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4-01-27罗嘉欣
罗嘉欣
摘 要:管理沟通是攻读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深度挖掘管理沟通课程的思政元素,致力将课程中三个板块:“理论板块”“组织板块”“个体板块”的专业知识教学融合至课程思政中,积极贯彻“三全育人”、立德树人与管理沟通课程的有效结合,努力探寻课程思政与管理沟通课程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66
0 前言
2017年由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程,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牢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伴随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课程思政”政策大力号召下,各高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式,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
管理沟通课程是在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和达特茅斯商学院开设的课程,在国内,该课程是面向大学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原理、技能与方法,更需要懂得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完成任务。在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日趋精细,管理沟通在信息收集、传递,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内部而言,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需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提供企业组织效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企业外部,加强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合作,需掌握一定的谈判技巧,实现企业的发展并同时服务社会,处理企业与政府、媒体、公众等关系。对于个人而言,自我沟通、书面沟通、口头沟通表达能力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与“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教学下颁布的新任务,在教学中应有效地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性,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与课程内容,融合于教学实践中。
1 管理沟通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大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结合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与收集在内容上不仅需注重与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吻合度,还需要充分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及考虑课程德育教育目标融合的准确度与契合度的问题。管理沟通课程内容可系统地划分为3个板块:理论板块(管理沟通、沟通的相关概念,管理沟通理论与框架)、组织板块(涉及组织内外部的沟通,如群体与团队沟通、横向纵向沟通、危机沟通、跨文化沟通、冲突的解决等)、个体板块(自我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压力沟通等)。组织板块的学习是引导学生熟悉企业的内外部的各种类型的沟通,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有效积极的沟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而个体板块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等。教师在管理沟通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以国家、社会、行业与企业的最新热点资讯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德育意识,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契合点,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培養他们的自我激励、责任心、团结合作精神、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沟通的主动性、担当意识等,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本文基于管理沟通课程中的组织沟通及个人沟通板块选择部分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详见下表1。
参考教材:管理沟通,康青,“‘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合理性,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强化沟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公正诚信等品德,帮助其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综上所述,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应时代需求的解构与重构,深度挖掘思政资源和德育素材使其与教学内容有较高的匹配度,将无形的价值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相统一,实现“三全育人”与“立德树人”的目标。
2 管理沟通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
2.1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否顺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教师一方面可借助多媒体平台或数据库,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及时关注社会、国家热点,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可通过研讨会、相互观摩学习、讲座、专题培训、党性教育等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德育水平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着道德水平与文化修养。教师只有坚持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课堂上渗透自然,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
2.2 丰富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无形的价值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相统一相结合,针对00后学生的行为特点与心理特征,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采用问题导向、案例教学、讨论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总结时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将更多的视频资料充实到教学课件中,增加课件的信息量。通过贴合实际的案例或社会国家时政热点,引发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共鸣,增强他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
2.3 思政理念貫穿课程教学全程
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管理沟通专业知识的教学相融合,将思政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学全程,不断丰富管理沟通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富有国情特色,进一步地将无形抽象的思政元素融入生活与学习,拓宽思政教育传播渠道,使得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主动思考,实现知识间的互通与迁移,从而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4 加强保障体系的建设
学校应建立思政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在平台上整合优质课程的思政资源,如案例、人物故事、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时事与历史等,加强教师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开发应用网络资源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让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念的熏陶;学校提供制度保障,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驱力,如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加大资金的投入,将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纳入考评体系等。鼓励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组建,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商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案例选择;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训或举办各类课程思政比赛,在赛中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与能力。
2.5 创设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与微音视频库
在信息化时代,在充分了解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教师通过研读课程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文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认真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点,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不断地收集整理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案例或贴近校园生活及职场的案例,挖掘管理沟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教学的案例素材,构建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将显性课程知识点与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联动作用。
大学生是数字原住民群体,其学习特性为娱乐化与碎片化。他们自带信息搜索功能,不轻易满足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他们的认知与行为特点,通过信息化平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和主题趣味性较强的微视频(教师录制的或网络上优秀视频)资料进行共享,便于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取教学资料,利用碎片化时间线上学习。促进他们对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掌握管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效能感,激发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
3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4].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
[4]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701] .
[5]Eugenie P.Almeida.A discourse analysis of student perception of their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Communication Education,2009,(4).
[6]宋艳,刘莹.“95后”工科大学生沟通理念构建与能力提升探究——基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