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01-26廖瑞华张燕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5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对分课堂C语言

廖瑞华 张燕丽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的应用却非常少。首先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改进策略;接着以改进策略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教学环境及其教学资源”为支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构建了创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2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结果表明,创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5-0062-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2018 年9月,中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到,要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拓展课堂深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谈到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育部的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实现。

笔者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工作,发现无论是笔者自己上课,还是其他老师上课,采用的一般都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得好的学生一般不到1/3,大部分学生越往后学,越觉得课程难,最后会有部分学生畏难,甚至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改善这种状况一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在2021年暑假期间,笔者在超星平台观看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的讲座,遂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笔者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课题所指的核心素养是指5C核心素养,也就是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 、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创新(Creativity) 、沟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laboration) [3],5C核心素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提出的4C素养模型(Critical Thinking,审辨思维; Creativity,创新素养;Communication,沟通素养;Collaboration,合作素养)基础上扩展而来[4]。

核心素养的建立和提出为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改革目标,明确了改革任务,推动了高校课程和教学改革。

笔者在2022年曾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过综述[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张立新教授在2014年创立,该理念来自4C素养模型。“对分”是指将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教师讲授(Presentation) ,另一部分留给学生讨论(Discussion) ,在教授和讨论之间,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内化”(Assimilation) [6],简称“PAD”。“对分”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当堂对分”,另一类是“隔堂对分”。“当堂对分”是将PAD三个环节在课堂上完成,“隔堂对分”是将P环节在课堂上完成,A环节在课外完成,D环节在下一次课堂上完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保留部分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讨论式教学融入其中并对半分配的新模式。

笔者在2021年申请了湖南省教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课程为例》,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参考已有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些创新,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22级学生进行了实践。充实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为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1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以泰勒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考核评价教学效果”课程开发四环节为基础[7],以“教学环境及其教学资源”为支撑,以培养学生的5C核心素养为目的,构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1.1 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下面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目标2体现了5C素养之“创新”,目标3体现了5C素养。

目标1: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能阅读和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具备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能力。

目标2:能够利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程序结构和数组、指针、字符串、结构体、文件等数据组织方式,创新性地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利用函数的特性以及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创新性地分析并分组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

目标3: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能根据“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分组讨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1.2 体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学内容体现广、深、新,注重培养学生的5C核心素养。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其中,是否/方式中的“是否”是指是否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方式”是指采用“当堂对分”方式还是“隔堂对分”方式。在“对分课堂”内容简介中,由于预留内容是有难度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介绍预留内容,基础知识都由教师讲授。

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并不是为了“对分”而对分,而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分课堂”的方式。

1.3 教学环境及其教学资源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线下授课方式,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实验课在机房授课。虽然是线下授课,教师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多媒体设备辅助上课,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网络平台包括超星平台和头歌平台。头歌平台的优势是对于布置的实践任务,平台能对任务进行自动评测,而且头歌平台在评测的过程中能够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金币奖励,让学生享受到编程的乐趣。超星平台的优势是除了不能对程序进行自动评测外,其他方面比头歌平台更便于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尤其是超星平台对于分组任务的管理更便利。

在超星和头歌这两大平台支撑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

1.4 教学过程

对于有难度的教學内容,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设置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环境及其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当堂对分”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课前:教师将讲授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成文档,并将文档与预留知识点对应的参考资料和分组讨论练习题一并上传到超星上,并设置发布时间。不同的内容定时发布的时间不同,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在P环节10分钟前发布,预留知识点对应的资料以及分组讨论练习题在A和D环节之前10分钟发布,课前不预习。

课中:首先进行理论讲授,在理论讲授时,学生通过手机观看教师在超星上以思维导图形式发布的教学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完成后给学生布置预留知识点以及对应的分组讨论题;接着学生通过手机下载超星上发布的预留知识点资料以及讨论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预留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超星上发布的习题,并将答案分组上传到学习通上;而教师则在超星平台下载分组答案,并进行讲评;最后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

课后:教师将课件上传到超星上,并根据情况通过头歌平台发布有难度的实训任务,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但是教师只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不会告诉学生答案。

“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的区别在于图2课中部分只有P环节,将图2的A环节留到课后让学生完成,下次课中先进行D环节,教师再进行讲评,接着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

在这个创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在整个环节中。自始至终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的思想,尽最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笔者前期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创新改进[5]:一是不主张预习;二是注重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完成教学设计 ;三是注重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四是注重体现“两性一度”,打造金课,杜绝水课。

1.5 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环节,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例,由占最终成绩的30%增加到40%;丰富过程性考核的构成,以前过程考核只包括作业和平时表现等内容,现在的过程性考核成绩(100%) 由以下5个部分构成:实验作业(30%) 、课堂表现(10%) 、分组研讨(20%)、线上章节测验(20%) 、线上作业(2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在教室或头歌平台上考试。

学生最终成绩=期末考试(40%) +过程性考核(60%) 。

无论是期末考核,还是过程性考核,考核明细都和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对应。如表2所示。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课题实践的对象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2级教育技术学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首先将每个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小组长,这是实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讨论环节的前提。分组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在机房做实验,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现互帮互助。超星平台的分组板块功能较强大,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提交老师布置的分组问题,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评阅。

下面以C语言中的“结构体”来给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2.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 能准确定义结构体以及结构体数组;能总结结构体变量之间如何赋值,并能体会到结构体类型相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优势;能总结利用结构体数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总结利用结构体数组作函数形参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力目标为:能够应用结构体数组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用结构体数组作形参来实现简易的管理信息系统。价值目标为:价值目标1是培养学生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价值目标2是养成“规范操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设计理念;价值目标3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高阶思维能力。

2.2 确定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教学重点为: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之间赋值;结构体变量的输入和输出;结构体数组的应用;如何利用结构体数组做函数形参解决学生信息的排序问题。教学难点为:嵌套的结构体;结构体数组的应用;如何利用结构体数组做函数形参解决学生信息的排序问题。

2.3 教学过程

1) 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如表3所示。

2) 课中时间安排

结构体“对分课堂”课中时间分配如表4所示。

3) 教学方法与举措

如表5所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应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启发式教学。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对比教育技术学专业2020级1班、2021级1班和2022级1、2班的期末考试笔试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可以看出,采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的平均成绩有大幅度提升。同时,2022级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布情况要优于前面两届的学生。

4 结论

基于培养高师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已经完成一轮的实践。通过实践,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有待研究:一是如何在分组讨论中最大程度避免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二是如何量化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A/OL].(2018-08-22) [2022-02-2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1150.htm.

[2]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22) [2022-02-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content_5549876.html.

[3] 刘妍,马晓英,刘坚,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2):29-44.

[4] 大卫·罗斯.21世纪核心素养[N/OL].(2020-03-04)[2022-02-25].http://zgcxjy.com.cn/JiaoYoShiDian/9361.aspx.

[5] 廖瑞华,黄爱民.“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33):148-151.

[6]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7]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通聯编辑:王 力】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对分课堂C语言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