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动大运河沿岸城市共同繁荣的建议

2024-01-26吴志祥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吴江大运河运河

吴志祥

吴江被整体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大运河吴江段总长约58公里,占苏州运河的一半以上、江南运河的八分之一,串联成吴江“百湖之城”的肌底;另有两条支线(其中新运河经盛泽至浙江湖州段长28公里,頔塘经震泽至浙江南浔段长24公里),境内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同里古镇、运河古纤道、宋锦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等全国重点文物遗存,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震泽,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平望、桃源,众多毗邻运河两岸的全国省市文保单位、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和文物点,如果能把吴江打造成为“江南水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制度创新,示范引领长三角乃至大运河沿岸城市,推动共同繁荣,为中国式现代化作更大贡献,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调研,本文提出精心打造大运河吴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经典案例,提出相关建议,供上级部门决策参考。

一、吃透上位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精神

(一)高站位把握其重大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打响大运河沿岸各地文化品牌、推进运河沿岸各地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节点,吴江因运河而兴,现存丰富的文化、生态和航运资源,建设“江南水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文化为引领,构建生态绿色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以文化为纽带,推进全域空间布局优化,重塑精致典雅的水城生活空间;这也是吴江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双重国家战略的加持突显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深刻领悟其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要以“文化引领,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增进福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实施原则,全面推动吴江“运河八景”建设提升,聚力建设精致文化、精美生态、精彩旅游的绿色长廊,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也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内在要求。书写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篇大文章,可以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吴江力量。

(三)高要求把握其发展机遇

笔者认为,当下是把吴江建设成为“江南水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最佳机遇期,双重国家战略的机遇是吴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吴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产业创新、民营经济活力优势,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从更高战略层面、更大发展格局、更广时空维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和全新谋划,做到“跳出吴江看吴江”和“站在长三角看吴江”,在经济上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抢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制高点;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在更高层次上率先突破行政区经济模式,实现更强的协同效应,肩负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地的历史担当,全面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片区的标识度,坚决扛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探路重任,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跨上新台阶,争做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二、厘清建设中的几类重大关系

(一)厘清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要高度警惕借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开发的名义行房地产开发之实,严格管控生态空间,按要求沿大运河主河道1000米设置规划管控区,严控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严禁开发未利用地。滨河自然水生态区域,可建设湿地公园等;城市近郊区域,可建设植物园、城市公园、科普廊道、运动步道等;城市远郊区域,可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防护林带等;城市建成区,一定要强化规划管控,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将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土地逐步腾退,用于建设公共绿地或服务设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但保护和开发不是对立的,要辩证地看待开发与保护,必要的开发是更好的保护,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充分挖掘利用大运河的航运、旅游和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增强时代认同感,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厘清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大运河吴江段拥有数量多、分布密、价值高的文化遗产,有着技艺精湛的航运和水工文化(如运河古纤道、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等),有着错落精致的建筑文化(如退思园、师俭堂、嘉荫堂等),有着水陆并行的聚落文化(如同里古镇“诸湖环抱于内,一镇包含其中”、平望古镇“双河一岛、一环五横”及黎里古镇、震泽古镇等),有着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如以塘浦圩田为代表的农耕方式,桑基鱼塘轮作互补的生态循环模式,辨土施肥的稻田耕作模式等),有着精美细致的商服文化(如“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的丝绸纺织文化,“莼鲈之思”的思乡文化等),有着精巧细腻的社会文化(如芦墟山歌、同里宣卷、平望灯谜、太湖渔歌等)。“万事万物终将不断向前发展,历史的车轮也不断滚滚向前。”创新发展是传承的重要方式,要更多地结合时代特色,以更富生命力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为现代人提供优质服务,让古今交相辉映,焕发出更大的精神力量,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合精致的文化形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三)厘清遗存与利用的关系

大运河吴江段及周边历史遗存众多,古闸、古桥、古村、古镇等遗产资源叠加交错,但很多历史遗存由于没有加以充分利用或目前还没有体现出其利用价值,失修毁损破灭的不在少数,对这些历史遗存的文化资源挖掘、研究、普及、利用嚴重不足,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形式和途径非常单一,与相关的产业、现代生活的融合程度偏低。少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断代风险,个别项目受众急剧减少、市场化程度极低,少数精湛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最佳的保护方式就是充分地挖掘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人们更懂得去珍惜它、爱护它、传承它,所以也要大胆创新,积极盘活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让懂的人、珍惜的人、热爱的人来经营管理和利用,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现代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三、关于推动大运河沿岸城市共同繁荣的建议举措

(一)前瞻谋划精心布局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建议加强水乡古镇古村等建筑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存量更新,以组团式、串联式建设苏式化的创意文化和旅游服务基地,构建以汾湖智慧产业创新区、盛泽丝绸产业创新区等为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轴线,串联起特色小镇和产业组团,建设江南水乡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承载文化创意、科教创新、休闲旅游、会议交往等功能,丰富吴江“精致美丽新天堂”的新时代内涵。营造古朴宁静的江南水乡人居环境,加强水乡生态村建设,打造水乡湿地特色宜居示范区,建设独具特色的“水陆交织并行”的江南水乡交通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为主基调重塑太浦河、吴淞江、大运河,调整优化沿线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减少污染性生产岸线;以文脉传承为内在精神滋养建设美丽乡村,增加文化创新功能,保护水乡湖泊资源,塑造特色景观,增加滨水开放休闲设施,打造苏浙沪水乡生态发展示范段。以好风景催生新经济,大力发展运河文化创新产业,推进运河边丝绸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更多“最江南”的诗意栖居典范。

(二)活化遗产整合资源庚续江南文化的新诗篇

大运河吴江段有名的景致很多。建议充分整合吴江的各类桥梁、水闸、驿亭、碼头等水工遗产,水乡古镇、古村、古街等聚落遗产,讲好“水韵江南”的故事,擦亮“水乡古镇”的名片,继续打响“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品牌。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全方位阐释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品味,让大运河文化真正活起来,推进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升华,活化嵌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统分有度、生动成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苏式生活运河人家新江南”。

(三)精细策划精致塑造抒写水韵江南的新风貌

建议充分挖掘大运河吴江段资源禀赋、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积极参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按照苏州绘制“玉带串珠”姑苏运河繁华图的整体构想,以河为线、城镇为珠、串珠成链,推动“蓝绿交织、水陆并行”的生态航道和绿色步道建设,实现航道与岸线文化生态点带汇聚、有机组合,沿岸精美生态、精益生产和精致生活的功能复合,形成“城乡一体双面绣,古今辉映总相宜”的城乡大格局,充分展现诗韵江南的细腻灵秀。具体来说,推动大运河吴江段坚持活态保护、传承利用,从弘扬文化、兴旺产业、繁荣经济等角度,坚持新老呼应、两片联动,水、岸、城、村、人共生共荣,依托原生态运河空间尺度,以“京杭大集”“运浦拾光”“湖滩上”等重要载体为引领,提升“一桥一寺一道一湖”景观品质,打造集平望驿·微醺、运河密码、运河书房等于一体的运河一日生活剧场,以体验式运河美食综合体为主题的运河渔市,以线下体验空间与湖景茶馆为主体的运河生活新场景,勾勒古今交融的四河汇集新风貌,将四河元素、运河文化融入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服务全领域,描绘现代版“运河繁华图”,建设成为大运河“最精彩一段”。

建议与苏州“运河十景”联动发展,综合考虑历史遗存、文化生活、水路结构等要素,提前谋划好大运河吴江段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线路,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和项目策划、谋划、打包等相关前期工作,把大运河吴江段的重点项目纳入苏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框架之下,争取列入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苏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以及各类长三角一体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积极谋划吴江同程好物馆等集馆藏、展示、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专题型博物馆建设,推进紫金文化创意实践基地、阿里体育苏州中心、京东方艺云产业基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精心策划编撰《苏州大运河通史》,并争取在其中有更多吴江篇章。积极对标“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总体愿景,呵护好这一湾绿水,构建现代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舟过吴江”美好生活图景。

(四)以项目化推进一体化描绘诗与远方的幸福新底色

在《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明确了“以重点对接合作为突破,共同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全面开展;以水陆交通互联互通为抓手,加快区域一体化项目落地见效;以共建产业体系为重点,共同加强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以科技协同创新为导向,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动力引擎。依托大运河、名湖、名山等特色资源,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联合开展大运河旅游主题推广活动。突破行政壁垒,创新区域协同的体制机制,形成名副其实的集聚度高、创新力强的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合作中实现共赢”的建设导向。吴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肩负着两项重要使命,即“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探索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充分把项目建设与使命担当结合起来,以清单化、项目化的方式抓实抓好。吴江要通过项目化的方式来加快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加快建设“江南水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大运河沿岸城市实现共同繁荣。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发改委)

猜你喜欢

吴江大运河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放歌大运河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