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支原体肺炎
2024-01-26
家庭医学 2023年24期
谈到致病微生物,大家都知道细菌和病毒,也非常重视对这些致病微生物的防范。但很多人会忽视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形态多样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小的微生物。之所以被称为支原体,是因为它有高度多形性,能形成丝状与分枝不同形状。
支原体和细菌、病毒一样,是一个庞大的族群。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其中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亦可引起流产后发热和产后发热或产褥感染、不孕不育,经产道感染可致新生儿肺炎或脑膜炎。因此,许多人一听到支原体感染,就会联想到性病与生殖道感染。相比之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就鲜为人知了。因而,从今年秋初开始我国各地陆续报道的支原体肺炎病例,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
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非典型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以及咽喉和肌肉疼痛,还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等。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末秋初,1~1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症状一般较轻,有不规则发热、头痛、刺激性咳嗽,用药后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个别患者可出现呼吸道外的并发症,如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而且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及难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RMPP)比例不断增高,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而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使人们正确认识支原体肺炎,做好支原体肺炎的防治工作,我们特约请有关专家给大家谈谈支原体肺炎相关知识。希望能对你和家人的健康有所裨益。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