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2024-01-26陈宏维曹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三全育人高等教育

陈宏维 曹琳

第一作者简介:陈宏维(1994-),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40

摘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通过党建帮扶、教育帮扶、创新赋能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从“三全育人”的理念出发,存在大学生缺乏乡村振兴服务意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程度较低、面向乡村振兴的思政育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全育人;高等教育;现状;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161-04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means of Party building,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mpowermen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service consciousn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ow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mper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fac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o 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ruct the realistic path of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op-level design,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strengthe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actial path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2]。人才建设基础差、人才发展难点多、人才结构待调整等诸多“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阻力。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理应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提供强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全育人”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它既为高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思想指引,也对高校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三全育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高校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到大思政育人格局;另一方面,“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也能够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拓思路、提供路径。

1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1.1  党建帮扶发挥乡村振兴政治优势

农村地区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与高校相比,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储备能力相对较差、党建基础和条件相对有限、整体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党的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因此许多高校将党建帮扶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根据自身党建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农村基层党建提供广泛支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首先,部分高校通过输送党建人才助力农村党建工作。例如选派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到农村党建工作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献策献力,安排专家到农村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部分高校为农村党建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例如合肥工业大学党委持续多年捐赠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基层拓展党建工作[3]。最后,部分高校通过合作共建的形式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比如中国药科大学安排二级学院党委、教工党支部与镇党委、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4]。

1.2  教育帮扶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主要依靠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农民职业化专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生产方式和劳动水平相对落后,教育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众多高校发挥教育资源丰厚的独特优势,通过采取各具特色的教育帮扶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第一,部分高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例如扬州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定向培养“三农”人才,与农科职业院校开展“3+2”联合培养[5]。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苏州农民学院-县(市)分院-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6]。第二,部分高校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大力提升育人成效。例如组织师资团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和涉农企业系统开发乡村振兴教学案例,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与农村振兴实践深度结合[7]。或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社会实践和虚拟仿真五大课程,借助互联网推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5]。第三,部分高校支援乡村基础教育建设,推动乡村基础教育迭代升级。例如合肥工业大学投入资金帮助乡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师培训、设立支教服务基地[3]。苏州大学设立“新教师基金”乡村振兴项目,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新教育实验”,助力乡村师生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8]。

1.3  创新赋能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存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等痛点和难点,创新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金钥匙”。大学汇聚了顶尖人才和大量社会资源,是创新的重要来源。首先,部分高校通过产品创新为乡村产业赋能,提高乡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中国药科大学利用学科优势在镇坪县开展课题研究,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研发多种中药产品,促进当地产业升级[4]。安顺学院组织专家对地方农作物进行品质改良,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9]。其次,部分高校通过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创新建立盐碱地治理模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创造黑土地保护新方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10]。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数字技术与稻麦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乡村振兴农业数字化标准体系[6]。最后,部分高校通过文化创新改善乡村精神文明风貌,提升乡村人口文化素养。例如宁波大学深挖东吴本土文化,编写村史,建设文化馆,开发乡村历史文化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11]。安顺学院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创作歌曲、微电影,设计民族工艺品,举办民族民间工业品展览,持续推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9]。

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不足

2.1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尚需加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有所了解,一些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但是大部分学生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青年大学生和乡村振兴的关系。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非常宏大的工程和事业,但是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能产生作用,因此不去投入时间和精力服务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乡村振兴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认为乡村振兴对自身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不去关心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其次,部分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的影响,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他们认为农村生活环境较差,生活基础设施不如城市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差,因此在农村生活不如城市方便;另一方面,受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希望能够在城市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或者去待遇较好的国企、外企。他们认为農村缺乏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并且在农村工作没有“面子”,因此不考虑去农村就业创业。最后,部分大学生乡情淡薄,缺乏乡村认同感,对乡村振兴漠不关心。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外流,许多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完全脱离了农村环境,对农村的情感不够深厚,自然就不关心农村的发展和未来,因此缺乏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

2.2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的程度有待加深

思政课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思政课深入融合,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见证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引导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大部分思政课没有将乡村振兴作为单独的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较为零散滞后,并且缺乏深度和广度,在讲解时往往一带而过,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讲清讲透。第二,目前思政课尚未深入挖掘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关于乡村振兴的时事热点和感人事迹,因此在课堂上难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教学说服力和吸引力较差。第三,目前思政课关于乡村振兴内容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单一的课堂讲授只能让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产生基本的认知,无法让学生深入感受乡村发展的巨大变化,难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同时,单一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不能做到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效果较差,学生难以掌握服务乡村振兴的真知识和硬本领。

2.3  面向乡村振兴的思政育人体系亟待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格局。因此,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当贯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但是当前面向乡村振兴的思政育人体系不够健全,普遍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设计,协同育人机制没有完全打通,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部分教职工缺乏乡村振兴思政教育意识,难以形成全员育人系统合力。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应当充分挖掘工作中的思政元素,利用自身岗位优势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的特征制定育人责任清单,也没有对应的考核要求,造成部分教职工在乡村振兴思政教育上的缺位。第二,部分高校乡村振兴思政教育没有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育人工作没有实现有机衔接。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思政教育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但是部分高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不同年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乡村振兴战略照本宣科,盲目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持久的思想变化。第三,面向乡村振兴的思政教育渠道受限,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高校应打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育人通道,将面向乡村振兴的思政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但是部分高校仅仅通过思政课、“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建团建、课程思政等方面收效甚微。

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3.1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

党委总揽高校各项事务、协调各个部门,党员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和主心骨的作用。因此高校党委应做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谋划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首先,将服务乡村振兴与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立稳标杆,实现党建引领、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比如利用“三会一课”组织师生党员集中学习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知识,切实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师生为农村办实事,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增进对乡村乡土的感情。其次,应根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范畴制定相应的服务清单和育人清单,明确各部门的服务职责和育人职责,做到服务和育人相统一。比如要求二级学院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科研立项,并且教师项目要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学生项目应配备专门导师,让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掌握硬本领。最后,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发展党员、干部选拔、评奖评优时将乡村振兴服务成效与育人成效作为重要指标,提升教职工和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确保高校顺利完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预期目标。

3.2  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育人效果

高校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应当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不断深化思政教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第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为了系统讲授乡村振兴的政策、理论和现状,高校应调整部分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结构,为乡村振兴设计完整的课程内容,并安排充足的课时。通过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方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精品课和样板课,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思政课程的品质。第二,挖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为了提升乡村振兴思政课的吸引力,高校应深入剖析解读乡村振兴典型人物和事迹,形成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高校应将学生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和重大问题带入到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摆正立场,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第三,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高校应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习体检。

3.3  加强平台建设,凝聚育人合力

乡村振兴服务平台能够帮助高校打通不同部门、院系的沟通壁垒,整合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构建更加全面的面向乡村振兴的思政育人体系。第一,高校可以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网站,设置科研振兴、产业振兴、教育振兴等多个板块,充分利用校园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面向教師、行政人员、学生公开招标服务项目,在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定期展示优秀项目成果,引导广大师生共同参与乡村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自觉树立乡村振兴的志向和信心。第二,高校可以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乡村振兴宣传矩阵,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等提供多功能、一体化育人枢纽。通过“两微一网一端一抖”为主体进行矩阵搭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推广乡村振兴战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偏见,引导学生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三,高校应强化乡村振兴竞赛平台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在竞赛过程中共同成长。学校党委统筹规划,团委、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共同建设乡村振兴竞赛平台,为“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实践活动单独设立乡村振兴赛道,设计“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不同梯次的竞赛活动,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其中,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校园赛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EB/OL].http://www.moa.gov.cn/ztzl/xjpgysngzzyls/zyll/202301/t20230130_6419423.htm.

[3] 合肥工业大学:新时代高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利辛实践[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 04/dongtai/gaoxiao/202302/t20230216_1045118.html.

[4] 中国药科大学助力推进乡村振兴[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10/19/art_57813_10632947.html.

[5] 扬州大学发挥优势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6/10/art_57813_10481135.html.

[6]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赋能乡村振兴[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3/7/26/art_63786_10962862.html.

[7] 南京农业大学上线乡村振兴教学案例库[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1/29/art_57813_10337466.html.

[8] 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乡村振兴项目在京启动[EB/OL].https://ba ijiahao.baidu.com/s?id=1764135004488963386&wfr=spider&for=pc.

[9] 安顺学院:“八个围绕”实现服务乡村振兴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EB/OL].http://gz.people.com.cn/n2/2022/0613/c358160-353129 55.html.

[10] 中国农业大学践行初心使命 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46/202306/t2023060 9_1063563.html.

[11] 宁波大学:以“大学小镇”的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样板[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 /2022_zt04/dianxing/xiangmu/shengshu/shengshu5th/202211/t2022 1115_991599.html.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三全育人高等教育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