“如何变”的拷问。随着元宇宙的讨论热度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取代,人们不禁追问:元宇宙会是昙花一现吗?为此,文章首先依托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原理,分析了以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象级”数智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学习方式变迁、认知方式转变、教育关系演变和系统生态变革,并指出技术是教育变革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对教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文章通过对技术属性的解析来理解跃迁中的数智技术,并探析了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本质,即对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教育关系和系统生态变革进行编程。最后,文章阐释了“现象级”数智技术的教育启示,以期为数智时代背景下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本质探索与意义解构提供启示,并引领未来数智教育的发展方向。

数智技术;数智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变革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演进正日新月异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传播,移动互联网促进参与者的协作创新,智能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人类生活的边界。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互联网,技术的演进推动社会变革,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技术发展的新浪潮中,不断涌现出“现象级”的新技术。其中,“现象级”数智技术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且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代表性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曾几何时,元宇宙作为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概念引起了全球关注,且因其承载着连接虚拟世界和全时空真实世界的使命,而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元宇宙的热议“现象”尚未退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便已迅速崛起,并以势如破竹之势,成为新一波的“现象级”数智技术。从元宇宙到AIGC,下一个“现象级”技术迭代或许正在蓄势待发,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刻重塑人类社会。

在“现象级”数智技术的冲击下,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技术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与教育这一人力资本发动机竞相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在技术与教育的角逐中,需要积极变革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来应对社会变化和技术冲击[1]。当前,“现象级”数智技术发展迅猛,教育若想下好“先手棋”、领先于技术的发展,就需要先明确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本质,并从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视角出发,探讨数智技术如何影响教与学、数智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以确保教育体系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来应对技术挑战。那么,如何看待数智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如何理解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本质?“现象级”数智技术对教育变革有何启示?这些问题亟待研究者进行探讨。

一 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原理

教育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祝智庭等[2]总结的技术变革教育的原理,可以这样理解“现象级”数智技术促变背后的理论逻辑:“现象级”数智技术改变了学习的时空结构、丰富了信息的表征形式、改变了社会主体结构与参与方式、提供了行为主体的智能代理功能,由此带来了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教育关系、系统生态的变化。

1 学习方式变迁

在马克思等[3]看来,机器是一种生产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波普尔[4]的器官投影说认为,工具是我们身体外化的器官;阿瑟等[5]也认为所有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概言之,技术主要是以人体器官延展的方式来弥补人体工具的缺陷。例如,人手的挖掘能力低下,于是有了挖掘机;人的视力有限,于是有了太空望远镜。人类通过创造学习工具,来突破身体局限。学习工具改变了传统纸介、课堂黑板、实验设备等物理介质学习方式,从某一感官的延伸跨越到开展学习者替代性身体活动的多重空间中,实现了远程学习的具身性[6]。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技术打破了学习者学习的时空限制,让时时、处处、人人学习成为可能,推动规模化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此外,数字时空的出现引发了学习者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缩短,沉浸式、体验式、趣味性、交互式学习方式受到学习者的青睐。

2 认知方式转变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技术的始因在人,技术是人工制品,是对自然的模仿[7]。信息化设备的演进,表征人对信息传播方式认知的精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例,从口头讲解辅以黑板板书,到教学PPT投影图文并茂,再到数智技术支撑的课堂教学情境拟真创设,“所想即可见”。数智技术的更新迭代,丰富了信息表征形式,并逐步贴近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连接,扩展人脑的认知。随着数智技术的演进,媒介通道不断丰富,加深了学习者对事物的记忆留痕,并提升了学习者的形象记忆能力。由此,数智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使人类能够从静态的二维观察发展为获得可调动多维感官的具身体验。

3 教育关系演变

从媒介是人的延伸来看,技术提高了劳动力效率和智能水平,加快了生产发展速度,生产资料分配方式和生产关系随之发生改变。推及至教育,表现为知识生产方式发生改变:知识已不仅限于被记载在纸质书本,而是被研究者符号化和结构化,“草根大众”也参与知识的生成与建构[8]。此外,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知识碎片化成为趋势,智能机器也参与到人类的知识生产过程中,并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知识的机器生产模式正在塑造新的“教师-学习者-人工智能”三元教育关系[9]。在此关系中,教师和学习者作为机器知识生产的任务提出者、设计者、管理者,深度参与知识生产过程,并与智能机器融合、交互。

4 系统生态变革

教育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既受限于教育系统外部的经济、政治、科技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有关。数智技术正在以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影响着教育生态的演变[10]:①在宏观的人类社会系统生态层面,数智技术发展驱动着经济、社会、政治等系统发生结构与功能的转变,复合创新型人才优先发展,支撑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格局。②在中观的教育系统生态层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子系统、中小学校子系统、高校科研子系统与教育科技企业子系统组成教育系统,数智技术将教育系统中的各子系统进行融合,使各子系统具有一定的耦合性与非线性,即通过复杂系统之间的耦合与交融,使某个子系统不仅具备其原有功能,还具备其他子系统的功能。例如,从聚焦个体智能到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群体智能的转变,使中小学校子系统与高校科研子系统进行耦合,保持中小学校教学主体与高校科研主体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③在微观的学校系统生态层面,数智技术的发展使拟人化的机器人发展为更加智能的教育机器人,这要求学校在学、教、评、管等教学模式上做出变革,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建议,助力教师设计与生成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应对智能技术发展、人力资本结构转变、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协同带来的挑战。

二 探析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本质

1 理解跃迁中的数智技术

目前,学界普遍达成的共识是:技术是一种广义的概念,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一个典型的观点是“技术是指向某种目的,人为有规律组织起来的现象”[11]。换言之,技术是对那些被捕获并使用的现象进行编程,如“造房子和编织,最初被发明出来,就是通过分别模仿燕子筑巢和蜘蛛织网”[12]。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技术则是以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完成对现象的编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技术的阈限由人类对自然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所决定,人的有限性决定着技术的阈限。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来看,数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教育现象,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例如,早期人工智能是通过编程语言将数学模型程序化代替人类进行逻辑和运算,侧重于通用问题求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主要是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的感知处理方面已接近甚至赶超人类水平[13]。数智技术的演进,反映了人对自然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优化人工制品的同时,也不断延展了人类的大脑和身体。但是,数智技术作为人工制品,其存在于人工设定的目标环境中。无论是专用人工智能,还是通用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对人类器官的延伸,是对人类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的模仿、替代、强化。

2 理解数智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发展

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源于对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规律的认识,利用人工制品助推教育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将从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教育关系、系统生态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发展。

①在学习方式变迁方面,数智技术延展了学习者生活的时空结构,学习从人工知识表达到大数据驱动,带来了学习方式变迁,这在学习资源、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观念上均有所体现[14]。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人机协同学习将成为未来发展路向。例如,AIGC协助解决知识联结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快速实现知识连接,带来发散性思考。再如,人工智能促进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数据耦合,推动文本、图像等海量数据涌现,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种数据涌现不仅体现在可见的物理环境中,赋能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形成数字化综合创新实验环境,还体现在虚拟环境中。例如,元宇宙可创建虚实融合的真实世界,为学习者提供拟真学习情境,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学习,扩展了学习时空。

②在认知方式转变方面,数智技术带来跨媒体的多元数据融通、联结,增强了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数智技术对信息的处理愈发接近人类综合信息的能力,转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例如,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了主辅式、分布式两种认知方式,以应对海量信息和复杂问题。其中,主辅式认知强调人类认知与数智技术的协同作用,将人的认知范围扩展到人与技术的互动,以提高认知效率[15];分布式认知则将认知范围扩展到人与人、人与技术、人与环境的互动,认为认知分布于多个个体、技术和环境中[16]。

③在教育关系演变方面,数智技术带来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延展了学习者的思维。例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可根据文本提示生成文本、诗歌、信件等,提高了知识生产效率。相较于此前浏览器的关键词搜索,AIGC不仅能基于提示给出答案,还具备上下文理解力,成为内容生产者,动摇了人作为知识生产主体的根基。数智技术从内容呈现者转为知识生产者,原本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学习活动由人机互动代替,削弱了师生的主体地位[17]。

④在系统生态变革方面,数智技术应用于教育,既是学习者身体的延伸和强化,也是教育边界的扩展。将教育视为依托技术进行教育现象编程的社会活动,一旦某种数智教育工具在教育现象捕捉和利用方面的优势与一定阶段的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教育系统的边界就会被打破。例如,元宇宙延展了学习者身体,表征了虚实融合世界,可满足学习者对真实学习情境的需求,并融合现实生活世界,集社会、教育、技术于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解决了教育领域中学习时空受限、学习资源有限、学习空间分散、感官调动不足等问题,实现了情景化、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促进了跨地域深度参与的学习,推动了无障碍的协作学习,以及多元创新学习的个性化。

由此可见,数智技术之所以能促进教育发展,除了技术是人类创造出的“臂膀”,还因为教育是让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途径,数智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最终又回归到教育主体。

3 数智技术对教育变革的递增性影响

随着数智技术的演进,技术对教育现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且呈现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趋势,不仅影响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而且触及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①从技术与教育的发生条件来看,数智技术影响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域”的更替过程,即单体技术发展为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而新的“域”总是会逐渐取代旧的“域”,进而形成一个更大的技术结合体,影响着教育的目标、管理、制度等各个层面。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变革。例如,元宇宙的交互经过文本交互、桌面虚拟交互,发展为虚拟物理建模的增强交互,再发展为难以区分真实与虚拟的无感交互[18]。在这个过程中,人机交互逐渐增强,助力学习者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与此同时,教育系统的惯性常常与新技术的引入产生冲突,教育与技术需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元宇宙中虚实融合的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的提供,对真实教育情境、人机交互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与数智技术之间的协同发展需要教育者和技术创新者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与技术的良性互动。

②对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了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9]。在“培养什么人”方面,教育需培养学习者与人工智能“打交道”的能力。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人机共融、共生成为可能,学习者需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在“如何培养人”方面,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即数智教育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将成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而人机交互将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在“谁来培养人”方面,AIGC的出现使教师的角色面临改变。除了“人师”,还有“机师”“双师”等新型教师,这将导致教师构成和队伍建设布局发生彻底的改变。更进一步,“学必从师”的社会设定或将被逐渐弱化,而“体验即认知”将成为学习新常态,“教育”概念终将被“学育”概念所替代。就“近未来”而言,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仍有存在的价值,但必须朝着“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更值得期待的是,让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为谁培养人”方面,智能时代要培养具有高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20],以满足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复杂需求,促进个体的素养提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现象级”数智技术的教育启示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再到元宇宙、AIGC,每一项技术发展的高光时刻,都被寄予引领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变革的厚望。当元宇宙的光环转瞬之间被AIGC所替代,我们不禁想追问:元宇宙会是昙花一现吗?AIGC带来教育变革的期望是否很快会因出现新的替代者而落空?对此,现实世界的科技水平已无法预测。教育工作者能做的,是秉承理性和开放的态度,从技术对教育影响的视角来看待此类“现象级”数智技术。

1 数智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因材施教变革

技术所到之处,无不构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新生态。技术发展在推动社会产业前行的进程中,也推动着教育教学从师徒传授小规模教学、大规模班级授课制、技术赋能精益化和差异化教学向智能个性化教学转变,如图1所示。

图1 数智技术推动的因材施教变革

因材施教强调教育需顺应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根据学习者的专长和个性品质进行差异化教育,使其能够各专所长[21]。该理念诞生于手工时代,“手工生产”与“学徒制”的技能传习相呼应[22]。随着学习者与知识数量的双重扩增,师徒传授小规模教学这一制度逐渐衰落。与大规模生产的“福特主义”类似,教育福特主义着眼于“规模化”教育生产。大规模班级授课制在提升学习者整体学习效果的同时,其显现出的标准化、同质化现象却背离了人的发展。与市场对精益生产的需求类似,教育也需要培养精益化、差异化人才。精益化代表精细化、即时性、高效率,注重“小而美”,因此精益化教学强调小规模、高质量;而差异化代表多元化、灵活性,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差异化教学注重满足个体差异。在技术赋能背景下,人才培养可从“规模化”课堂教学转向小规模线上教学。例如,在线学习中的小组制中,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的主题展开讨论与研究,课程结束后形成多个成熟的主题汇报,提升了学习效率。

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是个性化与定制化生产的产物,具有灵活创造、个性化定制的特征[23]。在数智技术赋能下,教师经验与数据智能以识材、施教、发展的形式体现,助力智能个性化教学。其中,“识材”是依托大数据技术,采用无感知采集设备捕获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据此推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形成学习者画像;“施教”是基于学科知识图谱和大概念地图,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学习资源与实时测评;“发展”是挖掘全过程学习数据的价值,赋能学习者学习与成长的应用场景,形成适合每位学习者发展的规划建议,助力实现因材施教。

综上可知,从师徒传授小规模教学,到大规模班级授课制,到技术赋能精益化、差异化教学,再到智能个性化教学,数智技术的支撑与教育数据价值的挖掘推动着教育因材施教变革。

2 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每一次进步都为人类前行提供了助力

数智技术对教育变革中教育主体、教学环境等要素的促进作用,可通过学习技术系统抽象模型表示。此模型包含学习者、知识库、评价、指导者、学习记录等内容,可以反映我国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24],为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例,数智教育的发展可划分为萌芽、启动、发展三个阶段,分别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智能导学系统、人机交互的教育机器人为代表[25],组成了有序、连贯的数智技术支持的学习演进体系:①萌芽阶段,学习者学习的知识库以超文本组成的网络课程为主,通过提供邮件、论坛发帖等功能,供学习者进行交互式学习。指导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和学习记录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估与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②启动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已能支撑学习者对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的基本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进度,自主选择知识库中的学习内容,成为学习过程的计划者和管理者。指导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③发展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显现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智能自主系统的特征,其每一项特征都将可能给教育教学带来挑战,使学习技术系统的环境发生改变。例如,智能应用系统可以采集学习者的多维学习行为数据,开展数据与资源的全流程收集与应用,形成丰富的知识库。这些丰富的行为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化分析模型提供评价反馈结果,帮助学习者和指导者全面了解学习过程。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智能导学再到人机交互的协同智能发展,每一次进步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需求、解决复杂问题、提升效率,为人类前行提供了助力:①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固定程序模式的设计,教学模型和交互模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教学模型以固定多条路径为特征,交互模型依赖本地程序。这种模式下的教育系统相对封闭,无法满足个性化和深度学习的需求。②随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和智能导学系统的发展,设计模式转向逻辑推理模式。在此过程中,以下模型在智能导学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应用理性思维的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Rational,ACT-R)模型通过专家知识约束,促使教学过程更具个性化和高效性;学习模型支持认知状态估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教学模型可以根据知识内容推荐适切策略,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交互模型引入Web界面,可以使教育系统更加灵活、个性化,为学习者提供更友好的学习环境。③人机交互的协同智能发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智能动态模式的设计,旨在响应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动态变化,以提供更灵活、定制化的学习体验。依托此设计,领域知识模型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图谱组织和生成学习内容,学习模型结合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多模态数据建模,教学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交互模型提供自适应、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场景。上述进步实现了从理论基础、设计模式到领域知识模型、学习模型、教学模型、交互模型的全面升级,为人类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使教育更加贴近个体需求且更具灵活性、智能性,确保了人类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前行。

3 拐点来临:数智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前景

美国未来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Amara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法则,被称为“阿玛拉定律”:人们总是高估一项技术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一项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时经历缓慢增长之后,会在一个临界点突然急剧上升,呈现爆炸式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指数增长效应。

将阿玛拉定律应用于教育领域,可做出以下解释:在教育变革的演进过程中,当某项技术首次被引入教育领域时,人们可能会过分乐观地认为它将改变教育体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的深远影响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如图2所示。在技术应用初期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当这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就会形成期望膨胀峰值。例如,在前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大量教育数据中进行特征提取并用于各种学习任务,当数智技术发展的拐点到来时,教育将以超越人类预期的方式发展[26]。再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出现后,其经历了第一次人工神经网络浪潮、迎来了昙花一现的专家系统,直到基础模式Transformer的出现,才推动AI整个范式发生转变,预训练模型的输出结果大幅超出预期。由此看来,数智技术促进的教育变革也需要等待“拐点”的来临,以引发知识生产形态发生质变,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图2 教育领域中的阿玛拉定律

四 结语

元宇宙、AIGC等“现象级”数智技术的发展与迭代,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波波热潮,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创新的畅想。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变革现象,探讨数智技术及其应用于教育的本质,有助于教育者“拨云见日”,深刻认识数智技术对于教育的价值,并明晰数智化转型之“变”和教育初心之“不变”。尽管数智技术推动教育发生了诸多变化,但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秘密武器”。教育的目标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情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育是一个缓慢而美妙的过程,数智赋能的教育不仅要有精度、广度与深度,还应使教育带有人文性、个别性、适应性而更具温度。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教师对学习者心灵的启迪仍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师德师风建设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石[27]。展望未来,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教育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并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从而为数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胡艺龄,赵梓宏,文芳.智能时代下教育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9):118-126.

[2]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9.

[3](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0.

[4](英)卡尔·波普尔著.舒炜光,卓如飞,周柏乔,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24.

[5][11](美)布莱恩·阿瑟著.曹东溟,王健译.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45-72.

[6]高意博,黄甫全,刘大军.新课标下AI赋能义务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5):80-89.

[7]廖申白.亚里士多德的技艺概念:图景与问题[J].哲学动态,2006,(1):34-39.

[8]王竹立,吴彦茹,王云.ChatGPT与教育变革——智能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远程教育杂志,2023,(4):27-36.

[9]陈晓珊,戚万学.知识机器生产模式与教育新隐喻[J].教育研究,2023,(10):33-43.

[10]顾小清,李世瑾.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本质内涵与应然路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9):1-9.

[12]Franssen M, Lokhorst G J, Van de Poel I.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OL].

[13][17]王天民,郑丽丽.ChatGPT赋能思想道德教育的风险及对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8):131-137.

[14]赵慧臣,唐优镇,马佳雯,等.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8,(10):20-26.

[15]刘雪飞,陈琳.主辅式认知——智慧时代认知拓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1):33-38、44.

[16]Jim Pettiward. University 2.0? Using social software to enhance learner engagement[OL].

[18]顾小清,宛平,王龚.教育元宇宙:让每一个学习者成为主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11):13-26.

[19]李政涛.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与重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7):47-55.

[20]杨宗凯,王俊,吴砥,等.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探析及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7):26-35.

[21]张蕾.对因材施教原则的重新审视与再行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8,(24):98-100.

[22]路宝利,来文静,雷前虎.教育迭代进程中规模化因材施教研究:“教育岛”图景[J].全球教育展望,2023,(3):62-73.

[23]谢富胜.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64-70.

[24]顾小清,吴战杰.学习技术系统体系结构进入2.0时代[J].计算机教育,2018,(11):5-7.

[25]张丹,崔光佐.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1):39-44.

[26]Stefan A D, Kerr S.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2017,(1):22.

[27]本刊编辑部.九位院士、校长谈“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会议综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5.

Will the Metaverse be a Flash in the Pan?——“Phenomenal”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and 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GU Xiao-Qing1WAN Ping1ZHU Zhi-Ting2[Corresponding Author]

From the metaverse to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exponentially propelled human society forward. Education, as the human resource link connecting technology and society, constantly face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change” under the wave of “phenomenal”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discussions fervor of metaverse by gener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ople cannot help but wonder if the metaverse is a flash in the pan. Therefore, relying on the principle of technology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learning metho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gnitive methods,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revolution of system ecological brought by “phenomenal”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represented by the metaverse and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the education field, and pointed out that technology was an influencing factor and driving forc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ubsequentl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ttributes of technology to understand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the transition, and explored the essence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promot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which was, programming the learning methods, cognitive methods, educ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system ecology. Finally, the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s of “phenomenal”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were expounded, in order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essence exploration and meaning de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romoted by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and gui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igit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metaver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educational change

G40-057

A

1009—8097(2024)01—0026—09

10.3969/j.issn.1009-8097.2024.01.003

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ZDA3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顾小清,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教育,教育数据治理,学习分析,邮箱为xqgu@ses.ecnu.edu.cn。

2023年10月26日

编辑:小米

猜你喜欢

数智变革学习者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变革开始了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