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本土课程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4-01-27杨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乡村振兴

杨莹

摘 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是乡村文化传承重要的一环。建设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一方面能传承乡村文化,同时能锁住幼儿的文化之根。现如今虽然本土课程的价值得以重视,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现实中也仍然存在教职工缺乏开发乡村本土课程意识薄弱、家长不重视本土课程家长、幼儿园寻求社区协助片面化和社区意识薄弱化等问题。本土课程的价值导向、内容要想符合乡村幼儿园的实际,须转变乡村幼儿园教职工的价值观增强课程意识、创设乡村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共同体以形成本土课程体系及建立乡村本土课程资源共享库以强化本土资源的效益。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课程建设

中圖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39

1 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未来乡村发展的走向;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描绘乡村发展的总体蓝图,其中“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部分明确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凸显本土文化的价值;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强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意义和发展方向,旨在打造一幅特色版的“富春山居图”。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必须着眼于乡村教育;教育在促进幼儿的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居于教育体系的基层,其乡村振兴应从乡村幼儿园开始。目前,乡村幼儿园的教育价值导向、教育内容和形式受城市化教育背景的影响,本土课程的建设表现出课程内容城市化及本土文化消逝的征候。与此同时,乡村本土课程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地域性,选用什么样的资源才是科学的?如何将乡村丰富的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结合?振兴本土课程的主体如何选择、参与?将作为本研究的重点考察内容。

2 乡村幼儿园建设本土课程的意义

本土课程是建立在文化自觉之上的课程,它是课程主体基于理性思维对课程的价值导向、内容等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建构而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指乡村幼儿园有效整合、运用各种乡村资源,结合家庭、村落的实际情况,满足乡村幼儿生活的需要并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套课程体系。建设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一方面能传承乡村文化,同时锁住幼儿的文化之根。对于幼儿来说,直接经验是幼儿最能接受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获取和内化知识的根本之路,幼儿能在这种经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延伸他们的经验。因此,重新反思和建设与乡村幼儿的生长与生活环境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乡村文化的自我演进,更利于乡村振兴新图景的实现,以下从幼儿、传承文化、乡村振兴角度细说本土课程建设的意义。

2.1 建设本土课程有利于夯实幼儿生命文化之根

乡村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一种符号,还是一种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对于乡村儿童来说,他们生于乡村,根于乡村,其所知所获源于乡村,如果幼儿教育脱离乡村和幼儿的经验,幼儿将失去本土生长的机会。乡村为幼儿提供宽阔的空间,田间地头、旷地、街道都是幼儿的游乐园,使幼儿的身体得到成长和心理得到满足。浓厚的乡村情怀让幼儿从小受家庭、邻里之间、村落和谐友爱的氛围熏陶,幼儿的人文情怀得以培养;乡村的历史资源为幼儿展现乡村的发展脉络,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状况,从而能以历史性的思维看待所处环境的内在联系。植根于乡村,幼儿在乡村文化的滋养中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之根,不断得到文化浸润、积累向外拓展的经验。此外,除了外部资源外,幼儿园还可以挖掘本土文化中的价值与内涵,并将其运用于园本课程的建构之中,让教师带动幼儿一起,从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出发为幼儿营造熟悉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搭建起本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桥梁,使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外延延伸至家庭与社会,赋予本土各类资源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总之,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的乡村文化均能激起幼儿探究的热情,为孩子体验生活、学习、成长提供独特而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为乡村振兴文化提供了有利的资源。

2.2 建设本土课程有利于传承乡村文化

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的建构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本土文化,人类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乡村文化也具有独立的意识形态,丰富的乡村文化滋养着广大的农村个体。每一个村落、部落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根系,这种文化基因从小在人们身上生根发芽,直至死亡化为这片土地的营养成分再生长,表现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展现魅力,流传于乡间,而本土课程充当着这一媒介。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例如,位于充满着民族气息的贵州黔东南地区,几乎每所学校都受民族气息的弥漫着,但能真正把乡村文化融入幼儿园本土课程的很少,许多幼儿园忽略了这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多年积累下来的民族、民风可以为当地的课程谋福利,打造当地不一样的本土课程,致使当地的村落文化在教育这一重要媒介中逐渐消失。因此,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和历史资源为原材料,幼儿在接触时能较好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把乡村内化于心,待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将外化于行,这一过程更能有效传承乡土文化。

2.3 建设本土课程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一。要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教育先行。建设本土课程在幼儿园实践中举足轻重,通过整合、创新乡村资源构建本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乡土文化的再现,同时给予幼儿内化乡村文化的时间和空间,使乡村资源得以物尽其用并逐渐把触角深入社会,构建资源共享的乡村图景,从而打造一幅乡村振兴图景。乡村拥有城市缺乏的教育特色资源,如,乡村广阔的土地、朴素的民风民情,能更好的借其打造符合乡村文化和幼儿发展的本土课程,幼儿园课程内容赋予想吃你文化的意蕴,得以多样化和传播,教育振兴乡村新图景得以实现。此外,幼儿园是教育体系的基层,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木桶效应”一般,解决好基层、短板问题,教育系统方能完善,教育行业方能居于高位,带动乡村文化的传承。本土课程在为幼儿孕育文化根系和传承乡村文化同时也赋能了乡村振兴。

3 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本土课程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但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仍然治标不治本,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想法和实践浮于表面,本土课程还尚未能构成乡村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与三位乡村幼儿园园长访谈中发现本土课程建设缺失原因不仅在幼儿园缺乏乡村本土课程融合意识,还由于家长参与程度低和村落没有意识利用教育发扬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3.1 教职工缺乏乡村本土课程融合意识

教师是发展乡村幼儿园教育的关键主体,是课程实施的推动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发展高度。但目前受城市化教育价值和先进理念导向的影响,使得乡村幼儿园抛弃原有的本土资源,接受不合时宜的课程,犹如“穿上不合脚的鞋子”到处乱跑的小孩,无方向、无目标,造成课程无特色。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在课程建设中起着领导作用,但由于近年来,“自主游戏”引入幼儿园,导致普遍幼儿园课程内容趋向为“自主游戏”,仅为幼儿园课程提供借鉴方向。但从乡村幼儿园园长的话语中自主游戏成为了幼儿园的主战场。“我们幼儿园没有想着走特色,从现在的教育方向来说,我们幼儿园走的就是自主游戏,都是以自主游戏为主了(A乡镇园长)。”由此可见,乡村幼儿园园长受幼儿园的自己专业意识的影响,再加上地理位置、幼儿园性质影响,没有看到乡村资源实际情况优势给幼儿园课程所带来的机遇,完全抛弃以往沉淀下来的课程文化,完全没有融合自主游戏为本园特色课程服务的意识。此外,由于乡村幼儿园地理位置较偏僻,教师流动性较大,课程的实施者不足等原因,导致幼儿园课程无法实施,正如C园长所言,“我们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还是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吧,准备的一些课程想法无法实现。”且教师即使从教育局招聘、派遣至幼儿园上岗,也表现出“得过且过”的现状,对于周边环境的认识片面化,导致课程意识薄弱,致使幼儿远离本土文化的熏陶,乡村文化默默远离人们视野。此外,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教师为转岗教师,由于专业水平不高,对本土课程认识不够,停留在小学的课程方法上,缺乏幼儿园课程是由自发形成的意识。且园所对这些转岗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在原有单位的经验方法固化,导致乡村幼儿园课程无起色,园长涉及利用本土文化融入课程的想法无法实施。

3.2 家长参与边缘化

乡村文化的传承需要祖祖辈辈的奉献,需要有意识地融合教育当中,其中课程是最好的形式。然而,在与三位乡村园长深度访谈时发现,家长工作是目前面临较大的挑战,也是幼儿园工作重点之一(A、B、C)。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民家长来说,课程究竟是什么没有概念,他们每天与田间地头打交道,对乡村的自然资源见其不怪,没能挖掘其中的价值,当教师带着孩子去往田间地头时,仅仅是驻足观望。很多家长认为课程就是“让孩子学到相应的知识,比如1+1等于几,能背多少首古诗,是多少字,这就是我们上面家长最需要的。”C园长脸上流露出无奈表情。还有B园长谈到,“尽管给家长们分享课程的好处,但这是在农村,家长们还是有(传统观念)。”可见,家长对本土课程价值的态度是消极和忽视的,家长的意识仅停留在最初的“识字”阶段,导致家长参与边缘化,没有家长的参与,幼儿园似乎就没有了课程的方向,因为本地人才能懂得本土文化的园幼,才能更好的结合文化历史融入课程当中。因此,如果乡村幼儿园想要体现自身独有的课程体系,家长工作是必须突破的一环。

3.3 幼儿园寻求社区协助片面化,社区意识薄弱化

建设幼儿园本土课程离不开乡村各方力量的支持。对于乡村幼儿园来说,村委会是经常联系的社会群体。在访谈中,园长们也谈到与村委会相互帮助,“有时会搞一些活动,会寻求到村委会一些帮助,如疏散一下车道(C)。”当问到其他教学上的帮助时,园长们纷纷摇头。这种社区支持仅停留在人文情怀层面,并没有意识社会能提供的更加丰富的乡土资源。社区没有意识的情况导致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力度下降,导致村落教育质量下滑,经济受到影响。此外,村委会大多数人员由村民选举出来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乡村的情况了解较多,但从与园长的访谈中得出,村委会处于被动状态,幼儿园需要协助才会给予配合,没有把乡村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的意识,这不利于乡村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总之,在幼儿园、村委会双向促进中双方并未找到彼此真正有益的价值,造成乡村振兴步伐停滞不前。

4 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的建设路径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经验性和生活性,只有那些处于幼儿经验范畴之内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吸收和内化成为自身经验与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幼儿也只有与其生存的环境进行充分且良好的互动才能充盈自身的认知,让幼儿认知得到多样发展。抛开城市突显出来的强势课程,重新投入乡村课程带来的价值当中,反思和建设与乡村幼儿的生长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破除“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尴尬。

4.1 转变乡村幼儿园教职工的价值观增强课程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其实现路径重在教育。针对乡村课程存在教职工缺乏乡村本土课程融合问题,首先增强教职工对乡村本土文化的观念认识和实践能力。麦克尼尔将课程变革分为五种类型——替代、交替、紊乱、重建、价值变革。目前大多数幼儿园课程属于重建类型,研究者认为在乡村幼儿园,课程要回归本土化,最重要的是变革幼儿园所有的教职工基本价值观,这是本土课程追求的高层次发展的目标。幼儿园组织全体员工下乡了解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并组织讨论资源的可行性,最后在充分考察后结合教育大方向和农村幼儿园实际,借本土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整合加工成课程。紧接着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设置课程内容。幼儿園经过前两个步骤的准备后可以考虑大中小班课程的建设内容,如小班阶段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能说出家所在村落的名称,对大自然感兴趣;中班阶段喜欢自己所在的班级,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探究事物奥秘;大班阶段能感受乡村的发展变化,了解乡村的本土文化,激发为乡村服务的情怀。

4.2 创设乡村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共同体以形成本土课程体系

建设本土课程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吸纳百家思想。乡村幼儿园是课程建设的规划者,家庭、社区也是不可忽视的成员。家庭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价值导向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家长参与课程边缘化,可以让家长意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可以到班上担任助教,亲身体验课程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家长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当水果成熟时给幼儿园送来“分享课程”,插秧时节可以送给幼儿园“体验课程”。总之,建设本土课程需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参与,家长是乡村土生土长的人,身上流着乡村人的血,行动上传递着乡村人的气息,幼儿园与家长加强联系不仅让幼儿获得认知,还能让乡村的文化得以传承。其次,每一个村落的本土文化历史悠久,显现不同的文化灵魂,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不同特质的华夏儿女,但如今由于人们传承文化意识观念薄弱,乡土文化正在消失。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进行,乡村有义务把传承本土文化作为当下的发展重心。加强服务乡村意识,乡村带头人应重新审视乡村文化的可取之处,把文化资源梳理入库,定期举行相关活动,让文化观念入户每一家,增强我为家乡谋发展观念。传承文化需借助教育这一载体繁荣,乡村主动与当地教育局提供本土資源,学校转变乡村单一协助观念,相互为传承传统文化出力,一方面为乡村打响品牌,同时为子女孕育文化之根。

4.3 建立乡村本土课程资源共享库以强化本土资源的效益

课程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结合乡村文化的特点找出突破口。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立首先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对乡村的本土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初步的课程规划,将生态、文化和历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并归入相应的课程范围;其次,各乡村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特色课程,并把整一套课程规划纳入本土资源库;最后,整理库中的资源,分门别类把各个幼儿园的课程规划整合在一起,公开上传于教育部网站。此外,库中包括各个乡村幼儿园课程的模本及乡村资源的共享,但其中的内容可随时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商讨、调整和完善,让乡村幼儿园优质发展。

5 结语

教育是乡村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本土课程的建构位于教育重要的位置。由于现实中也仍然存在教职工缺乏开发乡村本土课程意识薄弱、家长不重视本土课程家长、幼儿园寻求社区协助片面化和社区意识薄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学界一直给予关注。不仅是教育界,还有社会均需要关注此类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因此,要转变乡村幼儿园教职工的价值观增强课程意识、创设乡村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共同体以形成本土课程体系及建立乡村本土课程资源共享库以强化本土资源的效益。总之,本土课程繁荣,以上措施须同时发力,从而乡村、教育双促进,只有教育振兴,文化才能传承,乡村才能振兴。

参考文献

[1]李旭,段丽红.“位育”视角下乡村幼儿园本土课程的内涵诠释、价值诉求及内容构建[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5):106112.

[2]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

[3]黎金凤.重庆市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4]耿书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9(05):8588.

[5]黄玉娇.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困境与出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4):4648.

[6]许丽英,袁桂林.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优化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5762.

[7]郝江玉.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4(05):6163.

[8]刘志清.本土资源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研发中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7(04):1416.

[9]龚育红.“1+N联合教研”助推薄弱幼儿园课改的策略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3):108110.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