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云龙县偏远山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4-01-26何梦思马燕敏
何梦思 马燕敏
第一作者简介:何梦思(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马燕敏(197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47
摘 要:农民作为农村生产活动的重要力量,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云龙县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教育环境复杂、传播形式滞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完善、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及优化载体等路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偏远山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189-04
Abstract: Farmers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r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strengthening farm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Yunlong Coun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arrying out farm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uch as complex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lagging form of communication, imper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 low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farmers and so on.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financial investment, strengthen team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e carriers, so as to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emote mountain areas; farm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思想政治状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实践证明,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等因素影响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生命线,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作用。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
1.1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追求精神生活的现实基础。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这一理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对乡村的建设不仅重视农村卫生环境的治理,还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农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出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生产生活习惯。全面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农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因此,引导农民意识到生态宜居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1.2 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前行的現实需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决胜之举和关键之举,也是解决农村一切经济问题的前提。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发展为总抓手,精准发力,切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其奋斗意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促使农民及时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掌握现代化农业技能,摒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成为现代农业从业者。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基层工作者对农民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民端正自身的思想态度,规范行为,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3 塑造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化治理的思想保障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软组织保障,也是夯实乡村振兴成果、促进农村文化治理的思想保障,其代表了农民精神面貌与农村文明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其在提高村民素质,增强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基层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用符合农民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培育和发展乡风文明,促使农民摒弃腐朽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习俗,积极培养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通过形成良好的乡风,能够改变村民落后思想观念,引导树立先进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富脑袋”与“富口袋”的关系,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提升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2 云龙县偏远山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 环境较为复杂
从自然环境上看,云龙县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属山地地形,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0%,大部分村庄地处边远,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山高坡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相距较远,人口流通较小,村民对于信息的获取及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困难;从民风民俗上看,云龙县偏远山区多为民族杂居区,有白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风俗、习惯存在着差异,部分少数民族对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从产业结构上看,该地区的村民深受传统农耕思想影响,大多以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由于农作物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农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照顾,农民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农忙状态,村干部难以召集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受教育水平上看,该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综合以上情况得出,云龙县偏远山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较为复杂,这也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2 传播载体形式较为落后
教育载体是教育者用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手段,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当前,云龙县农村的传播载体依旧较为落后,大部分通过广播、集中开会、口口相传、入户宣传、电视、横幅和宣传标语等传统形式来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村干部机械地为农民宣读党的理论政策,对于农民是否真正理解并不重视。或者召集村民小组长参与会议,再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填鸭式”地一味灌输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二是采用入户宣传的形式,就目前而言,云龙县山区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对于老年人而言,年纪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于儿童而言,虽然他们的接受能力强于老人,但在思想上不成熟且辨别能力较弱。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些落后的传播形式明显已不再适应社会的进步,无法产生深刻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反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 未形成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云龙县专门从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存在缺失。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当前,云龙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与省州、兄弟县市的差距较大。在农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主要由村委会干部兼任,一方面,村干部所从事的工作较为繁杂,既要完成自己本职工作还要兼顾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导致工作内容未能合理分配,各干部之间陷入各行其是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村干部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专业性,大部分都是通过上级党委培训之后把学习到的理论政策简单地灌输给农民。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往往忽视了农民的现实需求,未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程度,导致大部分的村民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导致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3 云龙县偏远山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云龙县偏远山区集“老、少、边、穷”为一体,整体的经济收入低下,与大理州其他地区相比经济较为落后。因此,基层干部忽视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层面。他们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是首位,没有意识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的“缺位”。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说明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利于良好乡风文明的建设。此外,很多基层干部认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耍嘴皮子,因此做虚工、不安排不部署工作就成为了普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說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利于农村经济健康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2 政府的物质保障不足
党和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但是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物质投入较少,当前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和投入不成正比,这对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一方面,薪资待遇较低、吸引力不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干部获得的工资待遇相较其地区收入低,同时由于地处边远,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以村组道路硬化为主的基础设施未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吸引力不足,形成了本地优秀青年不愿返乡,外地人才不愿进来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农村公共供给上投入不足。当前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地和设施还不够健全,村级活动室、图书馆、农家书屋、村民议事点等可以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形同虚设,难以满足当下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3.3 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农民的综合素质从微观上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整体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乡村的建设和振兴很有必要。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一是大部分农民的政治素质不高,他们关心的都只是自身的经济问题,而对一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关注度不高,村集体意识相对淡薄;二是农民的思想素质不高,目前依旧秉持着金钱至上和自私自利的落后思想,“等、靠、要”的思想盛行,使得很多农民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只想享受政府经济层面的帮扶,不愿意靠自身努力去改变贫穷的现状;三是农民的道德素质不高,大部分的农民在乡村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上欠缺,只关心自家的生产问题,而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优秀乡村文化的保护关注度不高;四是农民专业技能不高,当前有的农民仍坚持使用落后的生产方式,依旧掌握着单一的农业技能,而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接受度低。
4 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云龙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路径
4.1 加大财政投入,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地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颁发了一系列文件,2018年5月29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新增财力重点向“三农”倾斜。2021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進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对于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提供专项资金。首先,农村地区人才稀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资金补贴不足,导致大多人才外流,因此,国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为留住人才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场地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外部条件,没有专门的活动场地,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再次,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给予农民一定的物质补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最后,在提升农民收入方面也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农民只有在物质层面富足了才会愿意接受精神层面的提升。针对那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贫困劳动力,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公益性的就业岗位,如开发乡村保洁员、河道管理员、护林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确保脱贫户每户有一人就业。
4.2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一大批人才,要汇聚更多的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要构建更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第一,提升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干部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道德品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强化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第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头雁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保障,也是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组织,必须牢固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引导党员村民带动非党员村民。第三,重视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本土人才对农村有着浓厚的感情基础,对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强烈的意愿。因此对农村本土人才开展新技术下乡、乡土人才培训等,提高职业技能。第四,加强新时代优秀青年的队伍建设。优秀青年的回流可以为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鼓励青年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积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开展“万名青年兴万村”行动,积极深化校地合作,有关部门要选聘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专业知识扎实的高校毕业生,组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4.3 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借助载体进行双边互动活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是要优化文化载体。文化载体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中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村干部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并通过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婚丧嫁娶一切从简,营造健康向上的乡村环境,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健康家庭”评选,深入开展“农村道德讲堂”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二是优化活动载体。教育者要积极创办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具体实践活动中,使农民在活动中感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意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村委会干部在对农民进行理论宣传时,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家常话,把党的理论政策同群众讲清楚讲明白,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可以将其改编成山歌、顺口溜、对歌等形式,或融入到当地的非遗舞蹈中,如利用当地的民族舞蹈——白族“力格高”舞等来传达党的相关理论政策。
5 结束语
总之,离开了农民,乡村振兴工作就失去了主体。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力推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而在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只靠文化和职业教育来达成,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千百年来农业社会所形成的落后的小农思想尤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要想做好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举社会各界之力,唯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二十大报告(实录全文)摘录[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2):2-113.
[2]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EB/OL].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2203/t20220331_153488.shtml.
[3]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6] 童珊珊.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与破解对策[J].农业经济,2023(7):81-82.
[7] 赵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研究——以西北偏远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农业经济,2022(11):88-89.
[8] 陈彩红.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2(2):91-92.
[9] 杜克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89-90.
[10] 王欣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8):286-289.
[11] 何政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义、困境及对策[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4):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