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奶牛皮肤真菌病的诊治与防控
2024-01-26王翠何覃杰覃艳然黄小武覃春敏卢军许宗丽黄鑫慧
王翠,何覃杰,覃艳然,黄小武*,覃春敏,卢军,许宗丽,黄鑫慧
1.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 545005;2.广西柳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城 545200
为推进广西牛羊业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九大措施加快牛羊产业发展,到2025 年全区牛羊肉年产量达到25万t,其中牛年出栏170万头以上。“十四五”期间,广西牛羊产业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肉牛266万头、奶牛6.5 万头,养殖以“益生菌+生态发酵床”的模式进行创新推广,实现牛羊养殖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良性循环。但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皮肤真菌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一方面是养殖场为了防控疾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剂,使牛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真菌孢子乘虚而入粘附在毛发和皮肤上;另一方面是全国各地大量引进国外奶牛的过程中,因长途运输、检疫及养殖模式粗放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菌病频发[1]。该病因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净化难度大,一旦群体感染,极大地增加了治疗和防控难度,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其严重。
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奶牛皮肤以脱毛、皮痒、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局部表在性的真菌性皮肤炎,俗称钱癣、脱毛癣等[2]。皮肤真菌广泛存在于肥沃的土壤中,其中牛钱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目前,已报告的皮肤真菌病的致病菌有45种,能够感染牛的致病菌有疣状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头癣小孢子菌等[1],在奶牛的皮肤、黏膜等位置比较容易入侵,从而在群体之间相互传染,潜伏期较长,感染后产生永久免疫力[3-4]。研究[5-7]发现,致病机制是由真菌孢子对宿主皮肤表面的黏附,然后开始繁殖出芽,芽管沿着角朊细胞表面生长,并逐渐形成菌丝,菌丝变态形成吸器,吸器直接与宿主细胞接触侵入动物机体造成侵犯部位发生角质层上皮细胞增生,呈现角化不全的慢性炎性变化。当冬末初春阴暗潮湿时,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不良、营养不良等因素使机体免疫力差而诱使牛群感染[1],并可继发细菌感染,是动物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之一,不仅在动物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也可以引起人感染[2,8]。据报道,新疆奶牛场进口1 000 头澳系荷斯坦牛种,300 头奶牛发病,与奶牛直接接触的38 人相继患病,患病率为100%[9]。在肯尼亚[10]、美国[11]、加拿大[12]等世界各地均有人因接触患病牛而感染牛皮肤真菌病,因此防治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虽然该病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牛发病后表现躁动不安、皮肤瘙痒等行为,严重影响奶牛的正常采食与休息,导致奶牛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使奶牛失去泌乳能力,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13]。
1 病例介绍
2023 年2 月下旬,广西柳州某规模化奶牛场发生小规模皮肤真菌病,该场共存栏奶牛约400头,分群饲养,养殖模式是“益生菌+原位发酵床”。经调查,该奶牛场2 月中旬发现几只成年未产奶牛有临床症状,牛场工作人员未重视;2 月下旬,发病牛逐渐增多至40 头,发病过程为2 周,发病率已高达10%,引起牛场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牛场技术人员用灰黄霉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于水中饲喂。该场发病奶牛在牛舍的中央舍棚,近期饲料营养不良,气候潮湿,未见阳光,以往也有零星发病情况,但未造成传染。
2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出现在头颈部,眼部周围尤甚,发病区有痂皮,灰白色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毛发脱落,痂皮下有溃烂面如图1。病初临床症状不明显,逐渐出现瘙痒摩擦、毛发脱落等现象,后期部分痂皮脱落,患区呈粉红色溃疡面(图2),部分病牛有腹泻症状,无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躯干部、尾根部、臀部等部位也有少量感染。
图1 溃烂面图
图2 粉红色溃疡面
3 实验室检查
镜检:刮取患部带有灰白色痂皮的皮屑置于载玻片上,在皮屑处滴1滴蒸馏水,并用无菌的接种环将蒸馏水与皮屑充分混匀。首先用Diff-Quik Fixative 固定20 s 后,其次用Diff-QuikⅠ染色5~10 s,最后用Diff-QuikⅡ染色10~20 s。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涂片上的水,盖上盖玻片镜检。镜检时看到1 串1层透明薄壁包裹的真菌孢子(图3),也看见棒状的分生孢子(图4)。
图3 真菌孢子(10×40)
图4 分生孢子(10×40)
4 诊断
经现场调查和问诊,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检查,怀疑该场患病奶牛患有皮肤真菌病。
5 治疗
1)隔离。发现病牛有传染现象,技术人员把健康牛与患病牛分开饲养。
2)筛选治疗真菌的药物。运用琼脂培养基进行药敏试验,在超净台中用酒精灯火焰将接种环灭菌,挑取适量待检患病牛皮屑在琼脂培养基内,以划线的方式将待检患病牛皮屑涂布于平皿培养基上。取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特比萘酚、碘伏、两性霉素B、多粘霉素B的药敏片贴于平皿培养基表面,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 ℃温箱中培养24 h 后观察效果。根据纸片周围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药物对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图5):碘伏对该场的奶牛皮肤真菌病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多粘霉素B。
图5 药敏试验
3)治疗措施。首先,将奶牛局部感染真菌的毛发、鳞屑、痂皮等污染层清理干净,病灶局部用5%碘酊浸润处理(按压让碘液浸入病灶下),反复处理3 次,每天上午1 次、下午1 次,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同时,加强环境消毒,每天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2 次。连续跟踪随访1 个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部位逐渐结痂、恢复健康(图6),没有继续出现发病情况,整个牛群生长良好。
图6 恢复健康的患病牛
6 治疗体会
该奶牛养殖场往年也零星发生过牛皮肤性真菌病感染,由于真菌病的顽固性使得该病菌难以根除,导致该场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性真菌病发生。在本次发病治疗中,以期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对真菌敏感的药物,但药敏试验发现该奶牛场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特比萘酚、两性霉素B、多粘霉素B已经产生耐药性,导致中期发病时牛场技术人员用灰黄霉素饮水饲喂作用不明显,后期还是陆续有少量发病。张雯[14]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粪污是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源,奶牛养殖场环境中耐药基因的组成丰富,是潜在的耐药基因传播源及储存库,会对奶牛和人的健康及环境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应定期清除粪污,用药时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通过体外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驻场技术人员要学会多种药物科学配伍,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科学用药[15];预防用药时还要定期轮换使用药物,降低耐药性,减少药物耐药对奶牛和人的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同时,该病是人畜共患病,技术人员在治疗该病时要戴好手套和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操作完毕后要进行清洗和消毒,相应的防护物资要做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再次传播的可能。
7 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落实,养牛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占比不大,多为粗放式养殖,极大地增加了牛场疫病防控的难度。奶牛皮肤真菌感染在牛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该病是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是皮肤感染的主要病原,而且也是混合细菌感染引发乳腺炎及真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其种类繁多、致病机制复杂,为此防控奶牛真菌感染、防止其扩散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牛场生物安全防控。全面落实牛场内部、外部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科学选择消毒剂,消毒液和消毒方法应不断更新,轮换使用;保持牛舍干燥、通风,避免病原微生物由场内向外传播或防止场内相互传播;定期防鼠防螨、灭蜱灭螺,防止病菌从场外向场内传播;同时也要加强人员车辆的控制,减少人员车辆来往,进出人员和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携带病菌导致牛群发病;定期对牛舍进行卫生清扫工作,特别是用原位发酵床的牛场,要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发酵床垫料和牛粪等进行定期彻底清理,加强发酵床的管理与维护,减少病菌的滋生。
2)加强饲养管理。当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不良、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皮肤创伤等使牛群免疫力下降会极大地诱发真菌感染健康牛群[2],特别是冬末初春寒冷时,牛群聚集增加皮肤真菌病的感染几率。因此,提供全价均衡日粮,避免饲料营养不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牛皮肤真菌病的发生。
3)加强养殖检疫。加强检疫,一是要避免从患有真菌病的牛场引种;二是要加强饲草饲料的检疫,防止霉变和携带致病菌;三是要定期检查牛舍,发现可疑患牛,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四是对养殖区域奶牛建立档案,定期对奶牛进行检疫。
4)加强养殖场疫病培训工作。牛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生及流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前期临床症状易与疥螨等寄生虫病混淆,养殖人员重视程度又低,常导致临床给药错误或重复用药,致使临床耐药性较高,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牛场要加强技术人员牛皮肤真菌病和疥螨等寄生虫病用药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技术人员要掌握体外药敏监测试验,做到科学用药,掌握不同种类、不同疗程的药物联合使用,避免滥用错用兽药,加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15-16]。
8 结语
奶牛皮肤真菌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一般以脱毛、鳞屑、皮痒为特征,部分免疫状态好的牛感染皮肤真菌机体可以自愈,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该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抓牛、保定牛并对牛损伤的多个患病部位进行清洗治疗,牛场多选择全群投药进行治疗和预防,导致牛场对该病治疗的药物产生严重耐药性,致使治疗失败,或部分畜主因该病能自愈对此缺乏治疗兴趣。因此,皮肤真菌病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极易被忽视。在今后奶牛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牛场生物安全防控,加强饲养管理、养殖检疫和疫病培训等工作,减少奶牛真菌病的发生与流行,促进奶牛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期望研究者加大对牛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鉴别、致病机理、治疗药物筛选及剂型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期研制出有效、方便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或者疫苗,确保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