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监督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024-01-27易万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教师

摘  要: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职业素养”的综合反映。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防范重大师德师风问题的发生是对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大考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要求不严、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违反教育教学制度规定、学术不端、违反财经纪律等,严重损坏了高校和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加强对高校师德师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评与奖励机制、制订师德失范行为查处机制等,形成一套涵盖师德思想引领、师德失范监督、师德管理与考核等全领域的制度机制,构建师德师风全面科学立体的监督预警机制,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监督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086-07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1]崇高地位和历史重任,要求每位教师珍惜身份,完善自我,提升师德修养,为抓好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不断推进高校师德师风监督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师责任重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成就好教师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师德师风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等,是教师应遵守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3]六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在着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当下,这些要求也是对每一位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才能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当前,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要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归根结底是看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师素质及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高校教育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经过不懈努力,使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下高校需要思考谋划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深,需要因时制宜,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现状及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政策、文件,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七部门也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標准[4]。高校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摆在首要位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关于学校教育事业全局的大事来抓,建立工作机制,形成了组织化、经常化、制度化的新格局。高校师德师风方面整体向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明显增强,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够恪守职责、敬重学问、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绝大部分教师能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师德师风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认识明确,近年来没有发生过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相关规定的现象。但师德失范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对教师整体形象和教育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还不够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十分丰富深刻,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他多次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这一论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他说,“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太大了,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论述学习不深入,理解一知半解,没有融会贯通,学习的深度广度不够,从理论上分析理解师德师风的实质内涵和范围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师德师风的思想根基还不够牢固,从教师思想灵魂深处理论武装预警还不够有力,用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仍有差距,高校教师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仍有差距。

(二)师德师风建设监督预警主体责任体系还不够完善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从近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高校能够积极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也能及时采取多项举措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但仍存在着相关部门间管理协调不够,部门之间有效沟通机制还比较缺乏,师德师风建设各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责任不清等问题。高校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还有差距,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大教师工作格局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委员会机构还不健全,设置了校级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委员会机构,但学院一级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机构未设立组织机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心在学院一级、院系一级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和具体负责人。

(三)教师自我监督、自我革新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还有待加强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必须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使自身的言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一名好的教师,必须能在教学过程中将高尚的道德风范贯穿始终,能在师德师风的监督落实中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自我防范,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守师德师风相关规定,但也存在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的情况。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问题上,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很好发挥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未能很好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对学生的思想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违纪违德现象不管不问,缺乏仁爱之心和责任感。有的教师纪律意识淡薄,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课堂讲授纪律意识差,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个别教师对教师职业具有高标准道德要求的认识还不深刻,对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感、责任感不强;极少数教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认识不深,对教师职业认识不深刻,对何为教师、为何要为人师表、如何教书育人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教师个人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责任感不强,未能准确把握师德师风的内涵和外延,在生活、学习、工作、社交中没有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有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觉悟性不高,对违反师德师风方面的制度规定存在侥幸心理,师德建设的自我认同度不高,教师“自我预警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四)师德师风建设监督预警联动协同机制建立还不够完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监督预警是一个全时、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性工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涵盖教风、学风、科研诚信、意识形态、道德品行、工作态度、言行规范等。从教育部近年来通报的师德师风案例分析来看,当前,教师师德师风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教师有对意识形态问题重视不够、发表错误言论、生活作风问题时有发生、学术不端、违反财经纪律,违反教育教学制度规定等,严重损坏了高校和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发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协同联动的监督预警体系建立不完善,没有形成预警矩阵,没有建立联建联防,同频共振的监督预警体系。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六位一体”的联动师德监督预警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高校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平台互动参与不足,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个人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不够紧密,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自我成长结合力度尚且不足,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还不够有力,发挥党组织凝聚教师的功能作用还有差距。部分单位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师德师风教育学习重视度不够,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关注教师发展需求和价值愿望不够及时,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以及信息渠道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师德师风预警机制和行为失范阻断机制还没有完全构建,对有的政策制度落实力度尚不到位,监督预警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师德师风监督预警的日常管理还不够科学规范

在互联网时代,防范重大师德师风问题发生是对高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大考验。随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和职业素养也日渐提高,但是师德师风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监督难度日益增加。师德师风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师德评价主体的参与度較低。调查中发现,在“是否了解《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内容”这一问题上,选择“不太了解”的占比19.6%。各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教育和监管责任时还存在工作盲点,甚至因工作多重交叉造成责权模糊、执行不顺畅等问题。师德师风的日常教育模式创新性不足,开展形式主要包括师德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等,形式内容还比较单一,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与党员学习、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的还不够紧密,教育的方式和形式还不够丰富。请进来与走出去、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还需深化,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挖掘和宣传还有待提升。师德师风的教育管理必须坚持组织管理与个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目前在落实师德师风具体管理责任还不够细化,很多教师思想上追求自由,不愿被束缚,强调学术自由多,在讲政治和为人师表的高度认识师德师风还不够,在教师“为学为事为人”一体化思想和行为方面上的监督管理也存在缺失。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个人微观因素的影响。

(一)重师能轻师德,教师政治思想引领不够有力

大部分高校重视对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训提升,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师风素质的提升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教师组织政治思想教育学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创新教育组织形式不够,缺乏吸引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师头脑、指导实践还有差距,开展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有差距。教师对师德师风内在认识还不足,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意义和科学内涵的学用结合不够紧密,主动学习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和评价指标自觉性不高,缺乏创新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教师距离追求师德高线,守住师德底线,不踩师德红线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还有差距。

(二)重治失范处置轻及早预警,教师日常监督教育管理不够有力

目前,高校对师德师风的舆情处置比较及时,对师德师风失范事件处置比较有力。但在师德师风的日常教育,日常监督管理常态化、持续化上还不够重视,把师德师风当阶段性任务去完成,上级要求了就重视,在师德师风方面出了问题后,才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师德师风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不到位,经常化、持续化抓监督检查不够有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工作韧劲还需加强,抓在平常,严在经常方面还不够有力。对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办法还不够全面、系统,大都是笼统的,操作性不强。师德考核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不同教师的考核结果大体上都是相同的,考核量化的指标及权重区分度不够,精确量化考核缺乏措施办法。在查处师德失范行为方面调查和处理的机制还有差距,受理和调查处理机制不健全,及时发现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还有差距,建立防微杜渐的预警系统不够全面,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理的制度机制尚未完善,许多师德失范行为都是靠举报才发现的,已经在线上、线下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三)部分教师重科研业务轻教书育人,师德师风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高校教师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2]。但部分高校教师没有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差,无法真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的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低头讲课,下课就走”,没有落实育人职责。有的教师缺少对学生的真切关心和爱护,不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缺乏情感,对学生无原则迁就,对学生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学业指导用心不够,对困难和问题学生存在放任自留,管教不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在处理教学、科研和育人的关系存在偏差,有的教师只热衷于搞科研、发论文、报人才项目,对教学任务得过且过,精力投入不足,不愿承担教学任务,把教学工作当负担。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把精力放在兼职上,利用自己专业优势发展“副业”,疏于教学。使重科研轻教学,重业务轻育人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高校对教育改革评价导向仍然存在偏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及论文成果,忽视教学业绩和育人成效,从制度上破“五唯”还不够彻底。在社会变革、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越来越浓厚,存在极少数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学历的野蛮人”。部分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不严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违反财务规定,套取科研经费。部分高校教师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薄弱,理想信念缺失,思想价值观念扭曲,敬业精神缺乏,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个人自我要求不严,工作责任心与事业感不强。

四、高校师德师风监督预警机制建立的路径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职业素养”的综合反映[4],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师风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探究解决之道,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和引领的方法,构建并优化师德师风监督预警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的引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是可塑的、动态的,也是需要统一规范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创新教师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融合的新路径。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和《高等學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建设文件,教育广大教师不忘育人初心,牢记崇高使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四有”好老师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实现价值取向、育人导向和职业志向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的功能,着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打造教师队伍过硬政治素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养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潜心教学的坚守,强化自我约束,提升师德修养。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价值导向,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高校教师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把信仰的“种子”植入灵魂,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不断内化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6]。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筑牢教师信仰信念之魂,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导教师“为学”,主要增强教师的政治素质,学识魅力,以潜心治学。“为事”主要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立德树人。“为人”在于增强教师的人格彰显,不断自我更新,潜心育人,全面打牢教师的师德思想基础。

(二)建立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学部门的工作,也是高校每个单位和每个教职工的共同职责。要加强师德师风协同管理监督的体制建设,探索个人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专项监督与常规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构建学校、教师、社会和政府、家长和学生等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预警体系,加强动态监督,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

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预警的体制机制建设,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并结合高校实际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师德失范预警工作机制顺畅、有章可循。定期研判师德师风建设态势,开展针对性的师德警示教育,把好师德考核关,对师德不合格的,坚决实施“一票否决”。要以履行管理职能为出发点,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目标,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教职员工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高校各职能部门要负责业务领域内的预警,健全形成预警矩阵。教务部门要通过学生评教等途径负责“评教预警”,教学督导部门通过课堂教学管理负责“督导预警”,科研部门负责教师科学研究行为的“学术道德规范预警”,宣传部门负责基于社会关注的“舆论预警”,学生工作部门发挥紧密联系学生优势负责“学生预警”。学院落实“日常预警”,建立有效的投诉平台,通过师德投诉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方式,建立健全学院的师德监督体系。不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同行评价制度等师德建设督导检查制度,有效预防、调控和制约教师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

高校教师是高等院校的主导力量,教师肩负着师德师风建设主要的任务,既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增强个人自我教育监督的主体责任。教师要通过学思结合的方法明人伦事理,懂得为师之理、为师之道。通过反思、剖析和实践的方法提高自我师德修养,使道德论与认识论高度融合,达到教师内心师德师风的理性自觉,内化为习惯性的行为,提高教师为学、为事、为人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师德建设的自我认同,做好自我师德师风的预警人。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合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高校教师的言论和行为进行监督。关注教师现实利益,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满足教师生存需求,关心理解教师,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为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在社会大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体现人文关怀。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形势报告会,每学期要专题组织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专项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恳谈会等,征求意见建议,反馈高校师德师风情况。

(三)建立责任驱动,规范严格的预警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师德失范行为并非突发,而是有一个长期积累到最终爆发的过程。高校要结合教师发展规律和师德建设规律,在高校探索建设师德失范的日常预警管理制度。通过压实高校党委、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师党支部、教师本人等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责任,明确在教师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日常监督预警的工作职责,当出现师德失范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相关工作主体要能及时掌握教师师德师风动态并予以帮助提醒,绸缪在前,关口前移,重教育提醒,化被动为主动,变应付性惩处为针对性帮扶,做到超前反馈,最大可能避免严重师德失范事件发生。形成覆盖教师全员、教师发展全过程、校园生活全方位的师德失范日常管理预警体系,形成责任明确、沟通及时、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要按照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规范制度体系建设。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充分体现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规范[2]。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监督评议。建立新进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承诺践诺制度,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同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且纳入每年年度个人总结述职、组织生活会中自查汇报,激励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建立《教师个人诚信体系》,研究制订针对高校教师师德违规行为的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完善师德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标准,明确一票否决制的具体内容。建设《教师个人诚信档案系统》,将教师创先、争优等表彰情况和失信行为记录在系统中,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先评优、人才推荐、考核任用等的依据,对于诚信模范予以表彰,对于失信、失范人员进行惩戒,对失范严重的人员务必清除出教师队伍。

(四)建立评价科学,综合全面的考评机制

高校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破除“五唯”,探索完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机制。高校要做到“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相统一,不断完善高校师德师风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制度环境。要结合教学科研育人实践,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方法,落细落实评价要素,采取日常考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表率作用发挥与师德负面行为相印证的方式,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教师考核要突出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育人为本,发展为责”,采取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测评、考核小组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考核过程透明度和考核工作科学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综合全面反映考评内容。把师德师风评价考核作为人才引进、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岗位聘任、评选先进、绩效奖励等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把好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工作的政治关。对师德师风违纪案件“零容忍”,建立违反师德师风查处机制,按级成立师德师风监督处理机构,明确人员组成和职责、职权,严肃查处有违师德的不端行为,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和网上信箱,建立师德违纪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优者优先推荐,违者一票否决”,不断提高师德师风的工作成效。

(五)建立狠抓落实、强化领导的保障机制

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压实校院两级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格局。高校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师德建设动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沟通、协调并研究处理师德建设相关工作情况。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搭建教师师德师风协同推进平台,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承担与自身工作任务相关的师德师风监督预警管理。学院要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院务委员、系主任等为成员的学院师德专题教育工作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师德师风工作,不断改进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落实,明确院领导、系主任、支部书记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做到“领导、实施、参与”三层联动,既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培育,更要加强对教师言行的规范管控,打出“教育、管理、监督、考评、激励”一体化推进的组合拳,全面打牢师德师风的基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成立专班,对各单位师德师风情况不定期组织督查并通报。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督管理不力或发生师德师风违纪行为后处置不力,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对优秀教师要大力表彰宣传,要把师德师风要求贯穿于日常管理之中,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涵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洋. 争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表率[J]. 中华魂,2022(08):26-27.

[2] 魏影. 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30(03):76-78+87.

[3] 聂志平,陈娇娇. 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浅析[J]. 甘肃教育研究,2022(01):138-140+144.

[4] 刘园园,何刚.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探究:基于安徽某高校的调查分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3(03):104-108.

[5] 卫建国. 高校师德师風建设重点任务和难点辨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9):38-44.

[6] 吴春萍. 新时代党的教育思想引领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15(04):88-91.

(荐稿人:罗向阳,西北工业大学政策与战略研究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简介:易万军(1976—),男,在职硕士,西北工业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高校教师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