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市1例本地猴痘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4-01-27陈楚莹冯志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猴痘痘病毒中山市

陈楚莹,冯志锋,王 曼

2023年7月11日,中山市疾控中心收到A市发来的关于追踪管理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协查信息。经现场流调核实,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该名密切接触者被诊断报告为1例本地猴痘确诊病例。

自2022年5月起,全球多个非流行国家和地区发生猴痘疫情[1]。我国多个城市也于近期相继报告猴痘确诊病例[2],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为进一步探讨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特开展本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3年7月11日A市协查至中山市疾控中心的猴痘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确认患者。

1.2 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获取调查对象的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表现、暴露史、一般接触者情况等。采集调查对象的咽拭子、皮疹表面涂抹样本以及调查对象同住人的咽拭子样本送至中山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检测试剂进行RT-PCR,猴痘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上送至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同意本次调查免除伦理审查。病例,男,30岁,在邻近中山市的A市从事商场运营工作,家住中山市某镇,与其父亲同住。父亲经常值夜班,甚少在家中与病例长时间接触。

2.2 发病就诊经过 病例于7月1日出现发热(未测体温)、头痛,自服退烧药后缓解。7月2日起陆续出现皮疹,出疹部位的先后次序为:手掌、脚底、肛周、生殖器、躯干。皮疹边界明显,中间凹陷,伴明显疼痛感。7月7日到A市皮防所就诊,予以炉甘石洗剂涂抹。7月12日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被诊断报告为猴痘疑似病例;当晚经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确认,收治医院订正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7月18日痊愈出院。

2.3 流行病学史

2.3.1 日常生活情况 病例自2023年6月至今无境外活动史,日常自驾往返中山住家和A市工作地。无啮齿类、灵长类动物接触史。

2.3.2 性接触史 病例于2023年6月22日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B市,晚上在B市某酒吧活动,后入住市内一酒店。6月23日中午,病例通过交友软件邀约一名男子在酒店房间发生性行为,自述有使用安全套;晚上继续在同一个酒吧活动,后独自入住酒店。6月30日,病例自驾到A市朋友家中,与3名同性朋友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023年6-7月份,除上述两次男男性行为外,病例无其它外出史和高危风险接触史。

2.4 接触者情况 共判定密切接触者4人,均为病例的性伴,其中A市3人,B市1人。根据A市疾控中心反馈,A市3名密接中,1人在7月6日、2人在7月8日出现猴痘相关症状,并均在A市被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B市的1名密接,因病例未提供具体信息,无法追踪。判定一般接触者1人,为病例的同住人(父亲),一般接触者无不适,未出现猴痘相关症状。

2.5 实验室检测 7月12日上午,采集病例的咽拭子、皮疹表面涂抹样本以及其同住人的咽拭子样本送中山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猴痘病毒检测,结果显示病例咽拭子和皮疹表面涂抹样本均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同住人的咽拭子样本为猴痘病毒核酸阴性。7月12日晚,病例的样本经广东省疾控中心检测确认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

3 讨 论

该病例有发热、皮疹等猴痘相关临床症状,发病前21 d内有男男性行为暴露史,其咽拭子和皮疹表面涂抹样本均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是中山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猴痘病例,通过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

据文献[4-7]报道,猴痘的平均潜伏期是6~13 d。病例在7月1日发病,推断其暴露的时间和事件很可能是在6月23日B市的男男性行为,从暴露到发病的时间间隔为9 d。病例在6月23日感染病毒后,在6月30日与3名性伴发生了无保护的同性性行为。3名性伴分别在7月6日、7月8日出现猴痘症状并最终确诊,3名性伴从暴露到发病的时间间隔为7 d或9 d,与文献报道的潜伏期时间相符。由此推断,病例可能是在B市通过男男性行为发生暴露感染后,又通过男男性行为使A市的3名性伴感染。

病例7月1日开始出现发热,尽管在6月30日与3名性伴发生性接触期间无出现不适症状,但仍可导致3名性伴感染,提示病例在出现猴痘症状前,可能就已具有传染性。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8-11],本次调查可为“出现症状前可传播猴痘病毒”这一论断提供参考数据。

研究[4-9,12]表明,密切接触是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除了接触患者皮疹或体液外,还包括身体其他部位的直接接触。考虑病例是在6月23日的男男性行为中被感染的,病例自述当天发生性行为时有正确使用安全措施。因此,使用安全套并不能阻断猴痘的感染传播。这提示在开展猴痘防控宣教时,尤其是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时,要明确告知干预对象避免与猴痘患者的直接身体接触,才能减少暴露风险。

病例发病后曾前往皮防所就诊,但未诊断猴痘,提示医疗机构对猴痘的鉴别与诊断敏感性还有待提高。此外,病例同住人的咽拭子样本未检出猴痘病毒,也未出现猴痘相关症状,提示可能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感染的风险较低。文献[8,13]也有类似报道,长时间密切接触可能是造成猴痘人际传播的原因,普通人群传播风险低。

本次调查存在的不足:因男男性行为人群活动隐匿,传统的流调手段难以排查全部的密切接触者,无法获得完整的流行病学信息,从而不能完全切断传播链。

综上所述,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是通过男男性行为的接触暴露感染猴痘病毒。因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存在多个性伴,不排除本地续发传播风险。因此,现阶段猴痘防控的关键,是要持续做好疾病监测,提高诊断敏感性,及早发现病例,同时要做好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健康宣教和干预,提高该人群的猴痘防控意识,避免与患者发生直接身体接触,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猴痘痘病毒中山市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猴痘疫情现状及防控挑战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