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4-01-26万燕玲张坤
万燕玲 张坤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23-2752)
第一作者简介:万燕玲(199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45
摘 要:生态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支撑,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现阶段,河南省鄉村生态振兴面临着生态文明意识参差不齐、生态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支持力度薄弱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主体作用,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教育,建立高效完善的生态体制机制,坚持绿色振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河南省;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181-04
Abstract: As the ecological support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The study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application value.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in Henan Province is facing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serious pollu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ak support and so on.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oordin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an efficient and perfect ecological system and mechanism, adhere to green revitalization,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take a roa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harmonious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Henan Province; realistic dilemma; path choice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发展主要目标,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构成之一,更是推动“绿水青山”发展的关键步骤,实践成效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新时代,河南省乡村整体生态风貌有了更高层次的改观。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寻找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路径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的现状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走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必须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价值,支撑乡村整体振兴。河南省历来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鼓励农民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文明意识参差不齐、生态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支持力度薄弱等问题。
1.1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参差不齐
广大农民是实施生态振兴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观念、意识态度是关键。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弱化了政府政策推动的效果。现阶段河南省农村人口多以老年人为主,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一些陈旧落后的生态价值观念在思想中根深蒂固,比较抗拒接受生态文明理念或者对生态文明存在片面化的理解。部分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环境为代价,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源富营养化;创办重污染乡村企业,对空气、土壤、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贪图便宜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生态效益;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图一时方便而随意乱扔垃圾、乱堆废物、乱排污水等。这些农民只顾自身发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性质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知法犯法的行为,忽略了生态保护的长久之计,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与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理念相违背。
1.2 生态资源开发不合理
生态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的重要举措。河南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山丘、平原、河流、森林和湿地等多种形态,广大的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资源,更能够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乡村生态振兴带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因此,生态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对实施生态振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河南省乡村生态资源利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区位条件不好、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造成了大量生态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二是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未能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为农民创收,加速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是土地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耕地闲置及抛荒问题严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短缺、大量土地被闲置或者抛荒,导致了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和农村的衰退。
1.3 农村生态环境严重污染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河南省乡村存在许多根深蒂固甚至不可逆的环境问题,不合理的发展模式,产生了众多的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生活用水污染、湖泊河流水域富氧化、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等问题,威胁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健康,更是阻碍生态振兴的桎梏。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河南省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使河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出现部分河流、湖泊的鱼虾发生死亡的现象。肥料量使用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二是农用塑料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比重逐渐上升。农膜残留量增加使水分渗透量减少,削弱了耕地抗旱能力,甚至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并且大量农膜残留土壤中难以分解,阻碍土壤水肥转运,造成粮食减产。三是水源污染严重。农村生产生活污水产量大,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威胁着水资源环境安全,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4 乡村生态振兴支持力度薄弱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离不开社会各界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河南省对于生态振兴支持力度薄弱,极大地影响了生态振兴的效果。机构设置方面,要想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就必须有一套长效化、常态化的管理机构。现如今河南省专门的生态振兴机构设置数量少且覆盖率低,未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资金投入方面,乡村生态振兴不仅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投入与支持,也需要社会资本的融合与发展。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专项资金投入少且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中央、省级拨款环保资金,审批时间长,程序繁琐,不利于生态振兴专项工作開展。人才支援方面,生态振兴不是简单地“造物”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经济发展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低,薪酬待遇较少,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造成了河南省农村生态振兴缺乏人才支持的窘境,极大影响了乡村生态振兴实施的实际进程。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问题的原因分析
生态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现实来看,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体参与、宣传引导、体制机制等方面,不仅制约着生态振兴工作的开展,也影响着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2.1 生态振兴主体协同性不强
乡村生态振兴主体呈现市场化、多元化的特点,农民、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都是生态振兴的重要主体。就目前存在主体发挥的作用来看,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合作性不强,暂未形成“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效应。受历史因素、现实发展的限制,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下而上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协同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无法对乡村生态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和权责管理。针对生态振兴工作,各主体之间的分工和责任落实并不明晰,加之整体意识和团队意识缺乏,出现问题容易相互推诿、推卸责任,从而导致大量工作流于形式,或者“纸上谈兵”。其次,不同主体追求的利益各不相同,其决策也就会不同,利益主体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各利益主体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加大了各主体之间沟通难度,难以汇集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因而限制了各乡村生态主体认识作用和实践作用的发挥。
2.2 生态文明宣传引导不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重视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教育对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真正发挥农民群众在生态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传统的宣传形式单一、创新不够。其一,宣传工具单一化。简单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广播等传统宣传工具,难以引起以老年人口为主体的农村居民的共鸣,宣讲效果不显著。其二,宣讲方式刻板化。宣讲过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不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灌输式教育,忽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缺乏沟通与交流。其三,宣讲内容枯燥化。对于乡村生态振兴的宣传,以理论课教育为主,说教色彩浓,语言不够鲜活,缺乏实践体验感,影响了宣传质量和实效。
2.3 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的冲击
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农村大量青壮年主力军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造成了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空心村”现象日趋严重。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乡村陷入了无人建设、经济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使其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生态振兴更无从谈起。其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扩张,工业生产重心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特别是高污染产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工业固废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饮用水安全,危害人类健康。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给农村耕地和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给乡村生态振兴造成巨大的阻力。
2.4 生态振兴体制机制不健全
乡村生态振兴的保障机制是否健全及是否真正落实到位与生态振兴成效有着密切的因果关联。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的保障机制完善明显提高,但落实度远远不够,成为制约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监督考核机制、问责体制不健全,农民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河南省农村普遍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和监管不严密的现象,农村缺乏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环保、监管等事务,导致环保咨询无人问、污染事故无人管、污染产业随处建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导致“落地难”。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之路。纵观与生态振兴相关立法基本是城市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定,广大农村地区被遗漏到了法律规范之外,致使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乡村生态振兴之间缺乏逻辑性和关联性,配套实施细则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碎片化”问题突出,无法保障乡村生态振兴相关政策落在实处。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河南在推动本省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为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主体作用,激发协同效应;要加强河南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建立高效完善的生态体制机制,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重要保障;要坚持绿色振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1 发挥乡村生态振兴主体作用,激发协同效应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最大程度激发乡村生态活力,盘活乡村生态资源。新时代下,加快推进河南省农村生态振兴必须要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形成主体合力。一是不断完善政府各部门职权,实现共同协作治理。地方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环境建设立场,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和担当。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乡村生态振兴相关部门,如生态环境部、宣传部、农业农村发展部等,完善组织机制,确保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工作。二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遵循“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①。因此,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农民,农民必须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层政府及生态振兴各职能部门应当引导、宣传、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激发内在主体意识。要畅通和规范农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生态权益保障通道,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制定乡村生态振兴指导及实施方案时真正听取村民想法,充分考虑村民意见,使广大村民充分意识到自身价值和成就感的重要体现,坚定生态自治的自觉和自信。
3.2 加強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
农民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主力军,既是建设者、监督者,更是受益者②。广大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生态振兴效果的好与坏,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首先,要扩宽宣传教育的渠道。要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工具,宣传国家关于乡村生态振兴的政策法规、环境保护及其他地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等知识,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基层政府或者村民自治组织可以开展“我与生态文明零距离”科普活动,让农民观摩学习先进的生态模式,近距离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唤醒农民生态振兴主体意识和乡村主人翁精神,从而增强农民乡村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参与乡村生态振兴建设行动。最后,要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广播电视台打造农民喜闻乐见的乡村访谈栏目,生动讲述乡村生态振兴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加强典型人物故事宣讲,树立“领头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传播乡村生态振兴正能量,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生态文明氛围。
3.3 建立完善的生态机制,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生态振兴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保障。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生态机制作为坚强后盾。建立完善的乡村生态振兴机制,法治、科技、激励等各项保障机制建设必须持续跟进。筑牢生态振兴的法制保障。针对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态振兴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契合河南省农村生态振兴的法律体系。建立高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定期监测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农业生产等重点领域,通过定期定量的检测数据,不断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升级。高效的生态监测机制,不仅可以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指数,还可以减少因生态环境问题而引起的农民身体健康问题,保障农民的生态权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要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激励制度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肩前进。如通过削减企业的税收来激励乡村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明确划定奖励标准,对成功获得国家命名、省级命名、市级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村给予提升奖补专项资金,有效调动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参与者的积极性。
3.4 坚持绿色振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的矛盾,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乡村振兴。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应坚持绿色振兴,因势利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推广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强绿色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绿色生态技术,实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建立配套的绿色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家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新技术,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农村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特色产业、建筑风格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品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引导农民参与绿色发展。通过分片、入股、订单和返租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训和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参与绿色振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乡村生态振兴关系民生福祉,关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是谱写现代化河南建设新篇章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寻求经济快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平衡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南省各地政府要重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生態文明意识,不断完善生态体制机制,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势必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注释:
①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② 于静,朱世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21(15):69-71.
参考文献:
[1] 高海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1(8):49-50.
[2] 陈敏.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67-168.
[3] 靳晴.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安阳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J].清洗世界,2023,39(10):163-165.
[4] 周琳娜,黄俊朋.乡村生态振兴:成效、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23(5):30-34.
[5] 吴洪涛.绿色发展理念下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的多维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5):138-140.
[6] 赵越.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2(14):19-21.
[7] 高明国.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与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22(5):43-44.
[8] 程思静,郎群秀.乡村生态振兴实施困境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