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德治发展的困境及实践路径探析

2024-01-26赵国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德治乡村振兴农村

作者简介:赵国芳(1989-),女,硕士研究生,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24

摘  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培育文明乡风、乡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德治不仅与自治和法治协同发力,更为自治和法治提供重要保障。该文以探析陵水黎族自治县南湾村德治发展实践为例,从政府和群众2个维度出发,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及德治的软约束性质,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挥村民高尚道德品质等方式入手,实现乡村德治发展现代化的目标,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关键词:乡村振兴;德治;农村;文明乡风;南湾村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097-04

Abstract: If the nation wants to be rejuvenated, the countryside must be rejuvenated. The most arduous and arduous task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still in rural areas, and the broadest and deepest foundation is still in rural are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vilized rural style and rural feeling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ule of virtue not only works in coordination with aut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but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ut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moral rule in Nanwan Village of Lingshui County Li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sses, based on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soft restraint nature of moral rul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fully mobilizing grass-roots cadr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noble moral qualities of villager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moral rule, and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le of virtue; rural area; civilized rural style; Nanwan Village

獨立山海间,猕猴戏南湾。南湾村坐落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东部,地处南湾半岛上,依山傍海,是一个半渔半农的村庄。昔日贫困、杂乱的小山村,如今是风景怡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幸福村庄。2023年1月,南湾村被评为海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南湾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南湾村不仅仅趋向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乡村振兴“南湾样板”。南湾村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从政府和群众2个维度出发,发挥村民德治主体作用,使村民从“旁观者”转化成“参与者”,督促村民遵守村规村约,发挥群众德治优势,提高群众德治水平,营造文明、有序、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美丽景象。

在政府方面,南湾村村委会借鉴“枫桥经验”,将基层矛盾及时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于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动态,积极了解情况,寻找要素源头,将还未形成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南湾村村委会制定乡村治理清单,形成“村级组织责任清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小微权力事项清单、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工作人员根据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村委会的工作职能。在村民方面,南湾村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文明建设内生动力,由村党总支组织,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奖励或行为约束。在积分兑换活动中,陈大爷兴奋地说:“严禁赌博、吸毒、酒驾,积极参加普法活动,这些都是咱该干的事,现在村里还有奖品可以兑换,做起事来就更有动力了。”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村民成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主角”。走在南湾村的街巷,村民对乡村治理积分制赞不绝口。此外,南湾村以党建为引领,推出“红黑榜”评定管理模式,制定文明饮酒、远离私彩等“红十条”,同时制定嗜赌嗜酒成瘾、违法违纪等“黑九条”,通过实行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道德教育与惩戒,以“榜”塑人心、立规矩、促善治。南湾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制定的村规民约,一个8条共96字的村规民约出炉。随后,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13章共40条的村规民约,涵盖了社会治安、游客管理、村民经营行为管理、民主参与等内容。

1  南湾村德治发展的内核

1.1  南湾村德治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村继脱贫攻坚之后的战略选择,标志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乡村的发展关键词从“脱贫”到“振兴”的转换,标志人们已从温饱目标转向美好生活。乡村德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重塑乡村文化的优势内核,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必然目的。乡村德治文化是孕育中华优秀文明的智慧源泉,乡村文化的兴衰关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乡村德治可以理解为恢复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相当于将一潭死水的乡村文化激活起来。随着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村社会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缺乏理论支撑是限制目前乡村德治发展的问题之一。通过南湾村的德治发展案例,形成了初步实现德治发展的理论雏形,该理论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新的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加之根据南湾村的特色,因地制宜,在乡村德治的引领下,更好地服务现代乡村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焕发新的活力。南湾村的德治发展,在乡风文明建设、居民日常生活方面,对于发扬乡村振兴战略的道德层面,具有重大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有效弥补了乡村发展德治的理论缺口。同时,该指导理论极大地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为其他地方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案例,为进一步实现富强社会添砖加瓦。

1.2  南湾村德治发展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德为美,德乃立身之本”的传统,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德为本的治国理念,主张执政为民,只有把德政贯彻落实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国家才会和谐稳定。何为德治,路不拾遗,优良的村风村貌,邻里和谐,相互团结的乡土人情及乡民观念。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构建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核心的“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村民自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德治发展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构建乡村德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被喻为拉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三驾马车”,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三者的划分方式存在区别,自治是基本治理机制,法治和德治是载体和方式,法治和德治始终紧紧围绕着自治,德治是自治的基础,实行自治首先要坚持德治。德治具有春风化雨的功效,可以滋润法治和自治。立足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将德治发展融入到乡村治理的“三治合一”道德体系中,发挥道德引领的内在要求,全面提升村民的道德文化水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南湾村的德治发展继承和创新了乡村原有的优良传统和民俗规约,吸收并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以德治为指引贯穿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

1.3  南湾村德治发展强化乡村道德素养

乡村道德素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精神追求的内在要求。根据“产业兴、生态优、乡风良、生活富”的总要求,强化乡村道德素养要紧扣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持续深化德治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向。在南湾村的自治过程中,以道德要求为基石,从自治中体现应有的道德风向。道德具有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和春风化雨的引导作用,如个人品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将其融入到德治建设中,才能使村民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才能使村民德治发展的成果利益达到最大化。德治发展,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的道德素养,推进乡村治理德治,必须在广大的村民中提倡新时代文明风尚,以此去除沉淀在乡村骨子里的陈规陋习。南湾村的德治发展案例,一方面利用道德教化对乡村进行治理,总结当代乡村治理的宝贵经验,进而制定合适的乡规民约。另一方面,构建乡村德治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南湾村的村民提高自我管理。

2  南湾村德治发展的困境

2.1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湾村政府在德治发展中的缺位

南湾村德治发展,实质上以村委会管理和村民参与村务相结合,以村民发展德治为核心,以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良性发展模式。在当前的治理模式下,部分基层干部道德法律意识模糊,有“苍蝇式”腐败,很多时候夹杂人情世故,以致依法办事的规章流程停滞不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德治不光靠村民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的领头羊缺位,导致发展德治的整体性与协同性无法实现,进而影响乡村治理体系。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可否认部分政府忙于发展经济,将财政资金偏向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上层建筑的精神文明建设,导致文化方面的活动经费及精力投入较少。另外,南湾村在发展德治过程中缺少培养基层干部对德治的正确定位和认知,导致在推进德治工作中出现干部不重视、村民不了解的尴尬局面。为解决政府在德治发展中的缺位,应加强德治宣传建设工作,加大德治资金的投入,提高基层干部自身思想道德。

2.2  乡村振兴中南湾村村民主体地位的淡化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在20~50岁年龄段的村民外出打工,参与村中事务自然会与工作出现冲突,这个时候,村民基本会缺席或者委托其他村民参与投票程序,无法真正参与到村务治理中去。此外,对于民主程序方面,由于反馈渠道较少或反馈渠道不通畅,导致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过去的村落社会中,村长作为一村之主,担当德高望重的角色,在表决村务时,村民以村长决定为主或随大流的情况居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行政单位的划分,村委会由此产生,村务往往以文件或行政命令方式执行。另外,各类文化培训,村委会大楼的建设等通过外包方式给公司实施,未对村民进行需求调研,缺少了村民的参与,致使决策的实现并没有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长期如此,村民为主体地位逐渐淡化,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愈发降低,越来越不愿意住在村里。

2.3  乡村振兴中南湾村德治教育成效不足

乡村德治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石,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指路明灯,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发展德治首先要开展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及国家的精神食粮,是村民在发展德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湾村的德治发展是培养村民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加强文化建设,有益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调研发现,南湾村的多数居民由于自身文化的缺乏,加之语言的表达能力,对政策的理解能力较差,无法把握国家的发展走向,致使在推进德治策略时不易被村民接受。另外村民对新兴媒体手段、文化传播方式接受及应用程度差,导致德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

3  南湾村德治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领导作用

大雁在飞行时,前面总会有一个领头雁,正如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强调,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把振兴乡村的服务使命担在肩膀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基层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正如众所周知的易克贤博士,他与团队的9名博士充分发挥了领头羊的模范,为了乡村的发展,毅然选择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环境,来到三亚崖州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正因为其有开阔的眼界和奉献的精神,使三亚崖州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领导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也是德治建设的参与者,坚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南湾村的基层干部是最接近村民的组织,是贯彻党的政策,积极落实乡村振興战略具体要求的具体实施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参与者。通过发挥基层干部的领导作用,树立服务意识和德治建设理念,进而提高协调沟通能力。

3.2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德治素质建设

根据南湾村走访记录,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对新形势的要求把握不足,对已分配的任务存在带头不作为,影响乡村德治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不愿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安于现状,本着“宁愿不做,不愿出错”,不敢创新,原地踏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德治素质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坚持以培养优秀的基层干部为导向,制定培养选任干部的录取考核,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将德治素质建设作为重要一环。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集中培训、辅导讲座等多培养计划,充分落实到基层干部队伍的德治建设中去。三是出台工作素质考核办法,以履职尽责,奖优惩劣等方式,促进干部主动性,将此项任务作为常态化的工作。

3.3  加大政府德治发展资金投入

政府在制定年度行政预算时,应充分重视南湾村德治发展资金的投入,此举为德治发展提供了各项活动的物质保障。发展德治资金投入主要指对政府文化建设的投入,比如文化单位人员的经费、运行经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其中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文化建设的硬件设备,是开展文化服务的基本组成成分,可通过建设公共图书馆、艺术表演场馆、综合文化服务站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会把南湾村的德治发展成蓬勃的良好态势。

3.4  充分激发村民德治主体作用

德治发展过程中,南湾村的村民为受益最大的农民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的一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乡村是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村民为乡村的主体对象。德治建设不但能够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而且能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进而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在南湾村德治发展推进实践中,由于受思想观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许多政策在以村民为主体作用中还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如观念落后,南湾村部分村民思想缺乏长远目光和大局意识,对于某项政策的发布,本位思想固守,注重自家利益得失,导致村委会在推进德治发展规划时执行难,执行差。对此,一方面,要培养南湾村村民素质,发掘村民自身文化的基本意识,建立塑造自身长远,有效素质的规划,进而使其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组建村民组成学习小组,激发乡民学习,创新自身优秀文化的动力。同时引进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工作者对村民进行文化交流融合,村民可以回忆历史中优秀乡村故事,艺术工作者可以对优秀的乡村故事进行梳理,如老一辈祖先艰苦奋斗历史,并将该历史记录到村史中,艺术工作者在其他村落的交流中会将南湾村优秀的村史传播到其他地方,多向促进发展。

3.5  加强村规民约的引导功能

在我国,耳熟能详的村规民约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录于西周时期。根据文字记录,在《地官司徒·大司徒》中说道:“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周礼》强调了邻里之间要互相接济,相互体恤。另根据历史记载,对于“德”“礼”方面的规范,由当地的行政首领向百姓宣读,史称“读法”,引导村民崇德尚礼的理法。久而久之,这种非正式的制度,演变成为了村规民约,如《吕氏乡约》。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新时代乡村,德治发展必不可少,加强村规民约的教化引导功能,可采用歌曲、诗歌、顺口溜等脍炙人口的方式,使村民喜闻悦见,宣传效果极佳。当然,制定村规民约必须尊重每一个村民的权利,给予其平等的地位,认真对待村民的需求或期望,制定村规民约的内容必须为正能量,能促进村民诚实守信,待人友善,邻里和谐。

3.6  拓宽文化引入渠道

根据调查显示,超半数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抖音、微信、快手等短视频软件获得日常娱乐。另外,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南湾村文化的获取能力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南湾村的德治发展面临着文化渠道不足的问题,村民在德治建设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是德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德治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针对性德治建设工作发展、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等方式拓宽文化引入渠道。针对性德治建设工作发展指的是南湾村德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宣传文化前,先了解村民对于道德文化的需求点,做到对症下药,进而选取最合适的文化渠道进行引入。通过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加强城乡统筹协作,推广德治教育将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南湾村的风俗。此外,推行建立村民个人道德档案,将优良行为以积分制进行记录,定期进行评定,对积分高的村民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此举激发村民参与德治发展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发展乡村德治,是振兴乡村文化基础,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南湾村德治发展建设的成功为其他乡村德治发展提供了案例,也反映了乡村德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德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培育优良的乡风人情,提升村民内心文化内涵,塑造新型乡村文化体系,需要政府、村民上下齐心,不断复盘,不断改善进而巩固现有的文明建设成果。因此,德治发展应当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德治素质建设,加大德治发展资金投入,激发村民德治主体作用,加强村规民约的引导功能,拓宽文化引入渠道。长期以往,未来的农村必将更加文明,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必将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 刘亚文.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构建路径探析——基于山东省M村的田野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3):137-140.

[2] 袁岳霞,胡芝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路径探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50-60.

[3] 唐皇凤,汪燕.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6):63-71.

[4] 马莉.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德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5] 郭红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坚持德治方向[J].民生周刊,2022(3):76-77.

[6] 钱鑫.试论如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J].经济师,2023(8):28-29.

[7] 张芳,游训龙,吴映嫱,等.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之思考[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4):72-75.

猜你喜欢

德治乡村振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