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革命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高质量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4-01-27焦冰欣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优化建议改革路径

焦冰欣

摘 要:科技革命背景下,金融科技行业日新月异,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成为了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政策指导下调查了解金融科技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进而发现专业发展过程中现存的痛点,并针对问题探索优化路径,以实现本校的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高质量转型与发展,也望对其他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行业需求;发展痛点;改革路径;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13

0 引言

经济学是新文科重要学科门类,下设25个专业,其中金融科技应用专业无疑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的新宠。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培养“金融+科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专业。我校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双高”院校,一直紧跟时代步伐探索金融专业的新发展路径。2018年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金融保险”专业改革为“互联网金融”,2021年又实现了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应用”的专业转型。目前,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仍在改革探索中,如何边前进边找到更好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1 金融科技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专业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为安徽省,共回收62份有效问卷,其中金融企业38份问卷,占比6129%,主要来自银行、保险、券商、清算及支付公司等机构;非金融企业24份问卷,占比3871%,主要来自科技公司和研究院。通过调研发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以下变化。

1.1 金融科技行业人才需求缺口大

据德勤中国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97%金融机构仍存在人才缺口,预计未来5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总量超过115万人。在本次金融科技人才紧缺程度调查样本中,一般紧缺的占比5645%,十分紧缺占比1290%,二者占比远超半数,可见安徽省金融科技人才市场需求目前存在较大缺口,与全国状况相匹配。同时,传统金融企业和金融科技公司人才招聘来源结构中校园招聘仅占比33%,未来专业校招数量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1.2 “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

在人才类型倾向度调查中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業青睐的,占比高达38.71%,其次是创新型人才,占比为22.58%,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占比分别为19.35%和14.52%。同时企业最看重复合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说明相比于纯计算机技术背景的学生而言,全面发展的金融科技人才有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而这对于有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来说是有利的。

2 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建设痛点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顺应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双高建设具体要求,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在转型过程中仍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1 课程体系有待优化

作为近年来产生的新金融业态,金融科技应用理论基础薄弱,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补充、调整和优化。同时,科技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具有跨专业性,单一设置金融科技基础理论,没有考虑到新兴金融行业中金融科技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如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碳金融、金融技术等前沿领域中的结合,方向性课程存在缺失。

2.2 资源建设有待推进

三教改革首要因素就是教材,而高校教材修订一般间隔年限较长,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容易造成教、学、用相分离的现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赋能,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金融行业在市场结构、组织形式、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快速且明显的变化,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还是仅只使用一本固定教材,很难追上行业发展的脚步。目前,专业在高质量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教材的开发以及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是有待推进的。

2.3 教学形式有待丰富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金融专职教师在计算机技术上又欠缺理论和实践经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出现强金融理论、弱技术应用的问题,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实践课学时占比小,仿真软件使用率不高,课程实用性无法百分百对接金融科技岗位。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工具等同于考勤工具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地位的突出不够。教学模式仍以教室授课为主,缺少移动课堂,与企业的连接不够紧密。因此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升级。

2.4 师资结构有待补充

我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最早从2018年开始招生,教师也是从金融保险专业转到互联网金融专业,三年的积淀虽然帮助教师积累了交叉型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但他们大多是传统经济类专业出身,在计算机技术上仍存在专业壁垒,难以完全满足科技应用的需求,因此缺少计算机编程应用专业的师资、如何解决跨学院合作授课、针对性地寻找企业兼职教师等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2.5 服务专业群能力有待提高

我院在专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为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重点打造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数字商业专业群。金融作为电商生态链中必需的一环,也应该积极融入专业群建设中,也可更好促进金融学生留芜就、创业。但是目前在设置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用场景更多限定在金融领域,与专业群的融合度和对专业群的贡献度有待提升。

3 金融科技应用专业高质量建设的路径探讨

3.1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属性

随着金融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与最新金融科技岗位对接。具体包括:

(1)围绕金融科技岗位要求打造核心课程,包括金融科技概论、金融科技产品设计、金融科技用户运营、金融科技合规实务、金融科技营销、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引入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行业所需的新技术增设实践课程:增加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金融数据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Python编程等技术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力,以应对行业的技术挑战。

(3)围绕学生需要的金融技能开设拓展课程:提供诸如证券投资分析、智慧银行柜台业务、个人理财、公司理财、金融科技法律法规、保险科技、数字信贷、互联网银行、支付技术与数字人民币等不同行业领域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以便学生更好理解金融业务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3.2 建设教学资源,夯实教学基础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专业教学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如拓展学生学习场景、便捷教师课程教学、满足社会培训需求等。具体包括:

(1)新型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编写体现金融科技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积极申报并建设金融科技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在线精品课程,制作包含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项目等内容的静态和动态资源赋能教与学。

(2)实训室建设:采购包括交易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课程及比赛软件等软硬件设备,并定期为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实训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使用规定、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产业学院建设:与金融科技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秉承“头部企业出标准、核心企业建内容、合作企业共参与”的原则共建产业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和科研合作,协同企业开发教材、实训指导书、行业案例、实训数据等资源。

3.3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质效

响应“三教改革”中的教法改革要求,更新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

(1)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开课时间和比例,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可以通过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实的金融科技应用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2)引入案例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形成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企业导师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分析实际的金融科技应用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道授业转变为立德树人。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多多进行拓展学习和问题解答,课中阶段多通過任务驱动、情景演绎、闯关游戏、思政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丰富信息化手段: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提高学习效果和趣味性。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配合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课程管理、资源分享、作业发布、讨论论坛等功能,提高学习便捷性和灵活性。通过VR、AR、直播等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实践体验感。

(5)支持创新创业:与企业合作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资源和资金支持,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孵化,邀请行业专家作为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专业建议,激励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如互联网+大赛、三创赛、挑战杯等催化项目落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3.4 补充师资人才,强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品格塑造、知识技能的领路人,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师资结构:丰富招聘渠道,吸引具有金融科技教育和从业背景的优秀教师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加入,扩充现有师资队伍;鼓励跨学院合作授课,共享教师资源,让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学生传授相应技术类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行业导师,加强实践案例教学,推进产教融合。

(2)提供师资培训:积极组织金融领域的师资培训、进修项目、访学项目等,包括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应用和行业趋势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促进教师与企业、产业的深度对接。

(3)开展教科研项目合作:组织学术研讨会、论坛和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金融科技领域的教、科研项目与合作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3.5 赋能专业群发展,提升专业价值

数字商业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围绕电商“四流”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打通。因此电子商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提供的包括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信用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因此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应该从资金流角度切入专业群建设,增设如电商金融、电商直播与运营、电商数据分析等课程,使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学生具备电商从业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未来能够帮助电商企业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扩充学生就业路径。

除了积极融入专业群建设,更应该积极创造社会价值,如:和金融科技或电商企业协同打造订单班,定向输送复合型人才;宣传“紫云英”计划,鼓励学生留芜就、创业并提供资源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业教师为地方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社会培训、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也可与地方社区、公益组织等合作开展知识普及和社会服务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金融生活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永国,李文哲,窦丽琛.范式转移视域下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金融科技专业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23(03):9096.

[2]盛天翔,王翌秋.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动态、模式比较与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23(04):1824.

[3]孟维福,窦丽琛.新财经背景下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23,36(03):9397.

[4]李玉山,罗玲,王丽纳.金融科技赋能人才创新创业的核心机制及培育策略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23,6(10):5865.

[5]杨秀英,齐雅琴,刘瑞霞.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基于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问卷调研与分析[J].经济师.2023(09):252253.

猜你喜欢

优化建议改革路径
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研究
重庆物流的发展背景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